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后感感600字参考8篇

时间:
loser
分享
下载本文

编辑一篇读后感帮助深化你们对名著理论的认识,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记录下自己读书的感受,以下是吾优心得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论语读后感感600字参考8篇,供大家参考。

论语读后感感600字参考8篇

论语读后感感600字篇1

?论语》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著作,虽然这本书从成书到现在已经有2500多年了,但其中的很多思想至今对我们的言行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其中我感受最深的一段话是:“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意思是说:孔子的学生子游向孔子问孝道。孔子说,现在所说的孝,主要是说能养活父母就行了。而对于犬马来说也都能得到的饲养,如果人们只养活父母而不恭敬的话,和饲养犬马有何区别呢?孔子的回答非常深刻,也非常有针对性,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子女对父母的孝没有让父母满意。由此想到当今社会,虽然我们身边有不少孝敬父母的模范,但也有不少人做得很不够,至少没有做到非常重视,没有很好地孝敬父母。存在这种情况的réndà概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于工作太忙,生活节奏快等原因,仅仅满足于让父母有吃有穿就行了,平时很少抽出时间去看望父母,很少从精神上关心父母;另一类,不少80年代后出生的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父母及长辈们的溺爱,长大以后缺乏孝敬父母的意识,更缺少孝敬父母的责任。

我认为,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这种美德不仅不该丢掉,反而更应保持和加强。作为子女,在关心父母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应该多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我们有时间多陪陪父母更好,即使我们工作繁忙,时间紧张,抽不出时间去看望父母,但至少可以多给父母打打电话,哪怕只是一两句关心、问候的话语,或者在节假日、父母生日时送上一份深深的祝福,都能让父母感到欣慰和温暖。这也正是《论语》里孔子关于尽孝的要求。

?论语》这本书不仅让我学到如何关心和孝敬父母,还让我学到了如何对待学习、如何做人等方面的道理,它真是一本好书,是我的良师益友。

论语读后感感600字篇2

孔夫子曾经说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及“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诸如此类的话,并且还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孔子一直活到了七十二岁,五十七年的经历使他仁德兼备,学问渊博,成为冠绝一时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可谓是震古烁今(不敢说后无来者,也起码是前无古人了)。以如此身份,当他的高足问他时,他的回答竟然是“朝闻道夕死可矣”,多么令人不可思议!

作为一个完全有足够的资本炫耀自己的大学问家,孔子还有必要孜孜不倦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探索中去吗?答案是肯定的。

孔子的特点不是探求天地万物的具体性理,而是探求社会与人生的具体性情。因为世间万物的客观规律也许是有限的',但是人的具体感情是无限的。作为有限的“人”,探究的是无限的“人”,这也正是让孔子感到学无止境的原因。人的性情举止,是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的,每探究出新的内容,就打破了原来的旧的规律。“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把话已经说得很明白,去了解人性,才是最困难的。而孔子最精辟的论述,也自然而然体现他对人性的入木三分的见解。

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这一点上,和孔夫子几千年前提出的主张“仁与德”的观点不谋而合,两人都是伟大的教育家,为什么相隔千年,提出的观点却是惊人的相似?毫无疑问,两人都是把“仁与德”当作自己去不断努力实现的目标,不断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与品德,这是有必然性的。

这就是孔子的学习!这就是圣人的学习!

也许我们这些凡人是永远无法领会万世师表的学习的内涵,但每一个人也许都可以从中找到一个新的自我。

论语读后感感600字篇3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9日上午,孔子故里山东省曲阜市的杏坛剧场内传出朗朗的诵读声。2000多名少年儿童齐声诵读《论语》中的经典名句和中国历代名篇佳作明月高悬,孤灯一盏。橙黄色的灯光笼罩着周遭的一切。我正襟危坐于桌旁,在这样一个宁静而又安详的初春的夜晚,仔细背诵着一本蓝色仿线装的,薄薄的小书——论语。

说它是薄薄的一本小书,实在不假。虽然字印的斗大,再加上注释,翻译,总共也可是220页。想想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此的一本小书。若是摆在那些厚似馒头,重似砖头,印刷精美似绣花枕头的大部头巨著之中。实在是不起眼之极了。何以想象,就是如此的一个薄薄的小书,却统治了中国近二十个世纪,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呢

从辩论的角度看,孔子肯定是输了,并且输得心服口服。可是如果从生活的角度看。孔子又是赢家,是大赢家。这是历史证明了的,不是我说的。也许,真理本不是辩出的,而是做出的。

孔子何以获胜,辩论为何不出这样的道理,我不明白,天资太差,脑子太笨。但我明白孔子说了些什么,他说的是做人的道理,生活的道理,生存的哲学!如果你是人,你生活在一个群体中,不论你做什么:你去干革命,做领导,开公司,或是你去当土匪,做强盗,当恶霸。如果你想做强,作大,你就必须相信孔子说的,从这个角度说,孔子的道理,是永恒的真理!

