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酒读后感6篇

时间:
pUssy
分享
下载本文

在写读后感时,我们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这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写读后感可以让我们了解自己的阅读兴趣,有助于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读物,吾优心得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李白和酒读后感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李白和酒读后感6篇

李白和酒读后感篇1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念着一首首朗朗上口的诗,更随着它的脚步走进千年前的那个黄昏,闭上双眸,似有若无的情怀冲击着脑海。凉意悄悄从脚尖再灌入脑中,就像身处一片田园,麦芽的气息陶醉在梦魇之中;又仿佛倚在天边,去寻觅着他的身影。

你是四海为家的游子,张口是道,曾心怀天下,时愉悦,时忧愁。你从画中来,傲然的身姿被撒上淡淡月色,你又坠于富丽堂皇的朝廷,眉心带着你的执意,你的心心相念。却苦于在朝中堕落不堪,轻风抚乱你的发丝,你又挺起倔强的身躯往心中的方向漫步而去。你轻轻叹息,好似是有力无气,你心系天下人,又有何人来将你救赎?

你踏上心田,渡上木舟,向着远方追随着那一抹洁白。芬芳馥郁的水仙好似你忆中的青莲乡,你的心微微触动,却又狠了狠心从它身旁略过。展艳七分的樱花开遍你的路途,娇艳诱惑着你的思虑,你不禁沉醉其中,然而它带给你的只不过是虚荣。你盘然醒悟,只身从落花上踏过,眼神中反映着坚定。你又和轻盈娇嫩的桃花擦身而过,而不为它所动。可你却把脚步悄然停在了一树洁白雅致的李花前,你惊叹于它的圣洁,世间竟有与出泥而不染的荷花争净的花朵!你的欣喜脱口而出:“李花怒放一树白!”从此,你有了一个名字——李白。而你这名字注定要踏破诗界,不染世尘而晓白于天下。

我们的思念相隔千年,却轻易越过时间的洗礼。你我如同陌人,你醉于写诗,而我却倾倒在你的白纸黑字之中。你总是立在柳树下,柳枝时常轻抚着你的思绪,而你时常对默不作声的柳树倾吐心声,那,是有多般寂寞呢?记挂之人在乡间,想念之人在他乡,思念之人已去天边把酒当歌,只留你在这人世间徘徊。“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富贵非所愿,为人驻流光。”你天真的“劝酒”触动了多少人对人生的无限依恋,对生活的渴望,人世间的美好就像酿就的美酒,尽管它美中不足,你都能坦然相对,真不愧有“豪放情怀”的佳称。

在落叶归根之季,你轻轻拾起这些凋零的.落花,这似梦非梦的记忆牵动着你的忧伤,你张口念到:“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你轻叹眼前的事物是如此清晰,可谁又能得知此时已经物是人非了呢?故人已离去,花儿自开自落还有何意义呢?今天你将落花埋葬在闰土之中,何年何日时又有谁将你埋葬呢?

时光流逝,岁月匆匆。时间夺走了你的岁月却夺不走你的初衷。你踩着皎洁的月色,在千年后的夜晚,轻轻走向天际。你是否一步一回头地望着你的故乡,你的祖国?你还记挂着你的后人,你的家人吗?你在月光下的守望谁又会留意呢?

虽说你笔下的是寥寥几句诗,却将我们的社会丑美无声无息地描绘了出来。你将自己的血泪蕴藏在诗句之中,刺目地告诫我,人生的另一种意义。你那总是不舍,无奈的眼神总在我的脑海里浮现,而你在我的眼中看到了另一个你:那个以酒解愁,喜来作诗,感叹人生太过沧桑,欣于人生浮沉之中的你才是最真实的你啊!

李白和酒读后感篇2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此诗我拜读多遍,感悟非少,收获甚多。

有关“月”的诗词在古代颇多,单单李白就不下十首,然而《月下独酌》却独有一番风韵:一开篇,李白便直插主题地点出“独不可耐”而“邀明月”的心境。接着,他又将月与影子拟人化,点出了月与影子并不会饮酒,更现出了他的孤独。至此,仅仅到了诗的前奏部分,高潮也接踵而至。李白此时开始放声高歌、尽情舞动,到达了似醉非醉的境界,与月与影子共同“交欢”。在诗的最后,作者李大诗人更是将这种情怀加以升华,令读者回味。

