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合理安排和教学任务的分配,我们需要提前写好教案,编写教案要结合实际的教学进度,以确保教学的灵活性和针对性,促进学生的深入学习和发展,吾优心得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凤阳花鼓》音乐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凤阳花鼓》音乐教案篇1
执教人:
孟丽君
教学年级:
初一年级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审美为核心,注重通过听、唱、创、演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体验。在有趣的体验中,引导学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学唱歌曲《凤阳花鼓》,初步了解凤阳花鼓这种民间艺术形式,感受凤阳花鼓的独特魅力。
教材分析:
?风阳花鼓》又名《凤阳歌》,是一首安徽凤阳花鼓的代表作。歌曲结构短小,旋律优美,采用“鱼咬尾”式的创作手法。歌词具有叙事性,衬词部分诙谐风趣,增添了音乐的感染力和生活气息。学情分析:
初一年级的学生心理发生了很大变化,对社会上的流行音乐非常感兴趣,对于民歌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也缺乏主动参与民族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但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具备一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授课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实际出发,寻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并运用新颖、生动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鼓励学生参与到音乐体验中。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凤阳花鼓的风格特点,培养其学习民歌的兴趣和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体验(听、唱、创、演),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3、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凤阳花鼓》。
(2)初步了解“鱼咬尾”的音乐创作方法和“五声调式”的旋律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凤阳花鼓》。
2、调动学生有兴趣地参与音乐体验,通过听、唱、创、演等形式增强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教学方法:
聆听、示范、引导、体验、小组合作与探究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凤阳花鼓等。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凤阳花鼓》伴奏音乐,创设情境)
一、以趣导入,体验凤阳花鼓
1、展示花鼓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展示一面凤阳花鼓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回答。师:看老师带来了什么?(鼓)这个鼓与你们平时常见的鼓有什么不同?启发学生探讨花鼓的特点,出示课题《凤阳花鼓》。
2、通过体验花鼓的敲击,尝试为歌曲《凤阳花鼓》进行简单的伴奏。
(1)师:有没有同学想试试他的声音?引导学生体验初步花鼓。从兴趣出发,邀请几名学生体验花鼓的`敲击,及时评价学生敲击的声音。
(2)我们身边处处都有音乐,处处都有节奏。引导学生拍打身体,和伙伴配合,或找身边可利用的资源去感受花鼓的节奏。引导学生聆听歌曲《凤阳花鼓》,启发学生为歌曲《凤阳花鼓》编创伴奏。
(3)学生跟随歌曲《凤阳花鼓》自由自在地展示自己的节奏编配,体验花鼓的伴奏。
3、启发学生编创合适的节奏型为歌曲《凤阳花鼓》进行伴奏。
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小组合作为歌曲《凤阳花鼓》编创合适的节奏型进行伴奏,并鼓励小组展示。师:一个人的智慧还是有限的,要充分发挥我们小组合作的力量。请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一块根据这首歌曲编创出你们认为最合适的节奏进行伴奏。(放音乐,生讨论)小组展示合作成果,进行生生评价。
?设计意图】抓住花鼓和花鼓的节奏这个兴趣点,积极引导学生体验,感受花鼓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唱歌曲做好铺垫。
