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一本好书,可以把心中的感悟记录下来,写篇读后感,为了提升个人的文学素养,我们需要在阅读完名著之后写好相关的读后感,吾优心得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槐老师讲读后感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槐老师讲读后感篇1
读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不仅给我释解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平凡和光荣,也让我感受了一名名师的心路历程。一节节、一章章如同拂面的春风清新而又和煦,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不仅给予我理论的指导,更给了我具体的操作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浅。因此,读此书不仅是对我知识的扩充、教学理念的提升,更是对我心灵的一次洗涤,为我下一步的工作和学习,指引了方向。感受之一、要做一个勤思考善实践的教师。随着素质教育的快速推进,不论是国家教育部门还是教育专家,都深深地感悟到只凭空洞的教育理论,是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的,素质教育的实施更需要我们基层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参与,教育专家提出的新教育理念虽具有普遍性,但在具体实施中还有很多的实际问题,更需要我们基层教师来研究和实施,以此来证实新理念的正确性。读李镇西的著作,字里行间都透露出教育要营造美好的精神家园,让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改变和调适思维方式,以前所未有的挑战意识,批判意识和创新思维来面对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呼唤我们要有全面发展的学生观与全新的教学方式,作为教师就要具有课程意识,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问题意识。面对新课程,我们教师要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合作,学会选择,学会创新。真正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生活的美好和和谐。对照自己从事的幼教专业,让我深受启迪,幼儿园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好阵地,更应该重视孩子能力和习惯的培养,幼儿教师要更多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心声,和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让孩子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让每位孩子感受到校园生活的快乐和温馨,让每位家长感受到教师的专业素养。在多年的工作中,我也接触到很多新的教育理念,李镇西的对于教育的观点给了我更清晰的印象。我深深的感受到,有了爱,不等于就有了教育,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而要能肩负起这样的责任,教师的职业理想,专业素养是相当重要的,做最好的老师,让今天的“我”和以往的“我”进行比较,每天都能做好一点,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感受之二、要做一个有真性情,有爱心的教师。
阅读第二章中“做有思想的教师”“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这两小节的内容,激起了我强烈的共鸣。文中指出,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一些教育者自觉不自觉地习惯用商业化与功利化的眼光来衡量自己的职业,以致逐步丧失了最崇高的精神境界。麻木、冷漠或者虚伪、势利弥漫在一些教师、学生及其家长之间。确实,对比我们现今的教育,正逐步在失去朴实的本质,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心灵隔阂正在越来越明显,这不能不使人感到担忧。因此,作为教师一员的我来说,在对教育工作的态度上,确实要有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姿态,对孩子、对家长都要有教育的真性情,具有一颗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用心做老师。我想,这也是现在大力提倡的师德教育的内核。同时,从事教育工作,爱贯穿在你工作的始末,就像特级教师闫学老师在《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做老师》一书中提到的那样:如果你不爱孩子,那教师这个职业对你来说是太苦了。确实,爱孩子是教师做好工作的前提,教育爱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高尚的道德境界,敬业精神和富有人道性的教育艺术,它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关心和爱护,而且还包括教师用爱的情感和言行来感化学生,陶冶学生,启迪学生,教育学生,教育爱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提高了我们教师的人道修养。