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化优秀的教案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准备好教案可以提前预测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及时作出解答,保持课堂秩序,下面是吾优心得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关于梦的幼儿教案模板5篇,感谢您的参阅。
关于梦的幼儿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和各种体验,了解黑夜并不可怕,并能用各种方法克服对黑夜的恐惧心理。
2、能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一个人睡的勇敢经历或者坦然讲出不敢一个人睡的原因。
3、通过创设情景,了解夜晚,激励幼儿乐意尝试一个人自己睡。
活动准备:ppt音乐、调查表、黑屋、黑色隧道、怪物道具活动过程:
一、经验导入
1、ppt1这是什么时候的情景?——这是一个宁静的夜黑。
2、你发现了什么?——关灯、睡觉了小结:睡觉是件舒服的事,可以让我们的大脑、身体得到休息。
3、那你们是一个人睡的还是跟大人一起睡的?(出示调查表,幼儿将笑脸贴在相应的地方)4。为什么不敢?到底怕什么呢?
回应:有一只怪兽,长得什么样?他觉得很可怕!
黑漆漆的,走路看不见,所以你!
黑黑的夜让人心里有些害怕,你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觉。
做恶梦,会梦到危险、害怕的事,所以你怕!
小结:看来你们真的有点害怕,怕黑,怕做梦,怕怪兽伤害……你的心情我们能理解,害怕是很正常、自然的事,不要感到难为情,就连你的爸爸妈妈、老师也都有害怕的事,只要把害怕的事说出来,就能想办法解决。
二、故事体验。
1、出示小老鼠图片,有一只小老鼠也和你们一样。这是他第一次一个人睡,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他害怕,害怕黑漆漆的夜,总觉得那边的墙角有一个黑黑的大怪物,一想到这儿,他就吓得浑身哆嗦。
突然,(风声+啪啪声)这是什么声音啊?是人、是怪物、是……小老鼠马上蒙住眼睛紧张极了,他一动也不敢动。过了一会,他战战兢兢的朝窗外瞟了一眼,什么也没有,只得回到床上。(ppt)~~(水声)这样的声音一直从那个房间传来,到底是什么啊?小老鼠捂着杯子害怕的哭了起来。(ppt)2.理解、释疑师:(1)刚开始,小老鼠为什么睡不着?——有怪物。墙上那个黑黑的东西真的是怪物吗?(ppt)小结:原来只是一件大衣的影子,其实在我们身边根本就没有怪物,看到的都是一些黑黑的影子,一点都不可怕!
(2)后来呢?小老鼠害怕什么?——声音怎样的声音?可能是什么?——风声、玻璃窗敲击的声音还听到什么声音?——下雨声、水龙头的水漏了是不是这样?我们来听一听。(ppt声音)小结:这些声音都来自大自然,没有什么可怕的!
现在的小老鼠还害怕吗?原来啊!这都是他的心里在作祟,自己胡思乱想,才会让自己越来越害怕。睡觉时只要管好门窗,我们的屋子还是很安全的。
三、再次调查"你敢一个人睡吗"?
1、现在就来请一个人睡的孩子说一说自己独自睡觉的经历2。启发:你刚开始的时候是怎么样的?现在呢?一个人睡觉舒服吗?
小结:原来刚才介绍的孩子一开始也是不敢一个人睡的,后来他们用了一些好办法克服了对黑夜的害怕,慢慢地就敢一个人睡了!他们觉得一个人睡觉好舒服,说明你们真的长大了!
3、现在,我们想再来调查一下,你们这些孩子现在愿意尝试一个人睡了吗?(贴在第2次调查表中)(贴笑脸)
4、小结:这一次又有xx个孩子愿意尝试,我们为这些孩子拍拍手,你们已经愿意克服心中的害怕了,真勇敢!当然,怕一个人睡并不是一件丢脸的事,几乎所有的人都经历过,现在把它说出来或者承认它说明你已经不害怕了!老师相信你们再过一段时间,你们也会愿意尝试的!
