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音乐树的读后感5篇

时间:
Trick
分享
下载本文

读后感是一种思考的过程,它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书中的问题和主题,发现其中的深层含义,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了解不同作品的风格和特点,以下是吾优心得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读了音乐树的读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读了音乐树的读后感5篇

读了音乐树的读后感篇1

利用暑假时间终于看了下郭声健老师的这本《音乐教育书简》,刚开始问同学有什么好书值得推荐时,她毫不犹豫地说了这本书,其实这本书在大学时期也听说过,但一直忙于其他没放在心上,也就一直没有阅读过,现在工作一年了再来阅读时能让我更好地回顾这一年的教学,从小米遇到的问题结合自己刚工作时遇到的种种问题,这本书给了我很好地答案。

这本书应该适合每一位刚任职或在职多年的中小学老师认真阅读,它涉及了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爱心,也涉及了教师的专业化问题和自主发展理念。这不仅关系到目前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也对我国教师教育现状进行得反思,使我们一线的音乐老师得到专家的一些解答和帮助。所以幸运的不只有小米老师还有我们阅读过的每一位音乐老师。

入职一年来,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换,从第一次听到有人叫我老师,到现在很淡然地面对这份工作,从以为音乐老师就是教人唱唱歌,到现在才发现原来音乐老师不止只教几首歌,从以为当音乐老师没什么压力,到现在才发现原来音乐老师压力不小,这一年不管是从角色还是自身的心理方面都转变挺大,看到小米提出的问题和困惑,很多问题都是我遇到过的,感谢郭老师的解答,让我看到了我教学时的不足。

看着小米说她第一次上课发生的种种,我仿佛回到了我第一次登上讲台的那一天,激动、紧张、兴奋充斥我一天,幸运的是我没像小米那样跑错教室,第一堂课我也给他们说了些课堂常规,感觉能把这节课上完算是万事大吉了,没上课之前就听一些前辈跟我说,第一节课一定要凶一点,不然学生以为你好欺负以后就很难管下他们,所以第一节课我一直虎着脸,以命令的语气跟他们下达命令,所以看到郭老师说要和学生建立和谐平等,我发现我没做到,急于树立权威的心态适得其反,就像郭老师说的很多新老师以为教师威信的建立就是通过严格要求,特别是第一堂课给学生给学生“当头一棒”或来一个“下马威”而实现的。其实不然,教师的威信,主要是靠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职业道德、学识修养、教学水平与效果,以及与学生的密切关系等因素慢慢建立起来的,它需要一个过程,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后面有相熟的老师跟我说你为什么第一节课在我们班很凶都不笑?这样会让学生觉得你一点都不好接触,所以真的会适得其反,学生没喜欢上你,你的威信也没有建立起来,看来还学要在以后的课堂上慢慢摸索。

很多人以为音乐课就是教唱模式,老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没什么可难的,这是传统的授课,刚开始我也是这样上课,没有一点新颖,以为只要这首歌学生学会了目的就达到了,当有人跟我说你落伍了,教学模式太单一了,你应该改变的教学模式,这其实就是在说你的课上的很差,当时心里很不好受,一个年轻的音乐老师上的课却一点不年轻啊,看来真的很没用心,音乐课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不是以为老师教了多少知识技能,学生就能掌握了多少技能,应该尝试各自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真正的喜欢音乐,喜欢上你的音乐课,千万不要让学生感觉的教学的枯燥,感到厌倦甚至畏惧心理,从而不喜欢上音乐课,这样就太不好了,有时候同样内容的一节课别的老师会很轻松的上完,学生也学的很起劲儿,为什么自己上时就感到特别吃力,开始阶段我会有空去别的音乐老师的课,模仿她上课风格,让我找到突破口知道音乐课到底是怎么回事,渐渐地我会根据班级情况来上课,用他们喜欢能接受的方式,这样学生觉得开心我上得也开心。

