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工作总结中大家能够更加客观地评估自己的工作表现,找出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通过实用的工作总结,我们可以为自己设定具体的工作目标和时间表,下面是吾优心得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植保工作总结8篇,感谢您的参阅。
植保工作总结篇1
一、农作物病虫测报
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是我站业务工作的重心,抓好病虫测报是我站的首要任务,围绕这一主题,我站克服了在人力、资金、环境等各方面困难,做了大量的力所能及的、艰苦细致的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我站全年共编印《病虫情报》24期,《情况反映》30期,农业病虫可视化宣传材料12期,合计66期,10000余份。
长期预报准确率达80%以上,短期预报准确率达90%以上,较好地为我县开展病虫防控,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和技术保证。为指导农户适时用药、对路防治、减轻污染和损失等方面,提供了技术支持,以致于今年多种病虫害发生严重的情况下,未造成大面积重大损失,为今年粮食生产全面丰收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及防治情况
我县今年水稻播种面积36万余亩,全县今年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总面积80.57万亩,防治总面积146.56万亩次,通过全县广大农户的共同努力,积极主动开展防治,全年共挽回粮食损失1104.4万公斤,因病虫危害损失293.9万公斤,年均实际损失率2.8%,比20xx年降低1.12%,实现了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下的经济目标。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切实抓好组织领导,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农业病虫防控工作,牵涉千家万户,关系到广大农户的切身利益。为此,县委、县政府对该项工作,十分重视并从财政资金中列支几万元用于水稻病虫防控,为我县病虫防治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其次,按照上级的批示精神,成立了“县农业病虫害防控指挥部”,为加强协调各相关单位的联合,防控重大疫情的发生,减轻病虫危害损失,保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提供了组织保障。
第三,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各乡(镇)植保队伍。目前,各乡(镇)农综站都配备了一名专职植保员,60%来自大中专院校毕业人员,100%达到中专文化程度,并且从事多年植保工作,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
第四,为抓好稻飞虱等水稻重大病虫的防控工作,以局文件形式及时地转发了“农业部关于做好稻飞虱等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进一步明确了责任,加强了组织领导,提高了各级政府对水稻病虫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二)加强田间病虫监测预警,提高病虫防控能力
为切实做好农作物病虫的防治工作,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按照省、市站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我站把病虫害的监测预警工作作为植保工作的重中之重,重点抓好田间病虫调查和分析,及时掌握病虫发生动态。为做好这项工作,从螟虫越冬调查开始,到二晚收割结束,我站坚持每周2-5天到田间调查数据,收集信息,提高“情报”的准确率,以及信息的可靠性,做了大量细致、艰苦的工作。
四、存在问题及20xx年工作打算
(一)存在问题
1、县站专职人员严重不足,年龄老化,面临青黄不接的状态;乡(镇)植保站虽已备齐,但专职的很少,还存在管理体系没有理顺等问题。
2、植保经费不足,以致于有些工作难以实施和开展。
3、植保人员工作环境艰苦,待遇差,责任重。
4、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20xx年工作打算
