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一篇读后感能够深化小伙伴们对名著理论的体会,看完优秀的文章之后我们一定要记得及时写好读后感,以下是吾优心得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南京!南京!读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南京!南京!读后感篇1
今天午休,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观看了《南京大屠杀》和《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仪式》等一系列教育视频。其中,有几个镜头使我记忆犹新,各种惊心动魄的场面让我对日本人深恶痛绝,但我看到公祭仪式死难同胞的名单的时候,心中又不免有些心酸。
当我知道死难同胞人数达30万时,我心怦然一震,那可是死去的人数,怎么会这么多呢。在看到第一个镜头——一位孕妇身后,有几个日本鬼子手持刀,将孕妇打倒在地,孕妇丈夫冒着生命危险冲上去与鬼子搏斗,但完全没有机会挣扎。最残忍的是鬼子并没有就这样过算了,他接着用刀刺向了孕妇的肚子,一个胚胎,肠子也被卷了出来,地上流满了鲜红的血,孕妇那痛苦的表情我始终忘不了。
再接着第二个镜头——首先看到的是站着一排人,蒙着眼睛,而这个日本大军官,手中挥舞着军刀,他找了个中国人来练手感(砍头),他的孩子还在旁边看着,第一次练习的砍下去的时候,孩子惊恐地喊出了:“爸爸”。前两次都并没有砍下去,到了第三次日本军官一刀下去,一个头颅滚在了孩子的脚下,日本军官却扬起了猥琐的笑容。各种触目惊心的画面,让我清楚的意识到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幸福生活确实来之不易!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仪式》正式启动,死难者同胞的名字珍而重之的供奉在了祭台上,里面每一个名字曾经都是一个活泼的生命,他们也有梦想,有幸福的憧憬,生存的权利,我终于知道为什么会有
那么多强烈爱国之心的人,我郑重承诺,以后一定要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南京!南京!读后感篇2
在一个眩晕的瞬间,我陡然明白生命和人类的经历本身都是如此脆弱。我们从小就知道死亡是什么。任何人都会被卡车或者巴士撞到,生命随之在刹那间消失。如果没有某种宗教荥阳,我们会认为这样的死亡是毫无意义也不公正的对生命的剥夺。但我们也知道,大多数人都尊重生命和死亡的过程。如果你被一辆巴士装撞了,也许有人会乘你受伤的时候偷走你的钱包,但更多的人会来帮你,抢救你宝贵的生命。有人会拨急救电话,有人会奔跑到街上叫当班的警察,还有人会脱下大衣,叠起来垫在你的脑后。这样,即使这是你生命的最后时刻,你也能从这些很小却很温暖的事情中感受到他人的关心。挂在普库提诺墙上的照片却展示了千千万万的生命会因他人的狂妄念头而遭到毁灭,而这种死亡在第二天就变得毫无意义。更重要的是,那些带来死亡的人竟还羞辱受难者,逼使他们在最大限度的痛苦和耻辱中死去。这样对死亡的残忍的不敬,这样人类社会过程的倒退,将只会缩成历史的一个脚注。除非有人迫使这个世界去记住它,否则它就像计算机程序中的一个无害的小错,也许会,又也许不会引起任何问题。想到这里,我感到一阵心悸。
回顾千年历史,使人清楚的是,没有一个种族或一种文化在战争的残酷性方便占有垄断权。文明的外衣看起来是太薄了——以致人们能够很容易就把它撕去,特别是在战争的压力下。
尽管中国俘虏的人数大大超过要杀死他们的日本人,而且有可能战胜他们,但却没有一个人行动,每个人都畏怯的顺从。可悲的是,在这个大坑周围的所有人当中,唐记得只有这位孕妇表现出一点点勇气。