就像李镇西老师说的:“对于一名教师来说,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感受之三、要做一个有智慧善观察的教师。随着全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的实行,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也有了比较大的提高,使我们在感到被重视的同时,更加认真地投入工作。在和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思想相碰撞的过程中,让我深切地体会到要趁自己还算年轻,及时给自己充电,做一名智慧型的教师,成为一名具有较高素养的教师。在既踏踏实实做好每件具体教育工作的同时,还能不断关心着,思考着社会发展与学校教育的相互影响,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从而进行一些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在阅读“从做孩子的灵魂工程师到向学生学习”这一节时也使我深切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智慧的教师要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要能服务、支持、指导每个孩子富有个性的发展。教师要善于观察孩子,善于透过表象辨别是否,要具有系统思考能力、理解学生的能力、课程开发的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坚定而又幸福地行走。同时,读到“阅读和写作,提高教师的素质”这一节内容时对我启迪很深的是,做智慧的老师,还离不开阅读和写作。反思自己,说来惭愧,我的阅读量实在是太少了,涉猎的面实在是太狭窄了,以至于带来了视野的狭窄,思想的保守,很多不能触类旁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向李镇西老师学习,不断增加自己的阅读量,做到读写结合,改变以往写作中的临时抱佛脚,生搬硬套,而要有感而发,让自己的情感自然流淌,做到文风自然朴实。因此,阅读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对我而言,无疑是一次心灵的荡涤,让我在处于缺乏激情,逐步进入发展高原期的状态中清醒过来,以新的热情、新的姿态对待工作和学习,学着每天做好一点,再好一点,充分展现自己的成熟和优秀。
槐老师讲读后感篇2
暑假里妈妈给我买了一本《梦神老师不可思议》这本书,那天刚刚下过小雨,空气中带着一丝清凉,我静静地坐在书桌前阅读了这本书。
这本书主要说了:梦神老师是金钥匙学校的万能替补老师,他既神经又神奇,他告诉我们,要努力学习也要认真睡觉。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做梦的权力和幸福!梦神老师他曾今做过许多职务,例如:分饭的饭桶叔,打扫卫生间的抹布先生,清洗河道的木桶哥…… 最终梦神老师还是没能守望好梦田,黯然的离去了金钥匙学校。
其中有一个故事让我印象较为深刻,那就是梦神是个小小的人,每天在你半开半闭快要睡着时,他会刺溜一下飞进去,贴着眼皮飞来飞去,于是你的眼前就现了许多稀奇古怪的梦境……这时的我仿佛看到自己置身于书中的情景。啊!我想原来如此,梦就是这样形成的呀!梦神可真有趣呀!
当我读完这本书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不能从书中的情节中走出来,自己仿佛明白了:人的一生就像是五味厨,酸、甜、苦、辣、咸需要你用心的慢慢去体会,去了解,只有这样你才会珍惜现在拥有的,不要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和挽留。
同学们,《梦神老师不可思议》这本书里真是有许多数不清好玩的事儿等着你去了解,有时间赶快过来读一读吧!相信它一定会让你受益匪浅的。
槐老师讲读后感篇3
今年暑假,我怀着崇敬的心境,一口气读完了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深深地被小说中的一个个平凡人物而又不平凡的思想品质而感动。这本小说没有任何的豪情壮语,也没有任何虚伪的说教,却经过对生活的朴素的描述,使人感受到一个最根本的东西,爱。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少年爱国者》这个故事。故事资料是这样的,一个贫穷的意大利青年,从小就被卖到戏班子,受尽了欺辱。一次,戏班子到西班牙,他趁机逃了出来。在意大利领事的帮忙下,他登上了开往意大利的船只,与一群来自世界各国的达官贵人同坐在二等舱中。船上的乘客们了解了他的遭遇后十分同情他,纷纷给了他一点钱。正在他庆幸有了这些钱就能够吃一顿饱饭时,他听到了那些给他钱的乘客在侮辱他的祖国意大利,于是那个小男孩就毅然地把这些钱愤怒的扔了出来,并高吼到:“我不要说我们国家坏话的人的东西!”读到那里,我不禁为这个小男孩宁可挨饿,也要维护自我祖国尊严的行为而拍手叫好。
我由此想到不少这样的爱国者。南宋名将岳飞,他少年时就立志“精忠报国”,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他忍辱负重,含冤而死;边防叔叔,为了领土的完整,不怕流血,牺牲,赶走了入侵我国边境的侵略者;多少体育运动健儿,为了让五星红旗能高高飘扬在赛场的上空,忍者伤痛,奋力拼搏……他们的爱国热情激励着无数国人奋发向上。
我们从小就应当以他们为榜样,树立爱祖国的思想。爱祖国,平时应体此刻爱人民,爱团体,关心同学,爱护公物。爱祖国就必须要为祖国而奋斗,是自我具有为祖国建设服务的本领,将来也像他们一样,要为祖国增光添彩。
槐老师讲读后感篇4
