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可以是阅读文章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通过写读后感我们是可以记录下自己的感受的,吾优心得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不同的光读后感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不同的光读后感篇1
我感觉就书本身而言,它除了是本自传外,更是本励志的、明理的书。就书作者而言,我深深地被他的真诚、坚韧(铁人精神)、正直所感染,被他的中华民族情结所感染,似乎称他为开复老师远比称他为总裁、博士来得更为贴切。他让我学到对待人生的态度、对待学习的态度、对待工作的态度乃至对待民族的态度。在书中,他反复提到要“追随我心”(followmyheart),要不断“叩问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内又何尝没有过激情碰撞的火花,但是总是到了真正付之行动之时便戛然而止了,变得畏首畏尾了,很多理想和梦想就这么胎死腹中。我们多数人缺少的正是开复老师的这种闯劲、韧劲和敢于放下、勇于探索、不断挑战的精神。书中,让我感受颇深的是两个字“舍弃”。从26岁的副教授开始一向到谷歌中国总裁他总是能够不断地舍弃安逸和高收入的工作。他说,“每一次放下与选取,都是‘舍’与‘得’的对应。在这之后,我不再害怕放下。我坚信,只要从新开始,每一个选取背后,都隐藏着一片新的世界。当每个机遇来临,只要正确评估自己的潜能,融入对人生的明白,就能获得这片新的世界。”
在品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东、西方教育文化理念的差别,公司企业制度和模式文化的不一样。
首当其冲的是教育问题。可能他的家人正正因看到东西方教育制度的差异才把他带到美国理解教育,从而成就了这天的开复老师。美国社会人性化的教育制度和宽松自由的研究氛围向来对处于应试教育牢笼中的中国青年有着莫大的吸引力,李开复的成功不能不说得益于此。
其次,在企业的管理制度和模式上也千差万别。我们的企业是人管制度,一味的看重领导的意见,丢失了自我。书中开复老师提到“对于天才工程师们来说,最有吸引力的制度,无疑是让他们的天分得以发挥的制度”。苹果创始人乔布斯以前劝慰年轻人:“不好被信条所惑,盲从信条就是活在别人思考的结果里。不好让别人的意见淹没了你内在的心声。”
再有,就是我们企业没有自身的文化特色。在我看来企业就像是一艘航行在大海上的航母,而企业文化就像航母上的动力装置,给企业源源不断地输入无穷的能量,这样,航母才能开得更稳、开得更远。
在书中,开复老师也透过他的工作经历向我们展示了谷歌这样一个国际互联网公司的文化个性,我们能够看到谷歌员工是快乐地工作着,简单和谐的工作氛围、优质的食物、宽松的环境成为谷歌吸引全球最聪明人才的法宝。过去数年,谷歌每年都被评为“美国员工心目中最向往的雇主”。我想他们所看到的不就应单单是这些光鲜亮丽的外表。之后他到中国创办谷歌中国时,同时也把google“平等、创新、快乐、无畏”的精神带到中国,也就是期望中国企业和中国员工能够明白其中的真谛。
在合上《世界因你不一样》这本书时,我不得不说开复老师他把生命的好处绽放得是多么的绚丽多彩,心中不由得哼起歌手汪峰唱响的那首“怒放的生命”: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像飞翔在辽阔天空,我想超越这平凡的生活……
不同的光读后感篇2
以前只知道李开复曾在苹果、微软、google这样三家全球具高度影响力的顶尖it公司里担任高管要职,对其成长经历以及成功履历并没有过多关注。最近有幸读了这本书。