1、紧紧围绕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新理念,抓好农业病虫防控工作。
2、继续抓好以水稻病虫为主的病虫监测预警工作,适当扩展柑桔等经济作物的测报。
3、继续抓好农业病虫可视化宣传,要求在质量和次数上走上一个新台阶。
4、继续抓好疫情普查和防控工作;抓好调运、产地和市场的检疫,严防检疫性病虫的传入和输出。
5、抓好植保相关条例、法规的宣传以及技术培训工作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5篇《植保植检的个人工作总结》,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植保工作总结篇2
我镇植保工作,在党委、政府及农技站有关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市植保站及各村领导的精心指导和全力配合下,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两大主题,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认真贯彻了“绿色植保和生态环保”的理念,加强了全镇各大作物病、虫草的有效防治,为夺取全镇的农业丰收,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做好主要病虫调查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
普遍性中存在特发性与偶发性,针对各种病虫特点,提高预测的正确性与及时性,我们分别在新海村、杨漕村、永乐村采取了多点监测、系统观察,做到七天一查,七天一报,风雨无阻,密切观注虫量、虫态,为防治提供了决策性的依据,确保用药及时、有效。
二、开展多种形式技术宣传,推动防治工作顺利开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绿色无公害食品的不断涌现,生活质量大幅提高,高毒、高残农药逐潜被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所替代,给植保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新的要求,主要是药效期短,防治适期窄,防治工作要求速战速决,才能确保防治效果,如何推动防治工作顺利开展,为此,采取了多种形式的技术宣传发动工作,具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1、充分利用生资商店黑板报及村级肥药站的黑板报,累计全年写黑板报400多期。
2、印发宣传资料全年共计28期,1000多份,市级2期3万多份。
3、开始专业会议及站内各村联络员会议10余次,
4、现场指导解答有关技术问题,全年共组织技术下乡人员100多人次,通过以上几种形式的宣传,有力地提高了防治进度与速度,按方率与质量也大有提高。
三、积极参与丰产方建设,认真做好机插秧田条纹叶枯病的防治工作。
由于今年灰飞虱越冬基数在麦田危害寄驻量大,据5月25日的调查,每平方尺在580.8头,特别是部分未用药的田块超过了1000多头,事实已为秧苗期传播、侵染条纹叶枯病大流行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基础,针对这一严竣形势,为此采取了多种方式的防控措施,一方面采取了全程无纺布腹盖,控制灰飞虱接触传毒感染,另一方面采取合理药剂防治,从播后3—4天至移栽前2天连续用好4—5次,药种为绿丰90ml/亩次,通过分村包干,层层落实,定点、定期现场指导督促取得了明显成效,根据我站从秧田至大田分蘖盛期的跟综调查记录,6月10日,秧田期灰飞虱虫口密度为常规移栽秧田(20—3队)130只/平方尺,机插秧田(杨漕)5.8平方尺,无纺布腹盖秧田(新联)3只/平方尺,7月7日大田发病率、常规发病株率为19.80%,幅度在12—35%,一般田块株发病率在4.35%,幅度在3.2—6.25%,而机插田病株率为0.05%,直插田在0.04%,通过数字对照,悬殊相当之大,效果相当之明显,其次是积极向上争取,机械药品及佳多杀虫灯,合计金额3.5万元,支持万亩丰产方建设,采取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相结合的方法,来控制病虫害。
四、主要病虫防效显著
08年是在天帮忙,人努力的情况下,主要病虫防控效果相当明显,赤霉病防治及时得当的田块,病穗率在0.003%,油菜菌核病病株率在1.7%,纹枯病的病株率在9.5%,未用药田块平均在22.2%,发病中心发病部位明显上升,纵卷螟,一代白叶率在0.3%,二代0.5%,三代0.8%,稻曲病全镇平均在0.021%,未防及用药质量差的穗发病率在1.5%。
