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提前设计一份教案,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案的提前准备,可以让教师在课堂上更有效地传授知识,下面是吾优心得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五上语文电子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五上语文电子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悠闲、松弛、尴尬、熟视无睹、彬彬有礼、翩翩起舞”等词语。
2. 引导学生借助词语学习课文内容,能在辨别与争论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3. 学会抓住关键词语品读课文,领悟课文先概括后具体叙述的表达方法,积累优美的语言。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 了解泰国大象的特点,感受泰国的独特风情与文化,体会大象与人类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
二、教学重难点:
抓住与象共舞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在比较与欣赏中感受人象共舞的和谐画面,感受语言的魅力。
三、教学过程:
(一)神游泰国,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今天老师带着大家神游另外一个国家(播放图片)。
简介:泰国富有“千佛之国、黄袍之国”的美誉。这里到处是金碧辉煌,尖角高耸的庙宇、佛塔,无处不有精致美观的佛像,为泰国妩媚动人的热带风情平添了许多神秘的气息。今天,我们既不去欣赏泰国迷人的热带风情,也不去感受它佛教文化的神秘,而是跟随作者赵丽宏去感受与象共舞的另一番情趣。(板书课题:强调“象”与“舞”的写法)
设计意图:播放异国风情,拉近了学生理解的时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泰国有真切、直观、具体形象的感觉。并由“大象节”引入课题,为下文学习打下了感性理解的基础。
(二)自主学习,制定目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了解些什么?请为自己制定学习目标。
在学生支离破碎的目标制订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梳理完成以下目标:
(读:了解内容
想:情感表达方式
用:迁移运用)
设计意图:学生经过五年的学习,已经完全习惯被老师牵着走,大胆放手让他们自己制订学习目标,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使他们逐步懂得自己学习的必要性。
(三)初读课文,初次识象
1.自由读课文,努力完成学习目标。自己试着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强调留下读书的痕迹:兴奋处疑难处、共鸣点)
2.和同桌简单交流读书感受。
3.检查读书效果:
自己感觉读书效果如何?做个小测验,把书合起来,想想自己记住了多少和“象”有关的四字词语?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靠自己去成功。词语的检测重在强调要学会“积累”——因为“学文如聚沙”。
4.思考词语:(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词语,请你读一读这些词语都和谁有联系?)
(1)不慌不忙悠闲沉着晶莹温和悠然而去
课文中这些词语都是形容大象的,透过这些词语你看到了一头怎样的大象?(温和悠闲自在)用不慌不忙、悠闲自在的语气读这组词
(2)冲锋陷阵攻城守垒以一当十以一抵百
透过这组词语你又看到了怎样的大象?(勇猛)(读出来)
(3)行礼谢幕彬彬有礼
透过这些词语你对泰国的大象有了什么新的认识?(温文尔雅的大象聪明乖巧的大象)
(4)翩翩起舞摇头晃脑踮脚抬腿舞之蹈之
读着这些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对泰国的大象有了什么新的认识?(聪明灵活的大象活泼可爱的大象)
设计意图:词语是有感情的,只有联系课文透过词语看到它背后传达的情意才能感受文学的魅力。通过词语教学巧妙地将课文内容进行梳理。
5.再读词语,用心感受:
教师有意把词语串成每段的第一句话,并相机呈现:“熟视无睹、国宝、聪明而有灵气、跳舞”等词语。引导学生在倾听中发现:每段的第一句话就是全段的中心句,把中心句串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6.小结:大家在第一环节教学中,自己读书,了解了主要内容,老师作为你们的学习伙伴和大家一同学习,帮助大家学会了在读书中摘记关键词语,并且引导大家学会思考,学会运用。
再看这些词语,你还会有什么发现?(初步感受“和谐”及象在泰国的特殊地位)
设计意图:通过词语教学巧妙地将课文内容进行梳理。渗透写法,了解了全文的写作特色。同时在一次次读词语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一步步有所发现,逐步化难为易,有效地保证了学习效率。
(四)抓住重点,读中感悟
1.当象在我们心目中越来越神圣的时候,认真回顾全文,课文哪一段将这种美好境界进行了最精彩的描述?
