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写读后感的原因是为了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撰写一篇读后感可以加深我们对书上内容的理解,吾优心得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论语述而的读后感精选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论语述而的读后感篇1
于丹老师讲授《论语》心得别具一格。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离我们很遥远的古代圣贤,《论语》犹如高山上一颗劲松高不可攀,只可仰望而不可触及。而于丹老师仿佛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它能把一般人很难懂的《论语》通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似乎把难以消化吸收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备受欢迎的高档营养品。他带我们超越时空,把一位两千年前的圣人引领到了众人眼前与今人对话。
孔子没有圣贤的架势,朴素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她把深奥的道理讲的浅显易懂,真正走进了我们的心里。他说:“孔子没有温度,只有色彩”。
面对人生的遗憾,我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收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痛苦。如果你因为错过了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于丹老师在论语心得中讲了一个故事:一座寺庙里供着一个花岗岩雕刻得非常精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来佛像前膜拜。而通往这座佛像的台阶也是跟它采自同一座山体的花岗岩砌成,台阶不服气地对佛像提抗议:我们本是兄弟,凭什么人们采着我们去膜拜你?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说,因为你只经过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岗位,而我经过了千刀万剐才成佛。
我们知道,西方国家以宗教立国,中国长期以儒学立国。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论语》告诉我们,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且彼此之间要留有一点分寸,有一点地。常言道:世界是个大家庭。既然是在“家”里,就不免人各有志,人各有禀性,正如有爱茶者喜欢龙井,有爱好乌龙茶一样,不过都是求真的一种心境。“不夺其真香”,“不损其真味”,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真心待人,真诚说话,真情做人的道理呢!
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这一轮回。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状态,这样才无愧与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快乐地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论语述而的读后感篇2
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从记载孔子言行的《论语》中来认识他。
这学期读了《论语》,我发现,孔子给弟子教学时,常常会在很自然的气氛下,诱导学生抒发自己的理想抱负。孔子从不以圣人、仁者自居,却能好学不厌,诲人不倦,安贫乐道,尽量做好自己本分内的事情,并且能随时勉励自己达到更高的修养境界。
眼看时局纷乱,孔子有心出仕济助世人,但他却绝不肯违背道义和原则,绝不委屈求官。虽然屡屡受到只求洁身自好的隐者嘲讽,他毅然不消极,仍抱持积极进取的精神态度,努力推行正道。
在日常生活中,孔子态度谦恭而温和,言行平实而得宜,待人亲切而有情,对物也取之有节。也正是孔子的这些优秀品质,使他深得弟子们的推崇和敬仰。从中让我看出来孔子的梗概,让我获得很大启示,也丰富修养了我的身心。
孔子让我懂得,在日常做学问的时候,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要有踏实的求学精神,要有善于向一切人学习的谦虚品质。“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让我懂得要有勤奋学习的精神,学习上要经常温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思考和学习同样重要,让我懂得做学问要有求实的品格,要善于反思和总结,更应该有谦虚的态度,并且要讲究方法和技巧,这对我的高中学习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读了《论语》这本经典著作,让我对孔子有了更多的崇敬,我深深地感到,孔子和《论语》,不仅对封建中华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的智慧和思想对我们中学生,乃至对我们整个社会和人类文明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和指导力。
以后,我会花更多的时间去搜索更多关于孔子的知识,我会努力学习孔子的优秀品质,我会以此来丰富自己的学识。
论语述而的读后感篇3
俗话说:读一本好书,就等于和一个高尚的人交谈。这次的作文课上,我们赏读了《论语》这本书,我从中获得许多感悟。
以前,我总是认为古人的经典文章很深奥,读不懂。而读这本书时,我就像坐在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身旁,和他面对面交谈,不断地汲取知识的营养。
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就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是啊,“反省”是一件多么重要而且必要的事呀!只有不断地通过反省,我们才会及时发现错误,并且加以改正。正如上个星期日,表姐到我家玩,我不小心打碎她心爱的水晶星星瓶,却撒谎说是小猫弄翻的。现在想来,我感觉自己是个多么不诚实的人!交而不信是多么要不得!后来,我把这件事告诉了表姐,并向她道个歉。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一定会不断地反省自己,端正自己的言行。
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告诉我们,应该不断向有长处的人学习,拜他们为师。当然,看到有缺点的人,也要想想自己身上有没有这样的缺点,如果有就需及时改正。比如我们班的陈雨萌同学有很多长处,如唱歌,舞蹈,钢琴,书法等,我应该多多向她学习,让自己的品性更高;而我们班的梅子珊同学有害羞的缺点,我恰好也有这个缺点,所以我要改正,让自己变得胆大、自信,做一个勇敢自信的孩子。
?论语》这本书,一直放在我的床头,里面的经典句段,给我带来了真理无数,时时读来,获益匪浅!
