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合理运用修辞手法,能够使文字更加生动,吸引读者的注意,写作文是一个不断自我挑战的过程,让我们在文字中不断突破自我,吾优心得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苹果谷的作文优秀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苹果谷的作文篇1
我是一个小苹果,随着秋天的到来,我的脸也渐渐红润了起来。不知为什么,每年都是这样,果农们总是在我们八九分熟时,把我们从树上摘下来,喷上保鲜剂,就把我们拿出去卖,这样果农就可以抢先一步,卖出个好价钱,可我们的味道却是甜中藏着一丝酸涩。
今天也是如此,看着那粗糙的大手,我越来越紧张。突然那只大手慢慢地向我逼来,我赶忙躲在树叶后面,紧闭双眼,屏住呼吸,脑海里想象着将要发生的事情。身旁的树枝开始颤抖,我也禁不住颤抖起来。不一会儿,身旁的树枝平静了下来,我缓缓睁开眼睛,出现在眼前的仍是绿叶,悬到了嗓子眼的心,终于平静下来——我被留在了枝头。在后来的日子中,我更加珍惜呆在树上的时光,拼命吸收着营养,我的脸变得越来越红,身体也越来越胖。终于有一天,我从树上重重的摔了下来。果农的女儿循声找到了我,她把我从地上捡了起来,用水洗了洗,朝我咬了一口,高兴地说:“真甜呀!比爸爸没有卖完带回来的甜多了!”
我在女孩儿的肚子里思考着:既然自然成熟的苹果这么甜,为什么要把我们在未成熟之前摘下来,喷上催熟剂保鲜呢?
现在的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忙着把孩子送去培优,不正如提前采摘的苹果吗?要知道喷上催熟剂的苹果,它的里面并没有完全成熟,这样的苹果好吃吗?同样的道理,培优能陪出真正的人才吗?成熟要靠自己,成功同样要靠自己。
最后的苹果味道最甜!
苹果谷的作文篇2
炎热的夏天过去了,凉爽的秋天来到啦,大地一片丰收的景象。为了让我们体验一下农村生活,刘老师带我们来到了郊外的果园里摘苹果。
这片果园是刘叔叔的,果园的面积比我们家的那栋楼房还要大。果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苹果,有的红,有的绿,有的又红又绿,看上去诱人极了,我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老师把我们每五个人分成一组,每组有一个小篮子,每人可以摘两个红苹果。我们用木棍把苹果给打下来,我一不小心,苹果把我的头打中了,同学们哈哈大笑,我自己也笑了。
过了一会儿,我们小组摘到了一个苹果,“看!哪儿有一个苹果。”我说道。我们向哪儿跑过去一看,原来是一个红色的塑料袋子,我们垂头丧气的坐在地上叹气。忽然,我们发现地上有一个红通通的苹果,不知道是谁打下来的,我们捡到了篮子里。
我们正在高兴的时候,老师大声说:“集合!”我们从果园里走出来,原来是刘叔叔要给我们讲一讲如何种苹果。过了半个小时,刘叔叔讲完了,我们听得也很认真,我们知道了这个果园一年可以收入五万多元,但是要经过长时间的除草、施肥、治虫、整枝等过程。原来我们吃到的又香又甜的苹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时,老师又大声的'说:“尝一尝你们摘的苹果,你们想到了什么?”
有的同学说:“苹果来之不易。”有的同学说:“农民伯伯真辛苦!”
还有的同学背起了唐诗《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次来到苹果园摘苹果,我们的收获真大。
苹果谷的作文篇3
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手捧着书来到阳台悠闲地阅读,一缕缕温暖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我的身上,暖洋洋的,在这个时候读书是最惬意的了。我仔细地翻阅,忽然一篇文章——《嚼一片苹果皮》吸引了我,我心里顿时钻出许多问号,带着满脑子的疑问,我继续看下去。
文章叙述了在外地工作的姑父给太婆带来了礼物,其中有七八个又大又圆、又红又香的苹果。“我”和“哥哥”垂涎了许久,太婆悄悄给“我们”一人一个,而“我们”却都舍不得吃,准备留给爸爸妈妈,最后经过妈妈的劝说,又还给了太婆。晚饭后,妈妈拿来洗净的苹果皮给我们,自己却不舍得吃,“我和哥哥”用善意的谎言让妈妈也尝了苹果皮。
读完全文,我被作者、哥哥和妈妈的真情打动了,这一家人互为对方着想,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爱的气息,使人感觉十分温暖、温馨。文中描写了“我”吃苹果皮的滋味,“嘴里都是苹果的香、苹果的甜”,作者的妈妈尝了苹果皮后也说“真甜真香啊”。对此,我不禁产生了极大的好奇,苹果皮真的是又甜又香吗?
