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可以在读完一本书后主动写上一篇读后感,我们只要学会一定的写作方法,写起读后感来就会轻松许多,下面是吾优心得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读后感《城南旧事》300字7篇,感谢您的参阅。
读后感《城南旧事》300字篇1
人都是要成长的,每个人的成长之路都有不一样的色彩。但在这成长的途中,所历经的,却也大都近乎相同:平坦中不乏坎坷,平静中带有波浪。林英子的成长之路,有喜有悲,有忧有乐。多年后,回头展望,一切的一切也都化作了她笔下的《城南旧事》。
冬阳下的骆驼队,惠安馆的疯女人秀贞,草丛里为供弟弟上学而盗窃的小偷,内向而又不幸的小伙伴妞儿,朝夕相伴的奶娘宋妈,敦敦教导的慈父……这些出此刻林英子童年时光的人和事,伴随着幼小而又单纯的她不断成长。
生活不是一汪平静的泛不起丝毫涟漪的水,它总会有那么一些波浪。林英子的城南旧事亦是如此。在遇上被众人视为疯子的秀贞时,她怀揣着真诚的善意,不顾家人与宋妈的劝阻,热情地与她交识,抚慰着秀贞痛失女儿的心灵。但令人悲叹的是,秀贞与妞儿最终只落下个惨死铁轨的结局。宋妈为了子女而在英子家奔劳一生,最终却也只能坐上驴车回家继续悲苦的生活,一心只为供弟弟上学却无力承担经济压力的小偷,最终只能绝望地在唾骂指责中被警方抓走。林英子在这些人与事中查看世间百态,慢慢思索生活,思考人生,虽然带着不解疑惑,懵懂与迷茫,却也能尽力贡献着自我的力量,秉持着善意,向那些不幸的人伸出温暖的小手。即使不能解救,却也能带来一份热切的暖意。
“问君此去几时换,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这个留着齐耳短发,穿着蓝白布裙的女孩,站在落日余晖里静默,随着一阵轻柔的风,几朵小花儿簌簌落下,她仰头凝望,转而又低头沉思。“爸爸的花儿落了,我的童年也该送别了。”
童年已去,留下无尽的思恋与怀想……
满地的花瓣儿,诉说着别离的悲伤……
骊歌的乐声萦绕耳畔,奏唱着告别的哀愁……
海子曾说:“我们最终都要远行,最终都要与稚嫩的自我告别。”当你告别了那些过往,你也将收获成长的喜悦。
读后感《城南旧事》300字篇2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叫英子的小姑娘,六岁——十三岁在北京城南度过的欢乐童年!时间从1920年开始。
给我感受最深得是“惠安馆”和“驴打滚”这两篇小故事。“惠安馆”讲的是心地善良的英子和惠安馆里的“疯子”秀贞以及胡同里苦命的妞儿一起玩耍的故事。虽然大人们都叫秀贞“疯子”,可是英子不但和她交了朋友,还帮她找到了她的女儿小桂子,她的女儿原来就是胡同里苦命的妞儿!
“驴打滚儿”是北方地道的一种小点心,但是这里讲的是“宋妈”的故事。宋妈是英子家的佣人,也是英子弟弟的奶妈。因为每年宋妈的丈夫都要牵着驴来看望宋妈,每次驴被拴在树下,满地打滚,所以这篇小故事的名字才叫“驴打滚儿”。其中让我感悟最深的是:“弟弟春天的时候得麻疹,英子妈妈给弟弟熬了葫芦根汤,弟弟不肯喝,妈妈就说;你不喝汤就让你奶妈走。宋妈假装走,边走边说‘走喽,回去找我的小栓子、小丫头子去喽!’弟弟可怜兮兮的说‘我喝,我喝,不要走!’弟弟一口气喝下了大半碗。英子全家人都离不开宋妈。
在这本小说里作者运用的语言幽默、生动有趣。比如说,“妈妈还说不好北京话,她把‘买一斤猪肉,不要太肥。’说成了‘买一斤租漏,不要太回。’”“妈妈教英子数数,她说:“二俗、二俗录一、二俗录二、二俗录三……”英子和爸爸大笑“妈,你的北京话,我饭都吃不下了,二十,不是二俗;二十一,不是二俗录一。又如“妈的北京话说得那么流利了,但是,我笑了:妈,是傻丫头,傻,尸丫傻,不是 洒,我的洒妈妈!”“宋妈是顺义县人,她也说不好北京话,她说成‘惠难馆’,妈说成‘灰娃馆’,爸说成‘飞安馆’……”从他们的语言中我知道了英子爸爸是客家人,妈妈是闽南人。在这本小说里还有许多儿话音,这是地道的北京话!
