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平凡读后感7篇

时间:
Trick
分享
下载本文

写读后感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才行,书籍中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写读后感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以下是吾优心得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美在平凡读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美在平凡读后感7篇

美在平凡读后感篇1

“即使最平凡的人,也得要为他那个世界的存在而战斗”。这句话是作者美句中我最为喜欢的一句,人人都是最平凡的人,可他如果成为不平凡的人是他一定为此奋斗过。也许一辈子就是个普通的人,但也要做一个不平庸的人。

第三次看《平凡的世界》,没有第一次看那么有感触,但还是触动人心的,路遥的这本书真的是投入生命,深入灵魂的。

路遥先生笔下的人物,事物,环境很细腻;人物刻画,故事里的每一个人物还在我眼前挥之不去,悲与欢,心酸与痛苦,故事里的每一个人,都有它的生活意义与执念,无论好与坏,这就是路遥先生所体现出的生活的真实性,现实中不就是这样吗?是啊,那种情感,挣扎内心的苦闷,最后的人生选择,当你走进整个故事来看,才恍然觉得孙少平的选择是正确的。

这部小说谱写了一曲不屈不挠,荡气回肠,充满活力的希望赞歌,向人们揭示着人生自强与自信,奋斗与拼搏;痛苦与欢乐,挫折与追求,告诉人困难与挫折只是躯壳,真正广阔的生活意义在于对生活所持有生生不息的虔诚与热情中所体现的坚强信念——相信自己。

少平与少安两兄弟同为黄土地的儿子,在平凡的世界中,他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探索着自己的人生,他们相信自己的双手可以改变命运,并在一次次苦难中得到锤炼与升华,从一个平凡的故事中,也给我们引发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我们怎么对待生活,怎么去生活和我们对生活的态度与思考……

曾经听到这样一句话,读书大概是这个世界上成本最低最廉价通往高度的方法。我所说的读书,是一种从心灵可以感知到的幸福角度。

生活中无处不有纠结与挣扎,而现实与精神的双重痛苦常常使人彻底堕落,只有在无比的痛苦中还能巍然站立,有力把握着生活马车的车辕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我们不能完完全全的决定着自己的命运,我们要做的就是怎样让自己更棒,更好,更不平凡。只要选择了,我便决不后悔!

美在平凡读后感篇2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我们每一个人,对于这个浩缈的世界来说,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这个世界也是平凡的,悲与欢、生与死、穷与富、世事的变更,于历史的长河来说,无非是些平凡事。对于平凡,我素来都是这样认为的,直到读了一本书《平凡世界》,这才恍然大悟。

这一部伟大的巨著,为我们解说了平凡和苦难,阐释了生活的意义。书中为我们描述的是一个平凡的世界,一个黄土地上的世界。这里生活着一群世世代代面朝黄土北朝天的普通人,他们演绎着一幕幕生老病死、悲欢离合、贫穷与富裕、苦难与拼搏、世事变更的戏剧。是喜剧?悲剧?正剧?也许都有一点。在这本书里,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惊险离奇的情节,没有惊天动地的场面,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平凡的故事。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孙少平。这是一位对苦难有着深切的认识,对生活有着深邃的理解,对精神世界有着深刻追求的人,他有铮铮铁骨,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有巨大的勇气。从学生时代的非洲人到成年时代的揽工汉,他经历的是艰苦卓绝的人生奋斗,然而在痛苦与磨砺中,他形成了一种对苦难的骄傲感、崇高感。我欣赏他的苦难的哲学,钦佩他对劳动的认识,羡慕他对生活的理解。

正如我们考到大学的时候,在学习方面,我们没有太多的差别。然而,经历了三年的大学生活之后,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又是何其巨大。宰相刘罗锅在和绅临终前对他说:其实,每个人的结局,都是他自己一手精心设计的。当我们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们都应当好好想想,我们是怎样对待劳动的。

孙少平,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其实,他也就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人,一个比普通农民多读了几本书,一个对生活的意义有着更高层次追求的人。