论语读后感感600字篇4

寒假里,我和妈妈一起读了《论语》。

?论语》一共有20章,是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一本书。它主要讲述了人与人如何相处、如何勤奋学习、如何在社会上努力奋斗和如何孝敬父母的一本书。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学而第一“里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这句话。

在人生的道路上,朋友的力量是不可缺少的。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光凭自己单薄渺小的力量是远远不可能创造出大事业的。由此,我想到到了管仲和鲍叔牙的友谊故事。

管仲和鲍叔牙小时候是一对好朋友。管仲小时候家里很穷,所以常常偷鲍叔牙的钱,但鲍叔牙不但不记恨他,反倒对管仲更加友好。几十年过去了,管仲在为公子纠争夺王位时差点杀死公子小白。在公子小白继承王位时,鲍叔牙也成了宰相。鲍叔牙不计前嫌还推荐管仲,可见鲍叔牙的心胸是多么宽广呀!

还有一个是有关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故事,当琴师伯牙在荒山中弹琴时,樵夫钟子期竟然能够听出”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十分高兴找到了自己的知音,但是钟子期死后,伯牙再也找不到知己了,便摔掉琴,发誓不再弹琴。可见在一生中友谊是多么可贵,多么重要呀!

这些事例让我想起了一件事:我的好朋友小董来我家玩,一开始我俩还相处挺好的,也合得来,但没过了几天,我们便经常为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吵得天昏地暗,不可开交。最后,妈妈告诉我们俩要团结友爱,才能做好每一件事,还告诉我们”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过了几天,我的朋友小杨来我家作客,我吸取了教训,与小杨开心的度过了一天。在生活中,友谊真是无处不在,只有在经历磨难后,才能真正体会到友谊的珍贵。

读了《论语》,我受益匪浅。它教育了我怎样与朋友交往,我一定要把小主人做的更好。

论语读后感感600字篇5

?论语》是我国经典读物,涵蕴了我国的文化经典。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用精短的语言告诉我们怎样和朋友交往、怎样孝敬父母、怎样解决事情、怎样……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是在说:“孝顺父母,顺从长兄,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欢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长兄,这就是“仁”的根本。“义”是在仁的基础上理解的,即:一个人在社会中要做到为人所想,去帮助别人“礼”让我想到孔子的一句名言“克己复礼”!大家要是都谦让一点,不就好了吗?“智”我觉得就是知人之言为智!也就是明白别人的道理,使自己更好的向前发展!其实,我们现在都是在学习前人给我们留下的经验!我们只有了解了其中的道理,才会明白自己在社会上的意义!当然对身边人的意见应该是选择好的,有利于个人和社会发展接受!“信”是我们一直在提倡的诚信。从我们的先祖开始就提倡“信”,而当今社会有时却缺失了传统文化的美德!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发扬《论语》中的道理。这样我们才能做一个“少年君子”

我们要想真正的建立和谐的社会,没有仁义礼智信不行的!希望我们的国家越来越美好,社会越来越和谐!

论语读后感感600字篇6

世界上的真理永远是最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只是它把你内心深处的良知给激活了。

两千5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学生片片段段记录下来。这些以课堂笔记为主的记录由他的学生编纂,后来记成了《论语》。我们会觉得,《论语》好像没有很严密的逻辑性,很多是就事论事,里面也很少有长篇大论的文字,几乎每1则语录都很简短。其实,无言也是1种教育。我们都说孔子是圣人,圣人就是在他生活的土地上最有行动能力,最具人格魅力的人。孔圣人带给我们的是1种在大地上生存的信念,他这样的人1定是从我们的生活里面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而不是从天而降的。与西方不同,中国哲学系崇尚的是1种庄严、理性和敦厚之美。

