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后感最重要的就是要写明自己读书的感受,一篇优秀的读后感是能够提升读者的阅读兴趣的,下面是吾优心得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同学送的读后感精选5篇,感谢您的参阅。
同学送的读后感篇1
在寒假里,我读了一本十分有趣又使我受益匪浅的'书,,它如一堆石头里的一颗宝石一样一下子吸引了我,让我爱不释手,它就是奇幻阿姨李岫青写的《老妈变同学》。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一个叫李奔奔的小男孩。他又贪玩又淘气,是一个让老师头大的学生,但偏偏又有一个一丝不苟又注重成绩的老妈。为了让李奔奔学习不分心,妈妈经常反对李奔奔上qq,等李奔奔好不容易进了前十,妈妈又“得寸进尺”般的想出来一个“保十争三闯五”的学习目标,使得李奔奔非常烦恼,于是,在有法力的小鸟云莺的帮助下,李奔奔的妈妈被变成了一个和李奔奔一样大的小学生,并和李奔奔成了同学。但妈妈变小后,脾气却是一天不如一天,变得贪玩霸道。在妈妈变小的日子里,她渐渐明白了小孩的心思,在这同时,李奔奔也懂得了妈妈的良苦用心。最后,在云莺的帮助下,妈妈又变回了大人,结束了这样的生活。
我觉得,这本书受欢迎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它用写作的方法还原了我们的生活。我们也会为成绩不达标而烦恼,也会和同学打成一片,也会不耐烦的听爸妈唠叨,这本书的一切都很真实。在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韩老师,他是一个年轻,思想新潮的老师,与学校里的“老木头”们不一样,他讲课非常生动,对学生也很温柔,善于用一些奇思妙想去引导学生,深得同学们的喜爱,上天下地简直无所不能。
这本书还以大人变小孩的方法告诉我们,用换位思考解决问题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比如我们最常见的,和父母关系不和谐的问题。说实话,我和爸妈也有不和谐的音符,每次都是因为一点小事而爆发“家庭大战”。有一次,我把书放的满床都是,用妈妈的话来说就是“活像刚被土匪抢劫过一样”。妈妈看见我把屋子弄成这个鬼样子,原本笑眯眯的表情瞬间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双瞪得像铜铃一般大的眼睛。看着她那她眼神凶狠,快要冒火的表情,我心想,完了,这次死定了,唉!
妈妈像点燃的炸弹一样,把我从床上赶下来,一边收拾一边恶狠狠的说我:“你看看你,一个女生邋邋遢遢的像什么样子?说你多少回不能在床上看书,就是记不住!”我不服气,顺口顶了一句:“我这不是在学习嘛……”这话可谓是火上浇油,直接把我妈这个炸弹变成了核弹,瞬间炸出一朵蘑菇云:“你这叫学习?你看看你们班的那个谁,人家也这么学习?你知道你跟人家差在哪里吗?不知道你还不赶紧去问?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是是是,她什么都好,我跟她比就是个小菜鸟行了吧?”我索性关上门,自己一个人在屋里生闷气。晚上,我出来上厕所时,看见妈妈正卧在床上休息,刚刚收拾过我的“战场”的她一脸的疲惫,完全没有了战斗时的精力。
唉,中年老妈不易呀!我瞬间就后悔了:“我怎么能这样呢,妈妈在外面忙了一天,晚上又是打扫卫生又是做饭洗衣,又要和我斗志斗勇又要给我收拾“烂摊子”,要是我,我早就累死了,唉!”其实,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有的时候换位思考一下,你就会轻轻松松的获得答案。
同学送的读后感篇2
早在小学时,我就接触过恰同学少年这部作品。只是当时不懂何为恰同学少年。后来读到毛泽东那首回忆青年革命斗争的《沁园春·长沙》才明白,"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是一种责任,是一种担当,是对国家命运的感慨,是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今年,大学的的我再一次翻开《恰同学少年》。书中主人公也正值青年。隔着书页,少年们对苍茫大地的追问,穿越岁月的尘埃,历经一个世纪的风雨,从橘子洲头呼啸而来抵达我们的心房。 00年前的峥嵘岁月穿越时空呈现在眼前,不禁让人热血沸腾,唤醒了我心中沉睡已久的理想与斗志,唤醒了我对人生的目标与希望。终于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豪情壮志;什么是真正的胸怀天下。
青年时期,是一个人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青年时的志趣思想,往往预示着一个人一生的前进方向。而书中所描述的毛泽东的青年时代,给了我们大学生无限启示,告诉我们应该心怀祖国、志向远大,先完善自身继而立足世间。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毛泽东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了青年的担当。在那样一个军阀猖獗,新思想与旧思想不断碰撞的年代,怎样救国,怎样救民,这一切都在少年毛泽东的脑海里回荡:"我现在还找不到,但将来一定会找到!"
而在担当的背后,更需要自身的完善。青年毛泽东勤奋学习,积极交流,关注国事。不仅博览群书,还积极锻炼磨练意志。冷水浴,长途步行,游泳是他的必修课。为了粉碎"东亚病夫"这个称号,他还在学校里组建了志愿军。书中有一幕让人印象颇深。一支溃败的反动军阀部队想占领长沙城。吓得老百姓们四处逃散。就在这时,以毛泽东为首的一支一二百人的学生军挺身而出,在油桶里放鞭炮虚张声势,逼得反动军阀心虚不得不派人来谈判。毛泽东、萧子升和蔡和森亲自前往,沉着勇敢地应对了敌军的质疑,让敌人缴械投降。他们的临危不惧,大义凛然让人钦佩不已。
上一辈革命烈士恰与我们同为学生,同为少年,他们有他们的使命,我们同样有我们的责任,社会主义的大旗我们仍要继承,而且要走的更坚定,谁让我们恰同学少年!
