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与合第一课时教案优秀8篇

时间:
Monody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规律,能够体现出教师的教学逻辑和思维深度,贴近生活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易于接受知识,下面是吾优心得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分与合第一课时教案优秀8篇,感谢您的参阅。

分与合第一课时教案优秀8篇

分与合第一课时教案篇1

第一课时 小数乘整数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 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引入

师:同学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老师就要带同学们去放风筝,但是在放风筝前我们要先去商店买风筝。商店里风筝可多了,让我们来看下有哪些风筝呢。(出示多媒体课件)

①4.6元 ②6.4元 ③3.5元 ④7.8元

二、 教授新课

(一)、初步了解小数乘整数

1、师:同学们,你想买哪一种?买几个呢?

在学生争相说出要买哪种风筝、买几个后,教师将4位同学的不同选择用表格的形式写在黑板上。

2、根据同学们的回报情况,师:xx同学说想买3.5元一个的风筝,那么你们能不能准确的算出买这样的三个一共需要多少钱?

学生独立计算。

回答预测:

方法1:3.5+3.5+3.5=10.5元。

方法2:3.5元=3元5角,3元×3=9元,5角×3=15角,9元+15角=10.5元

方法3:竖式笔算35角×3=105角=10.5元。

方法4:竖式笔算3.5元×3=10.5元。

(二)、初步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揭示课题

1、比较发现

师:同学们可真棒!在上述四种算法中,有的同学根据乘法的意义把3.5×3看成是3个3.5连加最后得出10.5的结果;有的同学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还有的同学是利用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把3.5元看成是35角算出结果;让我们来看第四种方法,直接算3.5×3=,同学们看这个乘法算式,与以前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学生会发现,算式中有小数或小数乘整数。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小数乘整数。)那我们要怎么计算这个算式呢?刚才有同学说了,3.5元等于35角,我们先把3.5元看作35角来试着算一算。

2、尝试解决

师:我们刚才算了买3.5元一个的风筝,买三个一共需要多少钱,那么同学们,你们是不是可以用刚才那种方法算一算,如果老师想买4.6元一个的风筝,要买5个,又该怎么列式,怎么计算呢?

学生们各自尝试计算

(三)、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自主尝试

师: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就解决了买风筝的问题,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出示算式0.72×5=),0.72不是钱数,现在我们要怎样计算呢?

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①学生独立思考。

②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③汇报演示

师:回顾下我们计算0.72×5=的过程,我们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使学生得出:先把第一个因数0.72扩大到它的100倍变成72,积也随着扩大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到它1/100。(提示: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2、小结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

师:对照算式3.5×3、0.72×5,想一想,在做小数乘整数的乘法时,你先干什么?再干什么? 最后又干什么?

在学生依次说出小数乘整数的过程时,帮助学生理出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

① 先将小数转化为整数;

② 按整数乘法算出积;

③ 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

三、 巩固练习

1、师:同学们都很聪明,现在老师要看看哪个同学学的更好,对于新知识掌握的更好。让我们一起完成例2“做一做”中的第1、2题。做完之后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小数乘整数和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点?

(①小数乘整数中有一个因数是小数,整数乘整数中两个因数都是整数;②小数乘整数的积中,若小数末尾有0,这个0可以去掉,但整数乘整数积中末尾的0是不能去掉的。)

2、完成练习一中的第1、2题。

3、课后用较合理的方法估算出自己家到学校的距离,完成练习一第三题。

四、小结

师: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谁能告诉我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 小数乘以整数我们应该要注意什么?你发现小数的乘法与加、减法有什么区别吗?

1、学生汇报

2、教师总结评价

分与合第一课时教案篇2

一、了解单元内容,导入新课

1.了解单元导语。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进入第二组课文的学习了。请同学们读一读单元导语,看看这组课文安排了什么内容?

(1)本组课文主要是讲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

(2)我们可以结合课文的学习开展调查活动,去了解节日、服饰、饮食、民居等方面的民风民俗。

2.了解课文安排。我们再看看课文的题目,看看围绕民风民俗,本组教材安排了哪些内容?