五、推行了多项防控措施,消除了加拿大一枝黄花。
近年来,由于一枝黄花不断蔓延危害,得到了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今年本站积极响应上级部门的号召,对全镇范围内一枝黄花,采取了化学防治与人工除草相结合的方法,采取了长效与常规药剂相结合的方法(甲嘧黄隆及草甘磷加阔草隆)取得了明显效果,特别是对各村的主干道及省道,市级道路两旁,进行了多次人工除草做了大量工作。
总之通过镇村两级抓农业的领导共同努力,坚持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狠抓了多种防控措施,认真贯彻落实了“绿色植保,生态环保”的理念,致使全镇的各大作物病虫草得到了明显控制,防效较为理想,为0八年的粮油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取得了粮油双丰收,但在丰收背后暴露了诸多问题,误用差用药害面积始终出现,按方率较低,灰飞虱传播条纹叶枯病已向玉米传播矮缩病方向发展,常期使用单一药剂出现抗性严重(吡虫琳)
植保工作总结篇3
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县委、县政府及农业局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县乡镇植保员的共同努力,站根据年初的工作计划和任务安排,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继续治理”植保方针,克服困难,积极开展植物检疫工作。现将今年上半年我县植物检疫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积极配合省市业务主管部门开展种子市场检疫大检查工作。
配合九江市站和县农业执法大队,重点对我县范围内所有种子(棉花、水稻)经销商进行了全面的执法大检查。共检查种子6957公斤,其中水稻种子0416公斤,棉种6541公斤,并严厉打击了各种违法调运种子的行为,有效的防止了检疫性有害生物随种子调运传达扩散,保证了县春耕生产用种安全,维护了农民的利益。
二、依照省植保局《关于立即开展花生、大豆种子市场执法检查的'通知》文件精神。
站对城区花生、大豆种子销售代理商和种植花生、大豆面积较大的乡镇零售商进行了全面仔细的排查。共检查种子769公斤,其中花生种子416公斤,大豆种子5公斤,并在5月日进行了花生、大豆苗后大田普查,普查面积1100亩,未发现花生黑腐病疫情。并且正在迫近我本文来自转载请保管此标记。
三、配合省站开展红火蚁的普查工作。
由于红火蚁是一种近几年传入我国的危险性、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随时有入侵我县的危险,引起了站的高度重视,依照省植保局《关于立即开展红火蚁普查的紧急通知》文件精神,今年我站于4月10日组织了各乡镇植保员在全县开展了红火蚁的普查,共普查全县19个乡镇、个花卉苗木种植地,1个大型公园、机关、学校、绿化带、苗圃、垃圾场等区域,普查面积有4500亩,调查询问了21个医院、诊所、个花木公司、12个花木专业种植户,询问人员217人,均未发现红火蚁的迹象和疑似红火蚁发生为害症状。
四、配合省局开展稻水象甲的普查工作。
5月10日。各乡镇严格按普查要求,由县局主管领导亲自抓,组织县、乡植保员和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逐乡、逐村、逐田排查,对全县早稻进行了一次全面、细致的普查;共普查了全县19个乡镇场1.71万亩早稻,做到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畈、畈不漏田,决不让任何有可能出现稻水象甲的田块逃过,目前为止还未发现稻水象甲的迹象。
五、对梨枝枯病、柑桔溃疡病、扶桑绵粉蚧、黄瓜绿斑驳病毒病、等检疫对象的普查工作。均未发现有以上检疫对象的发生。
植保工作总结篇4
在县委、县政府及农业局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县乡镇植保员的共同努力,我站根据年初的工作计划和任务安排,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持续治理”的植保方针,克服困难,积极开展植物检疫工作。现将今年上半年我县植物检疫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积极配合省市业务主管部门开展种子市场检疫大检查工作,3月1-5日,配合九江市站和县农业执法大队,重点对我县范围内所有种子(棉花、水稻)经销商进行了全面的执法大检查。共检查种子36957公斤,其中水稻种子30416公斤,棉种6541公斤,并严厉打击了各种违法调运种子的行为,有效的防止了检疫性有害生物随种子调运传播扩散,保障了我县春耕生产用种安全,保护了农民的利益。
