读后感不仅是对作品的总结,更是对自己思考和感悟的展示,这样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写读后感是我对书中人物命运和命题意义的思考和探索,吾优心得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刚刚》读后感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刚刚》读后感篇1
转眼间我已经上八年级了,已经不需要父母过多的照顾,自己也能照顾好自己。但是每次我跟父母待在一起的时候,总觉得他们很烦,又是管这里又是管那里:玩手机的时候,他们总说“离手机屏幕远点,天天就知道玩手机,去写作业。”吃完饭,总是叫我收拾碗筷,洗碗,明明哥哥也可以做,但每次都是叫我做,我抱怨时,他们总说“你是女孩子,要学会做家务。”八年级的我,也有点叛逆,总觉得父母偏袒谁,总是对我这里不好那里不好,总觉得他们对我管的很严,给我的学习压力很大……他们每次对我说“我们这是为了你好。”我当然知道这是为了我好,但现在这个阶段,我也很不喜欢跟父母接触,每次他们回来,我总是刻意地回到房间里,不跟他们见面,不跟他们接触,有什么事也不跟他们说,总是觉得他们不理解我,他们问我的时候我也总是回避。
这次学校说要阅读这本书,我跟父母看了,我觉得父母也会慢慢的理解我,我也希望父母多关注我。
我趁这次机会,跟爸爸妈妈好好的谈了一下,也明白了父母对我们的爱一样的,我也了解到了父母也在默默关注着我,但我却什么都不知道。我也慢慢的理解他们,也知道他们所做的都是为我好,他们只希望我们不像他们那样生活特别艰难,希望我们过得好。
我也知道,父母工作很累,我也应该慢慢地学会给他们分担,我也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学校,只有一个月才能和父母见一面,我也很想他们,很希望见到他们,其实在这短短的几天,以前的我都是在玩手机,现在,我懂了,我需要多陪一陪家人,毕竟跟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很少很少,我应该珍惜跟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其实只要我懂事一点,为他们倒一杯水,锤一下背,陪他们说一说话,他们就很满足了。我也这么大了,也应该成熟一点了,应该懂事一点了,学会孝顺他们。父母赚钱也很不容易,而我不懂他们的辛苦,只是一味地向他们索取,却不懂得付出,我应该懂得节省,为他们减轻负担,让他们不那么辛苦。
通过阅读这本书,以及我跟父母的谈话,今后我会有所改变,让父母不那么累。这本书告诉我,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伟大的、无私的。
《刚刚》读后感篇2
前两天,班主任让孩子带回一本书《这样爱你刚刚好》,要我看完之后写份读后感,借此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读了这本书之后的感悟和启发。
我们都知道一年级对孩子至关重要,对他们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未来的学业规划起决定性因素。老师呼吁我们家长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不管多忙、事业多么重要,都要花点儿心思教育孩子,不能把孩子推给老人。可问题是:父母该如何爱孩子?孩子又需要怎样的陪伴、引导、鼓励和支持呢?带着这些疑问,我在这本书里逐一找到了答案,这也是我推荐大家阅读的主要原因。
传统的教子观念“棍棒底下出孝子”,随着时代的发展、法律意识的提高和教育观念的改变,显然是行不通了。这本书教给了我们一个新的育儿理念--“智慧爱”,教会了我们如何做到不批判、不溺爱,做到《这样爱你刚刚好》。
我们这代人因各种原因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长大后意识到各方面的欠缺,不希望孩子走自己的老路,所以对孩子要求特别高。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也应该得到鼓励,但父母也要扪心自问,我们在要求孩子的同时又为孩子做过哪些努力呢?羡慕别人家孩子的同时你有没有想过别人家的父母是怎么做的呢?
