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是不是都有及时写好读后感呢,读后感是一个人看完书之后的内心的真实写照,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开阔我们的眼界,以下是吾优心得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讲国学读后感通用8篇,供大家参考。
讲国学读后感篇1
?弟子规》也许在我们大家还牙牙学语的时候就接触过了吧,《弟子规》中的每一个字都蕴藏着极其深刻的道理,是我们如今不得不去把它理解的更透彻。
孔子用简简单单的1080个字描绘出了人生中的131件事,每件事都意味着一个人生哲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是啊,父母生我们养我们,整天为我们早出晚归,不分日夜的奔波着,父母到了家里一定是累了,我们为父母干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家务活,是应该的。我们应该尽心尽力的去为父母“服务”,因为爸爸妈妈给予我们不求回报的爱,我们这辈子必定还不完! 提起生活中,我想我做的还不够,每天放学回到家,爸爸劳累了一天,也回到了家,浑身酸痛,疲倦的不得了,而我却因为作业儿发着牢骚。“来,好闺女,给爸爸按按摩吧!”爸爸疲惫的声音又在我的耳边萦绕,“没时间,没看见我这正写作业呢吗?”我不耐烦的应对着。我错了,爸爸累还不是为了我,为了这个家?我就算是毫不犹豫的去给爸爸按摩,也不足以爸爸对我的付出啊!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敬承。”在人的一生中难免会有犯错误的时候,而我也不例外,每次做错事的时候,总是要被妈妈说一通。当然,我那不争气的泪珠,也随之在眼角流落下来,看在我表面上不敢反抗,可心里早已生出了许多不满于埋怨。可是在读完《弟子规》后,我知道了妈妈都是为我好,为了我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正如大人们整天总唠叨的,我们就像一个小树,不为它修枝剪叶,总也长不成一棵正直的参天大树。
今后,我一定要管好自己,自己心里所想,就要用心去做,弟子规所讲述的每一个道理,都给我带来了启示。“孝、悌、谨、信、爱、仁”就是一个人最应该拥有的,我一定要努力去爱做学习孔圣人对我们的教育与引导!
讲国学读后感篇2
小时候,我就特别喜欢听故事。后来上了小学识字了,妈妈给我买了许多故事书,其中就有《 365 夜国学启蒙故事》。
这本《 365 夜国学启蒙故事》汇集了《百家姓》、《三字经》、《弟子规》、《史记》等多部经典蒙学。其中有好多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如启发我们勤动脑筋善于观察的:“田忌赛马”、“晏子使楚”和“钻木取火”;教育我们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负荆请罪”、“魏文侯改过”;激励我们奋发向上,积极上进,用功读书的:“孔子韦编三绝”、“苏秦刺股勤学”和“路温舒的蒲草书”;让我们孝敬父母,懂得感恩回报的:“木兰从军”、“黄香温席”和“王祥卧冰”……
这些故事中,我最喜欢“木兰从军”。一次,朝廷要与邻国打仗,需要大量人马,地方官让木兰家派人参军。花木兰想:父亲年老体衰,弟弟还未到参军的年龄,怎么办呢?看着父亲愁眉不展,花木兰人偷偷将自己化装成一个小伙子,代父参军去了。战场上,花木兰巾帼不让须眉,机智勇敢,骁勇善战,立下了赫赫战功,还被提升为大将军,直至带领大军胜利归来。花木兰衣锦还乡,却拒绝了受封。
我认为,花木兰不仅有着一颗孝心,同时,她还有着一颗爱国心,忠君报国,舍生忘死,这就是我为什么喜欢花木兰的原因,她的精神太令人钦佩与学习!
书中其他的故事也非常精彩,常使我爱不释手。我知道这些故事都是几千年代代相传下来的,是民间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史的文明,颂扬了古人们的传统美德与思想,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人生哲理。
我从《 365 夜国学启蒙故事》中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获得了许多学习与做人的启发,它指引我做一个优秀的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我在阅读中学会了成长!