3.学生回忆过春节的情景。

可以让学生先回忆:我们是怎么过春节的?借此引导学生感受春节是喜庆的节日,是团圆的节日!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解答疑问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北京的春节》,把自然段标出来,同时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等会儿提出来。

1.整体感知。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1)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如:

腊月:农历的十二月。腊月的最后一天,就是我们说的除夕。除夕的第二天就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我们说的过年。

初旬:一个月分上中下三旬,一旬是十天。初旬就是一个月的开头十天。

(2)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如:

空竹:可以看看录像或图片,了解空竹有不同种类,玩法很多,还能发出哨声,很好玩。

逛天桥:不是逛我们平常说的人行天桥。天桥是老北京一个非常热闹的地方,当时有河也有桥,所以叫天桥。天桥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有很多民间艺人在卖艺,有很多北京小吃,还有很多说书的,还可以买卖各种东西等。

残灯末庙:结合注释,联系课文内容,可以知道是指春节结束的时候。

三、默读填表,了解春节的时间和风俗习惯

1.了解北京的春节有多长时间。

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课文在第一自然段开头写了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写了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可见北京的春节时间特别长,有一个多月。)

2.默读课文,合作填表。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哪些天的事情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老舍先生写到的时间画出来,填在表格的左边;再看看在这些时间里具体有哪些风俗习惯,填在表格的右边。填表的时候可以同桌合作,一会儿再向大家汇报。

时间〖风俗习惯

3.汇报交流,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习俗。

(1)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对照自己填写的表格看看,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做上记号,等会儿一起讨论讨论。(风俗习惯一栏不强求填得全面细致,表格内容供参考。)

(2)根据表格的提示,同学们发现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时间顺序)

四、自由朗读,练习难读的句段

1.自由练读:通过阅读填表,互相交流,我们对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得更清楚了。现在自由练习朗读课文。如果有觉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读好。

2.展示朗读:刚才自己着重练读了哪些难读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

五、结束语与作业布置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理解了不懂的地方,练习了难读的语句。这篇课文中有很多生字新词,下课后请同学们认真抄写,准备在下节课听写。

分与合第一课时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确定小数乘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对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进行推导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20角=( )元,123角=( )元

2、2.14与3一共有( )位小数

2.5与1.4一共有( )位小数

3、11+11+11+11+11+11=( )×( )

二、探究新知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

2、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三)小数乘整数的意义。

1、依托现实情境,初步感悟

出示例1情景图,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选择买3个3.5元的风筝要多少钱

进行讨论

列式

(1)独立思考,汇报交流

可能会有下列方法:

方法1:连加3.5+3.5+3.5=

方法2:3.5×3=

(2)引导学生比较3.5+3.5 +3.5与3.5×3的联系

3.5×3的3表示什么

买100个风筝你会用加法吗?为什么?

(3)感受相同加数可以改用乘法更简便

0.9+0.9+0.9+0.9=( )×( )

0.72+0.72+0.72+0.72+0.72=( )×( )

100个9.3相加列式: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全班齐读)

(四)探究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

1、计算结果

3.5+3.5+3.5=

3.5×3=

2、比较

3.5元○35角

3.5×3与35×3

10.5元与105角

计算时方法一样,10.5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之和相同

小结:刚才我们在解决买风筝一共用多少钱时,想到了不同的方法。我们发现以元作单位的小数乘整数,可以化成以角或分做单位的整数乘法来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依托现实情境,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用不同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然后通过对方法4的着重讨论,在培养学生估算、计算能力的同时,感悟小数成整数还可以先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初步感悟算理和计算方法)

根据所得结论,进一步探究小数乘整数计算的'计算方法。

3、出示0.72×5

(1)现在0.72不再表示钱数,没有了具体的单位,你还能计算出它的得数吗?