父母的陪伴就是言传身教的沃土,愉快的相处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人格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体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交流中的言行举止。比如夫妻的和睦、民主的氛围、幽默的互动,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孩子自信、宽容的性格。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帮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这就是最棒的家庭教育。
什么才是高质量的陪伴?我们从几个浅显易懂的实例中来感受一下:如果你每天早上叫孩子起床是这么说的:“赶快起床,要迟到了,等会儿老师又要让你罚站啦……”那么请你马上改正,这么美好的早晨你已经在给孩子散播负能量了。目不转睛的盯着作业本,一旦发现字写的不好或题目做错,便大声指责,甚至给孩子布置一些重复枯燥的作业。这种看似很负责任的做法,其实是对孩子专注力的打扰,在这种紧张焦虑的氛围中,孩子会无心学习,满脑子就一个想法--爸妈啥时候才能离开。帮孩子检查作业,如果你是单纯的签名那么请跟我一起检讨吧!
从今天起,我们试着写详细一点,比如:“孩子的学习态度很认真,自觉性较高,请老师放心。”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鼓励和支持,也能跟老师达到很好的互动。接孩子放学,回家路上要多问“好”问题,别问“坏”问题。我们可以问:“今天在学校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有意思的、新鲜的事儿……”孩子会很乐意讲述一天中的所见所闻,并把欢乐同父母分享,即使有不开心的事儿,这会儿也都烟消云散了。相反,你如果一见孩子就问:“今天有没有犯错误,有没有人欺负你……”这样容易让孩子联想起种种的不愉快,对学校产生抵触情绪。许多父母包括我自己,喜欢问孩子:今天在学校学了什么?其实,学习并不是他们最关心的事儿,有没有人一起玩儿才是孩子心里最重要的事情。我们要鼓励孩子交朋友,甚至为他们创造交朋友的机会,引导她和老师、同学以及周围的人和谐相处,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前期的陪伴是为了以后能更好的放手,父母要结合孩子的自身特点,在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制定她容易达成的目标。要学会欣赏孩子,用鼓励、给予帮助、降低难度等办法,让孩子不断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让他们始终保持对知识的渴求,从而养成勇于探索的学习品质。
幽默也是一种教育能力,幽默让家庭教育变得轻松有趣。父母多一分幽默,子女就多一分笑声,多一分快乐,多一分力量。幽默可以缓解紧张情绪,愉悦身心,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孩子喜欢幽默的大人,因为孩子不是不懂道理,而是不愿接受生硬的说教。
对一年级孩子来说,老师是绝对的权威。他们崇拜老师,无条件地信任老师。作为父母,要成为孩子和老师之间的情感桥梁,多对孩子讲老师的好话。比如“老师特别认真负责,妈妈没检查到的错误都被老师发现了,你可要认真哦……”引导孩子体察老师的关爱,发现老师的优点,让孩子喜欢上老师从而喜欢上学习。请记住,没有什么比老师的格外关注更能激励一个孩子的了。家庭教育贵在养育人性,学校教育则在培养人才,二者的交集在于达成人生成功和幸福的共同目标。缺少任何一方的努力或者目标不一致,都无法保证教育的效果。
最后我要倡导大家响应学校的亲子阅读,把故事和游戏还给孩子的童年,让孩子们不再迷恋电视和网络,这是对童年最真实的珍惜,是孩子最值得做的功课,是最合乎生命规律的学习。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她的阅读史,培养孩子好读书,引导孩子读好书,是每个家长必修的课题。
成长是每个人都需要自己走的路,谁都会犯错,谁都会经历挫折,只有经历过这些,才能真正成长。孩子犯了错误可以惩罚,但惩罚的方式应该是尊重的、健康的、能达到教育目的的,而不是让孩子痛苦和难受的。有些错误本该我们和孩子一起接受惩罚,那么就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坦然迎接成长的阵痛和喜悦吧!