讲国学读后感篇3
孟子是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是儒家的理想主义流派。孟子非常重视民心民意,所以才会大胆提出民为贵,社稷其次,君为轻的理念,以彰显民心的重要性,他在政治上推行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有推崇孔子,攻击杨朱,墨翟。从这里也足以看出孟子对于平民百姓的热爱之心。
孟子继承了孔子,并提出了忧患的概念,他认为人的生命之所在,事业之兴败,国家之存亡,都与是否具有忧患意识相关联。忧国忧民之心也便是责任意识与承担意识的重托。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其意为:君主若把百姓的忧乐当作是自己的忧乐,这样百姓也会把君主的忧乐当作是自己的忧乐。这也是孟子对于君主寄以希望,可以仁政为国,爱民如子。
?孟子》一共七篇,主要的两个方面内容,一为孟子与君主讨论政治,另为孟子与儒家其他门人、弟子相互交流行事为人知道。《孟子》的文笔犀利,富有说服力,奈何孟老夫子的良方,和战国各诸侯国所走的霸道路线合不到一起,因而不受欢迎,这也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真实写照。
以意逆志便是孟子在《万章·上》中所提出对于诗理解的方法。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评论诗的人,既不能根据诗的个别字眼就断章取义,曲解诗句,也不能有辞句的表面意思曲解诗句的真实含义,而因根据作品的全篇立意,来探索作者的所思所想。知人论世也便是评论他人作品的原则。
对于孟子,我们并不能以三言两语概括全部,因为他的思想,使我们根本无法理解透彻的,他的精神和气魄,犹如拨开云雾的万丈光芒,哪怕他存在的时代已经距离我们1723年了,但我们局限于世的视野和眼识,亦能感受到他散发出的耀眼光芒。
讲国学读后感篇4
经典的语言常常伴随我们成长,诚恳的语言常常打动我们心灵成长动世人的语句都是从《国学经典》中得到的几千年前的中国历史文化,出现了许多的名人盛世,从他们的言行举止里能体会出名人的思想,名人的气质。
国学是中华我们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瑰宝,传承国学有利于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使人们共享中华传统文话的精髓,接受教育,提升境界。
以前,我又是很不讲信用,别人借了我一样东西,然后我会偷偷的不让他发现,等有时间了就把他借给我的东西带回家,就当这件事什么都没发生过,那个借我东西的同学也没太注意,可是,时间久了,同学们有的都不理我,甚至跟我绝交了,这是我才意识到事情的重要性,我非常后悔,当初这么做不但偷了别人的东西,也偷了自己的一颗诚实的心啊!现在上了五年级,老师发给了我们一本《国学经典》,我读了以后,里面的内容深受我感触,让我明白了什么是诚信,什么是道德,什么是礼貌,什么是孝道,什么是信念。可以说,没有这本书,就没有我这个完整的人。它让我的学习成绩慢慢提高,它让我的品德慢慢高尚,它让别人对我的信赖度更高,它让邻居直夸我有礼貌。现在的我和以前的我相比,真是十万八千里啊!但是这十万八千里竟然是一本不厚不薄的书而救赎了,真是一个奇迹!