我们应以慎重的天都看待南京的暴行——它阐明了人是多么容易被鼓励让十几岁的孩子泯灭天性,成为可怕的杀人机器。
只要罪恶离我们远得不足以对个人形成威胁,人性中一些扭曲的东西,社会会使得最令人难以言说的罪恶在瞬间变成平常琐事。
南京!南京!读后感篇3
10月1日国庆节是全国庆祝的日子。我没有想到新中国成立前我们祖国经历过的悲惨历史。接受过不少惨痛的教训。就像我第一次读《南京大屠杀》一样,那个血淋淋的事实深深动摇了我的灵魂。我不能相信现在我们繁荣稳定的祖国经历了这么屈辱的历史。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我们的祖国仍然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在外(.1mi.net)国列强的眼里,我们中国人的生命就像稻草人。他们想烧就烧,想破坏就破坏!他们相信杨总杨炮,侵略我国,对我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有多少中国同胞死在他们的手下!无数中国人民的妻子离子散,家破人亡,最终流落他乡。
“贫穷的家庭孝子,国家混乱的显忠信。单击无数壮烈牺牲的革命英雄们用自己的生命构筑了保卫国家的防线,与侵略者战斗到底。但是在那种丙黄马乱的年月里,中国人之间不屈不挠,奋起反抗,但有些爱国,热爱人民的人,大部分老百姓却成了盘里的鱼,被宰杀了。
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短短6周就疯狂屠杀了我们中国同胞!超过30万人死于血腥的部下!他们就像狠毒的野兽,我们中国人眼睁睁地被欺负!这是多么耻辱啊!
74年后的今天,我们的祖国已经改变了面貌,独立、强大、更加繁荣。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牢记过去的历史。因为我们每个人都要时刻维护祖国的尊严。外国人看不起我们并不重要。只要我们自己能看到自己,外国人就不会害怕怎么贬低我们中国人。直到将来的某一天,中国一定能洗刷过去的耻辱!我们仍然可以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中国不是一个可以任意欺负的国家!有能力像我们中国人一样做所有的事情。因为我们中国人有坚定的毅力,为祖国增光的决心。未来的中国一定能再次成为世界著名的大国!
南京!南京!读后感篇4
断断续续的,终于看完全书。心情好沉重,以至于看一个章节要缓上几天…………读者尤是如此,那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沉重也是翻了好多倍吧。
在南京和朋友去过几次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影像和书面资料看了触目惊心,但对于南京大屠杀,我始终知之甚少,毕竟历史课本上,我单单记住了被屠害的人数多达30万。
感谢张纯如,付出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搜集大屠杀的资料写出这本沉甸甸的书,让我对这个事件有了更深的了解。
我同情那些惨遭杀害的人,尤其是看到那些我熟悉的街道地名,心里更加难受,无法想象!!我敬佩那些伸出援手的外籍人士,是他们解救了许多人并竭力保护他们免于再次伤害。然而,我也感到深深的失望,对临阵撤逃,弃人民于水深火热的国民党军队失望,对顺从地被押送到屠杀场的青壮年男子的失望(我总是想,如果有人出来反抗,群众集结起来一起抵御日军,结果会不会好一点……)。战后日军不仅赔偿还篡改史实,真的不能忍。明明是一场有预谋的征战,从小的军国主义的仇恨教育,人性早已扭曲。我们伟大的新中国呢?这不是该体现大度善良的时候啊,为什么不要赔偿,为什么没有给灾难中的幸存者多点关心多点爱…沉默啊,哎,历史已成历史,但没法原谅。
愿世界和平!
