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写观后感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及时记录自己看完影片后的收获,判断观后感是否有意义不仅看文章的结构和语句,最关键还要看文章的立意,以下是吾优心得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昆仑兄弟观后感6篇,供大家参考。
昆仑兄弟观后感篇1
一块玉,一份诚信,一个诺言,四家人,一生情。
今年,天山路桥党务部组织我们观看了电影《昆仑兄弟》,影片讲述了结对认亲干部徐昆来到离家1500公里的新疆南部农村,与当地村民马尔丹的母亲热依汗大妈结为亲戚,并得知了马尔丹的遭遇——三年前,马尔丹受同伴委托去乌鲁木齐出售一块几十万元的和田玉,阴差阳错不慎将玉石丢失,因解释不清成了村民眼中的“骗子”。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他背井离乡打工还债,母亲盼儿子哭坏了眼睛,未婚妻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为了大妈能早日看到自己的儿子,为了帮助马尔丹找回清白,他踏上了寻玉之旅,他被人骗过,被家人不理解,但是一切都没有击退他前进的步伐,只为圆大妈的梦想,自己的承诺。在经历了艰辛曲折的重重困难之后,终于找到了玉石,并说服五个买卖经手人退款退玉,最终守护了马尔丹的诚信。一块美玉,书写了一段“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不朽佳话,诠释了诚信与友爱。
众所周知,自2017年10月起,我区响应党的号召在全疆范围内启动了“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先后100多万名干部职工奔赴天山南北的城镇、乡村、牧场,与基层各族群众结对认亲,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这一波澜壮阔的生动实践,不仅是各族干部群众跨越地域、跨越民族的千里相会,更是心与心之间超越血缘、亲情的情感交融。
在你的身边,在我的身边,或许都有民族团结的感人故事,它们也许不是惊天动地,但却温暖人心。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团结互助,用实际行动实现人生价值,谱写更加壮丽的青春乐章!
昆仑兄弟观后感篇2
最近单位组织我们观看了电影《昆仑兄弟》,影片讲述自治区某厅局干部徐昆,响应“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号召,来到1500公里外的新疆南部农村,与当地村民马尔丹的母亲热依汗大妈结为亲戚,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马尔丹离家出走的情况:三年前,马尔丹与从小长到大的伙伴们一起在河边寻找玉石,有幸找到一块价值不菲的玉石,马尔丹受同伴委托去乌鲁木齐出售玉石,粗心大意不慎将玉石丢失,成了村民眼中的“骗子”。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他背井离乡打工还债,母亲思念儿子哭坏了眼睛,未婚妻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影片围绕捡玉—丢玉——寻玉这一过程,在经历艰辛曲折的困难中,发生了许多机缘巧合的故事,最终结亲干部徐昆找到了玉石,并说服买卖经手人退款退玉,守护了马尔丹的诚信、治好了热依汗大妈眼疾的感人故事。
影片《昆仑兄弟》是新疆正在开展的“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的生动体现,讴歌了新疆各民族之间血肉相连、团结互助、共创美好未来的精神。这一活动凝聚了人心,汇聚了力量,各民族兄弟姐妹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对每一个新疆人来说,民族团结从个人做起。去做一些具体的事情,不是高不可攀,也不是遥远的事,她就在我们身边,是每天可以去做,去实现的的事。民族团结就像空气、阳光、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失的部分。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言行,都会发生蝴蝶效应,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最终良好的结果也会发生到自己的身上。因此,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付出自己的爱,多一点付出,就会得到更多更大的`满足,也会让爱得到升华。这爱会成为民族团结的大爱,成为民族团结源源不断的力量,牢不可破,坚不可摧。
昆仑兄弟观后感篇3
新疆,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有一首歌唱道:“我们新疆好地方啊,天山南北好牧场……”新疆人民是勤劳善良的人民,各民族团结一家亲,是新疆朴实的民族传统。做为一个新疆人,我十分自豪与骄傲;在新疆这块土地上生活了几十年,充分享受了这里的善良、接触了众多朴实的新疆人,这些人可爱、可亲。几天前,在我闲暇的时候看了电影《昆仑兄弟》感触颇深。