二、配合省局开展稻水象甲的普查工作。5月10日,为摸清稻水象甲在我县的.发生与分布情况,各乡镇严格按普查要求,由县局主管领导亲自抓,组织县、乡植保员和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逐乡、逐村、逐田排查,对全县早稻进行了一次全面、细致的普查;共普查了全县19个乡镇场1.71万亩早稻,做到了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畈、畈不漏田,决不让任何有可能出现稻水象甲的田块逃过,到目前为止还未发现稻水象甲的迹象。(详见附表3)
三、对梨枝枯病、柑桔溃疡病、扶桑绵粉蚧、黄瓜绿斑驳病毒病、等检疫对象的普查工作,我站也多次组织各乡镇植保员到全县各地进行实地调查,均未发现有以上检疫对象的发生。
四、在上述普查过程中,我站还发现菟丝子、豚草等检疫对象在全县大部分乡镇都有分布。
植保工作总结篇5
经过历史变迁我县境内的蝗区近年来主要分布在洪泽湖沿岸湿地,如观音寺、维桥、官滩、明祖陵、管镇、鲍集等6个乡镇;其次是处于淮河洪水走廊滩涂水域及防洪大坝、大型水库等范围,如淮河、铁佛、鲍集、河桥、盱城等5个乡镇,蝗区总面积39.5万亩左右。为了防止蝗虫死灰复燃,起飞和危害,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坚持监测和兼治为主,及时掌握发生、发育动态,迅速开展防治的原则。特别是对2万余亩芦苇荡长期雇人监测,达到了预防蝗虫起飞危害的目的,通过积极开展监测和防治工作,推广生态治蝗,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xx县地理位置情况在淮安市属特殊区域,全县境地理地貌和小气候情况较为复杂,既有平原,又有丘陵山区,还有滨湖滨淮地区,洪泽沿岸湿地,宜蝗区范围东至观音三河大桥附近,西至与泗洪县交界双沟下草湾附近,长度达80余公里,淮河穿境30余公里,全县境内有大中型水库212座。区域地貌总特点是山多、水多、草多和荒山、荒滩、湿地、水位田等宜蝗面积大,xx县蝗区面积合计达39.5万亩,淮安第一。
一、20xx年xx县夏、秋蝗的发生防治情况
1、夏蝗发生防治面积:20xx年4月20日调查,共查样点36个,有卵样点数1个,总卵块数1块,平均卵块密度每平方米0.028块,夏蝗出土始盛期5月1日,出土高峰期5月8日,三龄蝗蝻高峰期5月16—17日。全县夏蝗发生总面积8—10万亩,达标面积0.4万亩。防治面积达28万余亩,其中化学防治兼治10万亩,生物生态防治10万亩,化学防治8万亩,20xx年夏蝗达中等发生水平。
2、土蝗发生情况:全县土蝗发生面积约78万亩,一般密度0.2头/平方米,最高密度达11头/平方米。
3、秋蝗发生防治情况:20xx年6月28—30日调查,共随机取样点80个,挖查实面积达3.5亩,有蝗点数12个,其中残蝗数量6—10头/亩面积0.62万亩,6头以下38.88万亩。秋蝗发生面积39.5万亩,达标面积2.6万亩,今年秋蝗7月20日初孵,7月25日卵孵盛期,三龄蝗蝻高峰期发生在8月7日,最终秋蝗防治面积统计26万亩次。20xx年秋蝗为偏轻发生。20xx年秋残蝗9月下旬调查,取样点50个,有蝗点数4个,每亩6—10头面积0.1万亩,每亩6头以下面积39.4万亩。预计20xx年夏蝗仍为中等以下发生水平。
二、蝗区监测治理及对策
xx县长期以来,宜蝗区面积保持在35万—40万亩上下,特别还有2万余亩滩涂生长着芦苇,风险较高。为此xx县一直保留治蝗工作小组,由县农业局局长任组长,分管业务副局长为具体工作副组长,植保站配有专职治蝗员一名,与相关农技站长共同组成治蝗工作领导小组。前几年因农技站下放到各乡镇,此项工作中断了一段时间,幸好也没有发生什么事,现在又重新和各乡镇农技站建立了业务联系。在于乡镇农技站关系中断时期由县植保站负责,聘请有20几年治蝗经验老治蝗员刘福洋同志协助我站工作,他个人常驻蝗区,专人监测蝗虫发生、发育动态,随时了解洪泽湖和淮河水位情况及蝗区面积变化情况。一般情况正常报,特殊情况及时报。
xx年在治蝗方面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搞好监测汇报工作:刘福洋同志可以和植保站24小时不间断联系,进行信息交换交流,以便准确及时的向市站汇报蝗虫发生动态和防治情况,发生趋势和存在问题。适时开展调查和指导工作,现在蝗虫密度不高,如没有可靠信息来源,很可能查不到,认为没有蝗虫发生。
2 、大张旗鼓搞好宣传发动:一是利用媒体,在蝗虫防治的主要时期,在县电视台的农村纵横栏目,开展电视讲座,讲授蝗虫的发生知识,防治要领。二时利用各乡镇农资经销商,由相关乡镇的农药经销商代为向农户发放技术资料,指导群众专治或兼治蝗虫。三是利用水稻病虫高发期,组织科技宣传大蓬车下乡镇赶集直接向农民散发资料。09年植保站共散发明白纸22万份,其中有2万份与蝗虫防治有关系。
3、利用电信局电信平台向移动手机用户发送信息,提供防治时间、防治办法等及时信息。