显然,此诗是一首抒情诗。表面上看李白仅仅在抒发自己十分孤独,但只要细心品味,稍稍加一些历史背景便不难发现,其中还另有深层含义。依小生之愚见,全诗仍保留李白惯有的豪放、大气的作诗风格,无论是“邀明月”、“同交欢”、“各分散”以至于最后的“无情游”(忘我的境界)和“相期邈云汉”(我与明月将来在遥远的天空见面)都表现出作者那狂放不羁的性格。诗中,多处提及作者之孤独,惟有“邀明月”,这是因为作者与亲人分离的缘故吗?非然,这其中隐含着政治的黑暗及作者缺少知音的复杂心情(我想应有消极与无奈),在诗句“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中月与影子都不会饮酒,不正暗示着作者缺少知音吗?面对当时的黑暗朝政,作者多次被贬,怀才不遇,真乃:悲!愤!却又无可奈何……

读李白诗,品李白人。

李白和酒读后感篇3

他,把生命化作一曲乐章,乐章华丽的戛然而止后,动人的韵律却久久缭绕题记

年少气盛的他,提着一把剑,带着治理天下的狂气,告别了万里送行舟的故乡,来到了长安。

他的才情很快震动京城,皇帝把他留在身边作翰林。他以为自己的报国忠心很快就能实现,可皇帝只把他当成消遣是写诗的工具,他又一次沉醉在酒中。

一个春日的午后,他又在长安街的酒铺里喝醉了,几个宫里的人匆忙来找他,七手八脚的把她抬进轿子。他揉了揉双眼,见天子正微笑着磨墨,贵妃正亲自调着醒酒的羹,带着几分醉意,他请旁边的一个宦官帮他脱下靴子,便提手写道:莫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池月下逢。天子贵妃大臣们相互传看无不点头称赞。

这三首《华清宫》却被小人当做把柄,他只得辞别了长安,虽写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可他真的对政治生涯失望了。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既然人生在世不称意,就去散发弄扁舟吧。

还是一把长剑,一身白衫,可心里有的却只是看透凡尘的念想。轻舟一日便飘过万重山的快乐,月下花间一壶浊酒的惆怅,汪伦踏歌送行的悲伤,见胡姬压酒劝客人品尝时的思乡,遇杜甫这位知音后的欣喜站在盛唐风尖浪口的,不是帝王将相,而是他!

一个月冷风清的晚上,他又醉了,一个人走到湖边,沿着湖前青青的蔓草,他恍惚看见月亮就掉在他眼前民间都传说他是抱月而去,只有自称是酒中仙的他才配得上如此华美而又哀伤的离去。

他,就是李白。繁华的长安城不留他,他就归隐到山岳河川中;残酷的现实不留他,他就沉醉在酒之中。他本身就是盛唐最绮丽的乐章,是一首荡气回肠的歌!

醉人的乐音在人们心里缭绕着,缭绕着,已有千年了

李白和酒读后感篇4

讴歌理想,抒发悲愤

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以“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功业自许,一生始终不渝地追求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他以大鹏、天马、雄剑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上李邕》)。

蔑视权贵,追求自由

他觉得凭借自己的才能,可以“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许”(《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对于那些靠着门第荫封而享高-官厚禄的权豪势要,他投以强烈的卑视,表现出傲岸不屈的性格。他蔑视封建等级制度,不愿阿谀奉迎,也不屑于与俗沉福现实的黑暗使他李白图片

理想幻灭,封建礼教等级制度的束缚使他窒息,他渴望个性的自由和解放,于是采取狂放不羁的生活态度来挣脱桎梏、争取自由。其表现方式或纵酒狂歌,寻仙学道,然而,酒既无法销愁,神仙更虚无飘渺,于是他“一生好人名山游”(《庐山谣》),把美好的大自然作为理想的寄托、自由的化身来歌颂。他笔下的峨嵋、华山、庐山、泰山、黄山等,巍峨雄奇,吐纳风云,汇泻川流;他笔下的奔腾黄河、滔滔长江,荡涤万物,席卷一切。表现了诗人桀傲不驯的性格和冲决羁绊的强烈愿望。

揭露现实,抨击时政

这是李白对社会的愤怒抗争,是他叛逆精神的重要体现。他反对玄宗好大喜功,穷兵黩武,揭露将非其人,致使百姓士卒白白送死,由于玄宗的骄纵,宦官权势炙手可热……通过对政事朝纲的分析,并到幽燕的实地观察,李白以诗人的敏感,洞幽烛微,在当时诗人中他和杜甫最早揭示祸乱将作。“安史之乱”爆发,他的爱国热情因此升华,摆脱了用藏出处的矛盾。他的反抗性格和叛逆精神具有深刻的爱国内涵,并富于社会意义和时代特征。