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在这经典的语句中让我们看到了诚信的重要性,它启迪我们做人要诚实,不讲假话,不欺骗,不作弊,不掩盖错误缺点;与人交往要讲诚信,言必有信,说到做到;对国家、对事业、对工作,要忠诚,尽心竭力,不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但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少人违背了诚信的原则,或许在那时能够有一时之利,可论长久而言,却在以后的道路中留下了抹不去的黑影,将用一生的时间来弥补这个“道德”准则。
“百义孝为先”是民族历史上的佳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这经典的五字中让我们看到了孝的重要性,它启迪我们要想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一个有成就的人,必须首先做到孝。历史上有许多关于孝的故事,如“闵子骞劝父感后母”感人至深。可见孝心无价,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要谨记于心且把它发扬光大。
“沧海可填山可移,男儿志气当如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这经典的诗句中让我们领略到了坚定信 念的重要性,它启迪我们:困难好比那巍峨群山屹立在面前,只有怀有一颗坚定信念的心,才能在最后战胜一切几乎不可能的奇迹。当我们回望从古至今的悠久历史,会为中国强大的发展过程感动惊奇,多少次灾难被我们征服,多少次战争被我们以巧取胜,多少智慧的结晶都历经你挣我抢后存留于世??这无不是坚定信念的体现。
一个坚强伟大的民族铸就了一批批的文人墨客,使经典语句诞生。他们将人生路程中的经历著成了精辟的文本——《国学经典》。这本书在扩大我们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品格、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我们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 让我们的品格更上一层楼!
讲国学读后感篇5
中华民族文化有着上千年灿烂的历史,《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里就融汇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我觉得这本书很适合我们小学生阅读,每首古诗都有注释,文章还配有插图。使繁冗的得文句变得浅显易懂,而且生动有趣。
刚开始读《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时比较累,但坚持下来发觉并没有那么难理解。读多了,读书的速度就变快了,读完一本书后我感到非常有成就感,让我更加喜欢经典了。
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第五单元“四时田园”这一部分,它用许多古诗来教育我们:做人要勤勤恳恳,不能懒惰。以前我无论做什么事都很懒惰,什么事都让别人帮我做。值日时,我是组长,我就让那八个组员打扫,我则坐在凳子上悠闲地唱着歌。最后,由于组员不合作,没打扫干净,老师批评了我一顿,我心里像打翻五味瓶:酸、甜、苦、辣、麻,一起涌上心头。哎,都怪我!读了这一部分,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从今以后,我渐渐变得勤劳了。就说去年吧,学校有县里领导来检查卫生,我们组由我负责打扫卫生,在我的牵头下,我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为此,还受到县领导的表扬呢。当然,这得归功于经典诵读!
经典诵读中,孔子关于学习态度的言论也让我们值得去学习和借鉴。在《论语》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一则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很多人,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又可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虽然我成绩很一般,但每次考完试骄傲情绪不断滋长。对于身边学习比我差的同学总是不理不睬,家长、老师说过很多次,但每次都是收效欠佳。当我读了孔子的话时,又反省了自己,觉得很惭愧。连知识渊博的孔子都那么谦虚,何况一个小小的我呢?从此以后,我变得很谦虚,经常向我身边一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百万绿丝中的小苗吸收营养的成分。
讲国学读后感篇6
一直认为儒、道两家持截然不同的主张,然而通过进一步学习北大大课堂、楼宇烈讲授的《国学课十三堂》,发现两家的观点中依然有着共同之处,特别是对人的修养的倡导上起着殊途同归的效果。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无为”,主张顺自然、因物性;儒家思想的核心是“有为”,强调制名(礼)教、规范人性,表面看来好像是相互对立的,甚至是不可调和的,但实则不然。道家的自然无为思想包括崇尚天道的自然无为和提倡人道的自然无为,即人与自热界的关系方面,道家强调人与天地万物之间和谐、一体的关系,认为人应当顺物之则,缘理而动,不要以人的主观意愿去胡乱行动,从而破坏自然界的和谐和平衡;二是在社会人际关系方面,尤其是处于社会领导地位的统治者,要效法道的自然无为精神,尽量简化各种制度、规范,使百姓保持纯朴的民风。这种思想很久以来被一部分人认为是消极思想,其实是因为理解上的片面才导致了这样的批判。我们不难发现,当今人类社会几乎发展到了一个“随人意志”的地步,然而很多有识之士很快就发现,这种“随人意志”地去改造自然界,不仅遭到了自然界日益严重的反抗和报复,使人类生存的环境急剧恶化,而且人类也越来越受到自己创造的“人工自然环境”的制约,成了它的奴隶。相反,像