4、向县政府领导和农业局领导经常性建议,每年在洪泽湖边放养大量鸭苗,利用生物取食来控制蝗虫发生密度。09年我县洪泽湖边,淮河滩上放养鸭子总量达到200万只。
三、存在问题:
目前治蝗是一项长期艰巨、责任大和要有专人看守的工作。基础设施不配套、不完善,专职监测人员报酬有困难,工作经费希缺也逐渐影响到工作质量。需要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经费来维持这项工作。
四、20xx年工作打算
1、继续派人留守,做到有备无患,轻发生当作大发生对待。
2、专人负责,专人看守,及时汇报。
3、加强宣传,对洪泽湖、淮河滩涂水位田进行综合利用
植保工作总结篇6
一、加强农作物病虫监测搞好技术培训及防治工作
和水稻一代螟虫防治两期《植保信息》,200余份,制作《一代螟虫发生与防治》电视专题片1期,开展县、乡两级小麦、水稻病虫防治及农民植保专业合作社机手培训6期,开展植物检疫培训2期,培训农技人员及制种技术员130人次,农户32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0000余份,有效地指导了农户开展小春作物病虫防治及水稻螟虫防治工作。
今年2月上旬,我站将小麦条锈病发生情况向县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县委县政府领导十分重视,及时安排20万元病虫防治项目资金采购药剂,以开展小麦病害防治。3月下旬,我站通过政府采购,及时将防治药剂发放到小麦条锈病重发乡镇,并指导各乡镇农户科学防治条锈病,利用农民植保专业合作社,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18万亩,全县小春通过病虫防治共计挽回粮食损失10377.67吨,保障了我县今年粮食安全生产。
二、搞好鼠情监测及时开展全县春季灭鼠工作
今年1月—2月,我站开展了农村鼠情监测工作,2月中旬我站将今年农村鼠害发生向县政府领导进行了情况汇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十分重视农村灭鼠工作,及时安排专项资金15万元用于采购灭鼠药剂,3月下旬,通过政府采购,将灭鼠药剂发放到全县各乡镇,并抽派专业技术人员督促各乡镇农村灭鼠工作,各村社农户鼠药投放及时,全县防治面积达102.35万亩,挽回粮食损失17102.5吨,农村统一灭鼠取得显著成效,为我县粮食丰收奠定了基础。
三、农作物绿色防控工作
今年3月,在农业局统一安排部署下,我站重点开展了黄鹿镇粮食高产示范片及永太、东北、南山、辑庆等镇现代农业示范片绿色防控工作,积极推广黄板诱杀蚜虫、全自动太阳能及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生物导弹”防治玉米螟等绿色防控技术,实施绿色防控2.3万亩。其中:推广黄板诱杀蚜虫亩;“生物导弹”防治玉米螟2500亩;应用性诱剂防治水稻二化螟3500亩。
植保工作总结篇7
今年我区早稻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卷叶虫等病虫害重发生,特别是早稻稻飞虱,稻瘟病暴发流行,给早稻生产带来很大威胁,针对我区病虫发生的严峻形势,全区上下紧急行动起来,积极投入到防病灭虫的主战场,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把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到了最低限度。
病虫发生概况:
1,二化螟:发生面积8万亩,占早稻总面积的50%,枯鞘丛率一般1—6%,最高20%,枯心株率一般0.5—1.2%,轻去年,重于常年。在防治上重点抓了超级"送嫁药"和大田的喷药防治,由于防治及时得力,二化螟为害已基本得到了控制。
2,稻瘟病:发生面积3000亩,占早稻总面积的1.88%,病叶率一般1%,严重田块一般15—30%,高的达90%以上,叶瘟轻于去年,重于常年,穗瘟重发生,发生面积2万亩,占早稻种植面积的12.5%,其中:成灾面积1600亩,占种植面积的1%,绝收面积400亩,占种植面积的0.25%,发生面积之大,发病品种之多(几乎所有品种都能见到不同程度的穗瘟),发病程度之重,是近20年来罕见。面对穗瘟发生的严峻形势,全区上下积极投入到防病灭虫主战场,全区开展稻瘟病防治面积达19万亩次,挽回粮食产量944万公斤。把穗瘟损失控制到了最低程度。
3,稻飞虱:发生面积11万亩,占早稻面积的70%,今年我区稻飞虱迁入时间早,虫量大,范围广,与去年相似,重于常年,全区已全面进行了一至二次防治,已防治田块现虫量一般300—600只/百丛,未防治或防治不力田百丛虫量一般2000—3000只,高的达6000—8000只。到目前为止还未发现严重的"穿顶"现象,现还在进一步调查观察中。
4,稻纵卷叶螟:一代发生面积4万亩,占早稻种植面积的30%,二代发生面积8万亩,占50%,卷叶率一般1—3%,最高达11.9%卷叶丛率高达80%,重于去年和常年。