二、层层深入,学唱《凤阳花鼓》
1、师生互动进行节奏模仿,解决衬词部分的节奏。(1)通过师生互动游戏延续学生兴趣。老师和学生一块玩打节奏的游戏,老师打什么节奏你们就打什么节奏。(衬词部分的节奏)
(2)教师范唱歌曲《凤阳花鼓》,引导学生从其找出节奏模仿部分——歌曲衬词部分。师:同学们,我们刚才听的歌曲就是我们今天要学唱的歌曲,这首非常好听叫《凤阳花鼓》。
2、学唱歌曲的衬词部分。
鼓励学生根据节奏唱出衬词部分。师:这是歌曲的衬词部分,歌曲的衬词部分非常的诙谐、风趣。我们试着按照刚才击打的节奏,把歌词唱一下。(教师钢琴伴奏弹奏主旋律)
根据学生的要求,利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解决衬词演唱中的难点。可以利用放慢速度,按照节奏念歌词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演唱难点。
3、教师用较慢的速度伴奏,启发学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
在多次聆听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完整演唱歌曲。同时指导学生正确的演唱状态。师:同学们,我们试着把整首歌曲演唱一遍好不好?请同学们注意坐姿,听好歌曲的前奏。(教师钢琴伴奏弹奏主旋律)
4、根据学生的要求解决演唱难点。
对于学生遇到的难点之处,采用重点教唱的方式,并能够及时的纠正学生唱不准的地方。对于歌曲的处理、学生唱歌的姿势、演唱声音的位置以及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始终贯穿整个学歌过程,并不是单独拿出来去练习的。
5、教师用较快的速度伴奏,引导学生表现歌曲的情绪。(1)师:你体会到歌曲的情绪是怎么样的?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表现歌曲的情绪。(教师钢琴伴奏速度略快,钢琴伴奏加上伴奏织体)
(2)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用肢体体验衬词部分的情绪。用自然圆润、有弹性的声音表现歌曲的情绪。
6、与学生进行演唱接龙游戏,结合歌曲第一部分的旋律,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歌曲“五声调式”的旋律特点和“鱼咬尾”的旋律发展手法。
(1)师:同学们唱的这么好听,老师想和大家玩歌曲接龙游戏,好不好?(师生接唱歌曲)师:咱们配合的非常默契啊,这种默契是歌曲的旋律赋予我们的,大家来看看,我们接龙地方对应的旋律音,有什么关系吗?引导学生通过演唱形式上的“接龙”理解旋律上的“接龙”——“鱼咬尾”。
(2)探究“五声调式”引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自豪感。师:这首安徽民歌凤阳花鼓,不仅用了鱼咬尾的发展手法,他的旋律的写作上也很有奥秘,再看看里面用了哪些音?
7、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边打花鼓边演唱歌曲,体会凤阳花鼓的演唱风格,完整展现歌曲。
启发小组合作编创歌曲《凤阳花鼓》的表演形式,并进行展示,并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师:凤阳花鼓的表演形式是将歌曲和花鼓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进行合理的分工,编配一下这种形式。(放音乐老师及时指导)【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有兴趣的学唱歌曲《凤阳花鼓》,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凤阳花鼓》所带来的独特风格特点。并通过歌曲旋律逐步深入的感知,深入浅出地让学生了解“鱼咬尾”和“五声调式”等知识点。
三、拓展提升,感悟凤阳花鼓
1、感受旧时代的凤阳花鼓——歌曲《凤阳歌》
(1)师唱《凤阳歌》,学生感受凤阳花鼓的原始风格。
由花鼓“小”的特点——表演的场合——情绪的表现。引导学生思考凤阳花鼓在旧时代的风格特点。教师演唱清代刊行版本《凤阳歌》,用音乐告诉学生歌曲的情绪特点。
(2)学生根据对歌曲情绪的理解,再唱《凤阳花鼓》。
师生探讨在歌曲演唱的速度、力度、情绪如何表现凤阳花鼓的风格,生用悲凉情绪完整唱。教师钢琴伴奏,伴奏速度慢,伴奏织体变为分解和弦,伴奏节奏型为规整的二拍。
2、感受解放区的凤阳花鼓——钢琴曲《花鼓》
一曲凤阳花鼓就是旧社会悲惨生活的生动写照。哎!1946年,凤阳花鼓也来到了咱们东北解放区,同学们想一想,它会不会有变化呢?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师弹奏钢琴曲《花鼓》片段,学生感受凤阳花鼓的变化。简介钢琴曲《花鼓》背景,作曲家瞿维1946年来到东北解放区,把安徽的凤阳花鼓跟东北的民间秧歌相结合,创作了钢琴作品《花鼓》,这首《花鼓》不仅把民歌传承了下去,还进行了创新。
3、感受新时代的凤阳花鼓——合唱视频《凤阳花鼓》结合音乐和生活的关系,师提出问题:凤阳花鼓在现如今会有怎样的变化?