情绪起伏,充满矛盾

他既有清高傲岸的一面,又有庸俗卑恭的一面,他的理想和自由,只能到山林、仙境、醉乡中去寻求,所以在《将进酒》、《江上吟》、《襄阳歌》等诗中流露出人生如梦、及时行乐、齐一万物、逃避现实等消极颓废思想,这在封建社会正直孤傲的文人中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豪迈奔放,清新飘逸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

唐朝是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南至越南河静,北达安加拉河,西及乌兹别克斯坦,东临通化。古人云:乱世出英雄,盛世出文人。这幅员千里的帝国中便出了位绝世天才。

公元701年,离武则天逝世还有4年,李白出生了。那时候没人知道就是这个巴西郡的默默无闻之人,将会接过那位女帝手中的接力棒,为盛世王朝再点燃上文明的火光。

25岁,自号青莲居士的李白仗剑游侠,以洞庭山水为起点,开始一篇诗,一斗酒,一曲长歌,一剑天涯的潇洒人生。肆意泼洒他文曲星般的才华。

暮春送孟浩然,三月的扬州,烟花纷纷,李白不仅在长江边留下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更是把“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一千古名句留在了万千离人的心中。

孔子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三十岁的李白迎来了他人生中的创作巅峰,从“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蜀道难》,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的《将进酒》,这段时期的李白就像写《巴黎圣母院》的雨果,才华横溢,笔走龙蛇。一如贺知章所云“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段时期李白的作品拥有着吾本谪仙人,何惧这世间的狂妄。令人读起便是酣畅淋漓般的痛快,我读起之时便觉得千年的时光就此消失,两个时代年轻人就此心连心。“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回。”一句诗中自包含着难以言传的高傲与潇洒,将进酒,杯莫停。太白狂歌,便是若此。

随着时间的流逝李白也经历了侍诏翰林,贬出长安的波折。李白寄情于诗“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以心中的郁愤为墨,挥洒着自己的不满。但就像那句“但愿长醉不复醒。”李白从此就在梦中再也没醒过来。古今第一诗人,从此开始了醉生梦死的生活。

李白的诗以山水为骨架,以夸张为血肉,用狂妄塑造性格。令世人为之折服。“三字九言,鬼出神入。”成为唐代甚至是整个诗歌史上只能仰望的高峰,李白之后,再无诗仙。没有那仗剑游侠,没有那狂歌长啸,没有那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又怎会有诗仙呢,又怎会有盛世名士。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余光中老师的话不失为一句好的总结。所以就让我等后生,以梦为酒,敬向辉煌的青莲居士,延续着千年一梦。

李白和酒读后感篇5

李白,字太白,诗风飘逸浪漫,被称为诗仙。如果用一个字形容一下李白,那就是“狂”,这个人狂得没边儿,为什么说他狂呢?我举两个例子。有一次,李白去拜访渝州刺史李邕,李邕当时极负盛名,拜访期间,李白大谈抱负理想,被李邕轻视,李白在临别写了首《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还有一次,李白被举荐做官,接到告示,李白很开心,在诗《南陵别儿童入京》中写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这是李白自己写的。我们再看看他的好朋友诗圣杜甫怎么评价他?杜甫在《赠李白》中写到: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而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也说:“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通过李白自己的诗,以及杜甫对他的描述,大家可能对李白的“狂”有了一个基本的印象了。

这首《寻李白》是一首自由体诗,诗人谈吐挥笔,几乎每一句话,都与主题李白紧扣在一起。全诗运用了很多李白的故事传说,比如第一段,力士脱靴,杜甫苦吟,贺知章读李白《蜀道难》尊李白谪仙人的事情等等。欣赏全诗需要一定的文化基础,这首诗歌具体赏析,百度百科有详细讲解,大家可以参考。当然,在今后的文章里,我会专门拿一篇出来,跟大家分享,怎样品读诗歌。

我节选其中最经典的一段,与大家共享。

“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李白除了爱喝酒,还有侠客梦,他的《侠客行》“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酒放豪肠”简单的四个字,却表达了很多,特别是李白喝酒时那种潇洒的千杯不醉的模样。“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月光”体现了李白的浪漫主义的“仙气”,“剑气”则表现了的李白“侠情”。一个“酿”字,一个“啸”字,与数字的巧妙结合,极大的增加了诗句在对李白描述上的表现力。“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这一句,读来真是如长虹的气势,蔚为大观,仿佛带着读者重新回到了李白笔下的那个盛唐。整句诗,没有一个字提到李白,却又处处透着李白之气,即使一个不怎么了解李白的人,读这句诗,也知道,这就是李白。难怪被余秋雨老师赞为“当代中国诗坛的罕见绝唱”。

