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了一篇著作之后,我们一定要有写读后感的意识,读后感指浏览完一本书后把内心的领悟通过文字书写出来的文字报告,下面是吾优心得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党精神读后感8篇,感谢您的参阅。
党精神读后感篇1
读了《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这本书,让我懂得了很多知识。比如:抗金英雄岳飞,爱国诗人文天祥,尊敬老师的颜回和好读书的匡衡……
岳飞的大名我早就听说了,他武艺高强,爱国如爱家,英勇杀敌等。每当我在电视上看见他时,他杀敌的眼神,杀敌的气势都令我震惊。他的战功显赫,一下子就收复了蔡州、陈州、郑州、郾城、朱仙镇等很多失地,这让我很佩服他。他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才这么英勇杀敌,无所畏惧的。
除岳飞外,我最喜欢的就是爱国诗人文天祥。文天祥卖了自己的家产,来让百姓加入他的抗敌队伍。就这一点,换做是我,我肯定很难做到,反正国家亡不亡灭不灭的我一个人也解决不了。但我读到文天祥说的话和写的诗时,我才知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文天祥是多么深沉地爱着自己的国家啊!以前,我不懂,只把“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用来耍酷,但现在我知道,这句话不是随随便便说的,所以,我很敬佩文天祥。
读到颜回吃炭灰时,我心里想:干嘛要吃炭灰,倒掉一点饭也没关系,反正老师也不知道。之后,颜回的解释让我知道他珍惜粮食,尊敬老师。我要向颜回学习。
“凿壁借光”这个故事让我知道了书的重要。读到匡衡借书读的时候,我心里想:干嘛要借书读,不读书不是更轻松吗?但是,我又读到匡衡凿壁借光来读书时,我才知道匡衡是多么爱书,多么渴求知识。最后,匡衡成为了汉元帝的宰相。我也要向匡衡一样爱读书,增长自己的才干。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真是我的良师益友。
党精神读后感篇2
当我翻开那一本用烫金色印刷字体一位名叫付守永大师写的《工匠精神》的时候,几乎是一气呵成看过了这一部著作,似乎它并不深奥,但中间的故事直入主题,顿时让我明白了许多。
我不仅在问自己,自己真的很迷茫,我们为什么工作,需要的是什么,一开始我个人觉得这不切实际,这个社会这个世界,人大部分都是自私的,有一句古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然而当我静下心从新翻阅这么书的时候,我才慢慢发现,这种精神是多么的高尚与执着。是的,这不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本书,这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信仰,一种力量,这种精神与力量会催人奋进助人成长,直至造就职场的核心竞争力,这就是每一个乐观、健康、积极向上的人应该具备的一种精神——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人有时候都是会累的,都会抱怨,工作忙,工作累,工作是受罪。都喜欢自由,喜欢家,因为在家觉得轻松自在不受束缚,于是我们越是抱怨,越是觉得累。越是觉得这简直就是再受罪。从而我们会慢慢变的迟到早退偷懒服务态度不好等等对工作不认真负责的状况屡屡发生,然而我们应该问问自己,这是不付责任的。
只有员工将企业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做,将企业当作自己的家,才可以造就一个充满生机,具有活力的企业。
敬业会让你出类拔萃。不要满足于普普通通的工作表现,要做就要做得最好,你才能成为企业里不可或缺的人物。超越平庸,选择完善。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人一生追求的格言。有无数人因为养成了轻视工作、马马虎虎的习惯,以及对待工作敷衍了事的态度,终致一生处于社会底层,不能出人头地。你工作的质量往往会决定你生活的质量。
我深刻领会到,使自己由浮躁变为脚踏实地,由随波逐流,循规蹈矩变为积极主动工作,真正把热爱企业、热爱岗位、全心全意履行岗位职责落在实处。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只有全心全意、尽职尽责地工作,才能在自己的领域里出类拔萃,这也是敬业精神的直接表现。不论你的工资是高还是低,你都应该保持这种良好的工作作风。
其实工作就是一种修行,在修炼的道路上我们应该披荆斩剌,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冷讽热嘲,使自己变的强大。
“用心做事”是一种人生原则,它能使自己在生活中学到更多,做得更好,只有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出色。“用心做事”是对工作强烈的责任感和正确的思维方式。态度决定一切。
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折射着人生的态度,而人生态度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就。
党精神读后感篇3