电影述说了六个维吾尔兄弟的故事,主人公马尔丹和几个兄弟在和田的一条河流的河床里捡到一块估价三十万元的和田玉,马尔丹受大家委托去乌鲁木齐出售。在乌市街上乘车时这个莽撞的小伙子不慎将玉石丢失,经过多方寻找无果的情况下,他回到了家乡。回去后他成了大家眼中的骗子,乡亲们都认为他私吞了钱财。他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离开了心爱的姑娘和他年迈的母亲,背井离乡放牧还债。马尔丹这个维吾尔小伙子形象,诠释了一个新疆人诚信、善良的品质。为了诚信,马尔丹不惜离开家乡打工、放羊,吃苦、挨饿、受冻,想方设法偿还这笔信誉之债。他的这种品质就是这个民族之魂及精神支撑;电影故事中,将人性的真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从一个高度诠释了新疆民族团结是一种精神、一种思想整合力量、一种追求,它对凝聚人心、整合社会起着重要作用。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电影中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母亲在桥头盼望儿子回家眼睛哭得几近失明,迪丽拜尔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家里为他们之间的爱情产生了疑虑,她的工作和生活在痛苦中度过。三年后,新疆开展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结对认亲活动,政府工作人员徐昆与马尔丹母亲结成亲戚,结对认亲的干部徐昆了解事情的原委后,决定帮助这个兄弟证明清白重返家园。他在经历了惊心动魄、百转千回的“寻玉之旅”后,终于找到了玉石,并说服多个买卖经手人退款退玉,最终完璧归赵。古往今来,诚信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是人之根本,社会之根基,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通行证,是一个民族得以发展的保证书。在我们人生的长河中,团结是桨,有了团结,人生的航船才能安全行驶,到达成功的彼岸。诚信是一把钥匙,它打开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团结是一块磁铁,它吸引人们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让我们收获一次又一次的友谊,享受一次又一次的美好时光。
在我们这个现实的世界里,善良显得那么的重要。有人说,人生虚虚实实,实实虚虚。该实不实,会一辈子后悔;该虚不虚,会后悔一辈子。这是一种生存的技巧,但没有人会教你。这也变相验证了白岩松的话:“现代人有很多朋友圈,但没有几个真朋友!”《三字经》中虽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而大千世界什么鸟都有:人前小绵羊、人后黄鼠狼,趋炎附势、阿谀奉承、尔虞我诈、争权夺利、不择手段……我们都认为社会在改变。而实际上社会很单纯,复杂的只是人心。鬼不可怕,因为看不到,人才最可怕,因为猜不透。你看: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背后放冷枪有之;嫉妒你的才学和能力,陷害你的有之;因为一时得道,而背信弃义,恩将仇报,心在膨胀,白天不知道自己是谁,晚上不想知道自己是谁更有之。对此,孔子曾劝戒弟子,不要和春生秋死的蚂蚱谈论四季。是呀,“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我们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善恶有报,谁也逃不掉。规规矩矩做人,正正经经做事,才是王道。
观看了电影《昆仑兄弟》,看到了人性的善良。诚信与善良应该是我们弘扬的精神,榜样就是一盏明灯,它带给我们的就是一种正能量。优秀的人身上会分散着诱人的光彩,他不仅吸引你,同时也吸引着和你同样有着鉴赏能力的人。就象美丽的风景,它的存在不是为了一座山,一片旷野,而是为了整个自然,是为了点缀这美丽的世界,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去欣赏、去品味、去陶醉其间。
每个人的心里,都藏着一个了不起的自己,只要我们一直悄悄酝酿着乐观,培养着豁达,坚持着善良,只要在路上,就没有到达不了的远方,心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人这一生能力有限,但是努力无限,努力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心态阳光的人,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用正能量激发自己,也感染身边的朋友。我们阳光,世界也会因我们而精彩!不要羡慕别人的成功,那是牺牲了安逸换来的,我们想得到什么样的生活,而为此又付出了更多的努力。
诚信善良新疆人,我骄傲——我是新疆人!
昆仑兄弟观后感篇4
近日,我有幸参加单位组织的观影活动,观看了电影《昆仑兄弟》。这是一部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策划,天山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以新疆正在开展的“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为背景的民族团结题材的大型影片。深深展现了诚信的道德厚重感,讴歌了人性的真善美,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电影以诚信为主旋律,讲述了三年前,马尔丹受同伴委托去乌鲁木齐出售一块几十万元的和田玉,阴差阳错不慎将玉石丢失,解释不清成了村民眼中的“骗子”。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他背井离乡打工还债,母亲盼儿子回家哭坏了眼睛,未婚妻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为了帮助马尔丹找回清白,结亲干部徐昆踏上了寻玉之路。在经历了艰辛曲折的重重困难之后,终于找到了玉石,并说服五个买卖经手人退款退玉,最终守护了马尔丹的诚信的感人故事
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诚信这个大世界里,每一个人都在编织着诚信这张大“网”,同时也在编织着属于自己的诚信“网”,你获得的信任越多越大,你的这张“网”就越密越结实。当每一个人的诚信“网”汇聚在一起时,就组成了我们牢不可破的社会诚信大“网”。诚信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彼此以心换心的诚信,才能永驻人们心间!