(2)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小组交流

(3)汇报演示。

板演计算过程,呈现思考过程

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说清是怎样把乘数转化成整数的,乘积又是如何处理的,为什么可以这样转化?将思考过程板演化。(通过交流和板演,在引导学生描述转化过程的同时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并指出积末尾的0一般的处理方法。

4、小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小数乘整数,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注意:积的小数末尾有0时,要先点小数点,再去掉末尾的0)

(设计意图: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让学生自主探索,获取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提高计算能力。)

三、练习拓展

1、口算

5×7= 24×3=

5×0.7= 2.4×3=

2、列竖式计算

6.7×2= 0.82×50=

3.9×17=

四、课堂小结

交流收获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师结合板书进行小结)

板书设计

小数乘整数

3.5+3.5+3.5=10.5

0.72×5=3.6

3.5×3=10.5

分与合第一课时教案篇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69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及合情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计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

教具:

课件。学具: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提出课题。

师:同学们,有关小数的计算,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指名提问)那么猜猜看,有关小数的计算还得有哪些?

师:是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小数的乘法和除法”的第一课时“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习得方法。

(一)依据信息,提出问题。

1、出示例题场景图,提问:请看屏幕,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生1:夏天每千克西瓜0.8元,冬天每千克西瓜2.35元。(好的,你说。)

生2:冬天的西瓜比夏天贵。

说明:是的,反季节的水果价格比较贵。

2、提出问题。

师:根据这些信息,要求“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你会列式吗?学生列式。同意吗?

(二)解决问题1。

1、尝试。

激发:0.8×3就是小数乘整数,能不能自己想办法算出得数?先想一想,再在练习本上算一算。算好了,请举手。

学生思考、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用的方法。

2、交流。

师:算好了,谁先来说说?

生1:用加法:0.8+0.8+0.8=2.4。

引导:板书0.8+0.8+0.8,问:怎么算?想三八二十四,写4进2。

3个0.8相加算出结果,也就是0.8×3表示什么?

说明:是的,小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生2:0.8元=8角8×3=24角24角=2.4元

引导:你有想到这种方法吗?有想到的请举手。问:为什么要把0.8元换算成8角?也就是把小数0.8换算成了整数8。(板书:小数―整数)

评价:很好,能用元角分的单位换算,计算出结果。

生3:因为8×3=24,所以0.8×3=2.4。

引导:有这样想过的请举手。你是怎么想的?这样想有没有什么道理呢?我们一起来看,这里的8根据小数的意义,可以看做…(8个0.1),8个0.1乘3就是…24个0.1,24个0.1就是2.4。是这样吗?

评价:能把新知识转化成了旧知识。(引导语:0.8乘3是求几个0.8相加的和?0.8元也可以看成是几角?)

3、比较。

师: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在算0.8×3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想到了什么?〖8×3〗也就是都把小数乘整数变成了…整数乘整数。

4、列竖式。

师:还有不同的算法吗?你说我来写,先写…0.8,再乘3,3写在哪儿?(板书好再问)有没有不同的意见?现在有两种写法,你认为那一种更好一些呢?(如果只有一种,问:都认为写在这儿,为什么?)

在学生充分说的基础上,说明:把小数0.8先看成整数8计算,也就是把0.8的什么先不看?(根据回答遮住小数点)8就跟…3对齐了。接着计算,三八二十四。根据我们前面的探索,这里乘得的积应该是几位小数?因数中的小数是几位小数。共3页,当前第1页123

那么0.8×3=2.4,我们一起口答。

(三)解决问题2。

1、列式。

师:如果,冬天也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谁来列式?2.35×3也是小数乘整数,它表示什么?

2、尝试列竖式计算。

师:这道题比刚才这道题要难了,敢不敢尝试?好,在练习本上算一算。

学生计算,老师巡视。

3、展示。

师:算好了,谁先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问:3写在哪儿?为什么?小数点写在哪儿?是不是等于7.05,我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板书加法)得数是一样的。

我们来看这里因数中的小数是几位小数,积有几位小数?