我们要向孙少平一样自强自立,勇敢地面对我们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难!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说过:痛苦难道会是白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伟大!什么是平凡?那种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眼中熟悉了平淡,思想上甘于平庸,生活上安于现状的人,才是真正的平凡。孙少平这样一个对生活的意义有着更高追求的人,又怎能称之为平凡的人。即使是平凡,也是一个更高层次的伟大的平凡。

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没有经受太多的苦难,然而我们的世界也是平凡的。我们每一天过这平凡的生活,做着平凡的事情,演绎着一幕幕平凡的戏剧。擦亮我们的眼睛,仔细瞧一瞧,那一位是孙少平呢?

美在平凡读后感篇3

郝红梅,相信看过《平凡的世界》的同学都对她不陌生。说到郝红梅,大家对她的印象可能都是朝三暮四、水性杨花,还有偷窃的`败坏品质,虽然我一开始对她也有这样的看法,但越往后看越觉得她还有另一面。

郝红梅可以说是班上长得最漂亮的女生,但是因为她是地主家的孩子,背负着沉重的政治包袱,所以她想要自己和自己的家人能够过上比现在好的日子,她就必须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现状。这里也就看出郝红梅的责任感和对家的爱,即使这个家给予她的不是良好的家庭条件,而是沉重的政治包袱,她依旧选择为这个家承担起一切。但在当时还没有恢复高考的情况下,通过学习来改变命运是不现实的,所以她才选择找一个有钱的人嫁了,因此她才去高攀家境很好的顾养民。

但命运总是像在向这个可怜的人开玩笑。偷手帕事件发生后,顾养民不得不和她分手。后来她选择嫁给了一个外乡的小学教师。当她刚开始过上让她感到温暖的生活时,老天似乎又给她开了一个玩笑,她的丈夫去世了。这时的郝红梅可以说是真的崩溃了,但她没有被生活的不幸遭遇给打垮,在外面摆了一个水饺摊,用那可怜的收入来养家糊口。这时老天似乎又给了她希望。再遇到田润生后她表示愿意嫁给田润生并且愿意等他。虽然在过程中也遭受到许多苦难,比如润生家人的阻拦、自己的条件、还有村上毛蛋的猥亵,但她依旧带着对润生和生活的希望,坚强的走了下去,并且终于等到了润生,过起了幸福的生活。

她是那个年代不幸女性的代表,但她始终都没有向命运低头,她努力打拼,对未来始终心存希望,她的这种坚强难能可贵。她与田润生的相遇可以说是命中注定,,也是命运对郝红梅最好的回报与结果。

郝红梅虽然不是书中的女主角,可以说是一个小人物。命运多舛,经历坎坷。她一开始也对生活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但是经历了许多挫折之后,她成为了一个现实、坚强、成熟的女性。她没有像祥林嫂那样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她秉持着对生活的希望面对残酷的现实,与这残酷的生活进行抗争。她锲而不舍、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非常难得。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苦难与挫折,就如同这次的疫情一样,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另谁都想不到,但是大家还是众志成城,共同抗疫,迎接温暖、美丽的春天。"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当苦难来临时,每个人都似乎像一个一开始的郝红梅,孤独无助,渴望得到援助。但一直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是不现实的,就像一开始的郝红梅,一直把希望寄托在找一个好的夫婿身上,但残酷的现实告诉她这条路是不可行的。要想摆脱苦难,就要靠自己的努力,并且秉持着对生活的希望,积极乐观,永不言弃,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美好的时光总会到来。

最后,也希望这冠状病毒能早日远离人类;也愿山河无恙,岁月静好;我也想祝愿大家能拥有郝红梅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坚持不懈、坚强乐观、对生活充满希望的精神品质,珍惜现在,也要珍惜生活中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会当凌绝顶,一看众山小"!