历史上有名的“大禹治水”“都江堰水利工程”等等却一直被看作“推自然之势”取得成功的典范,由此可见,因顺自然之势的无为绝不是消极的,比之那种盲目、违背物性事理的、不顾后果的、为人类私意为求的“有为”更具有更多合理性和积极意义。而儒家文化中,把人格的确立和提升放在第一位,因而特别强调伦理观念、道德规范的教育和养成。到宋代理学大家朱熹时,他强调:考察以往圣贤之所以教人,无非是让人们探求明白做人的道理,进行自我修身,然后推己及人。并不只是教人们广文博记,写漂亮文章,以便去沽名钓誉,追求利禄。由此可见,儒家文化在教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时,强调从“修身”做起,后边一系列的志向都是为了建立一个和谐稳固的社会环境,而绝非相互攀比、尔虞我诈,在“欲”的驱使下将自己变成物质文明的奴隶。这跟道家倡导保持人的清净自然本性,“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殊途同归。
讲国学读后感篇7
这本书让我懂得了很多知识,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让我记忆犹新这几天我读了《我爱国学》这本书,书中的每个章节都令我回味无穷,让我感触很深。
本书最令我感动的就是《大爱无言》这一章了。这一章主要讲述了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有孝心。书中,14岁的马鹏飞同学因父母离异先后遗弃了他,奶奶成了他唯一的亲人,小鹏飞5岁时,奶奶也因病失明,从此马鹏飞就得撑起这个家。奶奶住院了,小鹏飞24小时都陪着奶奶,每天为奶奶服务,他每天给奶奶做饭、送饭、喂饭,自己却偷偷地吃酱油拌饭。有时邻居送个鸡来,鹏飞都给奶奶吃了,自己却从不舍得吃一口。马鹏飞为了防止奶奶吃错药,把药都分开放,这些药怎么吃吃几回,小鹏飞都很清楚,就是在这样艰辛的条件下,他一刻也没有放松学习,他的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再看看我们这些父母心中的宝贝、家中的“小皇帝”们又是怎么做的呢?当我们还在父母温暖的怀抱里的时候,马鹏飞却背起了这个家;当我们早上还睡得很甜的时候,马鹏飞早就起来给奶奶做早饭了;当我们被父母送去上学的时候,马鹏飞还在家里急急忙忙地收拾家务并准备自己走着去上学。我们应该好好学习马鹏飞这种“大孝无言、大爱无声”的精神。在父母下班回来,哪怕为他们沏杯茶水、捶捶背、端上一盆洗脚水,干点力所能及的家务,也会给他们一个莫大的惊喜。
读了《我爱国学》这本书,让我感觉到:其实,“孝”很简单,“孝”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每时每刻做到“孝”吧!
讲国学读后感篇8
对于学理科的我来说,感觉国学有阳春白雪的味道,是饱读诗书者的功课,高不可攀。如今,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感觉国学不仅在庙堂上生辉,在民间照样闪光。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国学文化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
轻轻翻开国学书,孔子、老子、墨子的画像映入眼帘, 勾起了我对历史的追忆, 对生命的思索。 这里有四书: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这里有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这里有《国语》、《左传》、《资治通鉴》; 这里有" 庄子" 、" 老子" 、" 韩非子"; 更有《楚辞》、《李太白集》; 还有《三字经》、《千字文》、《朱子家训》。 从"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到" 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 从" 天无私覆, 地无私载" 到" 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 一本国学经典完美的诠释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源远流 长,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 中华文化不断丰富、继承、发展, 最终形成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
读读这些经典的语句就知道,“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关于学习,事业,人生的简单而深刻的道理我们祖先早就归纳在国学中了,而且到现代也一样的适用,不仅现在而且在以后绵长的岁月里也一样适用。如果我们不好好珍惜自己的文化,让这些指导我们人生的哲理从我们身边白白溜走,然后还抱怨生活的不如意,真是怪不了别人。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 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讲国学读后感通用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