同学送的读后感篇3
早晨的阳光透过窗户在我的房间里明亮地照耀着。我手里拿着《恰同学少年》,津津有味地欣赏着这个故事。我发现整个故事充满了跌宕起伏、强烈的爱国情怀、青春活力和不可抗拒的魅力。
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这些熟悉而陌生的名字,像闪亮的星星,突然把我带回到那个时代,外面强,里面弱,人入不敷出,外面着急,里面乱糟糟,到处都是硝烟。刀剑和流血的气氛正在到来。故事中最令人兴奋的是第29章,“一个人变成了各种各样的人。”主要内容是,1917年11月18日,北洋军阀湖南巡抚傅在护法战争中被护法军的部(湘军)打败后,为猴岩大做文章。就在整个城市落荒而逃的时候,第一师范大学的学生在毛泽东同志的鼓舞下,穿上制服,勇敢地站了起来。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他们毫不畏惧地面对凶猛的敌人。他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用实弹击败了敌人。
在毛泽东的身上,我看到了知识的力量。因为毛泽东从小就努力学习,所以他能够运用所学。面对黑暗的枪管,他不需要用刀和枪。他用智慧把敌人吓得四肢无力,投降了。不仅如此,在未来的历史中,他将运用自己的智慧带领全中国人民走出黑暗,走上属于中国人民的道路,解放中国,从而使全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像毛泽东一样,有很多人用知识击退了敌人。例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子,鲁班为楚王攻打宋朝制造攻城器械。墨子听了楚国的劝诫。墨子用他的腰带和其他物品和鲁班打了一场模拟战争。鲁班制造的所有攻城器械都被墨子巧妙地打败了。然后鲁班建议楚王杀死墨子,以打破宋朝。墨子说,他已经预先告诉他的弟子如何保卫城市和保卫宋国,所以楚王不得不放弃攻击宋国的想法。
知识就是力量。如果你想成为一个聪明人,你必须努力学习,让知识让你变得更强!
同学送的读后感篇4
怀着对领袖的无比敬佩,怀着对时代风雨的好奇,我读完了《恰同学少年》。它讲的是在二十世纪旧社会时,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优秀青年为国家、为民族,为了理想,为了志向而所做的一切。这本书字句间有抑制不住的胆识、豪气、智慧越看越觉得全身上下仿佛都洋溢着青春活力。
?恰同学少年》给了我太多的感慨,我感慨毛泽东的胆识,蔡和森的睿智,刘俊卿的懦弱。
我觉得造成他们不同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他们周围的人,
他们的父母、老师和朋友。想想看,如果没有一位有新思想的好妈妈,蔡和森也许只是一个吃家产的少爷;如果没有一位帮他的好妈妈,毛泽东也许只是一个小学徒;如果没有孔昭绶对“天才”的格外照顾,也就没有毛泽东后来的伟绩了。如果没有蔡和森的支持,也许王子鹏永远只能当一个娇气的大少爷。
一个人的能力固然重要,但没有了身边的人的支持有何成大器。俗话说得好:“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抱成团。”再厉害的天才没有他人的协助也只是独杆司令一个。而独杆司令是无法获得大的成功的。
“得民心者得天下”不也正是这个道理吗?就拿纣王来说吧,纣王无才吗?不,他很聪明,那他为什么会失去他的天下呢?因为他的残暴使那些协助他的人纷纷远离,于是,他失去了他的天下。
回首历史长河,有谁的成功没有别人的帮助?再拿现在来说吧,为什么现在那么讲究人缘?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在拉拢自己的人际网?因为没有人可以十全十美,没有人支持你,是不可能成功的。所以,让我们有感恩的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吧!
同学送的读后感篇5
当我再次翻开这本书,眼前又浮现出了这样一个画面:毛泽东久久伫立于袁吉六的家门前,双脚已经进入了满是雨水的泥坑里,雨顺着他的发梢不断滴落,而家里的袁吉六却连看也不看毛泽东一眼,只顾自己睡觉。毛泽东为了给袁吉六道歉,在他的家门前、雨水下,整整站了一夜,脸上却无半分疲色。
毛泽东的知错能改令我十分佩服,回想起自己
记得有一次我、朱施晴和明悦三个人在跳完啦啦操回教室的路上东游西逛、有说有笑,等到上课铃响了,我们还边走边慢悠悠的玩游戏,刚好被值周老师抓了个正着。值周老师把我们三个的学号发给了白老师,我的心一下子悬了起来,心想:完了,这回可算是摊上事儿了,白老师可不是一般的“毒辣”呀。此时的我真是想赶紧找一个地洞钻进去。果不其然,我们三一回到教室,白老师就把我们叫到了办公室,面对白老师的“严刑拷问“,我一会说是朱施晴让我跟他一起玩,一会说是明悦拉着我,不让我回教室,把所有责任都推到了他俩的身上。
当天,我就被白老师狠狠的骂了一顿,我很疑惑:我明明把责任都推在了朱施晴和明悦的身上,为什么白老师偏偏只骂我一个人?
直到今天,我读了《恰同学少年》这本书,我才能够解答这个问题,白老师看重的并不是谁错在哪里的问题,而是承认错误的态度怎样,我却一味的把错误推卸给别人,减轻自己的责任。那时,我天真的以为我把责任全部推卸给别人,躲过了老师的责骂就是得了,可事实恰恰相反,我这样做,不但没有得到,我还失去了,失去了什么?同学的信任、老师的赏识。文中的毛泽东犯了错误,不但没有逃避,还虚心的改正了错误,重新获得了老师的赏识。
这本书令我受益匪浅!
同学送的读后感精选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