郭老师说小米说的“我害怕安静的课堂”对他触动很大,同样对我触动也很大,也经常在想音乐课是安静一点还是热闹一点?当然“安静”与音乐课是格格不入的,什么时候安静呢?第一次在聆听歌曲时我是特别强调安静聆听的,当然这个时间很短,最多也就一首歌的时间,学生的小躁动就会浮出来,作为老师又特别怕学生在课堂上吵闹,刚开始经验少需要花很多的精力去维持纪律,可一旦太安静,却又少了什么,反而让自己觉得不舒服,音乐课堂不需要太安静,安静得音乐课堂是最忌讳的,我们需要的是学生的参与和交流,每一个学生在音乐课上都是主角,都可以完全打开自己,真正的参与进来,音乐教学不止是教师教知识技能,必须要通过学生对音乐的亲身体验才能把老师所教的知识技能内画进自己的知识技能力结构之中,我们不光要教会学生开口唱,还要引导他们亲自去演奏、创作、聆听,这样慢慢的培养他们的兴趣,让他们觉得音乐课非常好玩、开心,期盼着你的课堂,这样才是最好的。

这本书还需要慢慢去体会慢慢去学习,相信会有所提高。

就我通俗的理解:巴赫的音乐通常以简单的主题出发,进而演绎为庞大的、丰富的音乐形态;而贝多芬呢,在将动机好不容易做成主题之后,便迫不及待地打碎它,如此反复,而到完成时,它可能还只是一个动机。(可能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我更愿意听巴赫,而不是疯子一样的贝多芬)

进而,萨义德冒出惊天一语:

“巴赫是史诗;贝多芬是戏剧。巴赫最后一批作品,我觉得最喜欢吸引人之是,贝多芬第三阶段的作品撕碎类型而留下一堆破碎、未完成、断简残片式的形式;巴赫似乎专心一志,致力将每一个细微变化、每一个转折、每一每一个和声和节奏受融于一个整体。”

史诗与戏剧,这样的词汇令我联想到古代美学大师,他们以文体名称作为风格类型进行概括——精准、有力。

最后,请允许我自鸣得意一下:没曾想我的音乐品味还能与萨义德先生有所交汇——我们都喜欢席夫。他说“席夫长相如天使······他的圆滑奏极好,力度变化微妙,脉冲也节制,不那么尖锐和严厉······但他那些技巧向来服从一种谦抑、可亲、内省的音乐性,而不是为炫耀和自我主义的展示来服务”。回到前面说的,古尔德的演奏带着浓重的工业时代气息,而席夫仿佛带领听众回到前工业时代,他的演绎是古典、雅致的,我称之为“逸品”。

读了音乐树的读后感篇2

从大三下学期和大四上学期,虽然只有短短的5个月学习西方音乐史,但是我受益非浅。在还没有上西方音乐史之前,就听大四的学姐和学长们说,西方音乐史这门课,不但知识丰富有意思,更主要的是上西方音乐史的老师知识渊博,上课生动。但是“口说无凭”,我带着疑问来上第一节音乐课,结果真的是名副其实。

杨老师在科隆大学读完博士回来,上他的课斯毫不觉得课的乏味,因为他能为每一阶段或者每个人物讲出一个故事来。西方音乐史读后感。正因为杨老师讲课入胜,治好了我上课打盹的问题,以致能让我更认真地听讲。这一年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我前所未知的知识,更充识了我对西方音乐的认识。接下来我就讲讲在这门课上我到底学到了些什么知识。

在这些时间里,我主要学习了西方音乐的6个时期的知识:古希腊时期、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以及浪漫主义时期。这6个时期,每一个时期都会本时期独特的特点。

古希腊时期主要讲的是古希腊音乐和古罗马音乐。古希腊音乐中汲及到音乐形式、音乐思想家、音列体系的产生和主要的器乐,而古罗马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音乐,但是也具有自己的特点。西方音乐史读后感。

中世纪时期音乐主要学到了发展初期的天主教音乐,格里高利圣咏的形成、功能和特征,还了解到了五线谱的发展过程以及产生的时间。世俗音乐的发展和主要的器乐。在没上西方音乐史之前,我真的不知道五线谱是怎么样产生了的?也不知道五线谱是什么时候产生的?这对于一个学音乐的来说无疑是一个失败和耻辱,直到学习了西方音乐史我才知道五线谱的产生时间和发展。

五线谱的前身是生产于8世纪的纽姆谱,大约在10世纪,音乐理论侬、作曲家、僧侣圭多发明了四线谱。记谱法发展到13世纪时,德国音乐理论家弗兰克创作了有量记谱法,到15世纪时,线谱才渐渐定型为五线谱,由引产生了五线谱并一直延续至今,可见,五线谱的历史也算悠久。