南京!南京!读后感篇5
历史,历经了沧桑的岁月,经受了风雨的冲洗,被亿万人传颂。它是见证友好、罪恶、繁荣、衰落的“目击者”。
在中国的历史上,曾有一段天昏地暗、血流成河、哀鸿遍野的历史事件——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日寇占领南京后,开始了全城大扫荡,对南京和平居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在持续6个星期的大屠杀中,我国同胞被杀害的达30多万人。其中,19万人被集体屠杀。他们杀人手段非常残忍,砍头、剖腹、挖心、砍剁四肢……令人不寒而栗。
令我记忆犹新的是那两个令人发指的残酷的画面:一日寇为实施奸污将一位中国妇女的婴儿毫不手软地狠狠地扔到地上,刹那间,婴儿的哭声全无,留下的是中国妇女撕心裂肺的尖叫声和日本野兽的奸笑声……另一个灭绝人性的日寇,由于奸污未成,端起刺刀,向一位中国孕妇的肚子刺去,把还未完全成形的胎儿从母亲肚子里挑出,挂在刺刀上,鲜血溅满了整个屏幕。
这是中国人的血耻,是中国人的仇恨。
纵观人类文明史,日本发动的这场侵略战争,其手段之残忍、残酷、灭绝人性,实属罕见,无数的生命痛苦地消失在日本侵略野心的枪口和刀口下。他们的这种行为,是对人类文明的挑战,是对和平的挑战,是对世界的挑战,全世界遭受了痛苦和死亡。发动侵略战争的罪犯应该得到严惩!但是,当今的日本右翼分子,他们仍不悔改,妄图篡改历史,掩盖侵略罪行,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南京大屠杀就像一根又粗又长的铁棍,给了我狠狠的一击!中国人蒙受了太多的耻辱!中国必须发展,必须自强!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中国人不可辱!血债要用血来还!我们将永远牢记着这笔血债!!”
大屠杀就是抹不去的铁证!历史就是历史,事实胜于雄辩,更何况还有如山的铁证!我要大声疾呼:“牢记血耻,勿忘国仇!”
南京!南京!读后感篇6
有幸得以拜读张纯如的作品,是源自母亲的强烈推荐。那一年的12月13日,我轻抚着这部书略有皱迹的封面,想起母亲将它递到我手中时说的话——
“你应该学着了解某些历史不为人知的一面。”
我从书序看起,逐字逐句,不漏毫末。结束了最后一句的阅读,是在一个失眠的雨夜。我没有落泪,只久久地垂着头。窗外,雷声混杂雨声从遥远的地方传来,恍惚间竟觉得像极了阵阵怒吼,尖叫,哭诉,呻吟,继而一片徒留冷风的沉默。
我自然而然地想到每年都在观看的国家公祭仪式——落针可闻的广场,升旗台上巨大的花圈,场外重现历史的雕塑,刻满三十余万无辜遇难者名字的石碑,众人阴郁的脸,含泪的眼,缄默的口和摇摇欲坠的心。
当主持仪式的领导宣布默哀时,凄厉的防空警报响起,哀婉,绵长,如泣如诉,伴随着止不住的泪水与叹息,久久地响着。幸存者席位上,那耄耋老人浑浊的双眼中平添了丝缕惊恐,悲切,亦或震怒。这警报声,也许他们似曾相识,也许,他们再熟悉不过。人们或许从未想过,当他们庆幸于抢救了这批可贵的资料与记忆的同时,也揭开了在幸存者那心底血淋淋的疤。他们中的某一个,或许几十年前的某一天,躲在床底下,亲眼看见了母亲带血的脸,瞪圆了的双眸,和日军堪比魔鬼的行径;或许躲在草垛里,听到了弟弟撕心裂肺的哭喊,和那之后漫长的寂静;或许躲在粮堆里,感受到了敌人的军刀凶狠地刺到身旁的寒意与恐惧;或许躲在万人堆成的尸体中,嗅到了同胞与亲人浓郁的血腥,抚摸着一张张血肉模糊的脸,却再也哭不出声。
回忆着书中的字字句句,望向那些坐在公祭现场年迈的幸存者们无神的双眼,我竟一时心疼得说不出任何话语。不知他们是否又想起那炼狱般的六周,想起那些失眠夜晚的痛哭,想起堆砌着层层白骨的万人冢——提起它,我也总无法抑制泪水。那些含冤的孤魂,都是我亲如一家的同胞啊!