作者描写的外貌生动细致,读到后仿佛这个人就站在你的面前:“她穿了一身绛紫色的棉袄,黑绒的毛窝,头上留着一排刘海儿,辫子上扎的是大红绒绳,她正把大辫子甩到前面来,两手玩弄着辩稍,愣愣地看着对面人家院子里的那棵老洋槐。”——这段描写的是“疯子”秀贞。又如“兰姨娘圆圆扁扁的脸儿,一排整整齐齐的白牙,我最喜欢她左边那颗镶金的牙,笑时左嘴角向上一斜,金牙就很合适的露出来。左嘴巴还有一处酒窝,随着笑声打漩儿。”——这段描写的是“兰姨娘”。
小英子的童年时光是无忧无虑的,是欢快的,但是随着她爸爸的去世,她欢乐的童年就结束了。“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读后感《城南旧事》300字篇3
五一节前,老师让孩子假期读《城南旧事》。这本书我没读过,但小时候看过同名电影,对活泼可爱的主人公小英子印象深刻,特别是她眨巴着眼睛学骆驼咀嚼草料的样子,充满了童真童趣。于是,向同事借了《城南旧事》这本书,回家和孩子一起读了起来。
读完该书,细细品味,心中时刻萦绕着挥之不去思绪,装满了割舍不下的情愫,是为旧年北京城南迷人的风物?还是为小英子快乐而短暂的童年?或许是为别的什么缘由而空发感叹?一时间琢磨不透。直到昨天,母亲节,突然间才醍醐灌顶,原来是为两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秀贞和宋妈。
秀贞是惠安馆的“疯子”,她眼睛透亮,一笑眼底下就有两个泪坑。说是“疯子”,那是大人们认为的;在小英子眼中,秀贞就是一个梳着油松大辫子的大姑娘,跟张家李家的大姑娘没有什么两样。随着交往的深入,小英子了解到秀贞“发疯”的原因:一是思康三叔的一去不复返;二是在青草要黄,绿叶快掉,桂花飘香,不冷不热的秋季,她生下的小桂子被扔到了齐化门城根底下。就这样,在封建落后的旧社会和愚昧无知的老人的双重作用下,秀贞做母亲的权利被剥夺了。从此,六年来,秀贞“发疯”了,或倚着门墙呆呆地看过往的行人,或伏着树干掀起衣襟檫伤心的眼泪,或坐在房间密密缝制小桂子的衣衫,或忽然撩起过往小女孩的辫子看脖子上是否有青记……找到小桂子成了秀贞生活下去的动力,带着小桂子寻找思康三叔成了秀贞生活的最高目标。当小英子把妞儿(小桂子)带到惠安馆时,秀贞急切地一件一件给她穿衣服,在寂静的雨夜,她毅然决然地带着妞儿南下了。
宋妈是小英子家的奶妈,为了“一个月四块钱,两副银首饰,四季衣裳,一床新铺盖”,到她家帮佣,一做四年。这位命运凄苦的卑微人物,在小英子的回忆中自有她的智慧和尊严。宋妈善于讲故事,会纳布鞋底子,会抱着妹妹唱儿歌:“鸡蛋鸡蛋壳壳儿,里头坐个哥哥儿,哥哥出来卖菜,里头坐个奶奶,奶奶出来烧香,里头坐个姑娘,姑娘出来点灯,烧了鼻子眼睛!”“槐树槐,槐树槐,槐树底下搭戏台,人家姑娘都来到,就差我的姑娘还没来;说着说着就来了,骑着驴,打着伞,光着屁股挽着髻……”就是这样一位善良、乐观的宋妈,因为丈夫黄板儿牙的嗜赌如命,失去了日夜挂念的儿子小栓子和连名字都没有的丫头。宋妈为了找回送人的丫头,跑遍了北京城的马车行,这场无望的挣扎,注定失败了。以前宋妈把思子之情灌注在纳的厚厚的鞋底上,当所有希望破灭后,她总是把手上的银镯子转来转去地呆看着,没有一句话。四年时间,宋妈与小英子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当她要随着丈夫黄板儿牙回去的时候,念念不忘她一手看大的孩子们,对小英子的殷切希望,对小弟弟的宠爱之情,对燕燕的关怀之意,对珠珠的……宋妈有说不完的话要跟妈妈交代,宋妈分明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孩子!
