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攀登者》观后感7篇

时间:
dopmitopy
分享
下载本文

写观后感的时候,需要由观而引出感,简明扼要,每次朋友们观看完一部影片后,肯定有不少感触,可以书写一篇观后感,以下是吾优心得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电影《攀登者》观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电影《攀登者》观后感7篇

电影《攀登者》观后感篇1

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如果站在珠穆朗玛峰上,相信这种远眺祖国河山的豪迈情怀会更加的浓厚,电影《攀登者》就为我们全景展现了这一过程,看完电影《攀登者》想到了人生,我们的人生只有不断向着山顶努力攀登,才能积累更多的经历和经验,才能高瞻远瞩,指点江山。拿破仑曾经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正是这样的豪迈气概和远大理想激励他不断去提高自己军事作战的能力,最终成为一个卓越的军事天才。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人,我认为,我们既要有不断攀登站在高山之巅的精神。

首先要树立远大理想。理想信念是我们行动的指南,会激励我们向着既定目标奋斗前进的斗志,并且激发出不竭的动力。反之,如果一个人没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就可能浑浑噩噩,虚度一生,甚至腐化堕落。因此,我们要有豪迈的气概和远大的理想不断的激励和提高我们自己的各种能力,在工作和生活中作为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

其次要磨砺坚韧意志。每个人的成长成才之路,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在得到鲜花与掌声之前,也会遭遇挫折和失败,我们要有在逆境中求生存的坚强意志。无论身处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中我们都要学会去磨练顽强的意志,使自己成长的更加坚强和勇敢,在面临各种暴风雨时候能够更加顽强的去战胜各种困难。

电影《攀登者》观后感篇2

今年的国庆节即将到来,而在国庆档将有多部电影上映,也是竞争激烈。在这其中,有吴京出演的两部电影,一部是《我和我的祖国》,还有一部就是《攀登者》。相比之下,《攀登者》更为大家所关注。

电影《攀登者》由吴京、张译、胡歌和章子怡等主演,有了这些实力派演员加盟,这部戏自然是看点很多。不过,这部戏多少受到了题材的限制,使得一些人并不看好其票房。

对此,吴京在接受采访时称自己出演这部戏就像《流浪地球》那样,主要还是重在参与,其实只要参与了这个过程,自己也就值了。可见,对于这部电影的票房如何,吴京本人还是很有信心。

最近,这部戏的国际版预告曝光,据说将在北美和英国同步上映。吴京在转发时,还以“攀登,用实力说话”给自己打气鼓劲。

很多网友看了新的预告后,认为吴京的确是与众不同。此前的《流浪地球》一开始也不为大家所看好,但上映后受到了大家的欢迎,以至于跻身于票房前几名的行列,更被誉为开创了科幻题材的历史等等。

此次吴京主演电影《攀登者》,虽然主要将攀登者的事情,相信依然会让人看了热血沸腾,票房和口碑还是会有很好的保证,让我们拭目以待。

电影《攀登者》观后感篇3

电影《攀登者》讲述了1960年中国登山队克服万难,成功首次北坡登顶珠峰,并在1975年,于珠峰“第二阶梯”架设“中国梯”,成功精确勘测珠峰的“中国高度”两次大事件,证明了中国的毅力与硬实力。

?攀登者》中登山队员们为了登顶,玩命往上冲,为了团队,坚决不拖后腿,为了梦想,砥砺前行。登山过程中,扑面而来的暴风雪,让原本容易的几十米变得举步维艰。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停歇,冷风直灌。

恶劣的环境,让人们由起初的信心满满,慢慢转为立场的动摇。有的人开始怀疑,开始麻痹,置身于死亡的边缘,带着一股令人恐惧的气息。

虽然,影片给人紧张的气氛,但是《攀登者》依然让人心潮澎湃,那种专注执着让人感动,“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专注执着是一种心无旁骛的态度,更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

我们“要竭其力,对待事业要有愚公移山的意志,有老黄牛吃苦耐劳的精神,着眼于大局,立足于小事,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在新时代,敬业就是要求我们每个人在小到个人职业,大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上,都能专心致志,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电影《攀登者》观后感篇4

这个国庆假期我过的特别有意义,为什么呢?因为其中一天看了一部特别励志的电影———《攀登者》。这部电影刚开始描述的是:有一种鸟儿每年冬天都要经历一次艰难的毅力考验———飞越珠峰到达目的地,在飞越珠峰的过程中经常遇到风暴等恶劣天气而成千上万的死去,但它们依然顽强的跨越珠峰。