李镇西的大名,如雷贯耳。他的著作《爱心与教育》很早就听说过,假期中有幸拜读此著作,让我明白了爱是教育的主题,爱是教育的源泉。其中反映李镇西老师心声的《做最好的老师》一文,更使我对师爱有了更深更透彻的理解。
我以前只知道教育需要爱,却不知道如何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份爱。一直以来,我认为严才是真正的爱,因为有句俗话说得好:严是爱,松是害。所以,在我的课堂中,我决不允许学生有丝毫的怠慢,哪怕回一下头,摸一摸下巴……我都认为这是违反课堂纪律的,必须予以严惩。当然,这严惩指的是批评教育。在这样的高压政策下,学生们出奇的乖,学习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为此,我一度沾沾自喜,为自己的高明而喝彩。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一直渴望能和孩子们一起玩、一起乐,但师道尊严令我望而却步。看了李镇西老师的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才唤醒了我心中尚未完全泯灭的童心。我才真正认识到那是因为我缺少一份童心。
一直以来,我一贯以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学生,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希望他们变成我想象中的学生——小大人,个个成为懂事、听话、尊敬老师、孝敬父母、多学习少玩的完美类型。孩子们成了我制造的模具中的工具。孩子们需要的是什么?我了解吗?不,我并不知道。而李老师呢?他能够在教育学生时向学生学习,他能够大声疾呼并真诚的实践着请尊重学生的选举权,他努力追求着成为学生最知心的朋友回答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他勇于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他也谆谆教诲着年轻班主任要乐于请教勇于思考广于阅读善于积累 .李老师说得好: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决不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该充满人情味;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充满着对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虽然就学科知识、专业能力、认识水平来说,教师远在学生之上,但就人格而言,师生之间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是在人格上、感情上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读着李老师的文字,感悟着他的心灵,回忆着自己的教学行为,我陷入了沉思:亲其师,信其道,古人尚却明白的道理,可我……实在汗颜。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学习的乐趣又从何说起,学生的个性该如何发展?学生是有差异的,有的文静、有的好动;有的乖巧、有的调皮……好玩是他们的天性,只有在玩中学、乐中学,才能真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我们为什么不让孩子学海无涯乐作舟呢?为什么一直让他们徜徉在苦海之中呢?我们有什么理由剥夺他们的天性呢?
槐老师讲读后感篇5
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爱”学生的。读完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后,我自愧不如。李老师深深打动我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他始终如一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爱”是李镇西老师永恒的教育理念,他可以和孩子一起过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学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师爱”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间。我深深地感受到,爱,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爱,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爱,也不应是对学生的纵容,而是要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惩罚。爱,不只是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身体,而是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
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加关爱我的学生,当学生犯错时,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于细微处赏识,发现他们的优点,在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多一点表扬、多一点鼓励、多一份细心,不断激发他们身上的潜能,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会不断进步!