我认为,诚信对我们个人来说,是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有的最基本的品质,并身体力行着。同时诚信也是我们每一个人为人处世最基本要求,养成诚实守信、真诚待人的文明生活习惯,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不懈追求。诚信对社会来说,是一种美好的社会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建立制度诚信、企业诚信、政府诚信、国家诚信以及组织诚信是完善社会公共诚信的重要体现。诚信在其本质上是人的利益关系的反映和表现,是主体对自己和客体、中介体利益耦合关系的现实认可、未来期望与践诺追求的统一。辩正这一点,不仅对我们树立科学的诚信观念,而且对社会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全面推进诚信建设的健康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只有我们每一个人讲诚信、社会讲诚信,才会创造出团结、和谐、美好的文明生活!
昆仑兄弟观后感篇5
近日,喀拉通克公司组织各单位观看了电影《昆仑兄弟》,影片讲述了结对认亲干部徐昆来到离家1500公里的新疆南部农村,与当地村民马尔丹的母亲热依汗大妈结为亲戚,并帮助这个家庭的感人故事。为了帮助马尔丹找回清白,结亲干部徐昆踏上了寻玉之路。在经历了曲折艰辛的重重困难之后,终于找到了玉石,最终守护了马尔丹的诚信。
这一段以美玉奇缘为主线条的故事,剧情扣人心弦,马尔丹被朋友误解、质疑和面对一些非议,他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去没有人烟的昆仑山放牧还款,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诚信。徐昆为了兑现对这个家庭的承诺,他奔走四方,发动朋友共同追寻,不管多远他都不曾放弃,只为还马尔丹一个清白,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番周折后,玉石最终回到了马尔丹手中。
在电影的最后,当马尔丹拿到这块玉时,他哭了,他的泪水中包含的不仅是证明了自己的清白,更是对徐昆这位汉族大哥感恩爱戴之情。在场所有人都流泪了,是因为他们感受到了美玉奇缘带给他们心灵的触动。他们传送的不仅是一块玉,更是一份美德,一份大爱,一份团结互助,亲如一家的民族兄弟情。
诚信友爱、团结互助自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深深的烙印在每个人的心中,中华儿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一光荣传统。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各民族兄弟姐妹们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互助一生情,共铸富强中国梦。
一块美玉,书写了一段“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不朽佳话,诠释了诚信友爱、团结互助。在我们的身边,其实也有民族团结的感人故事,它们也许不是惊天动地,但却温暖人心,犹如那涓涓细流,却能汇成爱的海洋。滴滴雨露、滋润心田。
我们各民族兄弟姐妹都在用实际行动,谱写更加壮丽的民族团结乐章!(兴铜公司)
昆仑兄弟观后感篇6
近日,喀拉通克公司组织开展了民族团结一家亲暨《昆仑兄弟》观影活动,电影讲述了发生在新疆和田地区农村一段关于“结亲戚”的故事,主人公马尔丹一家和来自乌鲁木齐的徐主任互为结亲对象。马尔丹的家也因为一块源自玉的误解,使马尔丹走向了有家不敢回,母亲双目失明的困境,徐主任本着做实实在在的为亲戚解决困难的态度,动用了自己全部的力量去帮助马尔丹化解这个误解,而这个误解可能会毁了马尔丹这个原本优秀的小伙子。最后经过几番周折和社会各界人士团结一致的努力,最后顺利的帮马尔丹解决了困难,而马尔丹优秀的品质也再一次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母亲的眼睛也得以治疗,重建光明。
喀拉通克公司各族员工之间和睦相处,这种和谐融洽的关系不仅体现在工作当中,更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积极响应“结对子”活动,二十多年的同事关系,友谊的种子已经在他们心里成长为参天大树,深厚的友谊和共同的奋斗目标,使他们完全跨越了族别,成为了彼此的“老伙伴”。
同时,在平凡岗位的我们也要清楚的了解马克思主义“五观”,无论是高居于公司的一把手,还是置身于一线的普通工人,都应该有大局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做民族团结的促进者。我们要着力把握理论精髓、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引导各族群众增强“五个认同”,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最后,愿各民族同胞的生活越来越美好,愿我们的企业越来越繁荣,愿我们祖国更加强大,让民族团结之花永久绽放。
昆仑兄弟观后感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