文艺复兴时期我学到了和种音乐乐派,每一乐派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标志,了解到了在中世纪发展起来的世俗音乐发展到文艺复兴时期产生了多种声乐体裁,并学习到了这一时期的乐器和器乐的发展。

巴洛克时期我学习到了这一时期歌剧的起源和发展,并产生了大型声乐套曲以及由此产生的各轩具有代表性音乐家,像歌剧之国的意大利,法国、德国,也见识到了器乐的发展。

古曲主义时期对于我来说是最熟悉的,因为在学习钢琴弹奏时,我多数是接触这一时期的钢琴作品,学习了西方音乐史后,让我更加了解了这一时期的音乐发展。这一时期除了产生了伟大的古典乐派三杰: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外,歌剧和器乐随着三杰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更产生了一种新器乐体形——奏鸣曲。

浪漫主义时期给我印象最深是这一时期的标题音乐,由产生到完整并拓展让我更了解到了这一时期的作曲家并不是一味地套取古典时期,而最重要的是吸收其精华部分并有自己的新创作,标题音乐就是一个新创作,并且把交响曲摆脱了由原来的四乐章结构,创作出了五乐章交响曲,这并没有使音乐繁琐,而是使音乐更加地完整和生动,加上标题音乐,更能使音乐欣赏者们了解作曲家作曲的心境和音乐所表达的内容,让音乐更加容易融入欣赏者的思想和总识。

但是这六个时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每一个时期里都有器乐和乐器的发展,第一台的古希腊管风琴,1709年制造的第一架钢琴一直到浪漫无边际主义时期的器乐,是一个质的变化也是一种飞跃,所以随着乐器和器乐的发展,各种音乐也随之发展起来了,像一条导火线,贯穿着西方音乐发展的始终。

所以在这一年里所学到了西方音乐史的内容非常丰富。在上学期期末考时,要求我们闭卷考,这就迫使我们去背西方音乐的内容。刚开始时我也觉得很痛苦,因为这内容实在太多了,而且要在5天之内都在记住,实在太困难了。但是后来我发觉给我带来了具大的好处。

经过几天气复习和背诵,我记住了很多内容,比如贝多芬、海顿、勃拉姆斯等音乐家的生平与故事,并运用到了大四实习的三个月时间里,能使我把教学过程和内容变得更生动,能吸引学生生的注意力,也让我对西方音乐有了更深地了解,并能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知识。

读了音乐树的读后感篇3

?中小学音乐教育》是一本综合性的音乐期刊,它包括音乐理论、音乐作品、音乐教育、学术交流等等丰富的内容,同时信息量大,交流面广。其中的文章不仅开阔了我的专业知识层面,也对我的教学思想产生了较深的影响,使我对新课改背景下的音乐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况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因素,参与是学习的行动因素。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把握好兴趣和参与这一对孪生的姐妹,其实质就是要确立好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感受:

第一,营造音乐氛围,激发学生想象

音乐是抽象的,每个人听同一首作品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教师讲述得太多或对意境描绘得太具体,既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思维,又阻碍了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所以老师大可不必多费口舌,而要把更多的想象空间留给学生,让其发挥主观积极性和参与教学的主动性,这样学生才会获得审美的愉悦体验。但是老师如果不加引导,一味让学生体会,学生也很有可能会找不到方向,就需要老师的牵引,使学生联系生活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正确领会音乐内容,如在欣赏乐曲《梦幻曲》时,让学生随着音乐展开联想,教师轻声启发:"夜,静悄悄的,天上的星星眨着眼睛,一位美丽的仙女出现在我的面前,她拉着我的手和我一起飞向遥远的夜空……"同学们在乐曲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个个身临其境,优美的旋律把孩子们带到轻柔飘渺的梦境中去了。

第二,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激发学习的兴趣

在音乐教学中恰当选择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创造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引导学生在情境交融之中感受音乐,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上音乐课时,我充分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手段,通过"音画结合"的形式,有机地把音乐与图画结合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新鲜感,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第三,通过音乐游戏、舞蹈,激发学习的兴趣

音乐课的形式是以动为主,以情引动,以动助学的。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儿童爱玩、爱动这一天性,运用音乐游戏、舞蹈、律动等,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和场面,将具有动感的音乐与儿童好动的性格特点相结合,让学生在唱唱、跳跳、玩玩、动动中去感受、理解、表现音乐。如在歌曲《咏鹅》的教学中,由于面对的学生都是低年级的,年龄较小,我运用设置情景,曲后表演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学习歌曲,感受音乐,发挥其主体作用。具体做法是:设置情景,让小朋友朗诵诗歌《咏鹅》,聆听是个加入音乐是怎样演唱的,讲故事演示演唱顺序,加入律动表演。