《刚刚》读后感篇3
近日,瑗瑗带回一本名叫《这样爱你刚刚好》书同时认真地说“妈妈,认真读这本书,不能写,不能画,还要写篇作文。”拿到书的那一刻,封底的这一段话给我很大的共鸣:“在这个需要持证上岗的社会,做律师要拿律师资格证,开车要有机动车驾驶证,当老师也要考取教师资格证……但是,有一种‘职业’,从业人员最多,却一直处于‘无证上岗’的状态,那便是‘父母’,而且目前没有任何岗前培训。大多数父母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还处于摸索阶段,或凭以往的经验,或道听途说,或抱着号称‘育儿宝典’的图书按图索骥,基本都没有经历过科学、系统的学习。”的确如此,作为广大中华老母亲中的一员,作为一名一年级小学生的妈妈,我是有一点焦虑,有一点迷茫,有一点手足无措的。
当我迫不及待开始阅读之后,就发现曾经我焦虑与迷茫的很多问题通通呈现在我面前了,认真地看下去,发现这简直是一本一年级家长的育儿工具书。总结有以下四点体会与心得。
01
智慧爱娃
全书的理念之基是“智慧爱”,古语有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没有原则与智慧的爱是溺爱,对孩子有害无益。一年级的小朋友虽然进入了学习的状态,但是很多时候还是自由随性的,如何养成良好地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的。之前,我对于小朋友放学回家之后应该做什么很迷茫。书中写了孩子放学回家后学习的八大步骤“放好书包换鞋衣。讲究卫生把手洗。一定喝水吃东西。赶紧坐定先复习。再做作业心有底。检查对错需仔细。明天学啥先预习。收拾准备好欢喜。”这给我很大的现实指导意义。我根据家里实际情况,安排如下:在爷爷把瑗瑗接回家之后,会让她休息一下,洗手,吃点东西、喝水。然后让她自己根据老师要求做作业,如果要求读读背背的功课,也是让她自主完成。吃晚饭之前,跳两三分钟绳。等晚饭过后主要由我引导她进行复习和预习,还有弹弹琴,自己收拾书桌和书包。经过调整之后,感觉焦虑情绪缓解很多。
02
高效陪伴
无数老母亲、老父亲在陪娃做作业的路上呕心沥血、声嘶力竭,但是效果甚微!陪娃做作业成为了无数段子的来源,也是很多家长心中的痛。当然,我也不例外!与大多数家长反映的做作业磨蹭这个问题不同,我家瑗瑗的问题是“快”!唰唰唰写完了,但是字迹不工整,小问题很多。真的是让我很头痛!“低年级孩子容易分享、意志力薄弱、自制力差。因此,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承认的帮助与监督。父母不能完全放手让孩子自我管理,而需要在陪伴中帮助孩子养成自律的习惯。”我是会让她自己完成一项功课,我再检查。如果满足要求,就一遍过关;如果写字写得不好,就要重新写。如果口算一次能够达到学校的要求,就做一遍结束;如果不能满足要求,就要再做一张口算。让她慢慢明白盲目写完,没有质量是徒劳的无用功。不用每写一个字一道题都盯着,有效率地陪伴,争取更大进步。
03
快乐阅读
阅读是看到世界的一扇窗,不仅仅在于背几首古诗,也不是写作文,而是在阅读中与人类文明中最美好的心灵对话、学习、成长!同孩子一同阅读一本书,我们跟着汤小团漫步上下五千年,跟着蒙曼老师感受最美唐诗,跟着小牛顿探寻科学奥秘,坐上疯狂校车感受水的秘密。虽然现在很多时候都是我读书给她听,但是她对于阅读的兴趣慢慢在增强,从书中汲取知识,丰富她的内心世界和想像力。我坚信,好的阅读习惯会让孩子终身受益。
04
共同成长
在教育中,家庭是成长之源。家庭教不只是简单的教育孩子,更是父母的自我教育。没有父母的成长,永远不可能有孩子的成长。与孩子一起成才,才是家庭教育最美丽的风景,才是父母最好的人生姿态!“言传身教就是最好的教育”,作为与孩子朝昔相伴的妈妈,我深知单纯说教不如以身作则,始终保持学习地状态、认真工作,让她感受到妈妈的努力,同时也从孩子身上学习,让她感觉我们始终在一起努力与成长!
认真阅读之后,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也许在接下来的漫漫育儿之路上,我还是会焦虑与迷茫,但是我觉得会有一点方向了,有自己总结的一些原则与方法了,会尽力在孩子学校生活的起点,在她的良好习惯养成之初,在她的阅读世界拓广之际,科学地鼓励她、帮助她、引导她、陪伴她,同时又适时鞭策她、适度放开她,与她一同适应与面对、一同学习与成长!