这是李开复唯一的一本自传,字里行间,是岁月流逝中沉淀下来的宝贵的人生智慧和职场经验。捣蛋的“小皇帝”,11岁的“留学生”,美国前总统的大学同学,26岁的副教授,33岁的苹果副总裁,谷歌中国的创始人,他有着太多传奇的经历,为了他,两家最大的it公司对簿公堂。而他的每一次人生选择,都是一次成功的自我超越。透过这本自传,李开复真诚讲述了他鲜为人知的成长史、风雨兼程的成功史和烛照人生的心灵史,披露了他亲历的苹果、微软、谷歌等it巨头风云变幻的内幕。
我从他的自传出读出了成功者的共同特性,勤奋的付出、积极的争取、远大的抱负、宽广的胸怀等等。以下我是感受深刻之处。
纵观书中描述的李开复的成长经历,有很多令人感叹,令人仰止的内容,比如他的学龄前的超乎寻常的调皮、制作《武林动物传奇》以及在上学时的种种非同常人的表现,都体现出一个天才人物的特质,这样的特别性一直延续至大学,这不是所有孩子能或者会经历的,毕竟这些发乎内心,只能解释为天赋使然。那么这些是作为娱悦和吸引读者的内容,精彩而远离,对主人公是真实的,对普通读者却是虚幻的。
书中提到的人应“leadyourlife”而不是“liveyourlife”,这道理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难。毕竟,芸芸众生,大都只能是“liveyourlife”的。当然,把“leadyourlife”作为人生追求目标也是非常好的,这也为什么人需要有信仰的原因。
对大多数人来说没太多可供效仿之处——毕竟天才并不是随处可见的。但李开复的职场经历对读者来说却是一大笔财富,无论他是在苹果,还是sgi,或者在微软、google,丰富的职场经历,大量生动的职场经历的描述如一幅浓墨重彩的人生画卷在读者面前徐徐展开,精彩纷呈而又跌宕起伏,并且可供读者学习和效仿。而他面临每次职业转换时的心理历程变化,可以给我们提供有益的参考,并印证了一个道理——机会属于有准备的头脑。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李开复从小就展示了天才的一部分,但他的职场成功却离不开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勤奋努力。这能给的后学者提供有价值的道理——不管你是天才还是普通人,对成功的追寻加上后天的勤奋努力都是必不可少的。
抛开专业书籍,尝试去狩猎领域的知识,我需要坚持。我也确实需要在不同领域的书籍中去获得某些方面的长进,至少在思考问题时能够拓展自己的思路,方面,因素的去考虑。
不同的光读后感篇3
喜欢李开复的书,喜欢《世界因你而不同》他不是作家,却在其专业的科学研发之余能够关注年轻人、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但非常难得,而且更像是一种生活态度,对生命、对生活中真实的爱与美的追求,国为即使工作再重要、再充溢着伟大意义,生活才最接近于生命的本质,维护自身生活的质量,才使任何一份不起眼的事业有了一种特别的意味。
而这个假期中我随手看了几本排行榜上的书,其中一本是《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看过后心中竟久久不能平静,印象中李博士行文深耕细作,处处留心,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生活与工作在人的本质情感方面的深度认同。开始并不喜欢看这本书到后来喜欢上这本书,能吸引我的不光是平实的叙述,而且据我所知这是李开复唯一的一本自传,书的字里行间,是岁月流逝中沉淀下来的宝贵的人生智慧和职场经验。叙述他如何从一个捣蛋的“小皇帝”,11岁的“留学生”,obama的大学同学,26岁的副教授,33岁的苹果副总裁,谷歌中国的创始人,走向全球化的职业经理人,成为员工们喜爱的开复总裁,成为学生们尊敬的开复导师。他有着太多传奇的经历,为了他,两家最大的it公司对簿公堂。而他的每一次人生选择,都是一次成功的自我超越。透过这本自传,李开复真诚讲述了他鲜为人知的成长史、风雨兼程的成功史和烛照人生的心灵史,也首次全面披露了他亲历的苹果、微软、谷歌等it巨头风云变幻的内幕。娓娓道来,字字珠玑。抓住一切去探寻生命的意义,总有一天,世界将因你不同。