好的,2.35×3=7.05,一起口答。

4、对比。

师:同学们,通过这两道题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末位对齐或小数的位数问题)观察这两题的因数与积你发现了什么?能不能接着往下猜?也就是说因数里有…,积就有…。(板书:因数里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四)探索小数点的位置。

1、猜想。

师:两道题就能确定这是一条规律了?我们再来做几道题验证一下,好不好?出示4.76×12,你猜积有几位小数?你能不能也举一些像这样的乘法式子让其他同学猜猜积有几位小数?最后一次机会,谁来说个小数位数多些的?

2、验证。

师:下面拿出计算器,准备好,请听题。第一题…

算好的请举手。你说?57.12是几位小数,证明我们的判断是…正确的。第二题…。

师:请把计算器收起来。同学们经过刚才的计算和验证,证明了什么?(指板书)我们就能确定这是一条规律。

3、判断。

师:根据这条规律,请你来当小法官。

(1)下面的计算,积的小数点位置正确吗?0.12×4=4.8

师:为什么?怎么改?

(2)在爱心捐款活动中,五年级同学决定把收废品的.钱捐给希望小学,共收集了废品32千克,每千克0.84元。

0.84×32=2688元

师:同学们,本来只有二十几元的钱,生活委员却算成了2688元,听到这你有什么感受?

(五)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学到现在小数乘整数你会算了吗?回顾一下我们刚才的计算过程,你认为小数乘整数应该怎样算?自己先想一想,再与同桌同学说说。

小结:计算小数乘整数时,一般先把小数看成整数,然后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最后看因数有几位,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过渡:同学们,会算了,我们来练练身手好吗?

三、巩固延伸。

1、练一练的第1题。

请翻开书,第69页做练一练第一题。

最后两题如果感觉不够算,可以写在练习本上。

拿上一位同学的作业,讲评:

(1)第一小题,对吗?你是怎么算的?

(2)第二小题,对吗?(你有什么建议?或这个零为什么要画去?)小数乘法也一样要化简。

(3)第三小题,有意见吗?你有什么建议?

哦,把小数先看成整数,那么这个地方,还应不应该有小数点,而应该在…结果点上小数点。要不要改一改?

(4)(找对的同学)第四小题,现在我们来看这位同学做的对吗?对的请举手。

师:通过这几道题的计算,你觉得小数乘整数计算时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的?(数位末位对齐、小数点、末尾有零要化简、竖式的中间不用点小数点)

2、练一练的第2题。

师:提醒得很到位。出示14.8×23,现在不用计算,只要知道哪个算式的得数,你就能知道14.8×23的得数?共3页,当前第2页123

告诉你148×23=3404,能告诉我14.8×23的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

再来148×2.3,得数多少?0.148×23呢?

出示□×□=34.04,方框里能填哪些数?

师:你很聪明,同学们请看是一位小数,也是一位小数,一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积是不是两位小数呢?以后我们还会再研究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3、解决实际问题。

过渡:利用今天学的知识我们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出示:2008年,就是北京奥运会了。为庆祝奥运会上海有位大学生很有创意,独自一人骑自行车从上海出发去北京,每天约行92.4千米,经过15天到达北京。而且还带着一份长102米,宽0.98米的“万人签名支持奥运”条幅,送给北京的奥组委。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解决哪些数学问题?好,自己给自己提出一个问题,算一算。

(3)通过计算,你体会到了什么?

四、反思回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小数乘整数,你有什么收获?