影片讲述在我们国家队员首次攀登到珠穆朗玛峰时由于摄像机丢失没有拍摄现场环境的照片,然后对外宣称我们已经登上珠峰了。很多国内外的组织和个人对此很是怀疑,特别是外国人说如果登上珠峰了就应该在峰顶上插上中国国旗,并在峰顶360°拍下照片。首次登珠峰的3名队员身心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他们历经千辛万苦的努力却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他们在度日如年的生活中饱受煎熬。在距离中国首次登峰15年后,国家又重新组织队员再次计划从珠峰北坡登峰。之前已登顶的三名队员方五洲、曲松林、扎西得知消息后也再次加入并作为训练负责人。

此次登峰人数也比之前多了不少,有充足的后勤保障、医疗卫生、气象监测等部门作为坚强后盾。但是这次登峰遇到了更大的挑战,首批突击队队长方五洲为了营救气象监测人员遭遇了右臂伤病,不得不中途返回大本营,在这种情况下有个叫李国梁的队员自告奋勇充当突击队长,在登峰的过程中他们又遭遇雪崩,李国梁为保护相机、不拖累队友而选择跳崖。此时伤病渐好的方五洲决定再次突击,在登峰的途中遭遇种种挫折,从最开始的成群结队的登山队员到最后只剩九个人成功登顶,他们不负众望在珠峰山顶插上五星红旗,并拍摄360°影像,传回大本营的那一刻举国上下无不沸腾,在强有力的证据面前全世界都在赞叹中国人完成了一项几乎世人无法完成的任务,从北坡登顶珠峰,从此世界有了最新的珠峰高度并且是由中国人亲手测量的世界新高度。

看了这部电影,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的国土之所以广阔,是因为祖国的土地每一寸都没有分割出去,正是由那些许许多多的无名英雄和烈士的欲血奋战保存下来的,我们要继承革命先烈的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的精神,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向我们的英雄和先烈们致敬!

电影《攀登者》观后感篇5

反正,我相信你,还会再一次踏上珠峰,再一次成为中国人的骄傲。——题记

彳亍在山间小道上,多少旖旎风景都不及雪花。天空,一朵朵雪花飞速下落,落在耀眼的衣装上。洁净的雪花,晶莹的光亮,闪了我的眼。闪我的眼,不仅是雪花,还有《攀登者》影片中一颗颗中国心。

勇气

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珠穆朗玛峰,座落在中国与尼泊尔的边境。1960年,中国与尼泊尔在讨论珠穆朗玛峰归属于哪个国家时,中国首先提出一国一半,尼泊尔的大使却藐视我们说:“贵国连珠穆朗玛峰上都没有踏上过半个脚印呢!”当时,中国经济并不发达,但还是组建了中国登山队。

60余名中国登山队队员,誓死也要登上珠穆朗玛峰。中国从来没有训练过这样的登山队,也没有先进科技做支撑,带着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勇气,他们迈出了第一步。

坚持

他们登山成功后,回到祖国,但因为没有录影资料,他们登山的事实就被多国否定了,最后,中国登山队被解散,三个人因此分开。方五洲被下放当锅炉工人,许多人都质疑中国登山队是否登上过世界最高峰,甚至有人还砸碎锅炉房玻璃,以此嘲笑他、打击他。

1973年,国家决定再次组建中国登山队,并举行珠峰地区综合科学考察,测量珠峰行的高度。听到这一消息,方五洲哭了。不久,国家通知他去登山训练营报道。在训练营中,方五洲为证明3分钟能完成最艰苦的体能测试,亲自示范成为众人领头雁,也证明这13年来,他从没有放弃过登顶,一直在坚持体能训练。

因为他不想让中国在世界面前永远抬不起头来,只有勇往直前,只有十三年如一日的坚持,才能让心中的梦想成真。

信任

1975年,经历了两次冲刺顶峰失败之后,登山队不再有窗口期。而徐缨带领的气象组,却宣布:通过科学推算,还会有一个短暂的窗口期。方五洲相信留学归国的徐缨,就是选择相信科学。困难面前,众人未曾妥协,团结一心、奋勇向前。方五洲和他的队员们靠着对科学的信任,登上去、活下来,让世界见证了中国奇迹。冲顶中国高度,攀登永不止步;如果奇迹有颜色,那就一定是信任科学。

一个勇气,一种坚持,一份信任,给予我们前进力量是无穷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春华秋实,70年不屈不挠,多少人前赴后继,为了共同的信仰,一直在努力。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或是未来,让我们为自己鼓起勇气、拥有坚持、互相信任,一切不再是梦幻。

电影《攀登者》观后感篇6

说来也很巧,20xx年在西安培训的时候爬过一次“雪山”,记忆中的那座山叫太山?因为当年爬那座山给我留下了太多的阴影,在今后的将近四年的时间了就再也没有接触过山之类的活动。而四年后的20xx年正好有机会去了一趟西藏,这次西藏之行又让我重新爬起了雪山(那座山的名字我也记不太清楚了),可能是因为山下有解放军吧,才给了我这次爬山的勇气。这次是在海拔5000多米的山脚下开始爬山的,可能因为爬的时候太兴奋了吧,当时并没有感觉到太多缺氧反应。