李开复的自传读起来像是小说,偶尔一些惊险,故事性很强。而唐骏的自传富有很多哲理其中,大多是处世哲学,这也是坎坷中沉淀的智慧。给我印象最深的是《13岁的公关高手,终生不抽烟的原因》。对于唐骏,有人评价其:左右逢源,八面玲珑,人见人爱。这么说绝不是奉承,这与他的办事风格有关,除了能说会道,还是有他自己令人折服的独特之处。正因为这样,才会受到人们的青睐。
当然,李开复的生命境遇充满了变化,不停变化贯穿于整本书中。书中有些短句却包含着深深的哲理,可以品出一种独特却又易于理解的处世哲学——“人生在世时间非常短,如果你总是不敢做想做的事情,那么一生过去了,你留下来的只有悔恨,只有懊恼。”“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然后从中学习,以免让我在生命终结时,却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多么有个性的话语!发人深省,让人奋进。这充分体现了他参透了生活真谛,懂得了如何创造生命价值,如何让短暂人生绽放异样的光彩。
这是本自传,刚阅读的时候,就因他是一个读理科的人居然有这么好的文字功底,而让你吃惊。书的经历叙述虽然平实但却很吸引人,让你爱不释手。随着阅读的深入,你又会因他在职场中对很多事情的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的处理而时时让你停下来思考。阅读完这本书后,你还会感叹:李开复确实是一个年青一代学习的楷模、典范。
读完了整本书,我顿时明白原来眼前一切看似平庸的东西都是通过一群天才经历很多失败最后才成功一个智慧的结晶。我了解到了一个团队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是多么的重要。并且这本书改变了我的人生价值:并不是为了钱而赚钱,而是为了回馈社会的一个梦想。这也是几个大富豪的宗旨:用于社会,并回馈给社会。里面几句话我身有共鸣:只争朝夕。真的要用心过好每一天。富人不是得到最多的,而是需要最少的。这本书真的很生动。
不要期望它会让你一步登天,只要能够让你的思维定势稍稍转向,则不枉矣。一个世界有你,一个世界没有你,让两者的不同最大,就是你一生的意义。在我很小的时候,曾经关心过人生的意义这种问题。应为没有社会的熏陶,我并不清楚我并不清楚自己就会这么简单的出生然后一天天的走到生命的尽头。或者成为一个伟大的人然后依然不能永远的留在这个世界上。生与死就这样形成了如此简单的意义。
这是一本闪烁着智慧之光的成功学着作,但没有故弄玄虚的语词,也没有耸人听闻的理念,有的只是真挚的思想,甚至不合时宜的规劝。但在一个急功近利的时代,你有没有耐心读完它,完全取决于你有没有安装好你的天线,准备去接受它。“但是我终究不希望拥有被人摆布的灵魂,我没有遵从家人的意见,或者成为一个音乐家,一个心理学家。或者,也许到我老去的时候,望着守在身边的子孙,也不能清楚的说出,我这一辈到底做了什么。”——追随我心,也许是我能看透的最大的意义。我会脚踏实地的去做自己现在希望做的事情,我不希望做一个可以被预计未来的人,我现在做的事情是我喜欢的,我会拼了命去做,会不断的接触更多的人,会不断的有新的概念和思想融入到我的将来当中。
读了李开复博士的书,体会人生的信条,人生的方向!