于是,我也削了一只苹果,将皮削下后,迫不及待地抓起一片苹果皮放进嘴里,慢慢地嚼着。苹果皮刚入口时,有些硬、涩,很快满嘴确实都是苹果的香味了,不过并不甜呀,而作者和他的妈妈为什么会说苹果皮很甜呢?我又捏起一片尝了尝,再次细细地品味,我突然醒悟过来:噢,这是爱的甜!作者尝到了妈妈对自己和哥哥的爱,而妈妈同样也尝到了孩子们的爱,因此平淡无奇的苹果皮竟然香甜无比!
嚼一片苹果皮吧,它能让你尝到爱的味道!
苹果谷的作文篇4
“你是春天派来的使者,默默开放,清香幽远,苹果花哟苹果花,心素如简,花开高山果园……”
悠扬的苹果花歌曲萦绕在灵宝小城的上空,高山果园寺河山正开展首届苹果花节,来自国内外各地的游客涌进果园,都来一睹灵宝苹果花的风采。
“灵宝苹果甲天下,寺河苹果甲灵宝。”很久以来,灵宝一直被称为“苹果之乡”,以寺河山特有的“sod”苹果闻名全国。又是一年春草刚绿,果花刚上枝头的时节。也是将灵宝这座小城的人气推上顶峰的时节。
作为小小游客,我也夹在人流之中进入寺河山果园。一入园,一改往日温顺脾气的春风就夹杂着花香凉丝丝的扑面而来,离好远,就可以看到一片白雪似的苹果花在随风摇曳。见到此景,我禁不住快步向前,想近距离观赏。可没等走近,便有一声淡雅的琴音自耳畔传来,细细聆听,原来是古筝之音从树下传来。近前一看,一个个花似的少女在白色花瓣下轻抚丝弦,大有“人面果花相映红”之趣。
苹果树上一簇簇花朵迎着音乐,像一个个穿着白色舞裙的少女,在叶间翩翩起舞。苹果花啊苹果花,游客们在音乐中纷纷与苹果花合影,这白里透红的苹果花,既如冬日里凌寒傲雪的梅花,又似阳春三月娇艳欲滴的桃花。雪白里带着粉红,高洁中有含着一点娇羞。瞧那一排排,一簇簇的花,就如一条条雪白的绸带,细嫩而光滑。它们形态各异,有的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儿,仰着小脸,像在专心致志地与春姑娘谈话;有的含苞待放,像在和春姑娘藏猫猫;有的花瓣缩卷着,好像在沉思一天的收获。苹果花茎并不高,短的只有三,四厘米。花朵儿有五片,微微下卷,像伸开长长的睫毛,挂着清晨凝成的露珠,像一颗颗璀璨的宝石……
我看得沉醉,在一片苹果花海中,伴随着阵阵花香,我不由加快了脚步……
苹果谷的作文篇5
那时,我在一个农民工子弟小学教一年级数学。期中考试时,我给孩子们出了这样一道题:“假如你家有5口人,买来10个苹果,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
从年龄与智力发展水平来说,让七、八年级的孩子来回答这道题,应该是很简单的。
但是当试卷交上来后,我却大吃一惊,我发现,由于打字员疏忽,“10”变成了“1”,迷样,这道题变成了:“假如你家有5口人,买来1个苹果,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
我想,试题本身就错了,所以这道题根本就不可能有答案了。
但阅卷时,我发现几乎所有同学都在那道题下都写出了答案。
其中有一个答案震憾着我的心灵。
答案的内容是:每个人能分到一个苹果。后面接着写了原因:假如爷爷买来一个苹果,他一定不会吃,因为他知道有病的奶奶一定很想吃,分会留给奶奶的;但奶奶也不会吃,她通常会把苹果送给她最疼爱的小孙女——我;但我也一定不会吃这个苹果,我会把它送给每天在街上卖报纸的妈妈,因为妈妈每天在太阳下晒着,口渴的她一定需要这个苹果;但妈妈也不会吃的,她一定会送给爸爸,因为爸爸进城这一年来每天都在工地上干很累很累的活,却从没吃过苹果。
所以,我们家每个人都有会得到一个苹果。
我含着眼泪,给孩子的答案打了满分。
苹果谷的作文优秀5篇相关文章:
★ 削苹果的心得8篇
★ 内伤的苹果读后感
★ 离开苹果的读后感
★ 苹果不黑了读后感
★ 苹果和狮子读后感
★ 小苹果佛教读后感
★ 游苹果谷作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