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读后感的时候一定要保持理性思考,写出个人最深的感受,好的读后感,一定是我们在读完之后,结合原著的内容写出的,以下是吾优心得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边城800读后感通用6篇,供大家参考。
边城800读后感篇1
走进沈从文先生的《边城》,一座白塔,一个老人,一个女孩,一只黄狗。故事的开头朴素又温柔浪漫,小说里描绘的湘西,风光秀丽,民风淳朴,俨然是一个世外桃源,边城之美在里面描绘得淋漓尽致。
如画的山村,汩汩的小溪,沈从文先生以一种朴素,平和的文字,塑造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整个故事看起来像大段大段的沉默着的电影,没有轰轰烈烈,没有风起云涌,只是用简单文字勾勒出生命的理想之歌,看完整个故事,感受到的是意犹未尽的治愈。
翠翠和祖父祖孙俩的感情让人羡慕,翠翠从出生开始就跟着祖父,对祖父百般依赖,跟着祖父撑渡船,翠翠天真可爱,勇敢活泼,可以说她是沈从文先生笔下爱与美的化身。自从翠翠母亲去世后,祖父把翠翠抚养长大,十分疼爱翠翠,翠翠心情不好时给她唱山歌,带她到镇上玩,知道翠翠爱慕二佬,暗地里想帮翠翠撮合。
大佬和二佬对于翠翠的爱慕是最纯真美好却又充满遗憾的,大佬意外离世,二佬远走高飞。殊不知,白塔边上一个水灵灵的姑娘正摘着一大捧虎尾草盼着他回来。随着老船夫祖父去世,白塔崩塌,故人还未归,翠翠还在盼望。
故事的结尾是让人惋惜的,白塔重新建起,茶峒的溪水缓缓流淌,渡船接过来来回回的客人,虎耳草在歌声中给予翠翠多少幻想,一切恍然未变却物是人非。整个故事于平淡宁和中起笔,于余韵未尽中消散,边城之美贯穿其中,沈从文先生并没有写二佬是否归来,留下了一抹淡淡的冷月光,笼罩着边城朦朦胧胧的婉约美。
边城的美不是一眼惊艳之美,而像一杯香茗,越品越有味道,它沉淀的,是喧嚣浮世没有的桃源之美,从头到尾是优雅的基调,让人感觉很舒服,我有幸与这种美邂逅。
边城800读后感篇2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有一条清澈见底的河,一座宁静古老的城,还有一群善良淳朴的人。
书中有大量笔墨描写山城的自然美景,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美好的向往之处。生活在现代城市中雾霾、酸雨的阴影之下,作者刻画这样一个依山傍水、风景秀美的小城更容易深入人心。
水是山城的一大特色,为这座小城增添了不少灵气,也是当地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这儿的水清澈见底,深潭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皆如浮在空气里。如此干净澄澈,当地过渡人累了、汗了、喝了酒的,就着河水洗把脸也是极清爽的事。不仅如此,水给当地人带来许多欢乐、热闹。每当到了端午,大家都聚集到河边,看河上的龙舟如箭一般向下游射去;赛船过后,为了增添节日的愉快,人们都下水竞争捉鸭子。船与船的竞赛,人与鸭子的竞赛,都离不开水,更显这条河流于当地人的宝贵之处。作为与外界联系的交通方式,人们的生活、当地的贸易,离不开水的工作,都使水成为当地人们生存与快乐的源泉。
这座小城就像许多小家构成的大家庭。城中只驻扎一些戍兵及五百家左右住户。人们过着安静闲适的生活,如书中所写的一切总永远那么静寂,所有人民每个日子皆在这种不可形容的单纯寂寞里过去。这像桃花源记里所描绘的大同社会一样,与现代让人感到紧张压抑的城市生活截然相反,它给人带来无比安逸闲适的感受。与小城里安静平和的情形有所不同的。是城外小小河街,这里作为商业贸易接头处,经贸发展起来,虽然宁静被打破,但也还是一处平静安宁的地方。
生活在这样一座美丽、宁静、风俗淳朴小城的又是怎样一群人?他们十分敏捷勇敢,不拘救人救物,每当涨水有人遇难时,他们定会伸出援手,并把这当做一种愉快的冒险行为。他们重义轻利,又能守信自约,即便是妓女,也是有人情味地做着自己的工作,甚至他们觉得较之知羞耻的城市中人还更可信任。掌水码头的顺顺慷慨又能济人之急;守渡船的老人恪尽职守几十年,做着渡船的工作也是极有责任心的;老渡人的孙女翠翠,单纯爽朗,性格之中没有一点娇柔做作生活在小城中的人都十分简单且易满足,他们没有出大人物的抱负,而是说:我们有聪明、正直、勇敢、耐劳的年轻人,就够了。话语中流露着真挚与淳朴,不免让人感动。
边城给予人感触最深,除了美好景物,更在于美好的人性,它向读者展示着一种生活和态度。边城是否也对应着城市中的那些人事物,是这个物欲横流、人心复杂社会中向往的一块纯净宝地。
边城800读后感篇3
一口气,读完《边城》。在这样一个静谧的潇潇落雪的午后,被一只温婉轻柔的南国之手、被幽若辰星的一个目光,牵引着,穿越70年的时空,走进古朴的湘西茶峒,走近一条河溪、白塔,走近一个摆渡的老人,走近一个天生天养水晶般纯净的女孩子,走近一条乖巧忠诚、通人性的黄狗……
我知道,那是沈从文的世界,是他魂牵梦萦的一片乡土。有一年出游,我也曾到过水雾蒙蒙的湘西小城,蜻蜓点水般掠过那儿的青山绿水、黑瓦黄墙、吊脚楼,体味那一种久违的安宁和潮湿,然而,不深刻,远没有这本薄书给我的多!