策略二(如若所有的孩子都选择了敢)教师回应:看来,我们班的孩子都很勇敢,都认为黑夜不可怕,真为你们骄傲!但是周围像你们一样大的孩子中还有很多不敢一个人睡的,你们能不能鼓励他,并告诉他"害怕一个人睡并不是一件丢脸的事,只要你愿意承认、愿意尝试,是可以克服的)四、不怕黑夜的方法接下来,我们就利用大家的智慧来一个个的解决哪些你们害怕的问题。
1、怕从床上滚下来(1)有什么好办法(2)教师根据幼儿交流的内容播放ppt(3)小结:方法真不错,床边放几把椅子或枕头、被子这样人就不会滚下来了。
2、怕怪物(1)世界上真有怪物吗?——怪兽是人想出来的,也可以化妆出来。现在就有一个怪兽来到了我们这里!(教师或孩子扮演)音乐(2)怪兽和小朋友交朋友。(换音乐)我们和怪兽一起跳个舞吧!音乐结束,怪兽呢?(开灯)怪兽的装扮下原来是一个漂亮的老师!怪兽可怕吗?
3、怕做恶梦(1)为什么会做噩梦,或是由什么引起的?
(2)你们有好办法吗?
娃娃——抱个娃娃多么温馨,有了它就像有了个伴!
看书——是个好办法,可以试一试妈妈陪——可以安心的睡了听音乐——放一些轻柔的音乐能舒缓心情,脑子里不再胡思乱想想开心的事——可以让自己放松些4。怕黑(1)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们不那么怕黑?
小夜灯——远远地点上一盏小灯,这样房间里有了一丝光线就不会害怕了手电筒——方便黑夜上厕所等紧急事件蜡烛爸妈陪伴一会——会让你安心故事书(2)体验黑暗n黑暗这有这么可怕吗?我们来挑战一下!这里有几间黑黑的小屋,谁愿意独自一个人在里面呆上一会!我们数到十,再出来好吗?
n教师和幼儿一起数到十,孩子出来。
n采访:教师拥抱孩子,下面的孩子有什么问题问他们!
n 小结:看来,黑暗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可怕,没有怪兽,没有伤害,黑黑的充满了温暖、宁静,还有些神秘!
n除了黑屋,这里还有一条长长的、漆黑的隧道,谁愿意尝试。现在有两种选择,你可以尝试黑屋,也可以挑战隧道!但只有一个要求:保持安静,静静的去体验,把你的感受记在心里。
n教师采访幼儿:你体验的是什么?黑屋,里面有让大家害怕的东西吗?什么感觉?
n开始的时候你害怕吗?怎么克服害怕的?后来呢?如果再有一次机会,你还乐意去吗?
小结:隧道里面虽然黑,但没有什么可怕的东西,只有慢慢的前进,让眼睛适应黑暗,就不会有危险,你们也就不会害怕。
看来,黑夜并不那么可怕嘛!黑黑的夜充满了神秘、有趣,还能带给我们快乐!黑夜就像我们的眼睛被蒙上了一层黑纱,当我们揭开面纱,发现所有的一切还是和白天一样!(开灯,全亮)五、喊走害怕现在,你们还害怕黑夜,不敢一个人睡吗?这样,我们最后大声的害怕的事讲出来,并且告诉它"我不怕你"。最后一起喊"黑夜我不怕你!"最后老师预祝我们的孩子都拥有一个美好的夜晚,祝在座的每一位老师也都拥有美好的夜!