秀贞和宋妈,北方劳动妇女的典型代表,一个因为失去刚刚生下来的孩子而“发疯”,一个为生活所迫不得不抛家舍业到北京城里做奶妈,一个即使“发疯”也从不放弃对孩子的寻找,一个把雇主家的孩子视如己出……在她们身上,母爱的春风吹拂着万物,母爱的雨露滋润着大地,母爱的阳光熠熠生辉!
读后感《城南旧事》300字篇4
?城南旧事》这本书的作者是林海音,她记叙自己儿时在北京城南度过的难忘的童年生活。这本书是由六个部分组成: 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和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随着作者的回忆,我仿佛也看到了老北京的的那个小胡同,看到了英子、疯子秀贞,可怜的妞儿,生长的兰姨娘,朝夕相伴的奶娘宋妈和生病的慈父……
在这些场景中,我觉得惠安馆传奇是我最为喜欢的。别人都不愿意理睬疯子秀贞,没人同她讲话,英子却对她表示了友善,并和她成了朋友。知道了秀贞丢失了女儿,不知下落时,还会主动想去帮助秀贞。当英子知道自己的好伙伴妞儿就是秀贞的女儿时,英子不仅仅帮助他们母女重缝,还将自己的生日礼物——钻石表和妈妈的金手镯送给他们当作盘缠去寻找思康叔。
我真不敢一个六岁的孩子怎样会做得这么好!不知道当时英子是怎样想的,这么勇敢,敢和大家认为的疯子说话;这么善良,为了帮助妞儿,把自己的心爱礼物送给她们。就这一件事情,就深深地感动了我。
读完全书,我看到作者有暗中鼓励她的父母,有细心抚育她的宋妈,有调皮的妹妹们。随着这些亲人父母、宋妈、妞儿又一一离开了她,让英子伤心不已,从此她就担当起照顾妹妹的重担,成为了一个当家的孩子,也让英子变得越来越 成熟,越来越坚强,最终成为了《城南旧事》的作者,成为了著名的作家。
夏天过去了,秋天过去了,冬天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作者经历了许多事情,有欢笑,有泪水,有努力,又失败,这些成长故事成为了作者永久的纪念,会永久地留驻在她的心里,时时可以拿出来品味。
我在想,我的童年正进行时,我要细细地感受着成长,细细地写下我的成长,我要把我的童年写下来,也让我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那时再细细品味。
读后感《城南旧事》300字篇5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每当听到这曲抒情悠扬的《送别》,我就会想起“小英子”林海音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这本书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观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淡淡的哀愁与沉沉的相思,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文中每一处对话都深深反映着每一个人物细腻的性格特征和人格品质:英子的顽皮可爱,秀贞的思夫心切,妞儿的凄惨可怜,宋妈的勤劳能干……但从书中的件件小事,处处细节,我也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质朴的感情以及生命与时间的匆匆流逝。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未来的事都是未知的,你永远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就如宋妈绝不会想到自己的儿子死去,女儿被卖,年幼的英子也不会知道她的父亲会在她小学毕业时死去……所以我们要珍惜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生命以它独有的美,浸润了生活的点点滴滴;美丽的生命,源于一份对生活的热爱。生命行走在你我的掌心,请小心看护;生命承载太多的美丽,请认真对待。或许,昨日的成败已成过往,明日的幻想不切实际,生命就在今天,看见今天,珍爱生命,一切才会存在。