总之,《中小学音乐教育》期刊以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表达出来,很好地帮助了我们音乐教师教学思想,提升了教学理念,并积极探索与实践的结合,特别注意教学理念和研究成果运用在实际教学,指导教学工作。读了这本期刊,让我感触很深,留给我思考的也很多。所以,我觉得结合以上三点来力求创把自己的教学提上一个台阶,而且要有创新,并且创新型的教师就应该主动反思、勤于反思,并在反思中看到自己的长处,修改自己的短处,扬长避短,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效能。

读了音乐树的读后感篇4

我聆听音乐,聆听古典音乐的柔美浪漫;聆听交响乐的磅礴震撼;聆听轻音乐的空灵纯净;聆听音乐剧的生动精彩,我热爱音乐。

“音乐是灵魂的伊甸园。”小的时候,音乐对于我们是单纯的,是欢快的。因为我们听不到音乐的内心,我们的心灵只接收了她美好的旋律,那旋律是单纯的乐音,乐音总是令人愉悦的。长大后,我们听到了音乐的叹息、音乐的哀愁、音乐的哭泣、音乐的欢笑……我们于是看到了音乐,看到了她的心思、看到了她的曼妙,于是跟着音乐一起叹息、一起哀愁、一起哭泣、一起欢笑。音乐俨然变成了一位智者,透过她,我们看到了世间百态,更重要的是看到了自己,看到了真实的自己,也找到了自己灵魂的伊甸园。人生至此,足矣!

音乐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教导我们怎样找到自己的方向,怎样淋漓尽致地开拓我们的未来。然而,不管我们成功与否他都仍然笑呵呵地张开怀抱等你来,它不会因为你失败而放弃你,不会因为你成功而附和你,不会因为你贫穷而不理睬你,他永远是你的朋友,永远地鼓励你、支持你,为你的心灵提供休憩的天堂。

音乐是人类的灵魂,是人们情感的寄托,是人们的精神粮食,无论什么时候,人们都离不开音乐,她能启迪智慧,能让人产生遐想,既能给人们带来欢快,也能给人们带来忧伤。

疲惫的时候,听音乐,放松自己,陶冶情操,每当听到那忧伤的音乐《葬花吟》时,都会忍不住融入音乐中去,被音乐旋律所感染,灵魂被音乐所牵动。高兴的时候,我会去聆听轻音乐的真谛,我会抛掉一切烦恼和忧伤,在那里如同沐浴春天的阳光,充分享受音乐带来的欢畅。

书中有篇文章这样写道:“即使是刚强的人,也常会在音乐之前产生脚软的感觉,想停下来歇歇,蓦然忙起与现实不相干的事。”是啊,这就是音乐的魅力,那种美妙的音符,即使是完全不懂音乐的人们,也能感受得到它的柔软和亲近,那种由远而近,缓缓而来的美妙感触,多么地令人赞叹、痴迷!那种无与伦比的震撼,又岂能只是只字片语能描绘得清!音乐和谐着旋律,多么像美妙的小精灵,游走于五线谱间。

“乐在不经意间感染丰富了心灵,心灵因为音乐而读懂了表达。”是啊,不知曾几何时,我们的心缺乏了感动,我们的眼睛缺少了发现,我们的耳朵失去了“聆听”,于是,这个世界开始变得不可爱,人们总会抱怨今天的生活,却不知这样的生活到底来自何处,音乐让你发现这些问题,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灵动,又给我们的身边增添了多少美好的风景!

听音乐真好!当美妙的音乐响起,让我们把尘世间的喧嚣与烦恼全都忘记,在动人的旋律里发现自我,陶醉于美妙的天籁!

让我们的心静下来跟着音乐去飞翔,远离喧嚣、远离烦恼,让我们不枉此生!