不同的光读后感篇4
作者的文风和文笔十分柔和,没有什么很犀利的描写,全文的叙述读起来很舒服,刚读起来没有太大的情感波动,但是看完却回味无穷。全文采用了第一人称,但读起来没什么代入感,反而像是听主角讲述他自己的故事,像文中阿米尔给哈桑讲的故事一样。文中的环境描写,动作和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的十分具体充实,反而在情节,剧情方面,叙述的事情就几个,阿米尔和哈桑的童年生活,阿米尔及父亲后来去美国的日子,以及多年以后阿米尔重返阿富汗的救赎之路。这三个部分详细描写。
作者讲述故事的方式很舒服,他笔下的阿富汗看上去很真实,我们现在知道的阿富汗像是一个地狱的国度。但是作者写出了它曾经美好的样子。阿米尔和哈桑的童年和我们没有什么区别,反而因为彼此陪伴,显得比现在的孩子还更加幸福一点。哈桑是个从头到尾从里到外无可挑剔的孩子,不管是性格还是为人处事,都是个纯净干净得仿佛天使一样的人。作者从主角的视角叙述,实际上我们也不知道哈桑是不是真的就是个天使,因为阿米尔视角的哈桑实在是个集世间所有美好的品性于一体的人,在这样的人身边生活,我觉得压力还蛮大的,其实上阿米尔性格中的很多部分都是一个人类身上很正常有的感情,比如阿米尔小时候很自私,又很胆小,没什么男子汉气概,做事最先想到自己,这些思想都还算是正常的。但是他身边有个哈桑,和这个近乎完美的人类生活的时候,阿米尔身上的人类很正常的缺点就被放得很大,以至于我看的时候也会先骂一骂阿米尔。看完觉得实际上他是个很了不起的人,他很清楚自己身上的罪孽,很有自知之明,最后转变之后踏上再次成为好人的路,正视了自己的错并毕生为自己做过的事赎罪。这是一般人都很难做到的事。而最后他被阿赛夫打得半死的时却发自真心的笑着,觉得自己内心真正舒坦了。那一刻我敬他是个汉子...他多年困扰在内心的罪实际上也是他自己加上去的,也是哈桑给他的。一个没有对所谓正的价值观的人是感受不到自己犯过的错,也没有勇气承担责任。
但阿米尔很幸运,他身边有很多善良的人,他父亲,拉辛汉,阿里等等,这些人在影响着他,监督着他,爱着他,所以阿米尔能为自己的罪困扰那边多年,背负了内心谴责那么多年,等到他最终解脱的时候,他才成为了一个完整也伟大的人类。追风筝的人,风筝实际上指的是人类最美好的那些情感∶善良,无私,爱意,责任,友谊。作者描写哈桑追寻着风筝,但我们看到的一直在追寻风筝的人实际上是阿米尔,他一追就是几十年,大半人生。在这本书许许多多感动人心的文字话语之前,我看完觉得最触动我的却是两个画面。第一个是哈桑和阿米尔坐上树枝,阿米尔看到哈桑双手张开,风筝就直径投入他的怀抱的那个画面。一个是最终阿米尔带着索拉博放风筝,追着风筝奔跑的那个画面。作者描写哈桑是追风筝的高手,不用怎么追,风筝总能落入他手里,而阿米尔却只能去追寻,最后一段一连两个“我追”。体现出了实际上的追风筝的人确实是阿米尔。这两个画面重叠在一起,实际上也告诉了我们两个人性格。差异大却最后殊途同归。拥有和被风筝爱着的人,和用自己一生追寻着风筝的人同样伟大。那句被两个人铭记在心中一生的话语∶为你,千千万万遍。诉说着这两个人超越了普通情感之上更为深刻的感情。并震撼了我们千千万万的人。
总的来说,《追风筝的人》感动我还有很多地方,很多画面,比如哈桑的弹弓,多年之后他儿子同样掷起了弹弓拯救了他最重要的那个人,而阿米尔最后也拯救了他最重要的人的儿子。阿米尔的父亲宁死也不愿做违背自己道义的事,却也为着多年前犯下的错赎罪余生,成为了更为优秀的人。这些细节描写的生动,仿佛你就直接看着他们的故事。所以我看完第一反应是震撼,为他们的故事,也为那些显得尤为真实的角色。
阿富汗至今也不平静,战争摧残下的它就是个人间地狱,但是作者给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阿富汗,他曾经的美好与现在的对比也让人对战争和那些披着人皮的__更为痛恨,在这之间有人会站起来为了结束这一切而奔走,有人会为了曾经逝去的一切而更加珍惜眼前。《追风筝的人》带给许多人就是这样的力量。由人心中的残留的爱引导出来的希望的故事。