?论语》中孔夫子的形象,就是这样1种审美理想的化身。在孔夫子这个形象身上,凝聚着他内心传导出来的饱和力量。只有当天地之气凝聚在1个人心中的时候,它才能够如此强大。这是1种力量,我们如果学会了提取锻造这种力量,我们就能够获得孔夫子那样的心胸。我们看到孔夫子的态度非常平和,而他的内心却10分庄严。因为其中有1种力量——信念的力量。孔夫子是1个特别讲信念的人。宋代开国宰相赵普也曾经说过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与敬仰。子曰:“天何言哉?4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你看,苍天在上,静穆无言,而4季在轮转,万物滋生,天而要说话吗?”《论语》的终极传递就是1种态度,是1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夫子正是以此来影响他的弟子。大家知道,儒家理论的核心和最最精髓的东西,除了“恕”字以外,还有1个字就是“仁”。孔子的学生樊迟曾经问过孔子什么叫仁?孔子只回答他两个字:“爱人”。爱别人就叫仁。樊迟又问什么叫智?孔子说:“知人”。了解别人,就是智。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

就是这么简单。《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

论语读后感感600字篇7

中国文化渊源博长,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是我们华夏子孙的骄傲。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给人类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经典诗文。这些经典诗文,寄托了我们先辈对人国与道义的追求与向往。是中华民族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我捧着这本厚实而蕴含着生命真谛的《论语》,轻轻的翻开,那淡雅而古老的书香,便扑面而来,感悟一页页间,演奏生命哲理的乐章;一面面,洗涤我心中的浮躁狂妄……今天,人类社会正处着急剧变化的时代,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相互学习,开拓创新。是各国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明智选择。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先有孟子的“养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孔子曾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在风和日丽暖的季节,其他树木和松柏没有区别,郁郁葱葱,一身碧绿。到了大雪飘飞,严寒时节,其他树的叶子纷纷凋零,唯独松柏却经得住风霜雨雪的考验,历劫不同,一身傲骨!也只有受得起磨练,在任何恶劣环境下依然坚持真理,刚正不阿的人,才能拥有着君子的节操,唯有这样,民族魂才得以发扬,唯有这样,中华民族精神才得以弘扬,国家才得以发展壮大!后有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一切为祖国、为人民勇往直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征途上、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精神、无疑是更具有现实意义。

当前,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首先要培育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知难而进,艰苦奋斗,白强不息,清正廉洁,永不自满,乐于奉献等民族精神,不落于时代哦不断发展不囿于陈规而勇于创新;不敢于骄傲而奋发向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振兴中华民族精神,今天的伟大变革和新的伟大实践,正是孕育新民族精神的最佳时期,我们要抓住机遇,反复提炼,不断总结,为人民精神的宝库增光添彩,这既是民族精神发展的攻坚战,又是民族精神进步的光辉点。

读着《论语》我感到自己受益匪浅,在他的陶冶下,人生必将变得有更有意义。那淡雅的书香,耐人寻味的字句,在不经意间,洗涤了我的心灵。现在,让我们一起为中华传统文化这棵长寿树浇水,施肥吧!

论语读后感感600字篇8

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的到来,各种西方学说陆续传入中国,形成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强烈冲击,甚至连长期在中国思想界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也不能幸免。在学习了半个学期的《中华元典导读》课和阅读了《论语》这部书后,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儒学的根,即孔子的《论语》说起。《论语》大概包括的以下几种思想,即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以下分别加以介绍。

仁:爱人。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仁体现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上是“有教无类”,春秋时代学在官府,孔子首开私学,弟子不问出身贵贱敏钝,均可来受教。仁体现在政治上是强调“德冶”,德冶的基本精神实质是泛爱众和博施济众,孔子把仁引入礼中,变传统“礼治”为“德治”,他并没有否定“礼治”,他的“德治”无疑是对“礼治”的继承和改造。爱人既为仁的实质和基本内容,而此种爱人又是推己及人,由亲亲而扩大到泛众。

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

礼:孔子及儒家的政治与伦理范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它越来越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绳索,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论语读后感感600字参考8篇相关文章:

读后感感300字最新8篇

读后感感300字8篇

论语仁读后感600字模板7篇

论语仁读后感600字5篇

西游记读后感感300字优秀7篇

西游记读后感感300字优质5篇

西游记读后感感300字6篇

故事读后感感400字作文6篇

读后感感400字作文精选5篇

读后感感400字作文7篇

论语读后感感600字参考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3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