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详细的工作总结,我们可以更加客观地评估自己在工作中的表现,写好工作总结是可以让我们之后的工作更加高效的,下面是吾优心得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宣传统站工作总结5篇,感谢您的参阅。
宣传统站工作总结篇1
__第二幼儿园以课堂教育为主阵地,以课外活动为载体,开展一系列国学教育活动,让传统文化开启幼儿的心智,涵养孩子的人格,极大地丰富了孩子们的想象力,不仅满足了幼儿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也提升了办园品位,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一、提升认识,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幼儿品格意义重大
在幼儿园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首先可以激发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萌发民族自豪感。通过对成语故事、传统节日、三字经、弟子规以及民间游戏活动的接触和学习,使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明显增强了、对中国的一些经典动画片也逐渐地喜欢了,并由此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萌发民族自豪感。其次,在活动中可以很自然地扩大幼儿的识字量。幼儿早期识字有利于右脑开发,能够极大地促进幼儿的智力发育,开发幼儿的潜能,培育和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再次,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增强幼儿的记忆力。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幼儿巨大的记忆潜能正是大脑快速发育的`特征,背诵记忆是幼儿最自然的学习方式,错过这一时期就会错过人生的最佳记忆期。
二、明确思路,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要做到“四措并举”
一是要做好传统文学内容的选材。
传统文学是在古老历史沉淀中形成的,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其中一些传统事物随时代不断发展已消失,幼儿难以有相关经验,在教育思想中,也难免有些消极、封建的思想混杂其中,且个别内容学习难度较大,对幼儿不具有意义且难以接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合理选材,辨证的扬弃,选择传统文学内容中的精华对幼儿教育。要适当对一些难懂文言文、成语合理改编、缩写、扩写等,从幼儿兴趣、情感体验出发,确立适宜的内容,这样才会通过传统文学把灿烂的文化思想进行传承,让孩子们受益非浅。
二要提升教师教学素质。
要使传统文学释放出魅力,课程获得成功,要求教师必须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有把握分析教材的能力,能选用有效的方法深入浅出的教学,优美的语言可以使幼儿耳醉其音、心醉其情,愉悦的接受教育,所以要注重提高教师的教育素质,努力建立一批观念新素质好的教师队伍。
三要注重幼儿的体验与感受。
开展传统文学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与喜爱之情,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他们的记忆、认知、注意等多种潜能,因此我们必须要注重引导幼儿体验,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不以会背诵多少诗歌,会说多少成语作为衡量幼儿发展的唯一标准,而是关注其纵向的成长。
四要做到家园配合。
家长对传统文学教育意义,实施方法、认识程度决定学习效果,做好家长工作是幼儿获得兴趣的保证,因此要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转变家长的观念,对家长进行教学方法的指导,让家长为孩子布置良好阅读学习环境,让家长在行为举止上成为孩子学习榜样。
宣传统站工作总结篇2
皮影戏,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形式。它集说、唱、演为一体,具有深厚的艺术内涵和文化价值。虽然这是一种古老的艺术文化,但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孩子们来说,却是一种新鲜的表演方式,孩子们之前却从未见过听过。
20__年2月5日下午,__区__幼儿园特邀非物质文化遗产济南皮影第五传承人__,为孩子们送上了一道特殊的文化大餐,让家长和孩子们近距离感受了传统的民间艺术。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分为两场进行,为孩子们带来了改编版的经典故事《西游记》片段、《金斧头》、《仙鹤与乌龟》等,李老师一人多角色的表演,幽默风趣的配音、巧手舞动百万兵。精彩的表演、生动的剧情深深地吸引了小观众们,他们目不转睛地看着这些制作精美、栩栩如生的皮影道具,时而鸦雀无声、时而掌声雷鸣、时而欢呼雀跃。真实地感受着民间的艺术魅力,让孩子们格外兴奋。在表演中,传统的民间艺术又与时俱进地融合了现代的元素,让孩子参与到皮影戏的表演中,把气氛推向了高潮。
__幼儿园负责人__说:“皮影戏作为中国的传统国粹,传承了中华几千年的文化,在参与过程中,孩子们能潜移默化的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本次活动,丰富了幼儿生活,让孩子们从表演的故事中懂得了许多道理,更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对中华大地博大精深古老文明传承发扬的种子。
宣传统站工作总结篇3
本学期我们主要学了《大学》、《论语》、《中庸》,回眸这一学期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相长
在一学期的教学中,我和学生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我在教学模式上有了新的思考和探索。在不断地实践和思考中,每篇古文的课堂教学模式大体固定下来,主要经过五个步骤:导课、指导初读、指导流利朗读、理解文意和熟读成诵。在理解文意方面,这学期我们做得更深了一步,一年级时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一般对古文内容不做解释和感悟。这学期借助课件的直观作用和课后的文意,我引导学生最起码粗略理解古文意思。教材在这方面也做了新的要求,要求学生能理解古文的意思,并要求学生在这方面做出自我评价。经过这样逐步地实践,我感到传统文化课堂渐渐有了自己的特色,有了一套学生熟悉的教学流程,担负起了向学生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任务。
