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读完一部名著有了启发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写好读后感,读书不但可以学到很多有意义的知识,还能让我们的思想得到提升,记得写好相关的读后感哦,吾优心得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诺布尔读后感通用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诺布尔读后感篇1
?昆虫记》一书,给了我许多的回味。在书中,我仿佛走进了一个神秘而多姿多彩的世界里,了解蜘蛛、蜜蜂、螳螂、甲虫、蟋蟀、蝉等昆虫的生活习性,让我看到了一幅有关昆虫的精彩画卷。这些朴实无华的语言和细致入微的描述,让我觉得如同身临其境一般。
读“帮忙的甲虫往往不怀好意。更多的时候,它是打着帮忙的幌子,做着趁火打劫的营生”这句话,让我明白了原先甲虫也是十分的狡猾;读“四年苦工,才能换来几十天重见光明的生活”,我明白了蝉的生命意义;“天气越来越冷了,迷宫蜘蛛用尽最终一点力气替孩子们将巢咬破,而它也筋疲力尽而死”,这句话,又让我体会到了它的满足感和一位母亲应尽的全部职责。
读完这本书,让我不仅仅能了解到昆虫世界的真实面目,更能发现大自然中蕴含着的无穷奥妙。想想我自我,以前真是太胆小、太可恶、太……总是遇到长得丑、自我害怕的昆虫就赶紧躲、逃,遇到比较渺小的昆虫就给踩死。记得有一次在家门口看见一群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在前进,没头没尾的,不知在干嘛,便生慈心撒面包渣儿给它们吃,它们就立刻扛起这些食物,似乎很高兴的往回走,看着它们搬运的是我的东西,就觉得自我做了件大善事,可转念一想:万一它们认识我了,再跑到我家里去找东西,那可怎样办?想到那时我浑身爬满了黑蚂蚁,恶心死了,便不禁打了个寒战,不行,决不允许这种事发生,于是,我就一脚踏地碾一堆,另一脚之后碾着一堆,结果——他们全被我残忍的杀死了!可读过《昆虫记》后,我就为自我做的而后悔。书中说,可恶的红蚂蚁既没有任何劳动技能,也不会抚育儿女,为了生存,它们就野蛮的掠夺黑蚂蚁的儿女,强迫这些俘虏为自我劳动。黑蚂蚁?我踩的不就是黑蚂蚁吗?它们已经很可怜了,而我,或许,它们那时只是为了有安全的环境而为小蚂蚁搬家,或是它们是一群紧急的救援兵,那些可怜的小生命正等着它们去救,又可能它们在找食物回去哺育它们的孩子。我想,我真是太坏了。
这本书,教会了我很多,它让我也懂得了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让我明白,这些昆虫不论是大的还是小的,丑的还是俊的,但它们都是可爱的,都是值得我们去保护的。《昆虫记》让我爱上了大自然,爱上了这些昆虫!
诺布尔读后感篇2
今天妈妈给我买了一本{昆虫记}我非常开心因为这能够让我更好的认识大自然,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螳螂是一种十分凶残的动物。
然而在它刚刚拥有生命的初期,也会牺牲在个儿最小的蚂蚁的魔爪下蜘蛛织网即使用了圆规,尺子之类的工具,也没有一个设计家画出一个比这个更规范的网来,丰富的故事情节使我浮想联翩看着看着。
这些虫子们渐渐地清晰起来我思考着:如果我们保护环境,不污染环境,这些虫子是不是还在呢?现在的环境恶化是不是以后会有呢?我们一定要保护环境。
诺布尔读后感篇3
这个寒假,我读了很多书,有《草房子》、《水浒传》,还有《昆虫记》,其中我最喜欢《昆虫记》。
?昆虫记》的作者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科学家法布尔,书的主人翁是大大小小的昆虫们。作者法布尔从小对植物和昆虫有着浓厚的兴趣,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他经常全神贯注地观察昆虫十几个小时。
书中记录了萤火虫、红蚂蚁、蝉、蜘蛛等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繁衍直至死亡等,记录了它们在昆虫王国的漫漫旅程。比如,法布尔讲述了萤火虫中只有雌性萤火虫才发光,而雄性不发光。
萤火虫虽然身体娇小却是十足的食肉主义者,它们主要吃蜗牛,萤火虫居然能吃掉比自己大三四倍的蜗牛。当一只萤火虫发现一只蜗牛,它会召集同伴,然后在蜗牛体内注射一种“麻醉剂”,不一会儿,蜗牛就被吃掉了。
还有屎壳郎,忙忙碌碌地制作粪球,然后推动粪球远行。原来,屎壳郎制作的粪球是它们的食物,它们还会把卵产在粪球内,这样等卵长成小宝宝后会吃周边的粪球,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另外,其他昆虫也很有意思,松毛虫会固执地坚持列队出行;螳螂专吃害虫,食物有蝗虫、沙泥蜂、毛毛虫等。
昆虫的这些秘密都是法布尔持之以恒耐心观察研究获得的成果,我们将来研究问题也要学习法布尔这种忘我的精神。作者:刘怡君
诺布尔读后感篇4
读书是我最大的乐趣,而书店则是我最理想的栖息地。在“书海”,我发现每本书都是那么”迷人”, 顿时我眼前一亮:昆虫记!我饿狼扑食般“咀嚼“起来。
昆虫记是法兰西杰出的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法布尔,历经40多年心血完成的名著。从“神圣的甲虫”——蜣螂到凶残的螳螂、从横着走路的蟹蛛到衣冠齐整的被管虫……一切是那么的神奇,那么的美妙!把我带到了一个真实的昆虫世界!