《刚刚》读后感篇4
寒假有幸和孩子一起阅读了这本《这样爱你刚刚好,我的九年级孩子》。其内容覆盖了九年级这个年龄段孩子身上会出现的所有问题,很值得我们家长去拜读。我读完之后感触颇多。
孩子,无论长到多大、长得再高,在父母的眼中及心里仍旧是“孩子”。做父母的总是会担心他是否会按时吃饭,天气转变时是否会添减衣服。所有的担心与叮咛,到头来在孩子心里却成为了啰嗦或是烦躁的源头。我不禁要问“难道我们错了吗?”。读完这次的亲子教材,我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我常常安慰自己,等孩子长大了就能理解我们了,却忽略了他们的思维也会随着长大而日渐改变。就如同幼时需要蹲下和他们才能平视,到如今却只有抬头才能注视。原来我家少年已长成!他不再是那个追随在身后询问“妈妈!妈妈!我的xxxx在哪儿?”的懵懂孩童,而是不断答复“妈妈!这些我都知道了,你不要再说了!”的坚定少年。在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他有着自己的好友群,有着可以一起畅玩游戏、抒发情感的“闺蜜”。父母在他们的心中存在感正渐渐的变淡,因此叛逆情绪油然而生。如何正确的引导孩子及化解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就成为了父母的必修课。对于上网我也曾一味的严令禁止过,但效果并不理想;只因我太过于将自己的主观意识强加给了他,并没有从他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或许孩子也同样需要被“尊重”!
学习阶段的孩子最主要的还是学习。无论是你长得再高,身体素质再好,是第二个姚明的不二人选;还是你风姿绰约,歌舞全能,是下一个能霸屏“小宇宙”;现阶段你也只能是一个学生。
只有在知识的沉浸下,你才能最终发光发热!作为父母并不要求孩子们个个都是学霸,在未来个个都是金字塔顶端的人材,因为那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十个手指头()还有长短呢?如果说一位名人的成功有百分之一是天赋的话,那么就有百分之九十九是努力。只要自己努力过,哪怕是只能收获到一点点的成就,也是值得的。昨天收获一点点,今天收获一点点,明天再收获一点点……在成长的过程中每天都收获的“一点点”,聚集在一起就是你“大大的成就”。
从我的这些言语中,也许有人会反驳“这是乐天主义”。没有压力的学习还能学好吗?的确!没有了压力,单纯的努力会有效果吗?那就需要帮助孩子们将压力去转化成学习的动力。只有孩子自己愿意去学了,主动去学了才能更加的努力。加油吧!孩子!相信你从这次的亲子阅读中也学到了许多,我们的沟通也可以更加的顺畅。你也可以把我当成你的.好友,我们之间的称呼也可以用上“亲”。只要是对你的成长有益,我们可以去尝试。希望你扬帆远航的途程中,我可以是那一缕助力的清风,而不是那折杆的狂风。我们一起努力吧!
《刚刚》读后感篇5
天空读懂雄鹰,方能给其博大的舞台;大地读懂小草,才能给其肥沃的土壤;父母读懂孩子,才能给其健康的成长环境。手捧这本父母教材——《这样爱你刚刚好,我的七年级孩子》,内心激荡,受益匪浅,我更加坚信懂孩子的爱才是真正的爱!