5,纹枯病:由于5月份以来长期降雨,晒田不力,田间阴蔽,高温高湿,导致今年早稻纹枯病重发生,重于去年和常年,发病面积11万亩,占70%,病丛率一般50—70%,最高达100%,有的已危害剑叶,造成白穗。
针对今年病虫发生的严峻形势,各乡镇街道,特别是区委,区政府和局领导高度重视,经全区植保人员及全体农技干部和广大农民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早稻病虫防治前阶段的大胜利,全区病虫害发生面积44.3万亩,防治面积达65万亩,防治效果达90%以上,全区未出现因病虫害造成大面积减产绝收的现象。
病虫防治工作回顾
1,加强监测,预报及时准确。根据近年来气候异常,病虫害明显加重,特别是稻飞虱,稻瘟病,二化螟等病虫发生期明显提前,发生量明显加重,发生面明显扩大的特点,区植保站和乡镇农技站植保人员克服人员少,条件差,设备无,经费缺等困难,自觉加强对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预警工作,超前,准确的预报。到目前为止,已编写病虫情报11期,印发情报50000份,病虫预报准确率达95%以上,把病虫危害控制到了最低程度。
2,领导重视,宣传到位。区委,区政府狠抓了早稻扩种保面的同时,也非常重视病虫灾害的预防工作。区委易柱安副书记,区政府李家祥副区长就病虫害防治工作多次作出指导和强调,特别是今年早稻稻飞虱,稻瘟病等病虫发生严重时,区农业局6月5日召开了"全区早稻病虫防治工作紧急会议",在会上易柱安副书记反复强调区农业局,植保站和各乡镇政府农技站一定要抓好病虫害的监测预警和防治指导工作,确保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李家祥副区长多次深入乡镇田间地头督查病虫防治工作。各乡镇高度重视,采取了各种措施,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防治效果。区植保站和各乡镇农技站的全体农技人员包片包村深入田间地头,不畏风雨,不怕烈日,牺牲节假,定时定期搞调查,指导农民搞好病虫防治。在早稻破口抽穗关键时期,区农业局,植保站为了防止稻飞虱,稻瘟病等病虫暴发成灾,印发了第九期病虫情报近4万份,发至全区每家农户,把防治技术宣传到户,真正做到家喻户晓,通过技术宣传到位,群众明明白白用药,认认真真防治,有效地控制了稻飞虱,稻瘟病等病虫的灾害性暴发,全区早稻病虫防治面积达90%以上,防治效果达95%以上,使大灾之年,不减产,为全区早稻稳产,增产发挥了主导作用。
三,病虫防治工作的不足
早稻病虫测报防治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乡镇和村委会对病虫防治工作还不够重视,乡,村两级植保体系还不够健全,村级基本断层,成为病虫防治的瓶颈。二是病虫防治经费紧缺,工作难开展,植保技术人员下乡搞调查,下乡补助差旅费难解决,印发病虫情报缺资金,导致下乡调查少,病虫情报印发量少,覆盖面不足,错过防治适期或打错药,乱打药的现象仍较普遍。三是乡镇站所的改革,管理机制的更迭,个别乡镇植保业务无人搞,病虫监测不力,情报不及时发送,影响防治效果,相当部分乡镇农技站植保员不按要求汇报,或汇报不及时,内容不规范。按全省统一规定每周搞一次定期调查,汇报一次。到目前为止收到了比较规范的汇报较少,有些乡镇农技站基本上是很少下去搞调查,调查也是不规范,病虫情报下达不上传,病虫调查信息传递差,有我负政府与局无关之势。四是由于农药市场经营渠道复杂,监管难度大,假劣或不对路农药严重影响病虫防治效果。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
1,全区植保系统的技术人员一定要提高认识,爱岗敬业,增强服务意识,继续抓好稻瘟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的监测预报工作。
2,健全植保体系建设,成立区,乡,村,组四级植保网络组织,强化区,乡两级植保体系建设,区植保站争取配备2—3名植保员,每个乡站争取配备一名专职植保员,健全村,组级每村(配备一名查虫员,每组配备一名示范户),村,组级主要是负责病虫情报的传递,及张贴抄写和带头示范防治。
3,争取领导重视,争取财政支持,增拨植保工作专项经费,努力改善全区植保工作条件,区植保站为了工作正常开展,争取购建一盏智能测报灯,一台电脑,一台传真机,一部摄像机,使植保信息快速传递,病虫标本及时拍录存档。
4,继续抓好病虫情报进村入户工作。扩大病虫情报的覆盖面,扩大宣传范畴,提高防治效果。
总之,全区植保人员将要继续发扬去年和今年前阶段病虫防治工作中所表现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传统,克服工作中的不足,认真做好病虫的监测预报及防治工作,再创病虫防治佳绩。
植保工作总结篇8
