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一种对知识的积累,因为它让我们将书中的信息牢记在心,读后感是读者对一本书、文章或文学作品的个人感想和反思,吾优心得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中国民间古故事读后感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民间古故事读后感篇1
著名诗人冰心奶奶曾说过:读书好,读好书。我在暑假读了一些书,其中读《中国民间故事》一书感悟颇深。
这本书向我们介绍了中国古代民间所流传的一些故事。这些故事就像是在时光的蚌壳中生成的珍珠,因为岁月的积淀,文化的浸染,而熠熠生辉,又滋养了我们的心房。
这本书中的人物,有的聪明伶俐,有的善良可爱,有的美丽动人,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而有的丑陋自私、霸道、贪婪,可以让我们引以为戒。
在这么多的故事中,我最喜欢《宝莲灯》。故事中的沉香为了去救母亲,在路上可谓是过五关斩六将。要越过万丈深渊,敌面老虎,打败巨龙,还要战胜比他强大的二郎神。可是他并没有放弃,为了救母亲,面对困难毫不畏惧。
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沉香这种孝顺的品德值得我们学习。有句古话叫做百善孝为先,我们都要做一个善良孝顺的好孩子。也许生活中并没有这样惊天动地的事来让我们体现孝心,但是我们可以从身边的一些小事做起,例如我们在父母下班回家时递上一双拖鞋,倒上一杯热水给父母等等,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学习上尽量做到不让父母操心,这些小事看似微不足道其实都反映了我们体恤父母的心意,我们不需要去做惊天动地的事,从小事上才更能体现我们的孝心。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有人沉迷某种游戏,有人沉迷综艺节目。不再简简单单的喜欢读书。但我觉得这是一本好书,值得我们放弃电子产品,真正阅读,它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知识,深厚的民族情感,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我们感受到知识、教诲、鼓舞和希望。
中国民间古故事读后感篇2
我读了《中国民间老故事》,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的《布谷鸟的传说》。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从前有一座山,山里住着几户人家,日子都过的挺清苦,唯独王老汉家有一点家产。王老汉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王刚,小儿子叫博古。王刚勤劳,博古懒惰。可是博古是王老汉与后妻张氏的儿子,张氏一心想赶王刚走,好让他的亲生儿子独占那些家产。她便想了一个方法:让他们俩去山上种豆子,谁种的豆子发芽了,谁就回来。张氏给王刚一袋炒熟了的豆子。可是,炒熟了的豆子却意外落在了博古手里。把豆子种下去,王刚的豆子发芽了,可博古的就是不发芽。于是,王刚下山走过一条小溪时,游来一条小鱼,小鱼十分喜欢这个勤劳的小伙子,忽然变成了一个姑娘,想和他结为夫妻。而博古却还留在山上,最终被饿死了,他灵魂化作了一只布谷鸟。
这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天道酬勤,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王刚的后妈张氏,为了让自我的亲生儿子得利,想把王刚赶走,结果失去了她自我的儿子,后悔莫及;博古本质懒惰,还受了他母亲无端庇护,结果饿死了;王刚善良勤劳,神仙都保护他,还愿意变成一个美丽的姑娘嫁给他,让王刚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我们要向王刚学习,做一个勤劳、善良的人,诚诚实实做人,老老实实办事。
中国民间古故事读后感篇3
在这个美妙的夜晚,皎洁的月光,零零散散地洒落在地板上,为地板镶上了一层轻薄的白纱。我坐在书桌边津津有味地看起这本《中国民间故事》。
走进书中的世界,我发现这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生活着温柔和善、如花似玉的仙女们;生活着内心丑陋、可怕无比的老巫婆;生活着心灵手巧、聪明机智的木匠——鲁班;还生活着一对性格天差地别的兄弟俩——阴险粗鲁、贪财的哥哥和忠厚老实、心地善良的弟弟······每一个人物形象都栩栩如生。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孟姜女。新婚当天,她丈夫范喜良就被秦始皇的士兵抓去修长城了。于是,她经历风风雨雨,坚持不懈到达长城,可是她丈夫范喜良为了修长城,累死了,尸首都填城脚了。她悲痛欲绝,放声大哭,哭得天昏地暗。这时长城“哗”的一声倒了,城墙脚露出范喜良的尸首,她一把抱住,哭了起来。
