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从一部作品中得到感悟后,就可以写一篇观后感来记录,为了将我们观影后的感悟记录下来,大家可以将观后感写好,下面是吾优心得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德勒名单观后感推荐5篇,感谢您的参阅。
德勒名单观后感篇1
承载生命——《辛德勒的名单》
人类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走到科技高度发达的二十世纪用了几千年的时刻。但要再退回石器时代,却只要几个狂人在短短几年时刻里的疯狂行经。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里人活着的好处变得极其单纯——生存。
正是辛德勒的这份名单,承载了1100个犹太人的生命,使他们得以在德国纳粹屠杀600万犹太人的悲惨历史中幸免。这是对整个犹太民族的功绩,也是为所有纳粹党徒的赎罪。
描述二战的电影我们都看过很多,但是如果要我们在记忆里找出最经典的,〈辛德勒的名单〉必在其数。一向用惯特技效果的斯皮尔伯格,却在这部电影里用灰白的底片和手提式摄影机重现了那一段令全人类痛心,不堪回首的历史。这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黑白片以它的真实,它的感人,触动了人类心灵的底线.当然也触动了奥斯卡的评委们。
影片最感人处是片尾,当德国宣布投降,辛德勒在自己工厂里向工人们告别时的情景。我不可能在那里大段的摘录电影的对白,但只要是有心人,自然能够找得到电影的剧本来看。我只抄录下这一句话:"itsayswhoeversavesonelifesavestheworld。"此是希伯来圣经中的一句:"它说,拯救一个人,就是拯救了整个世界。"这一句话是那些为辛德勒所庇护的所有犹太人的一句肺腑之言。他们以自己最神圣的经文中的一句来赞颂他,一个德国人,一个纳粹人。他们对他只有无尽的感激,没有丝毫的民族仇恨。他们知道他与别的纳粹党徒不一样。他有着仁慈的心,他有怜悯,有同情。在他散尽家财援救了1100多犹太人后,还在为自己未能再多救几个人而感到痛心。当他在大雪中远去时,他已被所有犹太人铭记于心。
回想一开始,辛德勒却是一个地方上有名的纳粹中坚分子,是一个善于利用各种关联攫取最大利润的投机商。他的工厂雇佣超多的犹太人不是为了要时他们获救,而是正因德军占领波兰后,犹太人是最廉价的劳动力。这样他才能聚敛更多的金钱。至于他如此的行为在客观上保护了工厂里的犹太劳工作为战需物资的生产者而免受屠杀毫不关心。他只思考自己一天能赚多少钱,他为计算有多少个工人在为他创造财富而欢心鼓舞。他感谢残酷的战争,正因是战争才令他暴富。他面带微笑,展开双臂来欢迎犹太人,但心里却算计着这些人等于多少利益。然而即使是这样,犹太人还是将他的工厂视作天堂,那里能使他们在严酷的环境里免于一死。
德军的屠杀从来没有中断过。干涸的血迹,腐臭的尸体,在城里随处可见。二十分钟的屠杀场面足以使电影观众触目惊心,更何况是当时身处其境,每时每刻都在经历血腥的辛德勒。他被金钱掩埋的人性从灵魂最深处爆发。从此,他再不是一个为金钱泯灭良知的奸猾商人,而成为了一个无时不在想尽办法利用自己手中的才货来挽救尽可能多的犹太人的生命的正义之士。那可怜的犹太女生的父母;那一列车错运往奥斯威辛的女工;还有他的犹太人会计……他商人的聪明才智与赌徒的行使作风在此时发挥了淋漓尽致的作用。使他即使在最危险的时刻,也能控制大局,转危为安。
这部成功的电影所带来的荣誉,不仅仅属于斯皮尔伯格一个人。也属于托马斯·肯尼利,是他写出如此优秀的小说;属于连恩·尼森、本·金斯利(饰犹太人会计伊扎克)、拉尔夫·费内斯(饰德国军官歌德)等等这些称职的演员们。尤其是尼森对辛德勒这个人物的塑造,虽然他没能夺得当年的奥斯卡奖,正因被“阿甘”夺走,但是他在这部电影里的精彩演出绝对有影帝的风范。
时至今日,依然历历在目的是那个身穿红衣的犹太小女孩,她是影片最鲜亮处,也成为观众心中的最灰暗处。
德勒名单观后感篇2
?辛德勒的名单》讲的不只是一个人的善举,一个民族的杯具,还有人的蜕变。
电影开头,辛德勒是一个精明冷静,善于交际的商人,他熟知人内心对钱财的渴望,于是用最低的价钱赚取最大的利润。当犹太区惨遭血洗,他想的只是自我能干的会计和廉价的劳动力,于是,他再次用钱将自我的工厂恢复。此时他的善在于明知史登在帮忙困难的人避难,却视而不见。
当纳粹对犹太人的恨只增不减,当他替那名牧师说情,当他被阿蒙连杀25人所震惊,他接济了可怜的老夫妇和聪明的孩子,他的善开始扩大。
之后,辛德勒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他明白火车中的人有多么渴,他明白犹太女孩的善良,他的善已经扩散到了身边的每一个人。
最终,当所有犹太人被运往奥斯维辛时,他用自我的财产赎回了数千条生命,他更进一步意识到了战争的罪恶。他不允许自我的工厂生产任何可用的军用品,并花钱养活几千人。最终他的善感动了所有人,德国的士兵放弃了杀戮,犹太人放下了仇恨,辛德勒也得到了世界对他的认可,他从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人蜕变为一个至善者。
我相信人性本恶,人总是在一生中慢慢变善的。近来许多未成年人犯下了许多令人胆寒的罪行,难道是社会的发展让人心越来越冷漠,人已经成为工作的机器,而不是一个有温度的灵魂了吗?亦或是现代应试教育的最大弊端已经逐渐显露?