学生也有了很多收获。许多学生被激发起了诵读古文的热情,在课堂上积极朗诵,有的孩子还能在课外提前预习,先于别人背诵下来。不难看出孩子们喜欢这样的韵文,喜欢一遍遍重复着吟诵。在吟诵中,在感悟理解中,孩子们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领悟到做人的道理,体会到古文的特色,增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喜爱。在准备传统文化诵读比赛内容的时候,学生们在我的指导下自主琢磨形式,形成了一个还不错的节目,受到了家长们和老师们的好评。
二、教法学法
教学策略主要有:
1、重视范读和带读的作用。毕竟是古文,他们喜欢老师范读和带读,老师一范读和带读很多难的知识变得容易多了。
2、借助多媒体的作用增强教学直观性。我把教学内容制作成课件,有针对性地强化一些教学要点,对于化解难度和激发兴趣很有帮助。
3、教给学生多样的学习方式。有怎样独立背诵的方法,有同位合作背诵的方法,还有小组合作背诵的方法。
4、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在课堂上,我都会让很多孩子站起来读给大家听,背诵给大家听,在听取学生诵读的时候,我都会给予适当地评价。
三、改进措施
1、继续发展现有的经过实践检验过比较有效的教学模式,改进不合理和不科学的地方,完善教学模式。
2、研究更多激发学生学习古文兴趣的措施,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3、关注研究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
4、研究新的评价方式,使评价起到促进教学的有效作用。
5、研究新的古文诵读的方式,结合下学期的传统文化诵读比赛,探索一些喜闻乐见、切合文化内涵的展示方式。
宣传统站工作总结篇4
中华传统文化进课堂活动总结
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我校教师积极参与,认真学习相关理论,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开展研究活动,有效地推动了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教学和教育能力,我校的传统文化进课堂教育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树立传统文化的学习观
重视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引导学习,引导学生树立“处处有传统”的观念,指导学生在课堂中关注传统文化,拓宽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渠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语文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注意观察、积累、探索,关注周围的人、事、物,开展传统文化的积累交流评比活动,养成看报、听广播、做笔记、记日记等习惯。通过树立学生传统文化学习观,不断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意识,从中体验到学习传统文化的乐趣,促进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
2、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中,摒弃传统的逐句逐段细嚼慢品的教学模式,找准接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对文中涉及的传统文化进行合适的拓展讲解。课堂上教师充分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
阅历等主体经验,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将自己的体验、感
受,用自己语言表达出来。
3、以教学设计为主,积极开展传统文化语文教学模式的优质课赛课活动。课题组成员每人都必须参加并参与评价,课堂模式实用且效果较好的给于奖励并在课题组中进行推行。
宣传统站工作总结篇5
本学期我担任初三两个班的传统文化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是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教科书《传统文化》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四个教学手段诵、说、背、写。下面就每个方面具体谈一谈。
一、诵
本册书所选的篇目都是经典篇目,对学生的做人和学习有很好的教育引导作用,美美的诵读课文是一种享受精神的享受和知识的享受。所以我采用了泛读课文,自读课文,译读课文等多种方式。每学一篇古文古诗,我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学生自读的时候,我会把古文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认读。针对部分学生识字量较少,不能顺利读下来的情况,也为了使得学生认识更多的字,我会找出一部分难认的词语或者生字教学生读。等学生能正确认读没有拼音的古文后,再放开手让学生读熟。比如,教《诗经。卫风》这一课,学生总读不熟,我一遍一遍地教读,仍有一部分孩子读不熟,我采取分节奏教读、个别指导等方法,帮助学生能熟练朗读。
二、说
文言文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所以我先采用读后才让他们“说”,在说中体会文中深奥的内涵!在一遍遍诵读的过程中,很多孩子对古文的内容有所理解和感悟。我根据文章特点带领学生对古文内容做简单理解。有的文章,我会把文后的解释读一遍,再让学
生自己想想懂了什么意思;有的文章,我会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理解的。比如,学习《墨子。染于苍则苍》一诗,我让学生自己说说明白了哪一句,好几个学生说的很准确。可见,在自读自诵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
三、背
熟读成诵经典美文,对孩子来说是个很好的事情,可以说是终生受益!背诵是最关键的教学环节。我要求每一篇古文古诗必须都要背熟,无一例外。今学期教给学生最主要的背诵方法是反复朗读,读到一定程度自然背过。很多孩子已经比较熟练的接受了这样多读成诵的方法。
四、写
每次背完一篇古文古诗,我会要求学生把它抄写在练习本上。一是为了巩固背诵,二是为了能提示重视书写古文古诗。写完后,同位两个再互相批阅。这样的训练还有一个私心,就是希望学生再期末考试的时候,若遇到默写课外的古诗时能把《传统文化》上的古诗写上去。
一学期下来,我看到我们班的学生能熟练背诵每篇古诗古文,能重视这门课程,能掌握了一定的背诵方法,头脑里有了一些积累,心里觉得了安慰。相信随着这门课程教学的深入,我们班的孩子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宣传统站工作总结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