读了音乐树的读后感篇5

音乐史人类重要的文化现象,历经了漫长的岁月,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音乐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着,当人们面对这样一个复杂庞大的历史性文化现象时,总会让我们产生许多思索。我国许多音乐学家投入到这一文化的探索和研究,其结果造就了一篇篇、一部部的音乐史巨著。本书共分十六章,一至四章分别论述了古代和中世纪音乐的主要现象,包括古希腊和罗马的音乐;中世纪教与音乐;复调的诞生和发展,以及14世纪新艺术蓬勃兴起。五至七章,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论述了勃艮弟乐派、弗兰德乐派、以及教和反教的各种音乐。八至十章,涉及巴罗克时期,重点在于歌剧的诞生和早期发展、器乐的'状况和晚期巴罗克的两位音乐巨人———与亨德尔。十一至十二章,论述了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首先对古典前期有所论述,然后分别讨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三位大师,特别是贝多芬给予了较多的篇幅。十三至十六章,对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进行了比较细致的讨论,不仅涉及了众多的音乐大师,也对重要的音乐体裁的发展线索进行了梳理。勿需质疑,这本音乐史概述全面而详细。

回顾音乐史学的发展过程,可以知道它是由资料收集和故事记录开始的。从对音乐史的相关资料我知道,许多音乐史都史以故事的形式记载音乐起源、发展以及伟大的作曲家。萌芽状态的音乐史学最早在出现初形,到18世纪时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史学。

19世纪音乐史研究进入成熟时期,这时期中世纪的音乐成为研究的重点,作曲家的传记也更加完善。20世纪后音乐史开始有了的研究方法,研究领域的扩展和多样性都是20世纪的音乐史的特点。二次世界大战后,音乐史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史料规模空前庞大,音乐史和相关学科有了更多的交流与融合。这就是音乐史的一个发展过程。当我们现在来回顾音乐史学时,明显可以感受到这项工程的浩大和。整本书注重风格研究这一音乐发展中的重要因素,把音乐风格演变作为音乐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过程,描述从古代文明到20世纪这一过程中,不同时期出现的不同音乐现象,把风格作为重要话题。这本书,对于理解不同时期的风格及演变,乃至更多地去理解音乐,有很大的帮助。作者已阐述了自己编史的目的是为了力求在阐明作品意味前提下,概要的勾画出音乐史的过程。作者在描述音乐的同时,也告诉大家一定要重视音乐作品风格在音乐历史发展这一历程的重要作用。看音乐史必须从音乐的起源看起,而音乐史至今也是一个扑朔迷离的问题,早期音乐史料少,且不能提供一个有效的研究基础,只能凭极少量的记载,辅以一些雕刻、建筑来追溯古代音乐,当然这是难以令人信服的。

音乐经过多年的研究,书中把它划分为七个时期:古代时期、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时期、浪漫主义时期、20世纪现代时期。这样划分,对于把握每一时期的音乐家和音乐家作品,有很大的帮助。书中对浪漫主义时期音乐进行深入的描述。浪漫主义对于对音乐史来说是一个崭新的时期,它伴着、社会的巨大动荡而产生发展。浪漫主义音乐的一个重要特征既发掘民间艺术。许多国家的作曲家对民族的历史文化及民间音乐产生强烈的兴趣,把丰富的民间音乐作为写作素材。但各学者对浪漫主义音乐史的研究说法不一。因此此问题尚存争议。

在书中,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音乐也随之进入20世纪的大潮中。20世纪对科学技术对创作工具、音乐表现手段、方式等方式产生极大的影响,音乐发展与科学技术紧密联系。20世纪音乐对古典音乐的一种反叛。社会上普遍存在一种意识形态,把20世纪音乐作为一种没落的现象来看待。这种也不可避免地反应到专业音乐界中。把20世纪音乐作为一个专门的章节来阐述,这代表了我国对音乐观念的一种进步,从不接受到接受的一个过程,是渐渐以一种正确的观念来看待20世纪的结果。音乐作为人类特有的文化现象,它的艺术的美决定了它的价值之所在,这种价值是可以使全人类接受的。当然也可以为中国人接受,因此音乐史研究必将在中国长期开展下去。也对我们中国音乐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读了音乐树的读后感5篇相关文章:

读了阿凡提的读后感5篇

读了古诗的读后感优秀5篇

读了坐井观天的读后感5篇

读了格列佛的读后感5篇

读了暖流的读后感5篇

读了豌豆的读后感推荐5篇

读了豌豆的读后感5篇

读了寒号鸟的读后感5篇

施舍的树的读后感5篇

树的朋友读后感优秀5篇

读了音乐树的读后感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8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