长路漫漫,上下求索。在以后的每一天,我都将坚守着那颗不变的心,那份执着的爱。我爱我的课堂,我爱我的学生,我爱老师的称呼,我爱拖着一身疲惫仍激情满怀的自己。爱在每一天,一路无怨无悔。
槐老师讲读后感篇6
做最好的老师》,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的精华集萃。它包含了一个教师,或者说一个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对师生关系的良好把握。只要你怀抱一颗对教育的虔诚之心真正地进入到具体的教育情境中,你就可能会受到感染,并于潜移默化中提升教育教学特别是班主任工作的能力。李老师在教育实践中所提供的,就是师生逐渐建立彼此信任关系,并共同成长的经历。
李老师说,如果一个班级,没有一个让人头疼的学生,没有发生让人头疼的事情,才真正让他头疼。我理解这话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对教师而言,如果学生没有任何过失,教师的能力便不能够增长。二层是对学生而言,没有犯过错误的学生,亦得不到真正的成长。到今天,教育中安全问题早就压倒了一切,这一点导致了强调对学生严加控制,使之按照老师的要求顺利成长,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被取消了。我们一直没有看到错误的正面意义,更不愿意给学生设置相关的情景来让学生自己选择,结果是学生逐渐丧失了思考力以及真正的行动能力。一旦学生犯了错误,总视为坏事并采取严厉的手段加以惩罚,而没有把错误当成学生成长的契机。在这一点上,李老师培养“优秀生”、改造“后进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例,如何让学生接受教育而不伤害到当事人,有着丰富的教育技巧,而这些技巧的核心依然是尊重。在李老师看来,师生关系的核心是民主,民主的核心则是尊重。
在现实生活中,我和许多同仁一样,常常拖着疲惫的身子忙得焦头烂额。而李老师和学生在一块却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是一种享受。不但如此,他还经常在体锻课上和学生一块儿跳绳,打羽毛球,真是其乐融融。或许与许多人相比,李老师是一个真正地享受教育的人。之所以能够享受教育,跟他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热爱分不开,更与他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研究意识分不开。作为一个研究型教师,李老师对教育中的许许多多别人容易忽略的细节有些超乎常人的敏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双巧手,才与学生合奏出了最美的交响乐。我在工作中好好向李老师学习,彻底改变观念,做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
槐老师讲读后感篇7
走入图书馆,明亮的书皮上印着《 漂亮老师和坏小子》这几个“七扭八歪”的字顿时吸引了我的眼球,我迫不及待地将它从书架上取了下来,翻开并开始阅读起来,这一读就是一下午,我已经忘记了回家的时间,直到妈妈的电话响起。虽然读过之后我已将它安然无恙地放了回去,但是在我的脑海里,那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情节依然让我记忆犹新,流连忘返。
现在让我来跟大家讲述一下本书的主要内容吧!漂亮而率真的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生米兰,偶遇白果林小学六(3)的坏小子肥猫、米老鼠、豆芽儿、兔巴哥后,在他们的怂恿下应聘为白果林小学六三班的班主任。同学们都很喜欢她,因为米老师善良、美丽、温柔、和蔼可亲……那微笑总是那么灿烂、迷人。
我非常羡慕六(3)班有这样一个“另类”老师。她做出的事情都是其他老师觉得不可思意的,其实正是这些不可思议才是同学们真正喜欢的。例如:米老师认为生病了,就不应该在带病工作。所以当米兰发现自己生病时,首先做的是化妆,把自己打扮得神采奕奕,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现给学生。接下来就去请假。结果却招来非议,说什么生病了还化妆,小小的一点感冒还用请假,前两年得肝炎还没休息呢!现在的年轻人,真是……我觉得米老师并没有错,因为:1、会把病传染给。2、学生精神不好,怎么能上出高效率的课来?
米老师在孩子们心中是公认的好老师,是受孩子们喜欢的好老师。这种类型的老师为什么会受到这么多学生的喜爱呢?我个人认为,米老师是一个年轻的老师,有着一颗的童心,比我们了大不了多少,就像一个大姐姐一样,她的童年离她也并不是那么遥远,我想她了解这个阶段孩子的心理。所以说现在真正让学生喜欢的老师实在是太少了!
我觉得,作为一名老师应该多跟学生们交流、沟通,多了解学生们的心理。用爱来教书,这样才能受到学生们的喜爱。希望大家也去阅读一下《 漂亮老师和坏小子》这本书。
槐老师讲读后感7篇相关文章:
★ 讲礼貌演讲稿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