合上书本,一种莫名的情绪雪雾一样迅速包裹了我,可我说不出哪是什么,似乎是书中反复出现的薄薄的凄凉,又似乎不是,但它无比准确地击中了我,让我这个现代文明武装到牙齿的庸俗之人,也不得不悲哀,不得不思考:生命的卑微、朴素的爱情、人性的光辉、平淡的岁月、谜一样的命运、冥冥中的天意,痛苦以及欢乐,追求以及失落……善良的人们啊,其实想要的真不多!人总要坚守点什么!不管是苦难还是幸福,不管走水路还是走旱路,不管是负重还是轻松,酸甜苦辣总要一一尝过。心平气和,安安静静地取走由造物分给你的那份生活,是苦是甜,均无须抱怨。平凡的世界,无论发生过什么,正在发生什么,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平静。
要碾坊,还是要渡船?这个苍凉的声音荡过万水千山,经久在我耳边盘旋。
边城800读后感篇4
边城,由书中所说,应处在川湘边界,由一条官道延伸过去,有山有水的一个地方。说是凭水依山,但水显然在茶峒人生活中据有更重要的地位。
端午的赛会,沿河的吊脚楼,载着棉花棉纱以及布匹杂货同海味的篷船,无一不是水的恩赐。翠翠和她爷爷就住在一条溪水的旁边,老船夫管着过溪的渡船。这溪水就汇入了白河,白河就流进了茶峒。“三丈五丈的深潭皆清澈见底。深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不仅如此,它还将茶峒人的心洗得透彻。
翠翠是纯真的女孩,傩送是正直的男孩。而也正是翠翠的纯真刺伤了那些深爱她的人,正是傩送的正直使他无法正视自己内心的愧疚。如果给善良的人一个美满的结局,《边城》就不会如这般直击人心。如果作者在营造了这般蕴藉温婉的意象之后,又去亲手将其打破,才成就了一个永远追不回的美好。读完这本书,虽然深深为茶峒旖旎明澈的风光吸引,为茶峒人的质朴洁净感动,但却同时也感受到一种彻骨凉薄。这之中,不仅是对两位主人公悲剧命运的追叹,也有对那美好边城徒劳无功的寻求。
边城在哪里?“边”,就意味着它永远不会在我们视野中招摇,而选择在青山绿水中安居一隅。我们仅仅是知道,那里有高脚楼和船夫,有清晨欸乃的桨声和夜晚悠长的歌调,有从容飘去的空豆荚和满满一篮子的虎耳草。这一切都装进了湘西的一个水乡,云雾缭绕的某处。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翠翠的爱情,就正应属于她的这个年纪,纯澈却凄凉。走过那么多路,行过那么多桥,看过那么多次云,喝过那么多种酒,但那个在月下唱歌,使我们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也许明天回来,也许真的不回来。
边城800读后感篇5
捧读著名作家沈从文的《边城》,一抹淡淡的愁云萦绕于心。恍惚间,似来自原始山野的清风轻拂脸颊,如梦如幻……
?边城》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
?边城》里的故事凄美动人,像一根轻柔的丝线悠悠地牵动着我心灵的一隅,不知不觉间已潸然泪下!