2.自由读第五段,有一个词具有传神的功力,找到它就可以感受“与象共舞的美好境界”。学生自学
设计意图:一个巧妙的问题设计给予学生学习的具体导向,他们在读书中辨别,在读书中思考,再次感受词语的魅力。
3.汇报交流。
①预设1:
翩翩起舞:引导学生联系下句理解:
舞蹈的大象,没有一点儿笨重的感觉,它们随着音乐的节奏摇头晃脑,踮脚抬腿,前后左右颤动着身子,长长的鼻子在空中挥舞。
请学生反复朗读这段文字。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找到的词语进行朗读训练,强调朗读要努力做到眼中有景,心中有情,才能准确传达出文字的感情。把具体的描写还原成画面能让阅读自有趣味,舞之蹈之的大象才能出现在我们面前。
②预设2:
感染:
在欢乐的音乐声中,象群翩翩起舞,观众都拥到了宽阔的场地上,人群和象群混杂在一起舞之蹈之,热烈的气氛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引导学生思考“感染”的根源,在思考中想象“人群和象群混杂在一起舞之蹈之的热烈气氛”。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找到的词语进行想象训练。抓住看似普通的词语大胆想象,引导学生感受书中自有黄金屋的乐趣。同时巧妙地将口语表达与想象力训练有机结合。
③预设3:
陶醉:
毫无疑问,它们和人一样,陶醉在音乐之中了。
引导学生充分地阐述“陶醉”的理由,在讲述中回顾全文,感受人象相处的和谐美好。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找到的词语进行小结训练。抓住词语引导学生回顾全文,感受象在泰国的特殊地位才能感受象完全放心地与人类和谐共处的原因。
4.小结并指导朗读这段话:
设计意图:因为每一个词语都是作者精心构思而成,每一个词语都表达了人与象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筛选词语不是目标,在筛选中学会思考,学会运用才是目的。
(五)回扣全文,总结提升
五上语文电子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感悟作者一家人深深的亲情。
2.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人物形象。
3.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人物形象。
2.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法、学法】
(一)教法
点拨引导、多媒体辅助
(二)学法
诵读、圈点勾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忆导入
同学们我们最近刚写过作文“我家的财富”,许多同学这样写道:我家虽然并不富裕,但我家有一份最珍贵的财富,那就是爱。是啊,家是我们最温暖的港湾,它给了我们无限的关爱与温情。今天我们就跟随莫怀戚一家的脚步,去感受一下他们家最珍贵的那份财富。(板书课题:散步)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读前工作,强调读准字音。
分歧( qí ) 霎时( shà ) 信(xìn)服
水波粼粼( lín )嫩(nèn)芽
散:sǎn散文,松散;sàn拆散,散步
2、用一句话来概括。
提示:这是一篇叙事性散文,在概括的时候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在初春的田野上,我和母亲、妻子、儿子一起散步)
与文章第一段进行对比(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第一段交代了地点、人物、事件,但是语序上做出了调整,更加强调了散步的人。
三、品读课文,分析情感。
1、赏析第三段,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爱。
在这里谁本来是不愿去散步的,为什么?母亲身体不好还能从哪里看出来?引出第三段,赏析“熬”字。熬:忍受,忍耐,“熬”字更能体现出母亲度过冬天的不容易,表现了母亲因年老体弱而艰难过冬的痛苦情状,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太迟了,太迟了”“总算来了”可以看出“我”的焦急与迫切,更能看出对母亲的那份疼爱。
齐读第三段
2、赏析第四段,指导朗读。
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段描绘了新绿、嫩芽、冬水,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既烘托出了一家人散步时的祥和欢乐的气氛,也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获得新的活力!
重点品读“咕咕”,可以让学生不同声调地去读,感受泉水起着水泡的活力。
齐读第四段。
四、抓住冲突,深入理解情感。
1、初春的景色很美,而且母亲也熬过了一个严冬,出去走走还可以唤醒母亲心中的活力,所以一家四口一起出去散步。但是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分歧,什么原因呢?
(母亲年龄大了,当然想走平顺好走的路;儿子还小,想走有意思的小路。你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小路有意思?大路平顺好走,小路蜿蜒但有意思,母亲身体又这么糟糕。)
2、“如果你碰见了他们,你会帮助他们做出怎样的选择?替他们选一个合理的办法。”
作者最终做出了什么选择?为什么?(补充:伴同母亲的日子不多了。)从中看出了作者的那份孝心。适当点一下妻子的贤惠和儿子的懂事乖巧。
3、但是母亲又是如何选择的?母亲选择走小路,走不过去的地方可以让儿子背着过去,母亲主动做出了退步,雍容大度,而且方法也十分的高明。
所以最后一家人在阳光照耀下,愉快地走向那条小路。
齐读第八段,谈一谈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世界”大词小用。
(作者和妻子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对上,肩负着赡养老人的义务;对下,承担着培养、教育子女的重任。“世界”一词形象地表明了作者和妻子对生活、对家人的一种责任感与使命感。)
五、品味冲突,升华主题
1、在散步的过程中虽然出现了小分歧,但是正是在这冲突中让我们格外感受到了这个家庭的温馨、幸福与美好。
那么,在这个家庭解决分歧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到什么?(我们从作者莫怀戚身上可以学习到什么)
这个家庭有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孝,儿子尊重孝敬老人,事事先考虑老人,这些在不知不觉中感染着自己的孩子,这样一代代传承下去,就形成了这个家的家风。
创作背景补充,所以一个家只有有了孝,有一个良好的家风,这个家才会和谐美好。
2、莫怀戚写出了这样一篇优美的散文,他也是一位优秀的作家,从写作方面你可以向他学习到什么?