美在平凡读后感篇4

兰香马上就初中毕业了,与时下家长们把孩子中考当做天大的事情不同,兰香面临的却是要不要继续升高中的问题。

事情是明摆着的,家里的光景烂包的一塌糊涂,老奶奶瘫痪在炕上,大哥又刚刚结婚,还要添人进口,即使二哥念完高中回家劳动,也没办法支撑这一大家子,哪里又有钱来供自己读高中呢。

再说,就算读完了高中,又能怎么样呢?还不过是拿了个纸片片(毕业证)回到农村劳动,找机会嫁人、生娃、拾掇家……与母亲和姐姐兰花比,自己算是幸运的,起码会写自己的名字了。

既然结局一样,干嘛还要给家里添麻烦,浪费钱呢?尽管不舍,从小懂事的兰香还是下定了不再读高中的决心。回家劳动去呀,还可以帮持家里一把呢。

可当她把这个决定跟父兄提出来的时候,大哥少安站出来,亲切而坚定地摸着妹妹的头说:怎么能不上学呢!初中毕业后还要上县里读高中哩。爸爸、我,和你二哥,三个人劳动,还供不起你一个人?家里的光景常年就这么穷,也不差你一个人的花费。你放心读你的书,只要你能把书读出来,我们就是卖尽家当,也要把你供到头!

再能说什么呢?兰香一颗年少的心被亲情的温暖紧紧包裹着。她暗下决心,一定好好学习,不辜负父兄的期待。

这一段描述的场景可能对时下的`年轻人很陌生,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了,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兄弟姐妹。即使在农村有兄弟姐妹的家庭,也往往各自外出打工,天各一方,都在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很少再有一家人互相支撑、患难与共的场景。甚至在金钱物质的纠葛里,兄弟反目的情况时有发生。互联网时代,交流多了,亲情反而少了。

我的弟弟一家三口在广州生活,弟弟和弟媳工作都很忙,侄子还小,他们一般只能在年节才能回家。一次,送他们去机场的路上,聊起孩子的未来,坐在后排的弟媳说:哥啊,以后等博纬长大,不管做什么,就让他去博韬哥哥所在的城市吧,兄弟两个也有个照应。

开车的我,不禁心头一热。是啊,我们是一家人嘛!

平常里,被人叫惯了“蔡总”、“蔡老师”、“老蔡”,偶尔和弟弟通电话,听到那边话筒里的一声“哥”,何尝不是一种温暖幸福呢。呵呵。

美在平凡读后感篇5

美好。两人一定会有美好的结局。金波这一形象具有太多的优点。他的爱情也充满了浪漫色彩。但是结局却是漫长的等待、慢慢地思念。关于那位姑娘,那首歌,那些黄昏,那个军马场,那个茶缸,都构成了所有的美好回忆。金波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还有润生与郝红梅最终能走到一起,这一“超越尺度”的婚姻能有完美结局也十分令人欣慰。除此之外,田福堂、孙兰花、杜丽丽、王满银、金俊武等等人物都个性鲜明,给人很深的印象。书中的贫穷,我们不懂。我们不知道生活在黄土地上的少平一家,为了修一个能遮风挡雨的新窑,为了能让少平与兰香上学,为了给少安找到媳妇,为了给老人治病,而对着那一片片田地时内心的汹涌与期待,粮食的收成,决定了一家人的幸福,粮食的事,却是天说了算,而他们早已习惯了天不肯多给的同情。不停地等,不停地盼,一次次充满期待地看着那一片一望无际的田地,不断地毫无保留得付出只为了离贫穷远一点。书中的奋斗,我们不懂。少平上高中的劲头,回家种田的精力,少安建砖窑的拼命,以及少平到外面揽工,到矿山挖煤,他从不放弃,从没叫过苦,从没喊过一声累。他不是超人,瘦弱的肩膀也有压垮的时候,也想放弃退缩之后一了百了,是什么支撑着他不断向前永不退缩。书中的爱情,我们不懂。少平与红梅的懵懂,与晓霞的爱情悲剧,少安与润叶的爱恋,润叶对向前的责任,金波对蒙古女孩的浪漫,少安与秀莲的甜蜜,润叶与红梅的艰辛??很无奈地发现,爱了,就会被赋予许多责任,即使你很年轻,责任也很重,你也必须挺直身子努力向前。