分与合第一课时教案篇5

(1)师:我们已经算出了买三千克西瓜要付的钱数。那如果老师要买三千克哈密瓜,要付多少钱呢?应该怎么列式?(板书:×3=)

(2)师:如果不利用人民币之间的进率,您能想办法算出结果吗?自己在自备本上试一试,做完可以和同桌交流。

(3)交流算法

预设:直接用乘法计算居多。(让用竖式计算的学生利用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其进率讲算理)

师:计算的过程:×3先看做235×3来计算,因为是235个百分之一×3等于705个百分之一,所以结果是。

(4)打开书本完成书上的计算

3、比较算法,初步小结

师:比较×3和×3这两道竖式,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我们看到一位小数乘整数,积是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乘整数,积也是两位

小数。也就是说小数乘整数,乘数的小数部分有几位,积的'小数部分也有相同的位数。

教学试一试

谈话:大家的发现是否具有普遍性呢,下面我们用计算器算几道题,看看会不会有例外的情况。

学生汇报得数,并让学生把每道题乘数的小数部分的位数与积的小数部分的位数比较,看看位数是否相同。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和比较,你认为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可以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4、总结小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1)同桌讨论,交流算法

(2)学生汇报,教师总结(竖式怎样写,按什么顺序乘,得数的小数点点在哪)

计算方法:小数与整数相乘,先按整数乘法算,再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从积的右边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三、深化运用,巩固新知

1、“练一练”第1题。(四人板演)

(1)要求先说一说每题的积是几位小数,再让学生分别计算。

(2)交流结果,强调化简的要求。

(3)让学生说说计算中的注意点。

2、“练一练”第2题。

(1)指名说说直接写得数的依据。

(2)横着比较:为什么两题的算式不同结果却是一样的?

3、完成练习十二第1-3题。

(1)、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计算练习十二第1题。

学生完成后,适当组织交流,初步了解学生作业情况。

(2)、指导完成练习十二第2题。

学生读题讨论:响雷和打闪应该是同时发生的,但为什么会先看到打闪,后

听到雷声呢?

指出:因为光传播速度快

提问:这道题中雷声在空气中传播了几秒钟?每秒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想一想,要求打闪的地方离小华有多远,就是求什么?

学生在作业本上解题。

(3)、指导完成练习十二第3题。

学生读题。

提问:这辆汽车的油箱里现在有多少千克汽油?这些汽油够这辆汽车行使多少千米?

学生列式计算后,组织讨论。

四、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认为计算小数乘整数时要注意什么?板书设计:

7、小数乘整数

×3=×3=算、数、点、化

分与合第一课时教案篇6

青海省西宁市北大街小学于艳荣

课文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地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庄严的老人带了全家,夹了圣经,坐着小艇上教堂去做祷告。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课堂实录

课前介绍青海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青海的标志的青海湖,有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标志你们知道吗?(课件)

生:法国的艾菲尔铁塔。

生:埃及的金字塔。

生:北京的天安门。

生:威尼斯。

师:这是意大利的一座水上城市,出门见水。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3课,威尼斯的小艇

(师板书课题)

师:你们查到了哪些资料,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生介绍)

师:听了你们的介绍,教师真想去威尼期去看看,下面就请我们随着美国作家一起到威尼斯去看看。

(出示图片,师介绍威尼斯)

师:书上是怎样写威尼斯的小艇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

投影出示:

要求:

1、大声朗读课文。

2、边读边划了不认识的字词。

3、边读边思考写了哪几面内容。

师:接下来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先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再认读本课的生字:威尼斯耸立小艇桥梁纵横交叉静寂雇定祷告保姆操纵自如(指名读生字词) (学生写生字)

一学生展示写的字。

师:课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生:写了小艇样子,速度,船夫的驾驶技术,小艇的用途(师随机板书)

师: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分别找出这些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

生:样子在第二自然段,船夫在第四自然段,作用在第五自然段。

师:喜欢样子的同学请举手,喜欢船夫的同学请举手,喜欢作用的同学请举手。用你喜欢的学习方式学自己喜欢的内容,可以自学,小组学,下座位找同学学,待会儿交流一下,你为什么喜欢这一部分内容,说出喜欢,读出喜欢,画出喜欢。 (学生自学)

师:为什么喜欢呢?请喜欢小艇样子的同学说说理由?