英子的童年是有悲伤的,每一篇的结尾,主人公都离开了英子。妞儿和秀贞走了,草堆里的小偷走了,宋妈走了,兰姨娘走了就连爸爸也离去了......但人都是在经历着悲欢离合中成长的,英子也一样,她在这种种的人情世故中成长了起来。
读后感《城南旧事》300字篇6
我喜欢阅读。随着知识量的需求,也随着阅读的迫切,我捧起了《城南旧事》。
惠安馆讲的是疯女人秀贞寻女的故事。善良质朴的英子,疯疯癫癫的秀贞;天真可爱的妞儿,竟是大家苦苦寻找的“小桂子”。故事让人着迷,情节让人感动。我爱不释手,有时写作业竟不知不觉看起了《城南旧事》,魂儿像跑了一样,呆呆地看了半天,也不肯放下。它就像有一股魔力,吸引着人。
故事一直在为妞儿的身世做着铺垫,总是围绕着“泪坑儿”展开。这种情节的转变让人绝对想不到英子的两个朋友竟是母女关系。母亲秀贞,想嫁给一个大学生,怀了个小女儿,本应幸福美满,生下女儿后,却不得已抛弃女儿,最后落得“夫离女散”,她也变成了疯子。女儿小桂子,被人在齐化门捡到,从此为了唱戏而奋斗,是因为她有个狠心的养父。她们相认时,我读到“她的热气一口比一口急”时,我感到气喘;当读到“终于哇地一声哭出来”时,我的眼泪也要迸发出来。当她们离开时,我点了点头,欣然接受这个结果。
这本该是个圆满的结果,可事情并没有想象中这么简单。秀贞和妞儿的生命,不,是和小桂子的生命,结束在火车轨道上。这也是英子为什么会收到自己送出的手表、金镯子等物品的原因。最后的结果是个残局,秀贞没了、妞儿没了、小桂子也没了。英子的搬家使她忘掉了秀贞、妞儿、小桂子,开始新的生活。
读后感《城南旧事》300字篇7
五一放假的时候,我读了一本书,书名叫《城南旧事》。这本书的作者是林海音。这本书主要讲了20世纪20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住着英子温暖而又和睦的一家人,它透过主角英子的童稚的双眼,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
?城南旧事》这本书里的《惠安馆》,是我印象中最清楚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让我感受到了英子的勇敢、天真,活泼和可爱。
英子的勇敢值得我学习。有一次,封文硕过生日,他邀请了我和卢嘉晓还有孙浩辰去他家给他过生日的。我和孙浩辰还有封文硕都在楼底下玩儿,等待着卢嘉晓的到来,我们玩儿累了,就坐在一个椅子上聊起了天。不知怎么的,我们聊起了外星人的事。我说:“有的地方出现过外星人。”他们都不信。封文硕呆了一会儿就说:“我想起来了,美国有过外星人大战。”之后他有讲起了外星人大战的故事。讲完之后我又接着说:“有一个科学家一直在研究外星人,有一天晚上,他在家里整理资料,突然,家门打开了,而且有一些亮光,接着,一个像小猴似的东西蹦到了他的背上,并且在那个科学家的胳膊上注了一个针,不让那个科学家跟别人说,可他说了出去,当天晚上就死了。”说完后我们都抖了一下。我晚上回家觉得头上有飞碟,后面有人跟着我,吓得我汗毛都竖起来了。
读了《城南旧事》我学会了勇敢,现在我什么都不怕了。
读后感《城南旧事》300字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