书中那些融入了作者血与泪的喜怒哀乐,不谙世事的我们怎么能懂,少年不识愁滋味,作者潜意识里把少平塑造成了一个拥有完美人格的人,他的经历,或许我们都曾有过,但他的意志品质我们却望尘莫及,从这个意义上,少平的世界是不平凡的,因为他又自己内心的力量可以支撑自己闯过一切磨难,真正平凡的是我们,这些在细小琐碎中彷徨挣扎的脆弱懦弱的人们,我们或许更像少安,也有自己的抱负,辛勤地耕耘,期待成功,但当现实在眼前时,还是懦弱地低下了头选择妥协。对润叶的哎,默默地不让她为难,不让她受苦,不让周围的人说三道四,只好自己选择放弃,或许自己内心有点伤,但这样毕竟对大家都好。我们或许更像晓霞,有远大的理想,善良隐忍,遇见真爱,毫不犹豫地追求,不怕家人的反对,不怕周围人的眼光,只要对自己的心说,勇敢去爱,不死心还在,即使死了,爱还在。或许更像金波,为了朋友两肋插刀,永远真诚与真实,大方从不吝啬,爱憎分明,喜怒哀乐都表现在脸上,像个孩子,但找人喜欢合上书卷,轻抚眼角的湿润,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惊心动魄:在最平常的事情中可以显示出一个人人格的伟大来。

美在平凡读后感篇6

我不是个很爱读名著的人,在这个快速阅读的年代,没有精力去探讨乏味情节下折射的社会现象亦或是某种深刻的道理。我是一个喜欢找茬的人,人们的赞不绝口让我嗤之以鼻,我总是在想单调的文字能有多大的魅力,能使如此多的人拜倒。在不屑的`想法下和态度下,我是拾起了这本书,而事实上,我也为自己这种在错误的想法做出的举动暗暗庆幸。

?平凡的世界》,它的内容如它的名字一般,真的只是平凡的世界,平凡的农民,平凡的生活,平凡的爱情。我已经忘了连续几天像这样在图书馆中一坐一下午,第一次,感受到了文人骚客废寝忘食读书的举动。不得不说它的确是一部令人疯狂的作品。

无疑,爱情,亲情,友情,是小说的三大主题元素,为轰轰烈烈的爱情所感动,为质朴的亲情所感动,为朴素深沉的友情所感动。谈起该书就不得不说说“三大家族”——田家,孙家,金家了。

作为艰苦奋斗,忍受磨难的代表之一,孙少平在高中的平凡生活拉开了帷幕。相同的家境让他与郝红梅接触,亦是相同的爱好将这两个人联系在了一起,携着青春的萌动,少平第一次打开了感情世界的扉门。然而,现实的生活却不允许感情萌芽的成长,不是每个都可以坦然面对贫穷,原因并不是自卑,而是自尊,是的,没有人知道自尊的力量有多强大,它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即便少平再表示友好,即使好友暗地进行恐吓,报复,少平的第一份尚未展开的感情依旧毫不留情的离他而去了。这不能怪任何人,在现今物质横流的社会也不乏拜金女,何况那些已被穷苦折磨了世世代代的可怜的人们呢…

美在平凡读后感篇7

剧中故事线条繁复交织,众生百态构成了上世纪70、80年代中国乡土社会的万花筒。其中主要人物是双水村的贫苦农民孙氏兄弟,哥哥孙少安的现实主义人生与弟弟孙少平的理想主义人生,是剧情发展的主要脉络。

哲学家荣格说,文化的最终沉淀是人格。孙少安、孙少平都是乡土社会中成长起来的农民,他们身上集中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优良的人格品性,明理、重义、友善、孝悌、勤奋、进取。所不同者,弟弟读书较多,不安于禁锢在本乡本土,因此无论乡村的境况如何,贫穷也好,安稳也罢,他都希望走出双水村,去往城市体验新的生活,即便那种生活是陌生的、艰难的,甚至是屈辱的,他的心中都装着一个不同于现状的“世界”。