生:小艇的形状很特别,又窄又深,还往上翘起,像一弯新月,像一条水蛇。

师:你能想象出小艇的样子吗?大家闭上眼睛,(师朗读第二自然段)

生:像月亮。

生:像汽车一样,在水上穿梭。

师:让我们一睹小艇的样子。(出示图片)

生:像月亮,只是两头翘起。

生:小艇的样子有点像虫子,不同的是他两头向上翘。

师:老师这儿有一个句子,你们与课文中的句子比一比,哪一句好?

出示句子:威尼斯的小艇很长,又窄又深,船头和船尾有点翘,行动轻快灵活。

生:因为书上加上那些比喻,没有的话,就不能让我们记得威尼斯的小艇是怎么样了。

师:所以,我们在平时作文时,要注意用词。现在谁愿意用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喜欢?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师:你觉得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读还不够轻快,有点沉重,水蛇读得有欠缺。

师:你想不想再试一下。(生再读)

师:这么好的语言,想不想把它记在脑海中。

(生看模型试背)

师:坐在上艇里会有什么感觉呢?齐读第三自然段。

(生读)

师:船夫的驾驶技术怎么样?

生:船夫遇到极窄的地方,他能极快地穿过,遇到拥挤的地方,他能穿进穿出。

师:文中哪个词最能说明船夫技术好?

生:操纵自如。

师:什么是操纵自如?

生:用了操纵自如,是主动式的,不用了,就是被动式的。

师:也就是说,船夫想怎么开就怎么开。

生:我用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喜欢(生读)

师:读得怎么样?真不错,谁再来读一读?

(再次指名读)

师:读得可以。船夫技术这么好,那人们与小艇的关系怎么样呢?

生:载着商人去做生意,载着老人去祷告,为人们做了很多事情。

师:做一做填空题:

(出示题目:在威尼斯,白天,商人(),青年妇女(),小孩(),老人()。晚上,看完戏的人()。

师:从此看来,小艇与人们的关系息息相关,那么还有哪些人与小艇有关系,能不能用课文中句式说一说。

生:警察坐着小艇去巡逻……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威尼斯的夜景。(出示图片) 谁来说说?

生:威尼斯晚上灯火辉煌。

生:灯光倒映在水里,把船都照亮了。

生:河道显得非常的亮,成了一个童话世界。

师:课文是怎么样描写的呢?请大家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齐读)

师:读出对这一小节的喜欢。

指名读。

师:是啊,白天的威尼斯很热闹,晚上的威尼斯很美丽,这是多么迷人,多么令人向往的城市。其实,像威尼斯这样的城市我们国家也有,比如:苏州被称为“东方的威尼斯”,“亚洲的威尼斯”是泰国的曼谷,“北欧的威尼斯”是斯德哥尔摩,让我们课下去收集这些城市的资料,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

分与合第一课时教案篇7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培养语言感悟、积累和运用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课文描写的景物特点。

3.激发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兴趣和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课文描写的景物特点。

?难点】激发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兴趣和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以谈话的方式询问学生最喜欢哪个季节,根据学生的回答,导入课文《秋天的雨》。

(二)初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的生字词。

2.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自主解惑后同桌交流。

3.教师集中教学生字新词,学生再次齐读课文。

4.朗读课文,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品读课文,理解体验

1.看看秋的颜色

(1)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你是怎样理解"五彩缤纷"的?(出示多媒体投影)

(2)这么美的景象,你是如何读的?读读,如何读出五彩缤纷。

(3)教师范读指导。(配音乐朗读)(学生倾听)

(4)学生再读,读出五彩缤纷的味道。(个别读,齐读)

2.闻闻秋的味道

(1)请你读一读,老师来闻一闻,是不是真的闻到这种气味。

(2)齐读第三自然段。

3.听听秋的声音

(1)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小喇叭吹的是什么?

(2)指导学生读。(个别读,分男女生读)

(四)拓展延伸,积累背诵

比赛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配乐)

(五)交流拓展,小结作业

小结:学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想法?

