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后感也是一种反思,通过它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通过写读后感,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内涵和作者的用意,下面是吾优心得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红色雪的读后感5篇,感谢您的参阅。
红色雪的读后感篇1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首诗相信大家都是十分熟悉的,诗人在诗中描述红军在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及英勇无畏,一直以来感动了无数的读者,至今回想起来每个人敬佩之情仍是油然而生,那么,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红色之旅”再次去聆听红军长征路途中的点点滴滴吧!
红军长征,红军个个为了北上抗日,救国救民,他们不怕一切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代价。尽管这次远征路途艰辛,环境恶劣,但是红军并没有因此而屈服,你瞧,面对气候的变幻无常,时而阴云密布,时而晴空万里,时而雨幕茫茫,时而大雪纷飞。但是红军个个是铁铮铮的汉子,他们相信只要有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大雪山一定能被他们踩在脚下。尽管空气稀薄,头晕目眩,红军仍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着,走着——大雪山翻过去了!红军们以自己坚强的意志征服了大雪山。
红军翻过大雪山之后,又得穿越一望无垠的草地。茫茫草地,荒无人烟,既无道路。又无干粮,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不少红军身患重病甚至牺牲于这片草地里。他们顶风雪,冒冰雹。忍饥挨饿,吃野草,啃树皮,经过艰苦行军,虽然不少红军牺牲了,但也留下来的红军们吃苦耐劳、患难与共的宝贵精神。
看看红军,再瞧瞧我们,如今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们,一遇困难,个个泪流满面,不战而败。只想要父母已铺好路,等着自己去走,只想着自己的人生之路,平坦笔直。但却从来不想,只有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前天,我无意中在电视上看到一则新闻:老师们带一群学生到军营接受训练,不到半天,学生们有的晕倒,有的中暑,还有的叫苦连天——看到这则新闻,我一下子愣住了:红军们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都能够战胜。而我们......
同学们,听完以上这些故事,不知你是否颇有感受?
红色雪的读后感篇2
文/陆一行
今天,我再读了《刘胡兰》这本红色经典书,感动之处已是泪流满面,看完了书,还沉浸在刘胡兰的故事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同学们,当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凝神听课的时候;当此刻平安祥和的气息围拢于我们的全身之时,你们是否还记得,60多年前的今天,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新中国的成立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动人诗篇。在这些优秀的中华儿女中,有一名共产党员,她的名字叫刘胡兰。
此时此刻,我的眼前又浮现出刘胡兰英勇就义时的情景。刘胡兰英勇地躺在敌人的铡刀下,她是那样的安详,仿佛正躺在一片松软的草地上,享受着美好的生活。可是,就是这个乌云低垂的冬日,敌人包围了云周西村。由于叛徒的告密,刘胡兰和其他六位革命同志被捕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开始了,六位同志倒在了敌人的铡刀下。敌人想从刘胡兰的口中得到党的秘密,就指着烈士的遗体威逼刘胡兰投降。敌人没想到的是,他们的阴谋没有得逞,小小年纪的刘胡兰宁死不屈,面对这场血腥屠杀,她斩钉截铁地说:“怕死就不当共产党!”“我咋个死法?我咋个死法?我咋个死法?……”一句句荡气回肠的话震撼着全场,敌人害怕了,敌人退却了。刘胡兰昂首挺胸,走向铡刀,她是那样的从容。曾经她就是这样一路由稚嫩走来,走向成熟,站在了鲜艳的党旗下。临刑前的她,眼里有一抹光芒,一抹坚信共产主义事业必将最终胜利的光芒!
我真想给刘胡兰敬个少先队礼,来表达我心中的敬仰!15岁,生命才刚刚开始;15岁,多么美好的青春年华。刘胡兰牺牲了,在敌人的铡刀下英勇就义。毛主席给她亲笔题字: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刘胡兰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宁死不屈的革命气节,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刘胡兰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奋发向上!我牢牢记着当年带上红领巾时铿锵有力的誓言:“时刻准备着,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年少的心展翅欲飞;年少的我风华正茂。我热爱学习,追求上进,我时刻以胡锦涛总书记“四好少年”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理想远大、热爱祖国;勤奋学习、追求上进;品德优良、团结友爱;体魄强健、活泼开朗。我要接过英雄的接力棒,勇于接受挑战和承担责任,从小学好本领,长大报效祖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终身!