“无与伦比的观察家”——达尔文
“昆虫学的荷马“——雨果
“在这些天才式的观察中,融合热情与毅力,简直就是艺术品的杰作,令人感动不已。”——罗曼
“现在中国十分需要像法布尔的昆虫记那样的作品。”——矛盾
… … … …
昆虫记为人们鉴照出一个栩栩如生的昆虫世界,在昆虫世界里,最让我欣赏的,是被管虫。那些被管虫是最称职的“母亲”。虽然她的外表丑陋不堪,但她的精神是最美的!母被管虫放弃了蛾类所有的美丽。她把自己唯一的“大衣”给了她的后代子孙,再用身体做屏障。经过激烈的震动以后,她倒下了,为了下一代,她无怨无悔!这就是爱,多么伟大的母爱。天下所有的母亲都是如此!在这里,我要真挚的说一声:“谢谢!”
作者法布尔让我知道了蝉怎样唱歌,松毛虫喜爱的松叶,还有蚂蚁的团结,蟹蛛的坚持……作者小时候有许多伙伴,同样的环境,同样的老师,为什么法布尔成为了昆虫学家呢?正是他对昆虫的痴迷,执着的追求,以及他那锲而不舍的精神,我们小学生所需要的。同样是昆虫,我们见的也不少,为什么我们不能得到它们的秘密,为什么我们不能写出昆虫记呢?还是观察的问题啊!
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方法只是观察,“观察”是这种最简单的方法,让我们看到了用心血写成的老公成果——昆虫记!
就这样,我一边读着,一边反思着,不知不觉,已经翻到了最后一页……
诺布尔读后感篇5
第一次读昆虫记不知怎么的就吸引了我,这是一部描写昆虫们生育、劳作、狩猎与死亡的科普书,平实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叙述,惹人捧腹……被里面各式各样的昆虫迷住了。他们有的凶残,有的温柔;有的坚强,有的软弱。法布尔的《昆虫记》,让我没有梦幻感,那些具体而详细的文字,不时让我感到放大镜、潮湿、星辰、昆虫气味的存在。四月刚过,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蟋蟀在田野里歌唱,那动听的歌声使任何人都陶醉,连法布尔也想把春天歌唱家的荣誉给蟋蟀。
蟋蟀为什么能弹出那么动听的歌声呢?别以为蟋蟀的“乐器”有多复杂,其实蟋蟀的乐器很简单,蟋蟀的弓上的一百五十个齿,嵌在翅膀对面的梯级里,使四个发声器同时震动,下面的一对直接摩擦,上面的一对是摆动摩擦的器具它只用其中的四只发生器就能将音乐传到几百米以外的地方,可以想象这声音是如何的洪亮!蟋蟀有着钢铁般的意志,法布尔曾经想把蟋蟀的左翅膀盖到右翅膀上,让蟋蟀变成左撇子。可是第二天,法布尔发现这昆虫竟有着坚强的意志,实在不可低估。
蟋蟀它们陪伴着我,让我感到了生命的活力。它们从来不诉苦、不悲观,他们对于自己的住所及那把简单的四弦琴都非常满意。
蟋蟀是一个哲学家,它们似乎懂得这个世界的虚无缥缈,并且都能开盲目地疯狂的追求快乐的人扰乱。它们是土地的灵魂,一个活着的微点……最小最小的一粒生命,它们的快乐和痛苦,比无限大的天空更引起我的注意,更让我无比的热爱它们。
?昆虫记》是一部记载着各种昆虫习性的书,是一片雄伟的巨作,真让我爱不释手啊!!!