关于梦的幼儿教案篇2
主题的产生
在组织户外活动时,一群男孩子在草坪中发现了几只黑灰色的小虫子,一碰它们就蜷缩成一团,像个小西瓜。就此孩子们产生并提出许多问题,“西瓜虫”成为他们每天关注的热点。天生对昆虫的好奇与喜爱,恰好是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个契机。活动一虫子的名字
(一)活动目标
1、观察虫子的外型特征,发挥想像力,为虫子起一个险当的名字。
2、初步学会调查,并能讲述调查结果。
3、激发对虫子的兴趣。
(二)活动过程与实录
1、活动过程:
(1)观察虫子,起名字。
(2)学名、俗名的调查活动。
(3)关于虫子名字的口头报告。
2、活动实录:
(1)教师适时提供放大镜,引导孩子观察、讲述。孩子们把虫子放在手里,拿着放大镜观察、引逗。激烈地争论其名字:
“一动,就变成小球,像个地球,叫它地球虫吧”;
“不对,像个皮球,叫皮球虫”;
“身上有7条花纹,叫七纹虫”;
“有十四条腿,应该叫多腿虫”;
“特像个小西瓜,叫它西瓜虫吧”……
孩子们经过商讨,达成统一意见,暂且称为“西瓜虫”。
(2)教师引导孩子调查“西瓜虫”的学名、俗名。入园、离园时,孩子们纷纷将家长请进幼儿园,一同观察西瓜虫,并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请教西瓜虫的学名和俗名。
星期天,让家长陪同去新华书店、图书馆、上网查询有关西瓜虫的资料。
(3)教师鼓励孩子积极地口头表述调查情况。
苑金浩说:“奶奶不叫它西瓜虫,而叫它‘衣毛虫,,因为它生长在烂草里、长毛毛的地方。”老家是东北的刘威全说:“它叫‘潮虫’,我妈妈叫它‘潮湿虫’。”
关于西瓜虫的学名查了许多资料未查着。
3、延伸内容:
(1)查阅西瓜虫为什么会变成西瓜,让孩子们讨论西瓜虫的特征——假死性。
(2)采访西瓜虫为什叫潮湿虫,让幼儿探讨西瓜虫的生活习性——生存环境。
(三)活动反思
在为西瓜虫起名字这一活动中,教师要给予幼儿充分观察、表达的'机会。幼儿对西瓜虫的外型已经有了初步认识,同时产生了新的疑问——西瓜虫为什么会变成西瓜、为什么又叫潮湿虫。教师应及时将问题列出,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将活动丰富多样化。
小知识
为什么西瓜虫变成西瓜
如果发现了西瓜虫,只要稍稍动它一霞,它就会把身字蜷缩滚成一团,非常有趣。这种现象称为昆虫的假死。
假死是昆虫躲避敌害的一种方法,这是西瓜虫自我保护呢!——查阅《十万个为什么》
关于梦的幼儿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学习随音乐快慢变化演唱歌曲。
2、能在歌曲最后一句句尾处表现木头人的不同动作造型。
3、体验“木头人”的风趣与幽默,享受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电脑课件,木鱼乐器一只。
活动过程
1、复习韵律活动“红绿灯”
教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音乐王国去玩,路上我们要注意交通安全,红灯停绿灯行。”
2、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熟悉旋律,初步理解歌词。
教师:“音乐王国到了,我们找个地方坐下来吧。你们看木头人来了,他们在做什么呢?你们来听一听。”
“刚才你们听到歌曲里都唱了些什么呢?”
(2)幼儿学唱
(3)随音乐快慢变化演唱,幼儿熟练掌握歌词和旋律
“刚才我们已经会唱木头人的歌了,这次木头人要和你们玩个游戏,注意听这次唱得和刚才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不断加快演唱速度)
幼儿学习随音乐快慢变化演唱歌曲。
3、学习音乐游戏
(1)在教师语言引导下,集体创编木头人不同的动作造型。
“现在你们都是木头人,老师说123变的时候,每个人都要摆一个造型不动,看谁最像木头人。”
(2)观看课件,讲解游戏规则
“木头人先干什么?敲木鱼的时候木头人动没动?”
(3)幼儿随教师清唱,用手指在自己腿上点拍木头人走的节奏。
(4)幼儿跟着琴声,再次练习。
(5)幼儿四散随乐玩游戏,并在教师鼓励下,寻找空间进行活动。
“木头人准备出发了,注意了这次我们会边走边唱,看谁会找空地方。”
(6)幼儿边看课件边根据音乐快慢变化,完整游戏。
“我们来和动画里的木头人一起来玩一玩,这次更难一点,音乐会越来越怎么样呢?你们来边听边做。”
关于梦的幼儿教案篇4
目标:
1.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探索比较路线长短的方法,正确判断路线的长短。
2.在操作活动中学习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发现错误能及时纠正。
准备:
数字印章,印泥,记录单,用四种不同颜色不同数量拼插玩具各自拼搭而成的路线模型。
过程:
一、引出话题
师:小班的弟弟妹妹想找一条最长的路线进行跑步比赛,可是你们看,眼前的几条路线都是弯弯曲曲的,哪一条路线是最长的呢?他们犯难了。小朋友,你们能帮他们找出这条最长的路线吗?