这本书从正确认知七年级少年所处阶段特点、如何帮助该阶段的少年适应成长变化以及父母如何主动转化教育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具体的阐述,集理论与实操、科学与生活为一体,为正处于该阶段的父母带来了更清晰地指导。书中涉及的很多内容正是我在与孩子相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比如《做情绪的主人》、《孩子发育早,为身体变化而苦恼》、《孩子沉迷漫画书,怎么办》等章节我反复看了几遍,作为一名初中班主任和两个孩子的妈妈,这些不仅是我和自己孩子相处中遇到的问题,也是很多家长反馈的普遍问题。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学习与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父母正处于事业的巅峰阶段,当孩子成长遇到一些问题时,很多父母不能很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绪,无形之间会给孩子的情绪带去负面的影响
久而久之,孩子的负面情绪越积越多,终究会爆发出来,于是家庭就会陷入无休无止的纷争当中,亲子相处的不和谐会导致父母苦口婆心的教育费力不讨好。当然,并不是家长的负面能量不传递给孩子,孩子心中就没有负面能量了,毕竟孩子有自己的思考和固定的活动场所,有自己的同学和老师,自然也会有其他负面能量。帮助孩子清理负面能量唯一的方式就是让孩子说出来,就像很多女性喜欢唠叨一样,其实唠叨的过程就是清理自己心中的负面垃圾的过程,所以要常常地清理、常常地沟通,不要随便指责抱怨孩子,不要在孩子倾诉的过程中训斥和教育孩子。所以,父母要学会倾听、做孩子的朋友,学会换位思考、懂得照顾孩子的感受,这些对青春期特别是刚进入初中的七年级孩子而言非常重要。
我一个朋友家的小孩,在家里被爸爸妈妈多次提醒:“你要多看看书。”“给你买了这么多的书,你怎么就是不喜欢看呢。”这孩子阅读欲望不够强烈,对阅读提不起兴趣,面对这样的孩子,很多父母恨铁不成钢,心中充满了困扰。当孩子到了12岁或12岁以后,爸爸妈妈要尊重孩子的阅读取向,当孩子的阅读取向或者阅读兴趣发生偏差的时候,不要一味地给孩子提要求,要平等地与孩子沟通,先建立()信任关系,不要激发孩子的逆反情绪,孩子一旦逆反,教育功能就丧失了,家庭就会陷入无休止地对抗当中,影响孩子的成长关键期。如果孩子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有自己的阅读计划,爸爸妈妈可以跟孩子偶尔分享分享阅读体会,加强亲子交流,感悟人生真谛,这是最好的教育。很开心我的孩子很喜欢和我分享,每当她读过一本好书或一篇好文章时总会滔滔不绝地谈自己的感受,眼睛瞪得大大的,仿佛看到了一个神奇的未知的世界。孩子的感受童真而质朴,但当我们静下心来倾听的时候,我们做大人的也会深受启迪。所以,我们要想培养孩子有好的习惯,先从培养孩子的兴趣开始,尊重孩子的童心,认可孩子的世界,这是对孩子兴趣保护最基本的原则!
我的孩子上学比同龄人早,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曾走过弯路、犯过错误,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绪,用不懂孩子的方式扼杀了我的“小天使”很多天性,但庆幸的是经过我的不断阅读、不断反思,我的教育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现在的我深深地感受到读懂孩子是多么重要!
懂了,路就通了,路通了,自然就能达到你理想的目的地!
《刚刚》读后感篇6
很感谢学校推荐《这样爱你刚刚好,我的七年级孩子》。这本书从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个方面角度科学的分析了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身体特点,智力发育特征,心里感情特殊性,让我知其所然,通过有效的的应对方法,科学地陪伴孩子成长,感触多,收获更多。
书中说,七年级是一个偏科现象发展的一个关键点,新科学,新环境,如果没有好的开端很容易造成偏科现象的发生。因此,做父母的应多肯定他们的努力。记得孩子刚进初中的时候,每周的数学周考成绩都不理想,有一次竟然没及格,想到她在小学时,数学可是她的强项。心中暗暗焦急。每次她打电话回来,我总是反复叮嘱她认真学习,虽然每次她都答应得非常好,但考试成绩还是没有起色,有时候看见成绩()当真的想把她臭骂一顿,后来静下来想想也不能全怪她,谁不想成绩好。可是她学习方法不对,后来孩子打电话回家时,我都是同她一起找不足,给予她肯定,慢慢地,他的数学成绩有了提升,虽然是缓慢的,但是她也是在努力,一句肯定胜过十句唠叨。
其实,对于我的女儿,离家千里,寄宿于学校,真的无法从每一周的通话中获取孩子的思想波动,最担心的就是早恋,看完这本书后,再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想想自己也是从懵懂少年走向成熟的。与孩子分享年少时的情感,可以拉近亲子距离。让孩子坦然地面对朦胧的,难以言说的异性情感,以平常心与异性相处。
看完这本书,我想:我们作为父母需要更努力做到知在先,思在后,行在先,让我们的孩子,在我们的正确的'科学的呵护与关爱中,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刚刚》读后感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