今年上半年是病虫害呈偏重发生之年,我们围绕上级业务部门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以及局的目标考核内容,积极开展工作,在局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站上半年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农作物病虫监测预警工作
根据省、市植保部门的预测,今年农作物病虫害呈偏重发生之年,针对今年多种病虫重发之势,我站在病虫监测预警方面,一是坚持测报灯的正常点灯诱虫,在3月20日开始点测报灯,通过灯下监测掌握各种害虫发生情况,为病虫监测预警打基础。二是加强田间调查,通过田间调查,了解各种病虫发生动态,通过灯测和田查,掌握第一手资料,从早做好病虫发生趋势预测和提出防控措施。
二、从早发布防治预报,为减轻病虫为害打基础
针对今年病虫发生趋势,发布了“认真做好春播期农作物病虫防治工作”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病虫鼠害防治情报,重点对水稻种子消毒、农田灭鼠、南方黑条矮缩病、螟虫、秧苗期间病虫提出防治措施,并从县政务办公系统发送至全县各乡镇政务办公邮箱上,每期病虫情报及时上传到省农业信息网植保专业网站上。上半年共发布病虫情报五期。不断扩大病虫防治信息辐射面,从早抓好预防工作,防患于未然。
三、加强植物“产地、市场、调运”三大检疫工作
积极配合省市业务主管部门开展种子市场检疫大检查工作,重点对我县(水稻)种子批发经销商进行了全面的执法大检查。共检查种子131480公斤,并严厉打击了各种违法调运种子的行为,有效的防止了检疫性有害生物随种子调运传播扩散,保障了我县春耕生产用种安全,保护了农民的利益。通过检查,不断提高种子经销商的检疫意识,进一步规范种子检疫手续。
四、加强有害生物疫情调查监测与防控
在上半年的疫情调查监测与防控工作中,发生种类主要有:柑橘溃疡病、柑橘黄龙病。其中:柑橘溃疡病发生面积0.34万亩;柑橘黄龙病全县发生面积0.0315万亩。柑橘溃疡病主要分布在铅厂镇、扬眉镇、龙勾乡;柑橘黄龙病在我县大部乡镇有零星分布。我们重点对柑橘溃疡病、柑桔黄龙病等有害生物进行监测和防控,对柑橘溃疡病、柑桔黄龙病等有害生物实施综合防治面积达0.803万亩次,砍除柑橘病树35980株。对柑桔黄龙病、红火蚁、稻水象甲等有害物种分别进行了普查,共普查水稻、花卉、果树等农作物面积累计3.5628万亩。目前红火蚁、稻水象甲等有害生物在我县境内暂未发现,但是我们仍然不能放松对以上有害生物的普查工作,今后还要继续加强监测和普查。
五、搞好病虫历史资料的统计上报
病虫历史资料是我们植保几代人的心血和汗水,也是我们今后开展预测预报的宝贵财富。为此省植保局要求我们把xx年至xx年早、晚稻病虫历史资料进行电脑录入,主要对三化螟、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害虫进行整理上报,通过电脑统计整理从中掌握各种害虫的发生和消长规律,为今后预测预报提供科学数据。
六、县植保田间观测场及应急药械库建设项目
项目建设性质:新建。项目估算总投资90.39万元;资金来源为:财政性资金72万元;自筹及其它18.39万元。项目进展情况:在建,植保田间观测场田块已基本落实(落实地点:关田镇),其它正在跟进。
七、存在的主要工作问题与建议
通过半年来的工作回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植保检疫工作宣传面和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植保植检人员不足,知识更新慢;缺乏先进的植保植检设备,手段落后等。建议:加强植保植检工作宣传力度,提高植保植检人员知识更新,不断完善植保植检设备,植保植检人员新鲜血液的输入。
八、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是继续抓好中、晚稻病虫害灯测田查,结合灯测田查发布病虫情报。中稻突出抓好“两迁”害虫的监测与防控工作及穗期的保穗病虫防治。及时上报重大病虫害等各类统计报表。
二是搞好植物检疫工作:
①继续学习、贯彻、宣传《植物检疫条例》,提高自身素质,扩大宣传范围,提高社会检疫意识。
②积极配合省局部署,下半年主要针对扶桑绵粉蚧、黄瓜绿斑驳病毒病、花生黑腐病等检疫性病虫害开展普查工作。
③依法执法,认真开展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市场检疫“三检”工作,及时签发合格证和检疫证书。
④加强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及时上报有害生物等各类统计报表。
植保工作总结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