二、比较路线的长短
1.出示路线模型,引导幼儿观察。
师:这里一共有4条路线,每条路线的长度都不一样。请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哪条路线最长?
2.引导幼儿说出各自的想法及判断的理由,并针对不同的回答给予适当的引导。
师:你认为哪条路线最长?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幼:绿色的路线最长,因为它最直。
师:直的路线就一定最长吗?你们同意他的看法吗?你们还有什么看法?
幼:蓝色的路线才是最长的,因为它弯得厉害。
师:为什么弯的路线一定是最长的呢?红色的路线也是弯弯的呀?
幼:我觉得黄色的路线最长,我一眼就能看出来。
师: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想法,可是最长的路线只有一条。我们随便看、随便猜可不行,一定要想个办法把真正最长的那条路线找出来。大家想想看,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较出哪条路线真的是最长的呢?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幼儿不同的反应给予不同的引导。例如对于那些反应迅速、已经找到正确方法的幼儿,教师可暂时不作任何评价,而是鼓励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对于那些面有难色、一时想不出办法的幼儿,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如,通过语言启发:“玩具身上的小孔能不能帮帮我们呢?”以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幼儿操作活动
1.说明要求。
师:每组都有四个用不同颜色不同数量的拼插玩具各自拼搭起来的路线模型,请小朋友按照记录单上的线段颜色,找到相应的路线模型,并比较它们的长短,把判断结果标记在与颜色对应的记录单上。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比较长短的方法,适当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四、活动评价
1.展示幼儿记录单,引导幼儿观察。
师:你的记录单表明哪条路线最长,哪条路线最短?你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出来的?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吗?
2.引导幼儿集体验证。
?在验证的过程中,教师除了引导幼儿用点数玩具数量的方法比较路线的长短外,还可引导幼儿将玩具排直后直接比较,从而进一步验证运用数量多少比较出来的结果是否正确。】
3.提升与总结。
师:你们帮小班的弟弟妹妹解决了难题,他们很高兴。但他们还想问问你们,下次他们再遇到因形状不同而导致长短不同的路线时,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比较出它们的长短呢?
?教师以弟弟妹妹的口吻向幼儿请教,一方面可以做到首尾呼应,激发幼儿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另一方面也可帮助幼儿总结经验,回顾与梳理活动的过程。】
反思:
一、主题活动的来源
中班幼儿对物体多少、长短的判断,往往会受物体大小、排列形式的影响,在他们看来,相对于弯弯曲曲的排列,整齐排列而且笔直的物体一定是更长的。针对幼儿这样的一种错误认识,我们应该如何引导他们作出正确判断呢?经过认真的思考与反复的探索,我设计了本活动。
二、材料选择的原则
在数学活动中,材料选择的恰当与否往往会影响甚至决定整个教学活动的成败。一般来说,幼儿是通过操作活动材料获得相关经验的。因此,如果教师提供的活动材料能有效暴露幼儿某些认识的误区,又能在最后帮助幼儿获得正确认识,那么,这样的材料就能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因此,在设计该活动时,我选择了幼儿园最常见的拼插玩具,它是一个个的正方体,每个正方体都能拼插连接起来。这一玩具的基本特点是,它既可以组合成直线,也可以组合成曲线。幼儿可以借助点数正方体的数量,比较发现用这种玩具拼搭出来的路线模型的长短。此外,由于这一玩具可以随意组合拼插,幼儿也可以将它们拼插成直线,通过直接的比较方法,凭直观分辨出长短来。
三、环节设计的思路