李白和酒读后感篇6

至今仍然喜欢读《李白诗集》,我喜欢沉浸在诗词的海洋中,值得庆幸的是在大学中自己选修了《唐宋词鉴赏》,但依然更倾心于读李白的诗词。记得我们从咿呀学语时就接触到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明静醉人的秋夜意境么?记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似乎寄托了作者一片情意的滔滔江水么?记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那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势不可挡的瀑布么?记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心么?记得……李白,大唐诗史上最亮的一颗星,他传奇的一生,被无数人传颂;他豪放飘逸的诗句,被无数人吟咏。在那个空气中也弥漫着诗香的时代里,缔造出这位超然的诗仙——李白。无论是在仕途做官还是过飘荡四方的生活,他总是用满腔的热情、自信、乐观、豪迈讴歌自己的理想,追求着他充满浪漫主义的生活。李白的诗,想象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他的诗讴歌理想,抒发悲愤,蔑视权贵,追求自由;揭露现实,抨击时政,情绪起伏,充满矛盾,自信、豪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是李白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仕的有感而发。李白出生在盛唐时期,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抱负,然而却一直未得人赏识,但他并没有就此放弃,他发出来“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感慨,继续广泛漫游,最后终于得到吴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招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后来,李白的才华受到唐玄宗的赞赏,李白42岁时,得到唐玄宗招他入京的诏书,异常兴奋,这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把诗人得意的神态表现的淋漓尽致!同样,我们的生活也需要他那样的自信豪迈,只有自信的人才能体验出人生的内涵。他的'自信让我想起了乔·吉拉德的故事。

乔·吉拉德——世界吉尼斯纪录大全世界销售第一的宝座,而他的成功也正是源于他的自信。三十五岁以前,乔·吉拉德是个全盘的失败者,他患有相当严重的口吃,换过四十个工作仍就一事无成,甚至曾经当过小偷,开过赌场……母亲的不断鼓励使他认识到自己并不是那么差,他重新燃起了他想要成功的欲望,变成了一个自信的人。从此,这样一个谁都不看好,而且是背了一身债务几乎走投无路的人,竟然在短短三年的时间内爬上世界第一。人生需要自信,自信者,可望获得成功;不自信者,与成功无缘。蔑视权贵,追求自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凭着自己的才能受到唐玄宗的赞赏,入京做官,但对于那些靠着门第荫封而享受高官厚禄的权豪势要,他投以强烈的鄙视,表现出傲岸不屈的性格,他蔑视封建等级制度,不愿阿谀奉迎,他渴望个性的自由与解放,于是采取狂放不羁的生活态度来挣脱桎梏,争取自由。他把美好的大自然作为理想的寄托写下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美诗篇。再看看当今社会,那些为了权贵,为了钱财的腐败官场事件真的是让人为之心痛。20xx年7月19日,苏杭的两位前副市长——许xx与姜xx,在同一天被执行死刑,他们两个人犯罪金额巨大,单受贿一项,金额就都超过亿元。4月,山东省日照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原党组书记局长李xx因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总额就达1.6亿元,获罪无期……这些人在权贵、钱财面前都失去了自我,他们,本是应该为人民服务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却都因贪念造成社会腐败泛滥,如果他们都有李白的精神,我们的社会还至于这样吗?

如果说,唐代是中国诗坛上的珠穆朗玛峰,那么李白则是峰顶上的一块坚石,伟岸而不可动摇,他的狂放举起了照亮辉煌唐代文明的火炬!他的诗歌灌溉了这茫茫的土地。读他的诗歌,我们仿佛看到了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那难于上青天的蜀道,那仰天大笑出门去的李白,那月下独酌的诗仙,那蔑视权贵的青莲居士!读他的诗,品他的人生,让人受益匪浅。在这个物质飞跃的今天,我想我们更需要读他的诗。我愿一生徜徉在他浪漫的诗集中,追随他的生活态度,活出自己的精彩!

李白和酒读后感6篇相关文章:

安徒生读后感丑小鸭的读后感6篇

红楼梦读后感200字读后感6篇

读后感一年级的读后感6篇

读后感繁星春水读后感优秀6篇

读后感繁星春水读后感6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读后感作文400字6篇

读后感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通用6篇

傅雷家书读后感读后感6篇

草船借箭读后感读后感通用6篇

读后感二年级读后感范文6篇

李白和酒读后感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96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