工匠,是一种职业,看似平凡,却也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人们都在询问,什么是工匠精神,在究竟来自“何方“?它,神神秘秘,似乎很少人能够体会到它的真正内涵。有人说,工匠精神就是不断改变精益求精,其实不然,我认为工匠精神不只是精益求精,更要有一种心态,而这种心态,决定着你的命运,你似乎在慢慢的为之所改变。
曾经有一篇文章这样说道:“一天,一位大学的学者来到一家公司,这家公司派了几个人到建筑工地去砌墙,这位大学者问了第一个正在砌墙的人说:“你在干什么?”“难道你看不见吗?我在砌墙。”那位工人白了他一眼没好气的回答道。显然,对方是嫌他打扰了自己的工作。
学者笑了笑,有走到另一位砌墙工人身边问道:“你在干什么?”那人差异的看了看他,然后用手比划着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大大楼说,我在盖一座高楼。这两个人的回答令他大失所望,但当转身欲走的时候,一阵歌声吸引了他,在忙的焦头烂额的工地上竟然还有人唱歌,这位学者狐疑的循着歌声找了过去,原来是一位目光囧囧的年轻人,只见他麻利的砌着转,同时哼着一首首老歌。
“你在干什么?”学者又问了他一个问题
“我在建设一座美丽的城市。”这个人爽快的回答道。
十年之后,这位学者因为某一课题又来到了这个工地进行调研,凑巧的是,他发现一件令他非常震撼的事:“十年前的那几个人,第一个还在工地上砌墙,第二个成立图纸设计师,而第三个,却已经成立他们的老板。”
由此来看,所谓的工匠精神并不是只有精益求精,而更为重要的是一种态度,能否意识到这一点,决定了你以后能否干出一番大事业。
党精神读后感篇4
第一次读到付守永先生的《工匠精神》一书,是在今年3月中旬到河南许昌胖东来游学参观时,封面并不花哨的这本书却用烫金工艺突出了"工匠精神"四个字,好奇引导我继续读下去。
我看书的习惯是先看目录,翻开目录看到了我熟悉的企业案例,比如德胜洋楼,比如热门的乔布斯。这都是让我尊敬和敬畏的企业与企业家,我倒想看看作者都会怎样来剖析和介绍。
重新翻开封面,扉页上的第一句话牢牢的吸引了我:"工匠平静、安适、充实、愉悦、幸福,活在当下,强在内心;打工者焦躁、忧郁、惶恐,永远为看不清的明天奔忙,外表强悍,内心空虚。"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里,每时每刻都在热议商业模式、盈利模式的今天,在时代热情鼓噪快公司大跳跃的时刻,我们距离平静、安适、充实、愉悦、幸福都貌似太远了,所以为什么中央电视台会在新闻栏目中发起"你幸福吗"的问话。我也问过身边很多朋友,多数朋友都会觉得并没有达到自己想象的幸福,问及他们想要的幸福,回答是"农妇、山泉、有点田"或者"在海边有一套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许物质程度能满足,却唯独失去了内心的幸福。前几天罗永浩的锤子手机因为质量问题给当初宣传自己的工匠精神一个响亮的耳光,其实互联网时代,怎样营销、推广、吸引粉丝,那都是后话,互联网时代,产品仍然是最本质的核心。
何谓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就是有信仰的踏实和认真!小野二郎的寿司店、苏州德胜洋楼、河南许昌胖东来都是对工匠精神最纯真的呈现。
用一生为代价去做一件事情,那是一种纯粹的伟大。用修行的价值观代替浮躁功利的工作观,才能让你的生命沉淀下来,才能让你拒绝身边无穷无尽的诱惑,才能抑制你的贪欲,才能让你专注、聚焦,才能让你把"简单的动作练到极致就是绝招"。很多企业都在追求做大、做强;很多员工都在追求只想做"大事"而不想做"小事"。试问:什么是真正的大,什么是真正的小?小的事业做到极致并一直去追求更高的极致,这事业就是"大",就是"强";一旦你决定好职业,就必须全心投入到工作中去,你必须爱自己的工作,千万不要有怨言,怨言会扼杀你的激情和价值。成功其实很简单。成功不在大小。工作无论大小,如果毕其一生去做,那就是一种巨大的成功。敬畏自己的工作,用正确的工作理念指导自身工作,才会有善果。
我们经常被宣导,"知识就是生产力""知识就是力量"其实这话是不对的,单纯的知识储备不会成为生产力,更不会给你力量,只有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才有可能产生生产力和力量。所谓知道并不一定会做到,做到不一定会做好,做好才能产生成就感。手工艺的匠人们从来不贪多求快,任何一点的小细节都会深思熟虑、仔细斟酌。匠人们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一门职业,埋头苦干,孜孜不倦,精益求精,视工作为修行,视品质如生命,这样的人最有魅力,也最能打动自己与别人的心弦,感动自己的灵魂。所谓"慢就是快""不走捷径就是最快的捷径"。"砍掉多余的野心,专心地做一件事,要胜过马马虎虎地做一堆事。"不要让自己走的太快,有时也要停下来,等一等我们的灵魂。
西方人找工作的观念是:只选对的,不选贵的;中国人找工作的观念是:只选贵的,不选对的。其实,打工的状态不可怕,打工的心态很可怕。敬畏自己的工作,因为你所做的工作就是你生命价值的体现,敬畏工作就是敬畏自己的生命。
实践正确的为人之道,磨练自己的灵魂,提升自己的人格,在工作中体悟生命的正道。真正的践行者,一定是工匠精神的受益者,推荐朋友们一定要有机会仔细品读这本书。我做不到像人民币一样人人都喜欢,我更做不到像太阳一样普照大地,但我希望能做一盏明灯,哪怕只能照亮身边的几平米,也是对我生命价值的尊重与体现!做一名"明灯式"的合格匠人!