欣赏《凤阳花鼓》合唱视频。引导学生畅谈自己对视频《凤阳花鼓》创新的理解。
4、升华主题,共同表达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我们身边有很多好听的民歌,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引导学生理解在传唱的时候结合新生活进行创新。
师生共念:“传承民族音乐,弘扬民族文化”,引起精神上的共鸣,达到课堂的最高潮。
师:从今天开始,让我们一起把我们的民歌唱好,唱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设计意图】从聆听到实践,通过多种体验,引导学生理解音乐、表现音乐。通过强烈的听觉对比,感悟到音乐来源于生活并反映生活,民族音乐的发展需要传承和创新,引起精神上的共鸣,达到课堂的最高潮。
《凤阳花鼓》音乐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学说绕口令,在游戏中练习发音“花、画、鼓、布、虎、补”。
2、通过教师快速、慢速的示范和图片提供的线索,记忆儿歌内容。
3、在越说越快的游戏过程中,感受绕口令的趣味性。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活动准备
1、图片若干张:鼓的图片四张,布的图片两张,老虎的图片两张。
2、小鼓一个,鼓槌一把。
3、幼儿用书、磁带/cd。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倾听绕口令。
(1)教师出示一张小花鼓的图片,问:见天,我来说一歌有关小花鼓的绕口令,你们一起听听说了些什么呢?
(2)教师:你们听见绕口令里说了什么呢?
2、教师用图画和“x”间隔的方法呈现绕口令。
(1)教师:你们说说自己听见了什么,我就记下什么哦。(出现“虎、鼓、布、”的地方,教师贴上相应的图片,其余的`地方教师用“x”的方法记录,一个字记录一个“x”。)
(2)教师:好像大家还没有听全呀,我们再听一听吧!(教师重复绕口令,直到幼儿可以将其全部说出来。)
3、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1)教师:黑板上哪些图是一样的?(认读“虎、鼓、布。)
(2)教师:图上有几个“鼓”啊?有几个“虎”呢?有几块“布”呢?
(3)教师:这些“x”表示什么意识?(一个“x”表示一个字。)
4、教师边指图,边慢速念绕口令。
教师:请大家边看图边听我念绕口令。
5、带领幼儿一边看图,一边轻声跟念。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看着图,把这个有意识的绕口令一念吧。(教师和幼儿共同念两遍左右,注意幼儿“花、画、虎、布、补”的发音,要及时纠正并带领跟念。)
6、教师逐步加快指图的速度,幼儿快速跟念。
教师:我指的速度要快一点了,看看谁能念清楚,念完。
(教师与幼儿共同念2~3遍,速度逐渐加快。)
7、幼儿脱了图画念绕口令。(1)幼儿自己记忆图片,说绕口令。
教师:现在,图片没有了,请你们自己念,看谁能念得又快又好。(幼儿念一遍)
(2)教师和幼儿比赛念绕口令。
教师:我和你们比赛,看谁先念完。(比赛1~2遍)
8、教师敲鼓,幼儿听节奏、速度的变化念绕口令。
教师:现在我来敲小鼓,请你们跟着我的节奏念绕口令,看谁能念得喝我的小鼓一样快。(共念两遍,第一遍教师的节奏和平常速度一样,第二遍速度悄悄加快。)
《凤阳花鼓》音乐教案篇3
一、视频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的音乐课首先请大家观看一段视频《扭一扭——花鼓》,大家注意看一下花鼓的敲法是怎样的。
生:(跟随视频模仿)
师:凤阳花鼓又称“打花鼓”、“花鼓小锣”、“双条鼓”,是安徽凤阳民间古老戏曲艺术的瑰宝,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就是《凤阳花鼓》。
二、新课教授
(一)了解歌曲背景
师:“凤阳花鼓”——流行于安徽一带,是黄梅调的前身,旋律流畅自然,婉转秀丽,易上口流传,凤阳花鼓又叫“双条鼓”,最初表现为两个人,一人击鼓,一人口唱小调。歌词都是较为悲切的内容,旧时凤阳旱涝灾荒不断,许多人唱着花鼓,乞讨为生,凤阳花鼓成了乞讨的象征。下面大家就来听听这首旧时的《凤阳花鼓》。听听它在诉说什么?