环节的设计应围绕教学目标,由浅入深,逐步展开,以引导幼儿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就该活动而言,教师应首先了解幼儿的一般认识,即:面对四条弯曲不同的路线,他们是如何判断其长短的。其次,针对幼儿认识上的误区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讨论交流,确定判断的标准。第三,让幼儿通过操作验证自己的判断,以获得正确的认识和经验。
四、活动过程的指导
当我展示出由幼儿熟悉的玩具拼搭出的路线模型时,幼儿的积极性一下子被有效地激发出来了。面对四条弯曲程度不同的路线,幼儿在评判哪条路线最长的问题上产生了诸多分歧,并激烈地争论起来。面对这样的热闹场面,我并没有急于作出什么结论。而是引导幼儿讨论和动手验证,找到用点数玩具数量的方法比较路线长短的有效办法。在交流的环节,我又继续引导幼儿运用拉直比较的方法,找出最长的路线。通过这个过程,幼儿最终形成了这样的认识:比较路线的长短,不能只凭眼睛看,而要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等实际操作的办法来验证,以找到正确答案。
关于梦的幼儿教案篇5
设计意图
现在的孩子,几乎无一例外是在“糖水”中泡大的,但过于一帆风顺的生活,并未塑造出他们良好的性格。相反,由于过度的呵护,使他们的心灵变得脆弱、敏感,只利己,不利他,稍有不如意,性格外向的就会嚎啕大哭,有的甚至以攻击他人来发泄;性格内向的会整天郁郁寡欢,畏畏缩缩。根据我平时的观察,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个别,而带有较广的普遍性,因此,让孩子学会“快乐”十分重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必然会遭遇种种坎坷,教会孩子能在平凡中、困境中发现快乐、创造快乐,是我们给孩子一生最大的财富。
活动目标
1、通过情境练习,让幼儿体验快乐、发现快乐、创造快乐,培养他们乐观的心态。
2、让幼儿了解情绪可以自我控制,学习调节情绪的简单方法。
3、教育幼儿有意识地帮助别人保持良好的心情。
4、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5、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1、投影片、轻松的音乐、有趣的玩具、好看的图书、纸折的“笑笑鸟”,教师自编歌曲《我一只笑笑鸟》。
2、幼儿有过各种情感体验。
活动过程
举一举:
让幼儿通过举牌,进行自我评价。(“哭笑表情”牌:一面为哭脸,一面为笑脸。)
说一说:
什么时候你会哭?什么时候你会笑?
看一看:
布袋木偶剧《哭哭鸟和笑笑鸟》(教师自编)
表演内容:
鸟妈妈有两个鸟宝宝,它们都长着圆圆的脑袋,胖乎乎的身体,还有一身软软的绒毛,可爱极了,但它们两个的脾气却不一样,一个爱哭,一个爱笑,因此,鸟妈妈把它们叫做哭哭鸟和笑笑鸟。
这个星期天,鸟妈妈要带哭哭鸟和笑笑鸟去春游,它俩甭提多开心了。可没想到,早上起床一看,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鸟妈妈说:“下雨了,没法去了,下个星期再去吧!”哭哭鸟了听,“哇”地大哭起来:“我要去,我要去,在家多没劲!”鸟妈妈说:“下个星期我们再去吧!”哭哭鸟不听,还是哭个不停。笑笑鸟心里也很失望,可是它想:对呀,下雨天在家可以搭积木、看图书、做游戏,一样也可以玩得开开心心的。于是它就高高兴兴地和妈妈做起了游戏。
过了几天,鸟妈妈带两只小鸟上街,哭哭鸟和笑笑鸟看见超市里有一辆遥控小汽车,只要轻轻地一按,它就会自己前进、后退、还会“嘀嘀嘀”地叫,好玩极了。哭哭鸟和笑笑鸟说:“妈妈,我想要。”可妈妈却说:“家里已有那么多的汽车了,不能见一次买一次,下个月就是你们的生日了,到那时我再买了送给你们吧!”哭哭鸟一听,又哭了起来:“我现在就要!我现在就要!”笑笑鸟望着那辆小汽车,也有点舍不得走,但当它想到下个月生日时妈妈就会买给它,心里就又高兴了起来。
想一想:
你喜欢谁?
议一议:
哭好还是笑好?
记住:笑比哭好。
演一演:
我是一只笑笑鸟。
情境一:户外体育活动时,方方和明明都想玩皮球,但玩具架上只有一只皮球了,他们两个就争了起来,闹得很不高兴,后来……(让幼儿接着表演如何化解矛盾,使两人心里都快乐的。)
情境二:手工课上,老师教小朋友折小青蛙,但芳芳却怎么也折不好小青蛙的头……(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分别接着表演芳芳如何克服困难,体验成功的快乐。)
老师赠言:
我是一只笑笑鸟,脸上总是眯眯笑。
有时也会有烦恼,轻轻一笑就跑掉。
找一找:
我们身边的“哭哭鸟”和“笑笑鸟”。
关于梦的幼儿教案模板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