党精神读后感篇5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团队精神对于一个人,对于一个企业,对于一个民族是多么重要。一个人没有团队精神将难成大事,一个企业没有团队精神将会成为一盘散沙,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团队精神也难以强大,然而团队精神纵使如此重要,却还有人把自己划分在集体之外,不受集体的规范和约束,随意放任自己,以自我为中心,把工作当成苦役,没有工作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这样的人在无形中伤害了集体利益,也使自己逐渐脱离集体。呼吁那些人们尽快把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只有我们每个人把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才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才能发挥这个团队的凝聚力,在我们的工作岗位上去创造出更大的劳动成果。
书中讲道,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曾问他的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弟子们面面相觑,无法回答,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到大海里去”是啊,一个人再怎么强大,也只是一滴水,力量也是微弱的,而一个团队就是大海,永远不会干涸,而且有着惊人的力量,只有我们把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才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量,才能更好的发挥我们每一个人的作用,在工作中去创造出更大的有益价值。
然而团队精神如此重要,如何才能更好的发挥团队精神呢?
一要立足本职,热爱岗位。只有我们对本职工作有了激情,才能更好的去为集体利益而努力,大家有了共同的工作目标,才能齐心协力,朝一个方向努力,使集体发展稳步向前。二要增强工作责任心、荣誉感。把集体利益放到第一位,在工人各不计较个人得失,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良好工作氛围,才能真正的为集体利益奉献自己的力量。三要在工作中互相学习,扬长避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可能十全十美,但我们可以追求完美,学习别人好的工作方式方法,加以至用,改进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只有我们每个人的综合水平得到提高,整个团队才能进步。这样的团队才有战斗力,才能使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价值,真正的使我们团队协作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甚至大于三大于四的效果。
党精神读后感篇6
拜读过付守永大师写的《工匠精神》,一开始我个人觉得这不切实际,这个社会这个世界,人大部分都是自私的,有一句古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然而当我静下心翻阅这么书的时候,我才慢慢发现,这种精神是多么的高尚与执着。是的,这不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本书,这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信仰,一种力量。这种精神与力量会催人奋进助人成长,这就是每一个乐观、健康、积极向上的人应该具备的一种精神 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人有时候都是会累的,都会抱怨,工作忙,工作累,工作是受罪。都喜欢自由,喜欢家,因为在家觉得轻松自在不受束缚,于是我们越是抱怨,越是觉得累。越是觉得这简直就是再受罪。从而我们会慢慢变的迟到、早退、偷懒、服务态度不好等等对工作不认真负责的状况屡屡发生,然而我们应该问问自己,这是不是不负责任的。
只有员工将企业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做,将企业当作自己的家,才可以造就一个充满生机,具有活力的企业。
?敬业会让你出类拔萃。不要满足于普普通通的工作表现,要做就要做得最好,你才能成为企业里不可或缺的人物。超越平庸,选择完善。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人一生追求的格言。有无数人因为养成了轻视工作、马马虎虎的习惯,以及对待工作敷衍了事的态度,终致一生处于社会底层,不能出人头地。你工作的质量往往会决定你生活的质量。
我深刻领会到,要让自己由浮躁变为脚踏实地,由随波逐流,循规蹈矩变为积极主动工作,真正把热爱企业、热爱岗位、全心全意履行岗位职责落在实处。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只有全心全意、尽职尽责地工作,才能在自己的领域里出类拔萃,这也是敬业精神的直接表现。