人刚出生时,本不明白什么是善,全凭我们的所见所闻所感,而教育在其中有很大的作用,无论父母教师都会对孩子的价值观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我们已经接近成人的此刻,仍会被一些人或事左右我们的善恶观。所以我们若想让世界重新变暖,让人心恢复善意,首先应从自我做起,从自我开始蜕变,无论他人是与非,只要遵从我们心中的善意,从而感染他人,这个世界必须会充满善意。
德勒名单观后感篇3
影片《辛德勒的名单》是大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于1993年拍摄的一部轰动世界的宏篇巨制。
德国投机商人辛德勒是纳粹党党员。他善于利用与纳粹军官的关系谋取最大的利润。在被占的波兰,犹太人是最便宜的劳工。因此,辛德勒的工厂只使用犹太人。然而这些人得到了这份工作就等于得到了暂时的安全,作为战争的生产者而免受屠杀。然而纳粹对犹太人残酷的迫害使辛德勒越来越不满。这时辛德勒只有一个想法,尽可能多的保护犹太人,使其免受奥斯威辛的死亡威胁。他制定了一份声称工厂正常运转所必需的工人名单,通过贿赂纳粹官员,使他们的一一幸存下来。他越来越受到了纳粹的怀疑,但他每次都很机智地躲过了迫害,一如既往地冒着生命危险营救犹太人。
我觉得纳粹简直是太残忍了!像疯子一样地迫害犹太人,可以说是不把犹太人当人:他们命令军官把犹太人关到条件极差的集中营;有用的就留着干一些事,只要干的事稍微有一点点不好就会被杀死,甚好至这些军官只要心情不就会乱杀人;那些老弱病残的就更别说了,只有送到奥斯威辛就先把头发剪了,再把他们毒死,最后用火烧掉。
我觉得辛德勒是一个好人,是一个有同情心的好人。也可以说是纳粹党里的正常人。因为在战争这个残酷的现实社会里,所有的人的人格都已经扭曲变形了。但是辛德勒没有,他还是一个正常人,他还有人格,还有作为一个人的基本良知:刚刚开始他用犹太人是为了赚钱,因为犹太人是最便宜的劳工,当然人肯定有一点贪心;后来他良心发现纳粹真的很坏、很残忍、于是他就开始用钱救犹太人……
可见和平真的很可贵啊!我们应该尽力去维护它!
德勒名单观后感篇4
黑白,正如影片给人的视觉效果,从头至尾影片都笼罩着一层莫名的忧伤,一种淡淡的压抑。跟《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一样,影片站在德国商人辛德勒的角度真实的展现了二战时期纳粹的暴行,与之不一样的是,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来自德国的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在二战时期利用价格便宜的犹太人大发战争财,但随着与会计伊扎克·斯泰恩以及众多犹太人的相处,辛德勒的良知开始觉醒并且不惜冒生命危险反叛纳粹,原先的商业性工厂最终成为了犹太人的避难所。影如其名,看着他一次又一次去争取名额,看着眼前的名单越来越长——这意味着,更多的犹太人将会被拯救,然而“如果我的生活不那么奢侈,我能够再多救些人,如果我再多赚点钱……我太荒唐挥霍了……”辛德勒仍然在自责,在忏悔,想必所有人都会被感动吧!影片的结尾,是辛德勒的墓地,千言万语汇成一句“感恩永远不变”,这是所有犹太人由心中发出的对辛德勒最真挚的感激。
德勒名单观后感篇5
幸好后来画面转成彩色的了,给人予希望,我也长长舒了口气。
彩色的画面中,那些幸存的犹太人表情庄严地来到一座看似普通的坟墓前有序地进行祭奠。这看似普通平凡的坟墓里却安躺着一位伟大的人物,他就是奥斯卡、辛德勒。
他曾经是一位十分富有的德国老板,在德国人血腥屠杀犹太人时,他和许多高级德国军官认识。当时他完全可以荣华富贵下去,但他不像其他德国人那么残忍自私,正义和良知最终让他做出营救犹太人的决定。
他开始用大把大把的金钱,钻石贿赂各级军官,并按人头买下了数千个即将送往可怕的奥斯维幸犹太人。找借口说是把他们应聘为工人,而他却让犹太人整天在工厂了自由做事,工厂根本不生产一样东西。最终他的钱用光了,破产了。
后来,德国投降了,在二战中输了。因为辛德勒是德国人,所以他的下半身便是不断地逃亡。
虽然他的物质没有了,但他善良和正义的伟大壮举留在了所有人的心中,他得到了人们的尊崇,早已超脱了物质层面。
电影画面由黑白转成彩色,这是为你辛德勒转的,也是为正义转的。
德勒名单观后感推荐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