不同的光读后感篇5
读一本自传,就如同认知一个人。
一本好的自传,一定是以作者的成长历程和他在成长过程中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建立为主线的,这也是最亮点的,是整个自传的骨架。而在成长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事情,作者当时的感受则都是血肉,使得自传丰满起来,让读者能看到作者的全貌,他的肌肤,他的骨骼,甚至他的灵魂。
?世界因你不同》就是这样的一本自传。书中从头至尾都散发着自信的光芒,而这份自信来源于其坚定的哲学信念,那就是“世界因你不同”。基于此信念,在面临选择时,“听从内心的声音,全力以赴地为那个声音努力、拼搏,直到到达彼岸”。正是整本书的灵魂。从书中真切地让我感受到了作者李开复学贯中西,从容纵横于科技前沿,在数家顶尖高科技公司游刃穿梭,最终随心而定的超凡能力和博大情怀,将一位成功者的奋斗历程和一颗永不泯灭的中国心演绎得激情彭湃、荡气回肠。俗话说“心怀天下者,方能得天下”。而李开复将自己的心定位于世界。“一个世界有你,一个世界没有你,让两者的不同最大,就是你一生的意义。”这是他根基于中华文明而又成长于开放的美国文化而展现出的宏阔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得益于美国这一超级大国所拥有的先进性和世界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视野的确广阔得多。这也是我这个从未出过国门的读书人所最希望看到的一种视野,这本自传给了我这个视野,让我也得窥美国文化和它创造出来的顶尖科技和顶尖公司,极大满足了我的好奇感。
这本说的最大好处是:作者拥有中西合璧的背景,又在当今最热门的顶尖高科技公司中担当过要职,于是,他以国人最为熟悉的逻辑和语言将这些大公司的神秘面纱轻轻揭下,就如同一位亲人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让我们感觉到那些事情离我们似乎也突然近了许多。于是自己也隐约有了些自信,不再将老外的东西都奉为不可及的神圣。
从这本自传中还可以看到作者的心路历程。如从讲课枯燥到演讲大师,他经历了“一个有思想,但是不能表达的人,如同自己没有思想。”的深刻认识过程,从而克服心理障碍,努力实践,终于战胜自我。从在苹果公司的成就和挫折中,理解到“纸上谈兵的理论创新是无用的”,进而让他选择了“放弃铁饭碗”,并开始“拥抱更精彩的人生”。等等这些,都让我看到了一个成功者不断超越自我,实现梦想的勇气和决心。
而书中最打动我的还是他那如胎儿脐带般割舍不断的“中国之恋”。李开复在大学时代作为年轻语音学专家来到中国,看到当时那么多同样有才华的青年困于落后的现实,他的中国之恋就开始在心中播种。于是在微软出现要在中国建研究院的机会时他牢牢抓住,并为之全力以赴,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而在goole飞黄腾达时,又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离开,回到祖国创建“创新工场”,最终使中国之恋结出了完美的硕果。
我相信“创新工场”一定能再次创造奇迹,创造中国人的奇迹!而这些奇迹也终将改变世界!
读此书,再次领略了久违的“开卷有益”!读此书,再次燃起了我奋斗的勇气!读此书,感觉获得了巨大的力量去挑战自己!
读此书,真得开阔了我的视野!
读此书,让我认知了一个不断创造奇迹的人!我也要让这个世界因我而不同!
“我的内心又说了一遍,‘是的,我真的准备好了!