不论你的工资是高还是低,都应该保持这种良好的工作作风。其实工作就是一种修行,在修行的道路上我们应该披荆斩剌,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冷讽热嘲,使自己变的强大。
“用心做事”是一种人生原则,它能使自己在生活中学到更多,做得更好,只有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出色“用心做事”是对工作强烈的责任感和正确的思维方式。态度决定一切。
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折射着人生的态度,而人生态度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就。
党精神读后感篇7
不知道是现在的社会变化太快,还是现代的发展进步太快,一切的事物都在进化,而为什么人类在逐渐退化。或许现在的物质水平逐渐提高,但个人品质水平在逐渐下降。基本的素养道德慢慢的被忽视,这是一个值得去思考的问题。俗话说的好:“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没有重视细节的端正态度,何来成功之言。
一个人给他人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而第一印象有分外表与内涵,一个人穿着整洁大方,通常会给人好印象,因为从一个人的穿着可以反映这个人的生活习惯和品味。内涵是在细节中体现的,在日常中打招呼是对人的一种尊重与尊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从打招呼开始。或许第一次与他人打招呼会不被记住,但日复一日的打招呼一定会被他人铭记。如果第一次都没去尝试打招呼,那么永远也不能建立关系。而在与他人交谈工作时,要详细而语速缓慢的回答他人问题,别人在说话时不要打断,待他人结束后,再提出自己的意见。
对待员工要学会聆听别人的需求,别人想要苹果,你却给了别人香蕉,或许苹果和香蕉都是水果,但是苹果才是别人最需要的。在与他人相处中,无论遇到烦心事,都要沉稳淡定,在平常相处中要注意用词与说话方式,无论谁做错了什么都要学会宽容他人,平气耐心教导他人正确的方法。当犯错的时候,一定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要推脱,要学会分析产生的原因,找到源头,想办法解决困难,不去面对永远也不懂得进步。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完成,或许就是因为一次的失信,让你工作无法进展。
生活中许许多多的细节都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质是怎样的,或许有的人认为小事不重要,但失败的原因往往是忽视了小事而导致的,现在一小步,将来一大步,看完匠人精神后,我觉得细节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愚公能移山,因为他的决心。为什么点水能穿石,因为它的坚持不懈。从小事做起,小事铸就大事!
党精神读后感篇8
“生命之上,是山顶。山顶之上,是上苍。对地球人来说,星空即是唯一的'上苍',也是最璀璨的精神屋顶,它把时空的巍峨、神秘、诗意、纯净、深邃、慷慨、无限……一并交给了你。”读罢王开岭先生所著的《精神明亮的人》,掩卷沉思:这样热情得甚至浪漫过火的文字竟是出自一个需要理性审慎的新闻人之手?
处于对这个时代深深的忧虑,王开岭用其诗般的语言、如飓风般疾呼:给心灵一处洗涤尘埃的空间,给生命一个停下休息的留白。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依旧对世界抱有如孩童般汹涌的好奇心。
不论是福楼拜每天看日出的坚持、朱丽娅保护红杉树的勇敢、甚至是左拉等人保护一个死刑犯的豪迈,这些大人物、小人物都用自己的行动去捍卫人类最基本的良知和权利。他们就是这个时代的精神穹顶,值得所有人以仰望的姿态去追求。良心促发的是谦卑、诗意和纯真,谦卑、诗意和纯真开启的是一个有德和有信的时代。
当从书中走出来反观现实时,这个时代又是怎么样的呢?康德说过:“时代的进步同道德的堕落呈二律悖反。”地沟油、塑化剂、贪腐……人性的阴暗面令人发指。世界变成狂欢的派对,娱乐至死。
我想王开岭先生热情得过火的声音来源于其对生活沉郁的激愤。正如卢新宁在北京大学毕业典礼说过的:“被怀疑的时代依旧需要信仰。”王开岭先生也在找寻自己的信仰,那种急切和痛苦使他在《鹿的穷途》中发出这样的声音:“又有什么能来拯救人呢?”
保持仰望的姿态,兢兢业业地热爱生活。王开岭先生在《仰望—一种精神姿势》里是这样写的:“把'信仰'二字拆开即发现:'信'与'仰'的关系竟如此紧密—信者,仰也;仰者,信也。唯仰者信,唯信者仰。”信仰是种虔诚的姿态,是种崇敬的姿态,是种追寻的姿态。
应当去信仰法制,而不是做在"官官相护"的时代里的弄潮儿;应当去信仰道德,而不是做在"金钱至上"的时代里的利己主义者;应当去信仰纯真,而不是做在"物质肆流"的时代里的追逐者。就像三毛在诗中写的那样:"愿把一生活成一棵树的样子一一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
愿你我心头都有一方穹顶照耀。
党精神读后感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