但晚上回到宾馆后,吃饭的时候缺氧的反应就越来越剧烈了,头开始又晕又疼,晚上也因为缺氧而导致睡眠很不好,在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头疼得感觉要炸掉,最后不得不吃药;据说剧组拍戏的时候也在西藏那边拍,真的很敬佩。再说一下那边气候,据说西藏二月份的时候,那边气候是真的冷,有的路都要被封掉。虽未亲身经历过西藏的冬天,但经历过西藏的七月份就知道冬天的冷是真的难以想象的,例如:我当时爬完山后,因为踩到泥坑中,而不得不导致自己去从山上融化成水的河流中洗脚,本来觉得不会太冰冷,但我脚放进去的瞬间就后悔了,真的太冰冷了吧。不过山上的景色真的很不错,登的过程中真的值了。

更巧的是这周一,我被领导辞退,正好有一周的时间无所事事,然后失意的我逛b站,看到这个《攀登者》主创见面和放映活动,就不抱太大希望的报名了,没想到被选中。之前的一些“雪山”和西藏的经历吧,让我对这部电影的题材特别感兴趣。可能最近经历的挫折比较多吧,自己的泪腺就很发达,在看的过程中几经泪目,并且提心吊胆、咬牙切齿地为剧中的人物生命安全担忧。剧情就不剧透了,在看的过程中就觉得这次票房又稳了,啊哈哈哈哈哈哈。emmm...放映后的主创见面会,对吴京路转粉,感觉剧外的吴京更亲切随和,没有一点大牌的感觉;剧中的吴京有点超神,可能剧情需要吧。

电影《攀登者》观后感篇7

攀登者是今年继流浪地球以来,最优秀的国产真人电影。一部偏纪实向的登山电影能够这么惊心动魄又荡气回肠,非常棒。这是我蹭了那兔的专场看完第二遍后的感受。

电影大都忌讳剧透,但攀登者是一部完全不惧剧透的电影,1960年和1975年两次攀登珠峰的全部经过、主要人物、最后结果大家基本都知道,历史已经将它剧透得完全又彻底,没留任何悬念。而且,登山又是一件极为枯燥的事情。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呈现一个能够抓住人心的故事,就尤为艰难,可攀登者做到了。就像张译所说的那样,作为一个全新的类型片,拍摄攀登者本身就是一个攀登的过程。影片故事情节环环相扣,登山队会陆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有些挑战来自于大自然,有些挑战来自于人们的心底。而登山队员们不但要战胜冰雪和绝壁,更要战胜自己的内心。

由于有真实历史的约束,又是国庆献礼片,电影不可能作过多的虚构发挥,那就必须在效果呈现和人物塑造上下功夫。已经看到好几位朋友讲电影含京量很高,这讲的是影片中的动作场面做得非常出色。影片在登山的范畴内,已经尽可能地展现宏大激烈的场景。吴京依然身手不凡,但一点都不显夸张。如果说吴京是直入云霄迎风博浪的金雕,那张译的表演就是峭立的山峰,有了这两位打底,再加上章子怡的果敢,胡歌的真诚、井柏然的勇敢、曲尼次仁(黑牡丹)的炽热等等,使得影片的人物群像非常可爱。让我们能够感受到,当年登顶的英雄们,不仅拥有着爱国热情和崇高使命感,也是一群有血有肉,有爱有恨的普通人。

我们人人都是攀登者,每人都有自己的珠峰要攀,都会经历风雪、面对绝壁,能够支撑我们走下去的东西,与当年的英雄们一样,仍然是责任和使命、爱和勇气。今天我们看着这部电影,不单是为了不忘历史,不忘那些英雄,也希望能从他们身汲取力量,获得前进的动力。

这几天我一直在想,当大家笑着说穷则搁置争议达则自古以来时,应该要知道,自古以来四个字从不是光靠嘴说,而是用脚走出来的。不管是那离海岸线几千里那靠着高脚屋守下来的南沙礁盘,还是人迹罕至无人能攀的世界屋脊,先人们不惧牺牲拼死守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在给后人们争取生存空间。就像电影中小队长所说的那样,年轻人不会总是躲在前人的羽翼下,一代人会承担一代人的使命和责任,而历史和文明就是这样得以传承。

:

电影《攀登者》观后感7篇相关文章:

电影玉子观后感优质7篇

电影玉子观后感7篇

电影我和我的父辈观后感7篇

西柏坡电影观后感600字7篇

了字电影观后感推荐7篇

了字电影观后感7篇

地道战电影观后感7篇

开国大典电影观后感7篇

山二电影观后感参考7篇

山二电影观后感7篇

电影《攀登者》观后感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99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