作业:

(1)写一首诗(编写歌词)

(2)把秋天的景物画下来。

四、板书设计

秋天的雨

看看秋的颜色

闻闻秋的味道

听听秋的声音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虽然采用了很多教学方法,在激趣中教学,但是课堂的时间有限,在学习生字词环节没能深入展示对词义的引导学习,在实际教学中,理解词义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我接下来教学中要注意的方向。

分与合第一课时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注意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1.小朋友们,老师这儿有一个谜语,仔细听好了:身体多轻柔,逍遥漫天游,风来躲一阵,雨来它带头.学生齐答:云.(板书:云)

2.我们都见过天上的云,它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可同学们听说过吗?云还能用来造房子呢!(板书:房子。房是个生字,小朋友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扁扁的户字头,下面一个方,方字的一横要稍长)

3.指导读题:云房子

二.初读指导,学习生字词

1.看课文,听课文录音。(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文,边看书边听录音)

2.云房子多有趣呀,想不想赶快读一读?读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出示: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3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小黑板出示

fáng jí zào kè rán xǐ

房子来不及造做客忽然

jìng shuǎ yàng zhèn

干净玩耍样子一阵风

1.指名读,并做小老师领读。(哪位小朋友想当小老师领读?)

2.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互相纠正读音

3.(火车火车谁来开?)开火车读

4.齐读(每个词语读一遍)

5.去掉拼音还会读吗?开火车读

6.“一,二,三,坐坐正”齐读生词

过渡:读的真不错,相信小朋友们也能把绿色通道里的词语读准确

出示:

xiē táng zhuàng yí shèng mī mī

一些礼堂一幢咦剩下笑眯眯

wāng wāng héng zhe jī jī zhā zhā

水汪汪横着叽叽喳喳

1.自读

2.齐读

3.互读

4.去拼音读

做游戏巩固生字词

“红红的石榴谁来摘”(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树上结满了许多又红又大的石榴)每个石榴后面都有一个生字,摘下石榴,读读黑板上的字,并组词。

(我想请上课坐得端正,注意力又非常集中的小朋友上来摘石榴)

些,堂,幢,剩,眯,汪

指名领读

四.呆会儿读课文,希望跟读生字一样读得棒!

请小朋友将课文打开,读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自由读课文各段落,相机纠正读音

五.检查自读

1.读了课文,有谁能告诉老师,是谁造云房子?

(一群小鸟)板书:小鸟

一群小鸟飞来了,它们看到天空里的云是怎么说的?

(哇,这么多白云!我们来造云房子。)应该怎么读呢?指名读,范读,再指名读

2.不一会儿,云房子就造好了。这些房子是什么样的呢?请小朋友们轻轻地读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描写这些房子的语句

你画了哪些语句,请你读给大家听!

(有的像……有的像……有……有……也有……)

3.有这么多幢云房子,你最喜欢哪一幢呢?

“有的像大冬瓜那样傻傻地横着”你来找一找,摆一摆。(理解:横着)

“有的像花儿那样美美地开着”你能“美美地”读好这句吗?

“有很高的大楼房”

“有很宽的大礼堂”

“也有一点点小的,小得只可以住进一只小麻雀”

有没有谁这些云房子他都喜欢?请你把它们连起来读一读好吗?

4.天空里除了这些样式的云房子,小朋友们想象一下,还会有些什么样的云房子?谁能用“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连起来说说。同桌讨论

出示:云房子真漂亮啊!它们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

5.我们再来看看课文中,学生齐读

6.试背第二自然段(同桌练习,指名背)

六.课堂作业

书背的好,字也要写得好

完成《习字册》

分与合第一课时教案优秀8篇相关文章:

第一侯读后感优秀6篇

开学第一课2023年读后感优秀5篇

党100讲第一讲心得体会优秀6篇

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工作总结优秀5篇

?w第一次作文优秀5篇

.2024春季学期开学第一课安全防疫教育教案5篇

开学第一课的教案6篇

安全第一幼儿园教案5篇

安全第一主题班会教案5篇

新学期开学安全第一课教案5篇

分与合第一课时教案优秀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3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