师:(唱)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师:请同学们说说你听了这首歌以后是什么样的心情?说说这首歌描述些什么?
生:悲愤、痛苦、难过、同情……
师:苦难的生活总会过去,美好的生活就在眼前,如今的凤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以后,凤阳花鼓的形式和内容也随之起了很大变化。凤阳花鼓成了凤阳人自娱自乐的工具。花鼓演唱在城乡更加普及,凡是遇到喜事,或接待宾客,凤阳人总要热情表演一番,以表达欢乐的心情。花鼓的打法、舞步、花势、演唱等揉进了现代歌舞的技巧,在保持浓郁的地方特色的'同时,形式更加活泼多样,气氛更加热烈欢快,凤阳花鼓的名声也越来越大。近年来,凤阳花鼓还走出国门,获得赞誉。同学们,你们觉得凤阳的今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表达这种心情呢?请听这一首凤阳花鼓与刚才那首有什么区别,
(二)学习歌曲
师:(唱)左手锣,右手鼓,手拿锣鼓来唱歌……
师:大家觉得这首歌曲好听是吗?我们应该用什么情绪去演唱?
生:高兴、喜悦。
师:我们就怀着这种心情,来跟着音乐用“啦”哼唱一下。啦啦啦啦啦……(模唱)
师:旋律十分朗朗上口,大家学的也很快,老师完整的给大家示范一遍,同学们可以小声跟着老师唱一下。(范唱)
师:在这首歌曲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部分?歌曲那些地方比较难以掌握?
生:“得儿另当飘一飘”等。
师:嗯,这是这首歌中最有特色,它带着安徽凤阳地区特有的民族方言风格。其中“得儿”也就是人们模仿打击乐器的发音,譬如小锣,让我们也来模仿模仿。
(学生自由练习,教师指导)
师:刚才老师看到有几位同学已经能发出舌颤音了,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吧!(鼓掌)
师:没有学会的同学不要着急,只要你们课下勤于练习,肯定能练会。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跟着钢琴唱一唱吧!
师生:(唱)左手锣,右手鼓,手拿锣鼓来唱歌……
(三)表现歌曲
师:大家学的非常快!我们现在看一个视频,看看他们是怎样表演这首歌曲的。
师:大家能够模仿这几个动作吗?来,两个人一组,先来跟着老师一起学做一下!
师:我们现在两人一组自由练习五分钟,你们也可以做一些适当的改编,一会儿来展示一下吧!(教师巡回指导)
师:刚才老师看到有几组同学表演的特别有创意,我们请他们来展示一下吧!
师:(鼓掌)非常棒!这两位同学不光歌声好听、动作优美,表情也配合的非常到位。希望大家都能向他们学习!
三、课堂小结
师:快乐的时光总是非常短暂,不知不觉就要到了下课的时间了,有没有哪位同学能简单的说一说你这节课的收获呢?
生:今天我们和凤阳的人民一起走过了苦难的昨天,一起分享了今天的幸福,我们衷心地祝愿凤阳人民的日子越过越好。
师:非常好,看来大家都有了很多收获、很多感想。最后,希望同学们课下试着用竖笛吹奏这首歌曲的旋律。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凤阳花鼓》音乐教案篇4
活动内容名称:
歌曲"拥军花鼓"
活动目的:
1、 让幼儿感知民族的风格特点,唱准八分音符。
2、 让幼儿初步学会歌曲的唱法,学习齐唱、领唱的演唱方式。
3、 向幼儿进行刻苦勤奋,不怕困难的教育。
活动重点:
理解歌曲的'内容,初步会演唱歌曲
活动难点:
教师与幼儿轮流领唱、齐唱的默契配合。
活动方式:
集体与个别相结合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
知识准备:
幼儿见过扭秧歌
活动过程:
导入
发声练习:小朋友来唱歌,要求幼儿用最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
律动:要求幼儿用优美的动作进行表演。
展开
1、引导幼儿观看秧歌舞——拥军花鼓,
2、学习歌曲“拥军花鼓”
3.幼儿欣赏歌曲一遍
请幼儿认真听歌曲,听一听唱了些什么?