写作手法:以小见大
语言方面:环境描写
结构安排:重点写矛盾与冲突
六、小练笔(作业)
假设:周末写完作业你终于可以看会儿电视,期待已久的动画片马上要播出了,但这时姥姥却提出十分想看戏曲频道,请你发挥合理想象,续写一段话,要求写出具体解决冲突的过程,并且在其中能够体现出你家的良好家风。
五上语文电子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模仿重点段,用句式“有的……有的……”说话。
3、会认读、书写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注意“净”、“耍”的笔顺。
4、感受云天的美好,想象雨后天空的美丽,初步养成爱观察、爱想象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描述导入
小朋友,在夏天的午后,刚下了一场雨,太阳公公还来不及把云全收回去,有一些就留在天上了。瞧,这儿一朵,那儿一朵,真漂亮!
听!这时候,谁也来凑热闹啦?(齐说:一群小鸟飞过来)让我们也插上翅膀,变成快乐的小鸟,飞上蓝天云看看。
此时此刻,看到这么多白云,你最想说什么?
“哇,这么多白云!我们也来造云房子。”
师:来,让我听听,哪只小鸟最想来造云房子?
想造云房子的小鸟们一起大声说。
二、读书感悟
1、小鸟们是怎么造房子的呀?捧一团白云铺地板,四周造起高高的墙,开一个小门,再开一扇窗,屋顶盖好真漂亮!
瞧,是高高的.大楼房!小鸟们还造了哪些云房子呢?请小朋友们快乐地诵读第二自然段。再找一找。
2、指名读。
出示:“有的像大冬瓜那样傻傻地横着,有的像花儿那样美美地开着。有很高的大楼房,有很宽的大礼堂,也有一点点小的,小得只可以住进一只小麻雀。”
师:这么美的云房子,多有意思呀!大家想读好吗?
先练一练,再美美地读给大家听。
3、课前,唐老师带着小朋友们一起仰望蓝天,欣赏了空中千姿百态的云儿,我们还用小剪刀剪出了美丽的云房子,谁来介绍一下你的云房子呢?
这么多同学想说,那快让我们回到小组里用上面的句式说一说。
出示:云房子真呀!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
4、小鸟们的云房子很美。你们的云房子也别具特色。
小鸟们开心极了,它们从这幢云房子里飞出来,又向那幢云房子飞过去,开开心心地哭串门呢!它们在说什么?
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5、鸟儿们玩得起正开心,忽然(播放课件)咦?云房子变小了,云房子不见了,云房子哪儿去啦?快读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抓住“咦”、“变小了”、“不见了”、“哪儿去啦”读出小鸟的惊奇与留恋。
抓住“笑咪咪”、“水汪汪”等词语,表现出大自然的清新与美好。
三、积累拓展
1、今天,我们和可爱的小鸟把太阳公公留下的云朵造成了许多美丽的云房子,现在我们一想着那些可爱的去房子,一边读好这篇美丽的课文。
配乐齐读课文。自由练背。
2、云房子的故事讲完了,不过天空中还有很多很多树林、云花朵、云小兔等等有趣的故事,那就让我们小朋友自己编写吧!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耍然净洗
2、指导给“然”、“洗”扩词语。
3、观察“耍”、“净”的笔顺,“耍”与“要”进行比较,“阵”的第五笔是横不是竖。
4、描红后交流注意点,而后临写。
五、课后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楼房()的礼堂()的太阳
()的蓝天()的小鸟()的白云
2、观察白云或彩霞,仿照课文第二自然段,用“有的像……有的像……”写一段话。
第一题为基础题,第二题为提高题,可选择完成。
五上语文电子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汉字”一组形声字的学习,引导学生发现汉字偏旁表义的特点,根据汉字形旁来区别基本的字义,帮助辨别和识记汉字。培养学生对于汉字的兴趣。
2.指导学生辨别形近字,按笔顺规则书写形近字,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3.通过选词写话,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词语写句子,培养学生组织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4.阅读欣赏短文《树真好》,引导学生体会树的好处,懂得爱护树木,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朗读感悟能力。
5.语文生活,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培养学生敢于表现,乐于交流的品质。引导学生发展正当的兴趣爱好。
[教学重点]
区别形近字;规范地书写;选词写话;进行阅读和语文活动。
[教学难点]
开展“我来露一手”的语文活动,培养口语交际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准备]
形近字卡片、教学挂图,小黑板、阅读欣赏范读录音。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有趣的汉字。
1.导入:看看这幅图上有些什么?