红色雪的读后感篇3
近期,我怀着对党深厚的情感与敬意,细细的品读了《红色家书》。从一封封饱含深情的红色家书中,深切地感受到了革命先辈的艰辛,也感触到了革命先烈对于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当我翻开一封封书信,真实的情感扑面而来,革命先辈视死如归的情怀令我内心肃然起敬。从家书中一句句肺腑之言、忠诚之志里,我感受到了每一位共产党员都应该坚持和贯彻的崇高理念和目标,也对我们所要坚持走的道路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永葆崇高信仰,坚定理想信念
革命战争年代,革命者们不畏艰险、不惧生死,为革命理想赴汤蹈火、为革命事业奋不顾身。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力量源泉;忠诚的党员本色,是我们党坚强有力的关键所在。作为一名基层的党委书记,我必将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自己终身的必修课,把对党的绝对忠诚作为自身最基本的政治素养,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加强自身理论素养。发挥党委班子带头作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树立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意识。
二、永葆奋斗初心,树立担当意识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近年来,x多次指出,责任担当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并强调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在硝烟弥漫的战斗年代,革命先烈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不畏艰险、英勇奋斗,缅怀先烈业绩,发扬先烈精神,当代共产党员更要勇担时代赋予的责任重担。对于当前而言,我们就是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保证脱贫路上不落一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永葆淡泊明志、照亮清廉本色
淡泊是情怀,清正见本色,廉洁勤政,清廉为民,是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刘伯坚给兄嫂的书信中写道:“我为中国革命没有一分钱的私产。”“为着中国民族就为不了家和个人,诸兄嫂明达,当能了解,不致说弟这一生穷苦,是没有用处。”掩卷沉思,革命先辈始终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他们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私利;他们正人先正己,时刻用党的纪律和规矩约束着自己和家人,这些都值得今天我们每一位领导干部对照反思。
新时代,新使命,新作为。一封封红色家书,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我们唯有脚踏实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优的作风,更好的行为来约束自己,不断把勒功朝着争做世界对话后花园中的一株茗卉而不断奋斗。
红色雪的读后感篇4
在爷爷的书橱里有一本泛黄的书——《红星照耀中国》,他静静躺在那里,光阴流转,微微卷起的书页仿佛在讲述岁月的故事,温暖而又厚重。爷爷是在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他告诉我这本书是在他加入共产党后反复阅读过的,而今他又拿出来让我拜读。
这本著名的红色著作是美国知名记者xx的不朽名著。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及红军领袖的情况,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这与现在某些西方国家对我国的不实报道形成鲜明对比。
随着书页翻转,曾经的那些伟大的故事在书中娓娓道来。
从“前往红都的路上”一章中感悟信仰的星光。无论是书中的周恩来、贺龙还是参加红军的年轻战士,他们都在革命的路上忠于党、忠于信仰,不管是遇到部队战败还是国民党围剿,始终保持着乐观、积极的态度,开动脑筋想办法,听党指挥、遵守纪律。书中有一处细节,来自五湖四海的军队,籍贯方言各异,但他们之间并没有隔阂,反而成为日常善良笑料的来源。我想这正是因为拥有同一个信仰,同样的奋斗方向红军战士才如此团结一致。
从“在保安”一章中领悟坚持的星光。这一章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毛泽东对于共产党基本政策和抗日战争问题的回答。在回答中我敬佩共产党领导人的睿智和果敢,更是感叹他们对革命事业的坚持。“毛泽东家的墙壁和天花板都是固定在岩石上凿成的,地面则是由砖块铺就的,窗户也是就着石壁凿空的……”在这些没有润色过的质朴的语言中,我能深刻感受到革命条件的艰辛。在这样的条件下,毛泽东经常办公到半夜两点,对工作一丝不苟,对生活充满热情,更是印证了那句“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从“长征”一章中体会勇敢的星光。以现在的视角再来看长征,对其评价是“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长征”这条路是战士们用自己的血肉铺出来的。书中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展现的是红军奋勇向前、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始终如一的革命勇气,就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整个长征之路,他们不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向困难妥协。
书中,作者还特地描写了许多形形色色的黎民百姓。从斯诺火车上偶遇的老者,到飞夺泸定桥的敢死队队员,还有努力唤醒农村群众的红军剧社的社员们,这些普通人的群像组成了西北革命基地真实鲜活的生活画卷,展现出人民群众对共产党的支持和拥护,对革命事业必胜的决心和信念。我感叹于革命成功的来之不易,也震撼于在共产党带领下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
?红星照耀中国》用最质朴的语言,让一段波澜壮阔激情燃烧的历史跃然纸上,让世界第一次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真实面貌。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红色雪的读后感篇5
暑假里,根据学校要求和儿子共同阅读了《红色经典故事精选》,书中讲述了革命先烈、红小鬼等英雄人物的故事,他们为了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进行着艰苦卓绝、英勇不屈的斗争,甚至抛头颅、撒热血,横尸疆场。
?一袋干粮》中的小兰为了救伤员,把自己的干粮袋掉进河里,被水冲走了,怕大家担心,她每次都偷偷的吃野菜,晕倒被看护长发现后,才说出实情,大家每人把手中很少的麦粉分给了小兰一把让她度过难关。《小红军九斤半》中的孤儿九斤半,经常把少的可怜的粮食分给伤员,自己只啃硬邦邦的牛骨头,最后被活活饿死了。《打着快板过雪山》讲述了长征中最小的红军王新兰的故事,虽然她人小,抬不动担架,但她给伤员们打快板、唱歌、讲笑话,减轻他们的疼痛,她走到哪儿,哪儿就有笑声,在气候恶劣的雪山上,王新兰向红军们说着快板加油鼓劲,等队伍过的差不多了,她才开始走。《长征路上学文化》讲了红小鬼伍生亭在长征路上坚持学习的故事,他把沙地当纸、树枝做笔,一边走一边学,从一字不识到长征胜利到达陕北时能读书看报了。
通过阅读,让儿子了解革命历史,了解革命先辈的传奇故事,特别是一些长征中红小鬼的故事,更是他们学习的榜样,虽然他们的年龄小,但是那种不怕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勇敢乐观坚强、互敬互爱、以苦为乐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通过阅读经典,也是一次精神和心灵的洗礼,面对先烈,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努力学习,不去努力工作,在缅怀先烈的同时,我们要更加的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党,热爱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红色雪的读后感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