论语述而的读后感篇4
?论语》,大家都知道,是孔子弟子编录的孔子的经典语录,这部曾被誉为治国之本的《论语》,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还有什么实际意义吗?今天还能启发我们的心智吗?还能对我们今天的心灵产生触动吗?南宋光宗绍熙元年,当时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在福建漳州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并汇集起作为一套经书刊刻问世。这位儒家大学者认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
大家别以为,孔子的《论语》高不可及,现在我们必须得仰望它。因为我想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这一轮回。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状态,这样才无愧与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快乐地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我从书中得知孔子思想的核心就是“仁”。他宣扬一宗刚整的人格:“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已成仁。”孔子的思想中的精髓已成为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一个中学生,我们也应学习古人的精神传扬仁爱,不是吗?
论语述而的读后感篇5
窗外的风正呼啸着打在窗户上,透过玻璃,我可以看到猛烈的北风把奄奄一息的枯叶拉扯到了远方。远处的马路上寥寥的几辆汽车飞快的驰过,卷起落叶,消失。而此时,我的内心却无比温暖——我翻开《感动中学生的100篇哲理散文》,静静地沉浸在感动中。
其中,这本书里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篇名为《感谢》的文章。
那是个很普通的一天,饥肠辘辘的作者回到家,拿起筷子就准备吃母亲已经做好的饭菜。可是这时,他的女儿对他说:你刚才忘了跟奶奶道谢。作者想了想,觉得自己这段时间确实愧对母亲,没有关心过母亲,甚至连对于朋友同事可以说的谢谢也省略了,于是他便对母亲说了五个字:妈妈,谢谢你。母亲听完后,说,傻孩子,还跟妈说这些干啥随后又去忙了。后来母亲才告诉作者,那是她最快乐,也最幸福的一天。就是这个小小的故事,让我的脑中涌现出了许多回忆,如同潮水一般——我们有没有像作者曾经一样,忘记了自己已经成长,母亲已经年老……
岁月划过母亲的脸颊,深深地印下年华,滑过母亲的头发,渐渐地染白黑发。我们早应该知道,那个温柔美丽的母亲迟早会变成需要孩子搀扶的白发老人。那个时候,我们会不会不关心那个老人呢?