不同的光读后感篇6
好久没有读过这样的人物传记啦,今天零距离地接触着《世界因你不同》封面上李开复那张微笑的脸,感觉自己内心空旷,思绪乱了,一下子找不到自己了,像断了线的风筝。打开了这本书,就像打开了阿里巴巴之门一样,游历这一切的传奇故事。
我感觉就书本身而言,它除了是本自传外,更是本励志的、明理的书。就书作者而言,我深深地被他的真诚、坚韧(铁人精神)、正直所感染,被他的中华民族情结所感染,似乎称他为开复老师远比称他为总裁、博士来得更为贴切。他让我学到对待人生的态度、对待学习的态度、对待工作的态度乃至对待民族的态度。在书中,他反复提到要“追随我心”(follow my heart),要不断“叩问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内又何尝没有过激情碰撞的火花,但是总是到了 真正付之行动之时便戛然而止了,变得畏首畏尾了,很多理想和梦想就这么胎死腹中。我们多数人缺少的正是开复老师的这种闯劲、韧劲和敢于放弃、勇于探索、不断挑战的精神。书中,让我感受颇深的是两个字“舍弃”。从26岁的副教授开始一直到谷歌中国总裁他总是能够不断地舍弃安逸和高收入的工作。他说,“每一次放弃与选择,都是‘舍’与‘得’的对应。在这之后,我不再害怕放弃。我相信,只要从新开始,每一个选择背后,都隐藏着一片新的世界。当每个机遇来临,只要正确评估自己的潜能,融入对人生的理解,就能获得这片新的世界。”
在品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东、西方教育文化理念的差别,公司企业制度和模式文化的不同。
首当其冲的是教育问题。可能他的家人正因为看到东西方教育制度的差异才把他带到美国接受教育,从而成就了今天的开复老师。美国社会人性化的教育制度和宽松自由的研究氛围向来对处于应试教育牢笼中的中国青年有着莫大的吸引力,李开复的成功不能不说得益于此。
其次,在企业的管理制度和模式上也千差万别。我们的企业是人管制度,一味的看重领导的意见,丢失了自我。书中开复老师提到“对于天才工程师们来说,最有吸引力的制度,无疑是让他们的天分得以发挥的制度”。苹果创始人乔布斯曾经劝慰年轻人:“不要被信条所惑,盲从信条就是活在别人思考的结果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淹没了你内在的心声。”
再有,就是我们企业没有自身的文化特色。在我看来企业就像是一艘航行在大海上的航母,而企业文化就像航母上的动力装置,给企业源源不断地输入无穷的能量,这样,航母才能开得更稳、开得更远。
在书中,开复老师也通过他的工作经历向我们展示了谷歌这样一个国际互联网公司的文化个性,我们可以看到谷歌员工是快乐地工作着,轻松和谐的工作氛围、优质的食物、宽松的环境成为谷歌吸引全球最聪明人才的法宝。过去数年,谷歌每年都被评为“美国员工心目中最向往的雇主”。我想他们所看到的不应该单单是这些光鲜亮丽的外表。后来他到中国创办谷歌中国时,同时也把google“平等、创新、快乐、无畏”的精神带到中国,也就是希望中国企业和中国员工能够理解其中的真谛。
在合上《世界因你不同》这本书时,我不得不说开复老师他把生命的意义绽放得是多么的绚丽多彩,心中不由得哼起歌手汪峰唱响的那首“怒放的生命”: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像飞翔在辽阔天空,我想超越这平凡的生活……
不同的光读后感篇7
?世界因你不同》乃是李开复博士的一本自传。这本书讲述了他11岁以前在国内的“小皇帝”生活,而后到美国田纳西加州的求学以及工作经历。在26岁成为了副教授,33岁做苹果副总裁。他不仅能是谷歌中国的创始人,一直走向全球化的职业经理人,员工们喜爱的开复总裁,更是学生们尊敬的开复导师。
在书中,他是这样描述大学生活——贫穷而快乐的日子。即使不得不靠自己打工赚钱来填补自己的生活费,他将哥伦比亚大学比作人生新的起点。在哥伦比亚大学,他找准了自己的兴趣所在,不是政治科学,不是数学,而是计算机;并且找到了一剂舒缓心灵的良药——音乐,找到了一直支持自己的知心朋友。开复博士曾经转到数学系,因为他数学曾经是“全州冠军”,但在班上却变成了最差的。体会到数学天才是因为痴迷于“数学之美”,他发现自己并不希望一生就为了理解数学之美。看到此,我想,大学不仅仅是一个知识学习,技能获取的地方,更是一个可以深入了解自己的地方。当你的所认为“最好”在一个人才荟萃的地方变成最差的时候,你是否还痴迷于它,是否还坚信那就是你的最爱。在大学,我们可以不断的发现自己。