历史,本是一个令人好奇、引人遐想的词,可在被战争的硝烟蒙住了希望的泪眼中,在千千万万个像张纯如那样不忘历史的作家笔下,它逐渐变得阴森可怖。南京大屠杀,它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为沉重与黑暗的一页,无知的人欲将它翻过去,却反而使它愈加清晰。不可思议的是,有的人似乎认为,努力记住一场暴行比暴行本身更可耻。然而真实存在过的历史,尚未痊愈的伤口,难道真的可以随之远去而无所顾虑地淡忘吗?
我总也忘不了,幸存的老妇人向记者讲述自己被迫做慰安妇的噩梦,总是话音未落,就颤栗得再也说不下去;我总也忘不了,《金陵十三钗》里那一群浓妆艳抹的女人,她们在南京城沦陷后,再也无缘怀抱琵琶,舞那首最拿手的《秦淮景》,她们被剪了长发,洗去胭脂,扔弃了自己心爱的旗袍和首饰;我总也忘不了,一位抗战老兵去世前紧紧握着记者的手,细若游丝的力气支撑他说完了最后一句话:“对不起,当年我们没能守住南京。”我总也忘不了,电视机里遇难者们的子孙在他们的墓前庄严宣誓——“一定不忘国耻,一定努力学习,让长辈们得以安息。”话里带着乡音,那催人泪下的南京乡音。
如今我一次又一次捧起这部历史回忆录,总不由得感慨万千。南京原是历史悠久、安宁和谐的古城,在经历了血洗与枪声的浩劫后,它变得不再完整。那段耻辱的历史已远去了,那些流离无依的冤魂被忘却了,温暖的阳光年复一年静静地落在南京城的旧砖墙上。整整七十九年的光阴,让那墙上的灰尘与血迹都已不复存在。而一张张怒目圆睁的面孔,一声声尖锐可怖的惨叫,一道道敌人的刀枪反射的白光,却总在我无数个颤抖的梦境里,愈来愈清晰。
我知道我忘不了张纯如——这位曾为了南京30万冤魂奔走申诉的女子,更不会忘了这部警钟一般日夜敲响在我心里的书,让我永远清醒地意识到,有些历史不容忘记,有些罪恶不容消洗。
愿南京,四十九日祭后不再有阴天。
南京!南京!读后感篇7
南京大屠杀——一件令中国人民心寒的事;
南京大屠杀——一个中国人民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阴影;
南京大屠杀——一个骇人听闻的名字;
南京大屠杀——使南京变成人间地狱的真正元凶;
南京大屠杀——一座千古奇耻的纪念碑;南京大屠杀——300000中国人生命的终点;
南京大屠杀——一个“国穷民穷被狗欺”的有力见证。
1937年12月13日,一个可怕的身影——南京大屠杀充满了南京的每个角落。日军——一支毫无人性的军队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周的血腥屠杀。他们采用种种灭绝人性的手段来残杀中国人民。昔日繁华的南京城尸堆如山,血流成河,大街小巷,防空洞里,处处都有中国人民的尸体,顿时,南京城成了人间地狱,魔鬼的天堂,侵华日军在中国,在南京留下了人类历史上最野蛮、最可耻的一页。
更可恨的是日本现在将当时残杀我国军民的铁证事实美化了,戏称那是为日本增光,光宗耀祖的事!现在,中国强大了,在世界上也有了一定的地位。我们这一代是中国的希望,中国未来的支柱!我们现在要好好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用知识这一台“大型起重机”将中国托向辉煌的明天!
中国当初为什么那么柔弱?为什么任一条疯狗在她身上留下无法治愈的伤痕?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只有知识才能洗去那千古奇耻。
读后感
读后感
南京!南京!读后感7篇相关文章:
★ 变7观后感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