根据歌曲的节奏说歌词两遍
让幼儿感受十六分音符的唱法,让幼儿把这个节奏多练习几遍,运用各种体态动作。
分段教唱歌曲,在幼儿熟悉了之后,提出大家有领唱领唱唱一句,教给幼儿领唱的方法。问幼儿:怎么领唱。引导幼儿说出:全体唱一句。
4、继续练习领唱,让幼儿有趣的唱歌。尤其是"哎嗨哎嗨约"字,唱的时候要有趣。多让幼儿练习几遍。
5、 音乐游戏"风爷爷"
要求幼儿创造性地做动作,培养幼儿游戏的兴趣
结束 幼儿在游戏中自然结束
《凤阳花鼓》音乐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安徽民歌《凤阳花鼓》的产生背景,能唱背这首民间小调,并能根据歌曲的情绪选择适当的乐器和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2.通过新旧两首《凤阳花鼓》的对比,感受不同的情绪及风格,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欣赏《花鼓新声》,感受作品的情绪,拓展学生的视野。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学唱歌曲学习歌曲《凤阳花鼓》,让学生了解安徽民歌的风格,并能流利的歌唱与表演。
2.歌曲中衬词部分的学唱。
教具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鼓、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生唱民歌互动。
2.师:民歌以自然坦率方式歌唱,唱出大家纯朴生活感受的那种歌曲。反映当地的乡音之美,乡情之浓。我国的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种类繁多,每个民族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歌,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多彩的乡音》,让我们了解不同地方风格的民歌。
师:这节课,我们将一同走进安徽,欣赏安徽民歌《凤阳花鼓》。
3.了解旧歌的历史背景,分析歌曲情绪。
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凤阳花鼓。(出示凤阳花鼓图片)凤阳是安徽省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县,却有样东西很出名,那就是"凤阳花鼓",这是凤阳民间独有的传统艺术,在全国也很有影响。凤阳花鼓又叫双条鼓,最初表现为两个人,一人击鼓,一人口唱小调。锣鼓相间,歌词都是教为悲切的内容,旧时凤阳旱涝灾荒不断,许多人家离开家园,以打花鼓唱曲为生,凤阳花鼓成了贫困讨饭的象征。我们一起欣赏安徽民歌《凤阳花鼓》。
听了这首歌曲同学们的心情怎么样?
二、新授歌曲《凤阳花鼓》
师:如今,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凤阳花鼓》的形式和内容也随之起了很大变化,凤阳花鼓成了凤阳人自娱自乐的工具。甚至走出了国门,受到外国友人的赞誉。我们不妨先听为快吧!
1.欣赏歌曲《凤阳花鼓》。
师:说说新的《凤阳花鼓》与从前的《凤阳花鼓》在速度、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师:(花鼓演唱在城乡更加普及,凡是遇到喜事,或接待宾客,凤阳人总要热情表演一番,以表达欢乐的心情。请听老师范唱一遍。)
2.教师范唱。
3.听音乐律动,学生用手拍出音乐中的强拍。
4.听唱歌曲。
5.教唱歌曲。师唱曲谱。
师:你对哪个部分的唱词最感兴趣?
6.学习衬词部分。
师:这是模仿打击乐器发音的衬词。
操练:
a教师用小镲示范一遍。
b有感情的唱出这一部分。(唱出喜庆之气)
师:让我们怀着喜悦之情,跟着老师的琴声来唱一遍。
7.完整的演唱歌曲。
三、歌曲表演
1.不同形式演唱。
师:老师用了独唱的形式,你们用了齐唱的形式,还可以用哪几种演唱形式?(男、女生对唱)
2.为歌曲伴奏。
师:不错!不错!同学们唱的真不错!如果我们能为歌曲配上伴奏,那就更好了,我们一起来吧!