在书中,开复博士还提到了一句话“follow your heart”.他说,这句话每次在自己举棋不定时会给自己指明方向,听从着内心的声音,奋斗向前。在1990年,他放弃了做大学终身教授的职位,加盟苹果公司,加入了“用产品改变世界”的队伍。一般人看来,他放弃了稳定安逸的生活,放弃了教授在社会上相对受人尊敬的地位。有的是认为这是不理智的行为,而他却说那是他内心的真正期待,想好了,不再动摇。后来,他离开了微软,来到了谷歌,再后来,他回到了祖国发展——谷歌中国。终于在谷歌中国发展如顺水之舟的时候,他离开了谷歌,回到了祖国创建“创新工场”。他的每一次放弃与选择,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心。但是我想,人们要做到真正的舍弃,只有遵从内心的声音,才能让自己集中马力冲向下一个追求。
开复博士此书的名字为《世界因你不同》,即是“make a difference.”他说这来源于哲学系的一个老教授,“想象有两个世界,一个世界中有你,一个世界中没有你,让两者的不同最大,最大化你的影响力,这就是你一生的意义”。开复博士说,那句话影响了他的一生,在那之后凡是他要做重要决定都会想起这句“让世界不同”的话,这样才造就来了今天的他。对此,我感慨极深,我想,在这个生活了60亿人口,人才济济的地球上,这个广袤的世界是否有你,或许并不会怎么样,就算爱因斯坦没有提出相对论,世界也不会因此就陷入一片迷茫中,因为总会有一个“爱因斯坦”会提出来的。但是,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该让周围的人事物发生点有益的变化,哪怕只是一点点,让世界因自己而不同,在地球上的某一个角落留下自己来过的痕迹。
做最好的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发现自己,改进自己,发展自己,并把最好的自己呈现出来,就像那老教授所说的“想象有两个世界,一个世界中有你,一个世界中没有你,让两者的不同最大,最大化你的影响力,这就是你一生的意义”。不要求做点惊天动地的大事,就做些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
不同的光读后感篇8
李开复是国际it界的知名人士,也是我崇拜的偶像之一。1998年,李开复加盟微软公司,并随后创立了微软中国研究院。之后加入谷歌公司,并担任谷歌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一职。20xx年9月4日,宣布离职并创办创新工场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李开复曾经在苹果、sgi、微软和谷歌这样的世界一流的it公司任高管,而且还使微软和谷歌因他的去留问题而对簿公堂,可见他的能力非比寻常,那么他是如何做到的,这就值得我们去思考了。
李开复在《世界因你不同》这本书中,向我们介绍了自己在小时候、大学中以及工作后的经历,我们可以从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中看出来,正是李开复的努力、乐观、宽容等等造就了他今日的成功。
我最喜欢书中的一句话“人生在世时间非常短,如果你总是不敢做想做的事情,那么一生过去了,你留下来的只有悔恨,只有懊恼。我常常说追随我心,当然追随我心必须是要在负责、守信、守法的前提之下。在这个前提之下,冒一些风险也是值得的。虽然经历风险的日子可能会比较艰难,但如果我不这样做,那蹉跎十年、二十年后,我可能会后悔终生。”是啊,珍惜时间对于我们来说是最基本的事情,如果我们能利用有限的时间,创造出无尽的财富,那么我们才真算是真正的成功。
读了这本书,我深深的感觉到,李开复的成功绝非偶然,正是因为他有让世界因自己而不同的信念,这个信念也支持着他,使他产生向前、向上的动力。
我们在生活中,有几人能像李开复一样努力、一样积极向上呢?让我们抓住一切去探寻生命的意义,总有一天,世界将因我们而不同!
不同的光读后感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