诺布尔读后感篇6
昆虫是生物世界中最常见的小生灵,它们与人们有着丝丝缕缕的相通之处,最近通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让我对昆虫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从中也让我认识到对待科学的严谨的治学态度。
?昆虫记》中对昆虫的细节描写更是令人不得不佩服法布尔超人的观察力,如蝉和蚂蚁乞讨粮食时的狼狈形相:“蚂蚁站在门槛上,身边摆放着大袋大袋的麦粒,正调过脸去背对前来乞讨的蝉。那蝉则伸着爪子,唔,对不起,是伸着手。头戴十八世纪宽大撑边女帽,胳膊下夹着吉他琴,裙摆被凛冽寒风吹得贴在腿肚子上,这就是蝉的形象。”这段乞讨的描写真是惟妙惟肖。
更令人赞叹的是,法布尔对昆虫倒挂姿势的描写:如在金属笼子里,椎头螳螂的幼虫停在一个地方后姿势始终如一,毫不改变。它用四只后爪的爪尖钩住网子,后背朝下,纹丝不动,高高挂在笼顶,四个悬点承受着整个身体的重量。倒挂栖驻姿势是如此艰难,然而苍蝇的倒挂姿势却截然不同。苍蝇虽然也抓挂在天花板上,但是它总要抽出时间松弛一下,随便飞一飞,操起正常姿势走一走,肚皮贴地,肢体舒展开晒晒太阳。法布尔对昆虫的描写,真是细致入微,令人赞叹。试问一下,那个人没看到过苍蝇倒挂的姿势,但又有谁去注意它呢?但法布尔在《昆虫记》中对上千种昆虫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这也正是法布尔的成功之处。
选自法布尔《昆虫记》中的一篇文章“绿色蝈蝈”中的“主人公”绿色蝈蝈就被赋予了人的思想,在文中,作者先后根据一小节中主要讲的事情而不断地对绿色蝈蝈变换称呼:音乐家、歌手、狩猎者、进攻者……这样就是文章显得更生动有趣。在写塔蓝图拉毒蛛时,作者也曾变换称呼:蠢家伙、囚徒……这是《昆虫记》中的一大亮点,也是独特之处。
法布尔是一位耗尽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昆虫的伟大昆虫学、生物学家;在这本《昆虫记》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昆虫的大千世界,更领略到的是法布尔“追求真理”“探索真理”的精神以及他严谨的治学态度,我想这也是我们这代人学习的榜样。
诺布尔读后感篇7
?昆虫记》这本书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先生的代表作,用了数十年的时间来完成这部作品。后来,这本书获得巨大成功,被翻译成了50多种文字,流传至今,一直得到人们的好评。鲁迅先生更是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作者用生动活泼的笔法,细腻的描写写出了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姻、繁衍和死亡,把昆虫们写得活灵活现,跃然于纸上,可这不正是人类本身的写照吗!书中字里行间也体现出作者对昆虫的喜爱,对生命的关爱,对万物的赞美之情。
阅读昆虫记,我仿佛置身于昆虫世界中,作者描绘的那一幕幕,让我沉迷于其中,更是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
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灰蝗虫》这一篇章。其中“便用后腿爪和关节部分抓住网纱,前腿曲折,交叉在胸前鞘翅的鞘——三角形翼端打开了尖顶,并向两侧张开”这里作者用十分细腻的描写,把蝗虫蜕皮前的一系列动作写得十分生动,看出了作者在观察蝗虫蜕皮时观察得十分仔细,让人不得不佩服法布尔先生的观察能力。
还有一个地方很吸引我的,是“但有些瓢虫,鞘翅黄色、红色或棕色,没有斑点,这些鲜艳的颜色具有警戒的做用,可以吓退天敌”这个地方通过列举,生动形象的将昆虫的样子展现在读者眼前,将它们“可以吓退天敌”的原因用巧妙的笔法表达出来,让人十分佩服。
法布尔先生用一生的时间来研究昆虫,为昆虫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科学做出了贡献,为人类做出了贡献。他的坚持不懈,他对事业的执着,深深打动了我。这就是我眼中的法布尔,这就是我眼中的《昆虫记》。
诺布尔读后感通用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