读完了《感谢》,我反思自己的时候,会有一种苦涩涌上心头。母亲在不知不觉中老了,我却浑然不知,一直以为她还是那个年轻美丽的人。当我猛然间反应过来时,母亲变了太多。我们给身后一直支持着我们的那个人,竟一直都是背影。可是母亲何时向我们抱怨过呢,在她们安静温和的眼中,即使是我们的背影,她们也会快乐地微笑着——我的孩子长大了。我想,如果我们在那时回过头,一定会看到她们的眼底荡漾的温柔与幸福。
读完了《感谢》,我忽然想到,我多久没有感谢母亲了呢?于是,这天晚上我拥抱了刚回到家的母亲。就在那一瞬间,我浮躁已久的心忽然因为抱住母亲的充实感而沉稳了下来。母亲身上还有室外的冷气,感受着母亲衣服上的冰凉,我对母亲说了谢谢。母亲愣了一下,然后好笑的对我说:今天怎么了,谢什么啊。和文中母亲反应如此相似的我的母亲,也让我愣住了。我这才发现,世界上所有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从来都是无私的忘记自作默默做的一切。
我曾经无数次伤害过母亲,因为作业问题而恼怒关心我肩上滑落的衣裳的母亲;秋游时,说母亲太唠叨。而我的母亲是个温柔的人,她只会悄悄退离我的房间。现在为母亲想想,假如我是母亲,当我听到那些话时,心脏必定会被猛烈地撞击一下。而就算是收到这样伤害的母亲,当我带着歉意提到这件事时,她回想了一阵,笑着说她忘了。
我很庆幸找到了这本书,它让我找回了遗忘的珍宝。如今,我正把我的珍宝捧在手里,想着永远不要忘记。
一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教会了我们什么。一本让人感动的书总会让人学会感恩,然而感动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心动,感恩是最美好的行动。这本感动的书唤醒了我的暖意,而那暖意,在我和母亲的心上,绽放了美丽的花朵。
论语述而的读后感篇6
读了《论语》这本书,我的感触至深。因为这里不但有大家明白并且知道的论语,还有一些大家比较生疏的论语。
比如说:子曰:君子之德,风;人之小德,草;草之上风,必偃。这句话也代表了我们不能做一个墙头草,然后随风倒。没有一个自己的理由,总是听从别人的安排,跟着那些有思想的人倒。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这句话代表了我们 遇到了合乎仁德的事,即使面对老师,也不必谦让。也说明了我们应该在老师面前,就诊一些老师的错误,更对的应该是在人德、人品一面上,有一些修改。这样,我们的教育,就万无一失了。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这句话也反映了老师对我们所说的:做事情不能着急,如果太着急,就没有多少成果,反而还要重新来一遍,还不如稳扎稳打,把事情一次性做好。虽然这样慢一些,但是,这毕竟是做事最快的方法。要是着急,成不了,瞎操作,没有一点用处。
还有大家最熟悉的一句: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也是我们要温习所学的内容,复习了之后,才可以稳扎稳打,学上其他的、更加新鲜的知识。所以,温习还是很重要的,如果不温习,就像猴子搬包谷一样,走着丢着。第一天,有100%,到了第二天,不复习的话,就跌倒了50%,还不复习,第三天,就只剩下最后的5%,第四天,还不复习,那么,这个东西就忘完了。所以,我们应该好好复习。
这就是我总结出论语的几条名言,我们应该学习学习。
论语述而的读后感篇7
一代圣贤万代师表智者仁爱师传典范;国学《论语》儒家精论名句箴言昭示求者。实可谓:"天不生孔子万古如长夜。"
穿越千年的时光隧道感悟经典的平凡智慧;之前求学之初片语浅识而今处世之时虔诚拜读;虽不能明晰其博大精深却也叹服其中受益非浅。
孔子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特别在教育方面成就卓著。他一生中有一大半时间致力于"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弟子三千七十二贤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创造了很多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一整套正确的学习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树立了良好的师传典范。
现代的人大多是从《论语》对孔子教育思想有一些细致的了解,其间发现他的教育思想与当前的教育有许多相通之处,很值得我们研究学习和借鉴。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我无以例外,寒假期间潜心拜读先师大智略有心得愚见贻笑大方。
欲教人德为先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教会做人",不仅是孔子提倡的德育目标,也是当代众教育家所提倡的德育目标。"务本"就是学会做人学会作一个有仁爱之心能"泛爱众"和"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人。孔子特别重视道德的作用,甚至存在着把知识纳入道德范畴的倾向,他说"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没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知识也不可能持续发展。"智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即使达到一定的水平,不能以高尚的道德品质加以保持,知识水平也会下降倒退以至完全丧失。孔子这种主张在揭示德与智的关系方面,指明了德对智的统率作用。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抓好德育要真正把德育放在整个教育的基础地位首要地位来抓。
论语述而的读后感精选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