青山,绿水,河边的老艄公,16岁的翠翠,江流木排上的天保,龙舟中生龙活虎的傩送……
翠翠那青春的梦如同一颗晶莹剔透的玻璃球,被天保的殒命,傩送的出走和爷爷的离世碰撞的支离破碎……
?边城》里的文字清幽深远,处处是湿润透明的湘楚景色,处处是淳朴赤诚的风味人情。
清莹的河水映出水底凌乱的碎石;微风吹过竹林,发出沙沙的轻响;乳白色的雾霭腼腆地在薄暮的夜色里飘浮……
那潺潺的流水,凉爽的山风,青翠的竹林,白日喧嚣夜晚静谧的渡船,构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边城》里的情感真挚坦怀,那诗意的情绪,出尘而卓然的清丽,让我陶醉于一曲林泉深处悠然飘出的牧歌,清新悠远……
是的,牧歌!小说中始终洋溢着的牧歌的情调。看多了高楼华厦,看惯了车水马龙,我的心憧憬着一片远方的土地,一片朦胧勾勒出的天堂……
湘西淳厚纯朴的人情世态,健美古朴的风俗习惯,新奇幽雅的山光水色,情调爽朗明快,色彩绚丽清新……好一幅优美别致的风土人情画卷!!
可谁又预感到,随着“城市化”“现代化”的愈演愈烈,这样的边城和边城里自然古朴的原始和谐,将如梦境般一去不复返,仅存于幽幽的回忆之中?这自然的人性将为崇拜物质的功利和扩张欲望所湮没??
与其说《边城》带给风华正茂的我们一个与自然亲近的梦,不如说作者希望通过这部小说,把他灵魂深处的呐喊告知我们这新一代的接班人,希望引起读者由衷的共鸣——
自然的人性啊,你不要是易逝的梦,请你驻留,像那边城的小溪,永不干涸,永不,永不……
曾有人这样说:“世间最痛苦的人是艺术家,因为他们最敏锐地看见美的逝去;可世间最快乐的人也是艺术家,因为他们可以活在自己编织的梦境里。”
而我想说,今天最幸运的人是《边城》的读者,因为他们在心底留存了一个梦,它驻留在湘西的一座边城……
边城800读后感篇6
茶峒,一个依山傍水的川湘边城,过溪渡船、沿河吊脚楼、端午赛会、载货蓬船,生动勾勒出一幅再朴素不过的民国乡村画面。这里生活着再普通不过的淳朴乡民,这里发生着再平常不过的故事。然而,我的心绪久久不能平静,仿佛被拉回了那个年代,成为了剧中人。
边城是美的。静静的白河溯流而上是三五丈清澈见底的深潭,两岸是高山,顺流而下入小城形成河街,吊脚楼、蓬船、码头、黄泥墙、乌黑瓦,将整个边城人的心都洗涤得干干净净。
边城是边的。它那么普通,从不招摇,在青山绿水之间静静地安居一隅。只有清晨欸乃的摇桨声、夜晚悠长的小调、热闹的端午赛会、河街的谐趣对话。虽普通之极,却心向往之。
边城人是质朴的。老船夫守着渡口分文不取,为的是心安理得。河街的各家,终日大门敞开。他们重义轻利,守信自约。全个身心为那点爱憎所浸透,眼泪和欢笑在爱憎得失间揉进了他们的生活。
然而,就在这样令人神往的边城,发生的故事却是彻骨薄凉的。清澈透明的河水是上天给边城人的恩赐,翠翠与祖父相依为命守着的过河船渡是边城故事的纽带,流入小城中后所发生的故事却带来了说不出的凄凉。纯真的姑娘翠翠情窦初开懵懂地喜欢上正直的男孩傩送,傩送也暗地里喜欢着翠翠。然而,偏偏这份美妙的爱情却葬送在这个边城。作者营造了慰藉温婉的场景和质朴纯良的茶峒人,却活生生演绎了悲剧爱情,成就了一份永远得不到的美好。不禁为两位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感到惋惜,为美好边城的爱情徒劳无功感到凄凉。《边城》直击人心的正是这种凄凉。
翠翠的爱情是属于她那个年龄段的,刚开始无疑是懵懂纯澈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无疑是坚定的。翠翠的爱情毁于什么呢?也许翠翠的纯真反而刺伤了深爱她的那些人。傩送的爱情也是纯真的,但不够坚决,不够勇敢。也许他的爱情毁在了他的正直和自以为是。白塔修好了,可是月下唱歌让翠翠梦中陶醉的青年人也许再也不回来了,一声叹息。
边城800读后感通用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