用小锣、小鼓、双响筒为歌曲编创伴奏。(每样乐器请学生出来单独编创节奏,然后学出编的最好的,一起为歌曲伴奏)
师:听了这首欢快的歌曲,我们一起舞起来吧!
3.表演。
四、拓展(欣赏)
师:花鼓的打法、舞步、花势、演唱等揉进了现代歌舞的技巧,在保持浓郁的地方特色的同时,形式更加活泼多样,气氛更加热烈欢快,凤阳花鼓的名声也越来越大。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张图片,再欣赏《花鼓新声》舞蹈片断。
五、小结
今天,我们和凤阳的人民一起走过了苦难的昨天,一起分享了今天的幸福,我们衷心地祝愿凤阳人民的日子越过越
《凤阳花鼓》音乐教案篇6
教学内容:
学唱《凤阳花鼓》,了解安徽民歌的风格。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凤阳花鼓》,让学生了解安徽民歌的风格;
2、通过简单节奏伴奏,使学生能用鼓、锣为歌曲《凤阳花鼓》伴奏;
3、通过新旧凤阳花鼓音乐的对比,使体会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好时光。
教学分析:
?风阳花鼓》一曲选自安徽流传已久的民歌旋律优美动听易上口。歌曲还表达当地老百姓以歌抒情,即兴演唱讨生活的一种心情。歌曲演唱形式是通过边歌边舞的形式进行,歌曲充满安徽风阳地方民歌的风味特色,节奏平稳,略带有跳跃性,衬词非常有韵味特色。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感受新旧凤阳花鼓音乐的不同之处;
2、歌曲《凤阳花鼓》中称词的演唱。
教学准备:锣、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课前韵律操,感受凤阳花鼓的音乐。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引入:
(播放课件)这是谁?(多拉a梦中的大熊坐着时空穿梭机)他要带我们去哪里呢?(我们回到了19xx年的安徽凤阳,看到了一对小姐妹)她们在做什么呢?
三、新课教学:
1、带着思考欣赏音乐《凤阳歌》
2、学生述说小姐妹的故事,教师引导总结:因为天灾人祸,她们背井离乡,四处逃荒,以唱花鼓戏来讨生活......
3、欣赏凤阳花鼓舞蹈片段,观察花鼓的敲法。
4、观察凤阳花鼓:听音乐,画花鼓。(每组选上一名同学进行画花鼓比赛,看谁画的像画的'美。给赢的组加上一百分)
四、学唱新歌:
1、听音乐律动,学生用手拍出音乐中的强拍。
2、解决难点:板书“得儿 飘得儿飘飘铃铛 飘飘飘一飘”,教师演唱,请学生进行模仿,每一组进行模仿比赛。(请演唱对的同学教唱他们自己组的同学。)
3、跟音乐演唱歌曲:学生自己学唱。
4、检查学唱情况,师生接唱游戏。引导学生发现错误,纠正错误。
5、巩固与处理:加锣、鼓为音乐伴奏演唱。(学生为歌曲设计节奏型,并用鼓和锣敲出来。)
五、创编歌词:
“我唱我歌”,教师出示自己的作品:“说深圳,唱深圳,深圳就是好地方,自从改革开放后,一年更比一年强。”再由学生听音乐自己创编。(进行新旧花鼓音乐的对比,使学生珍惜好时光。)
六、小结:
“唱一唱,说一说”:听音乐,唱歌曲并请学生说说它们是哪个地方的民歌。(播放:《捕雨歌》——台湾;《勇敢的鄂伦春》——鄂伦春)
七、下课
《凤阳花鼓》音乐教案6篇相关文章:
★ 丰收音乐教案6篇
★ 中班音乐教案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