(有公鸡在报晓,有好看的花草,有美丽的彩云。)
2.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歌谣。(出示小黑板:黎明鸡报晓,彩云山中绕。花草清水浇,晚霞似火烧。)
3.仔细观察歌谣中带点的汉字,你发现了什么?
这四个字是形声字,它们的形近,音近,只是偏旁不同。
4.你能根据这些字的偏旁说说你所理解的字义吗?
5.小结:这些都是形声字,它们的形旁表示了字义,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字的形旁区别它们,这样就不会把它们弄混淆了。
二、写字板。
1.认读要写的六个字:晓、浇、卷、巷、旧、归
2.辨别它们的字形。
3.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4.教师范写,提示学生观察教师书写时的运笔方法和笔顺规则。
5.学生描红,提醒学生注意“晓”和“浇”右边不要多一点,“卷”和“巷”下面的写法不一样,“卷”字的下面部分是两笔写成:横折钩,竖弯钩。“巷”字的下面部分是三笔写成:横折,横,竖弯钩。
6.学生将每个字书写两遍,写完以后同桌互相评一评。
三、选词写话。
1.玩过搭积木的游戏吗?将一块块积木想办法搭成一座房子,真好玩。我们今天来玩一玩用“词语积木”搭“句子房”的游戏吧。
2.小小建筑师,来看看有哪些词语积木可以让我们选用吧。
出示词语:芳香向往坚定迎接非常敬佩
3.想一想:你准备用其中的哪些词语写话呢?
4.同桌互相说一说。
5.学生写句子,写完后在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
1.在黑板上画出几棵树:同学们,你们喜欢树吗?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小结引入:同学们很喜欢树,树的好处真多啊!我们今天来读一篇美丽的短文《树真好》。
二、阅读欣赏。
1.听录音范读短文,听清楚字音,想想短文里说了树的哪些好处。
2.学生自由朗读短文,不会读的字请教同学或老师。
3.快速默读短文,标出自然段。这篇短文共有9个自然段,请9名同学开火车读,集体纠音。
4.读好词语:筑巢勤施肥
5.再读短文,想一想:短文中说了树的哪些好处?
找出文中的相关段,多种形式朗读。
6.指导有感情朗读。
同学们读了这篇短文,一定对树更加了解,更加喜爱了。那么,我们要怎么样读出喜爱的感情呢?指名读,师生共同评价,全班有感情读。
三、语文生活。
1.过渡:刚才几个同学的朗读真好,让我们一起享受了树的好处。这几个同学有朗读的特长,这是他们的长处。我知道,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爱好,有的同学有自己的特长,你们想来露一手吗?
2.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有的喜欢朗诵,有的喜欢书法,有的喜欢绘画,有的喜欢模仿……
你们看,图上的小朋友有什么爱好?
指名说说图意,师生共同评价(图上的小朋友小明是个小航模迷,他正和小伙伴一起研究他做的飞机模型呢)。
把你的特长介绍一下,可以边介绍边给大家展示一下,可以当场表演,如朗诵,模仿,唱歌,跳舞,器乐等,也可以拿出自己准备的书法绘画作品给大家看。
3.小记者采访问爱好和特长。
(1)你想知道同学有什么爱好和特长吗?让我们互相采访一下吧!
(2)指名示范,评价双方的说话态度是否礼貌,声音是否响亮,问题是否清楚,回答是否完整具体。
(3)提示:你想问同学哪些问题?如:你最喜欢干什么?为什么喜欢?你有什么特长?怎么学的?等等。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老师适当点拨。
(4)分小组进行采访交流。教师巡视,请同学示范。
4.你愿意把你的爱好和特长写出来吗?