孟姜女为了寻找丈夫,她一路上风餐露宿,吃尽苦头,差点儿饿死、病死在路途上。但她为了到达长城,坚持不懈,最终费尽千辛万苦抵达长城。虽然,这只是一个民间故事,但孟姜女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如果我们都像孟姜女学习,还有什么困难我们克服不了呢?“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前进的脚步。”
民间故事来自民间百姓的口口相传,语言通俗易懂,想象奇特丰富,故事生动有趣,具有经久不衰的独特魅力,每每我捧上这本书,都会看得如痴如醉。
满天星光,满目月光,合上书本,这本书中每一段民间故事的情节,都让我回味无穷……
中国民间古故事读后感篇4
宁静温馨的夜晚,我坐在窗前,静静地读着这本《中国民间故事》。这本书文字优美,插图栩栩如生,向我们讲述了少数民族流传下来的美丽故事。这些故事如颗颗珍珠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又如丝丝春雨滋润着我幼小的心灵。故事中的人物多姿多彩,有美丽动人的荷花仙子,有坚强不曲的勇士干将,还有聪明伶俐的牧童……这些人物演绎出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同样的道理:正义永远战胜邪恶,善良的人一定能获得幸福的生活。
在这么多的故事中,我最喜欢的是《金葫芦》这个故事。它讲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奶奶独自住在一个小屋子里,一对燕子在屋檐上搭了窝,老奶奶就精心照料它们。不久,燕子妈妈生了几只小燕子,在它们学习飞行的时候,一只小燕子不幸掉下来受了伤,老奶奶就在它的翅膀上涂了草药,还细心地包扎好。时间过得真快,冬天来了,小燕子到南方过冬去了。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小燕子又回来了,它们给老奶奶带来了一颗种子。老奶奶把种子种下了地,种子长大了,长成了一个巨大的金葫芦,金葫芦把嘴张开,吐出许多金银财宝。老奶奶把这些金银财宝分给了穷人,他们都过上了丰衣足食的日子。
读了这个故事,我觉得这位老奶奶是个善良的老人,她虽然贫穷,但还是无微不至地照顾受伤的小燕子,她用自己的善心打动了天神,得到财富,和乡亲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小燕子知恩图报,它得到了老奶奶的帮助,用尽全力报答老奶奶。读了《中国民间故事》,我懂得了要做一个善良的孩子。看到沿街乞讨的乞丐,我会拿出零花钱,给他们买馒头吃。同学如果有什么困难,我也会伸出热情的双手去帮助他,所以同学们都愿意和我做朋友,我还得到了实小“美德少年”的称号呢!
我喜欢读《中国民间故事》。
中国民间古故事读后感篇5
如今,越多越多的人去阅读欣赏外国名著,小说,散文,而渐渐忘记了属于咱们中国自己的语言艺术,民族艺术,为了再次感受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我阅读了《中国民间故事精选》这本书。
一开始,我并不了解民间故事。这本书的导读为我详细地介绍了,原来民间故事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它的创作和传播主要依赖于劳动人民之间的口耳相传。而民间故事传承的强大的力量,可以同风俗习惯相比拟,因为这是种靠行动、语言的集体传承,所以具有着不可估量的生命力,民间故事中的很多篇章成了后是作家创作的灵感和源泉。
怀着一份期待与激动,我开始从第一个故事细细阅读起,没翻几页便被深深地吸引了。整本书,有我很小时候就知道,并且常常听大人讲的故事,比如狼来了,东郭先生和狼,这些故事虽然十分简短,但却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许多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无一不性格鲜明,惹人喜爱,而且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可以让我们明白许多简单的小道理。比如狼来了就让我明白了小孩子不能撒谎,撒谎的后果就是羊都没了,经济造成严重损失。东郭先生和狼告诉我的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所以我们不能轻易相信坏人,要时刻保持警惕心啊。书中也有许多让我感到无比的故事,比如宝莲灯,懂兽语的海里布。宝莲灯中,三圣母和刘彦昌这段超越界限,愿意付出生命的代价的爱情让我震撼。沉香为了拯救母亲,不怕危险,历尽千辛万苦,更让我感动。懂兽语的海里布中的海里布也让我十分敬佩,他为了保证其他人的安全,不惜出卖了自己的密码,后来拯救了其他人,却牺牲了自己,成为了一尊石像。当然,也有许多我以前闻所未闻,让我大长见识的故事,比如李白求师,李白乃一代诗仙,在文学领域上可谓无人可敌,可他居然也为了寻找高人请教而放弃了欣赏美景,等待了五天五夜,这种虚心请教,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佩服。
读完整本书,我仿佛整个人已经融入了进去,去欣赏那些自然人文,同神仙鬼怪在一起。我也深深地被这些生命力顽强的故事所吸引,久久不能忘怀。我也相信,这些植根于民间的故事,可以口耳相传,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
中国民间古故事读后感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