从剧中,可看见同样的“平凡”和两样的“世界”,“平凡”都是人们在生活面前的无力而顽强、无奈而坚韧,都是彼此在爱情、亲情、友情面前的真挚和辛酸、悲喜和折磨;而“世界”呢?一个是哥哥孙少安的现实世界,一个是弟弟孙少平的梦想世界——其实那不是他的世界,而是城里人的世界,所谓另一个世界。为着成全自己的世界,他们都经受着平凡的鞭打驱策,结果,哥哥逐渐走向了富裕的生活,而弟弟却一直困顿于现实的窘迫。

兄弟俩一样的慷慨乐助,一样的重情重义,而相对于哥哥孙少安,弟弟孙少平与同他相爱的女同学田晓霞,还多了一份对于文学、理想的热爱,多了一重精神追求。然而,最终,田晓霞为施救落水者而遇难,孙少平因此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之中。这时,一个与现实主义作品完全不搭的浪漫的、科幻般的场景出现了,“外星人”出现了。孙少平与外星人的对话,也许是整个剧情的“眼”,探讨了这个经历了无数苦难却又缺乏宗教信仰和终极关怀的民族,有关生命意义的话题。

为什么弟弟孙少平,他的梦想与现实总是那般水火不容?他的带着理想色彩的世界为什么如此脆弱?电视编导讲述的虽是哥俩及其周遭人们的故事,但我确信,电视剧其实是对乡村社会和农民整体生存意义的关怀,通过史诗般的宏大巨制,意图呈现中国一个特定阶段的民情世风,揭示人们的思想情感、道德品格以及相关的命运浮沉。

孙氏兄弟及其双水村村民的道德大体还原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本色,既有孙氏兄弟所代表的优良品质,也有众多村民身上的文化劣根。随着集体主义在农村的瓦解,“贪婪”这一被充分释放出来的原罪动力使得原先的愚蠢者变得聪明了,懒惰者变得勤快了,忠厚者变得狡猾了,懦弱者变得胆大了,这种变化也改善了他们的吃穿用度。总体而言,反映了国家社会在这一历史时期的进步,但人们普遍的道德流变以及层出不穷的新问题仍然在考问着这个社会。昔日的人民公社制度下,不乏满嘴高义的偷奸耍滑者,今天的商品经济大潮中,又多是公然唯利是图的营营苟苟之人。如何防范伪君子,少出真小人?这显然是一道道德命题。

这部电视剧或可以启发我们的思考——坚守着孙少平式的对于理想追求的其尤无悔,保持着孙少安式的对待生活的脚踏实地,将两个世界打通为一个世界,即便生活依然平凡、沉重,也是更加美好的世界。

道德的培育,需要一种不断向上拉拽的力量,它来自榜样的引领,也来自法治的托举。所谓传统道德,大致是这样造成的,一是教化,一是刑罚。实施教化的是士大夫阶层,主导刑罚的是统治阶级。士大夫研读经典,继而言传身教,他们不仅是经典的解读者,也是践行者和传播者,他们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实践,树立起道德示范标杆。一般而言,如果失去了士大夫始终如一的道德感召,那么普通民众经由物质刺激而扩张膨胀的物欲往往导致道德沦落。士大夫阶层是保证一个社会的道德越过底线崩塌下去的防火墙之一,另外一堵防火墙在现代社会是法治,在传统社会就是刑罚。

在平凡的人生中,给予我们温暖的总是隆礼崇德的人间真情,而制造生命创伤的,常常来自人性中难以测度的鬼怪精灵。建设一个物质丰裕而精神繁茂的世界,正是平凡人生的意义所在。

美在平凡读后感7篇相关文章:

读后感平凡的世界800字参考7篇

平凡的路读后感600字参考7篇

平凡的路读后感600字通用7篇

平凡的路读后感600字最新7篇

平凡的路读后感600字7篇

平凡世界的读后感1000字作文7篇

平凡村世界读后感7篇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优秀作文7篇

平凡的我不平凡作文参考7篇

平凡的我不平凡作文优质7篇

美在平凡读后感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47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