请把刚才对“小记者”说的内容写下来吧,写的时候要注意把句子写通顺,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5.学生写话。教师巡视。
6.交流写话作业,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互帮互学。
7.老师点评学生的写话练习。
五上语文电子教案篇5
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语句。
3.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
4.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课前准备:关于重点句的课件。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去观察过虫子吗?那你看到过“草虫的村落”吗?“草虫的村落”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新课文。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思考:“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字词检查。
(3)交流反馈。
梳理内容,明确场景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在哪儿?你在那里看见了什么?
(2)交流反馈。
①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里,很多的黑甲虫村民,熙熙攘攘地往来。 草虫的村落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个森林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过放大构成的。 ②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
作者是怎样想象的?(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作者的想象力很丰富,他把一个草丛边上有甲虫的'小土堆想象成了一个“草虫的村落”。)
③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什么?
交流时,教师相机出示: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终于走出一条路。”
“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到处参观远房亲戚的住宅。”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村落”:有建筑,有形形色色的人们,他们还有
五上语文电子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地道战是冀中人民创造的一种十分巧妙的对敌斗争方式,通过学习了解地道战,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2.理解地道战在抗日战争的特殊地位。
3.为课文分段,归纳段意,并学会分层和写出层意。
4.朗读。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教学重点:
了解冀中地道的结构特点。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学难点:
理解冀中地道战的特殊地位。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光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教学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给课文分段。
一、板书课题:冀中地道战
解题:冀,河北省简称;冀中:指冀中平原;地道:在地下挖洞,形成通道。
二、整体入手,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思考
①地道战这种斗争方式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②地道的式样和特点各是什么?
2.预习生字、新词。
堡垒:作防守用的坚固建筑物。
妨碍:阻碍。
隐蔽:借旁的事物来遮掩。
迷惑:辨不清,摸不着头脑。
三、读熟课文、理清顺序,划分段落
第一段(1~2自然段)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用地道战同敌人斗争。
第二段(3~7自然段)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有效地打击了敌人,体现了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
第三段(8自然段)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理解课文,了解我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无穷的智慧和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理解冀中地道战的特殊地位。
一、复习引入
提问:通过预习你知道什么了?这节课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思考写了什么?
时间、地点、事件。
抓重点:斗争方式——地道战。
2.自由读,体会内容。
三、学习第二段(逐自然段学习)
1.自由读全段,然后用一句话概括全段意思
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
2.指名读第3自然段,思考:地道在打击敌人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地道——是人民武装坚强的堡垒。
3.自学4~7自然段。
自学题,在书中找一找哪些地方体现了“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
①自由读文。
②勾划。
③讨论。
④汇报。
教师摘录要点作总结。
地道:式样100多种,洞内设施较完备。出口隐蔽,虚实结合。洞内“关口”多,防毒,防水,设“有线电”等等。
4.朗读,把地道的奇迹及对人民无穷智慧的感受读出来。
四、学习第三段
1.齐读,说说写了什么?
2.追问:你怎样理解“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3.说一说。
4.读全文,再次体会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作业
课内:抄写词语、选词填空、按课文内容填空、造句
课外: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自然段
板书设计:
利用地道坚持斗争
地道结构独特
出口隐蔽能守能攻顽强的斗志
巧妙防备水火毒气无穷的智慧
有线无线联络方便
粉碎扫荡创造奇迹
五上语文电子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太阳与士兵的对话,体会文章所表达出的边防战士对祖国的忠诚之情。
2、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归纳出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的,提高概括能力。
3、帮助学生认识五个生字。
4、对有条件的学生可以指导他们读后练习,用书信的形式写出读后感。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读。
谈话:生活中,有各种对话——儿子与母亲的对话,学生与老师的对话……可是,你听过这样的对话吗?
板书:太阳与士兵
二、初读对话。
以个体自读为主,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想想一共有多少次对话。
三、再读对话,一边读,一边想:每次对话主要说了什么内容,你从中感受到了“东方一哨”士兵怎样的形象?
1、读第一次对话,要想象士兵们清晨高唱上岗,在太阳照耀下升旗的情景。
2、读第二次对话,要想象士兵们用自己的双手在荒凉的小哨所上建起升旗场的情景。
3、读第三次对话,要想象士兵们年复一年在冰天雪地迎风站哨的情景。
四、巩固练习。
1、注意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想想这样写所包含的`意思和情感,再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几句话。
北国的松,江南的竹,中原的月季,陕北的向日葵……每一料种子都带着战士的馨香在这里落户。
我们要将我们全部的光和热,献给祖国,献给人民,献给您——伟大的祖国!
2、为课文插图配一首小诗,题目是《太阳与士兵》。
3、给“东方第一哨”的解放军叔叔写一封信,倾吐你心中想说的话。
五上语文电子教案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