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教案中必须清楚列出每节课的关键点和难以掌握的知识,一份完整的教案使教师能在课堂中增加更多的互动反馈环节,以下是吾优心得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天上云教案优秀7篇,供大家参考。
天上云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诵读诗歌,培养读诗兴趣。
2、理解诗中表现的思想感情。
3、体会联想和想象的表现作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联想和想象的作用,联想力和想像力的训练。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三、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听过牛郎织女的传说吗?那位同学来给大家讲讲。(请学生讲牛郎织女的传说。)在传说中牛郎织女生活得很凄惨,很不幸。但是,在我国有一位诗人,它通过自己的想象创作了一首诗歌,在他笔下,牛郎织女过着另一种生活。这位诗人就是我国著名诗人郭沫若先生,而他创作的这首诗歌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天上的街市》。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一起来品味诗中美妙的意境。
(二)朗读诗歌,初步感知:
1、全班齐读诗歌。
2、指导学生给诗歌第一小节划分节奏和重音。
3、学生尝试独立划分后三节的节奏和重音,课件展示正确划法,学生对照改错。
4、请学生尝试有感情配乐朗读诗歌,并请学生评价。
5、全班再次有感情朗读诗歌。
(三)研读赏析:
1、诗人有远远的街灯一次想到了什么?
2、天上的'人们的生活是怎样的?从那些语句中能看出来?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4、诗歌表达了诗人向往自由、追求理想的感情,但是诗人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感呢?(引入背景介绍)
1919年5月4日,发生“五四运动”。仁人志士热血沸腾,认为黑暗的中国从此有了新希望,但“五四运动”高潮一过,中国又陷入黑暗中。此时,诗人郭沫若从日本回国,目睹现状,他一度兴奋激动变为苦闷感伤,但他并为失望,依然执著追求,他凝望星空,写下了这首诗。
(四)问题探究:
1、在这首的第一小节,诗人为什么会由街灯想到明星?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
2、诗歌的后三小节运用了什么手法?前后两种手法有何不同?
(五)拓展延伸:
仿照例子,发挥想象和联想,续写下面的句子。
例: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教学反思
?天上的街市》是郭沫若先生的名篇,这首诗意境优美,节奏舒缓,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意趣,适合朗读,要以此加强朗读指导。同时适当介绍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体会联想和想象在诗歌艺术中的作用。在这节课开始的时候,我首先和学生回忆了蒲松林的《山市》,让学生开始展开联想,然后我便引出了这堂课要学的课文——《天上的街市》。接下来为学生配乐范读诗歌,然后指导学生划分诗歌节奏,找出重音。继而让学生齐读然后学习小组比赛朗读,然后自读,我从旁指导,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合作读、自由读、录音读、配乐读、评点读等让学生感悟,学生“美文美读法”简单赏析诗歌,让学生根据诗歌内容谈自己的见解。学生在这种自读自悟中学会了如何读诗,并读出了诗中蕴含的情感。之后让学生用之前学习的复述牛郎织女故事,旨在让学生比较民间故事中悲剧结局和诗中的幸福结局,体会了作者的感情时穿插介绍了文章的背景,使学生对情感的体会更为深入。最后总结时回顾了“联想”和“想像”的手法并进行了练习,充分培养了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能力,作业则让学生把练习仿写句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语文教育特别需要提倡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也特别需要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创造性的理解。所以,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语文课程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必然是广泛而深刻的。
在这一节课教学设计上,我重视学生诵读,让学生在诵读实践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语感,通过朗读加深体验与领悟,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通过联想、想像的训练,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在课上,我鼓励学生尝试活学活用,用在《散步》学习的“美文美读法”进行赏析:“我觉得美,美在 ”。语文学习小组中,a组b组c组的几位同学同学分别能流畅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并且都能在说的过程中,体会诗歌的句式美,情感美。
我还注意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但对话并不是让学生自发的讨论,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经验、情感去钻研诗歌,进行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老师参与其中,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让每位学生都能做到感情融汇感情,思想碰撞思想,同时,教师的感情和思想也参与到学生的情感和思想之中,分享学生的收获。
通过这一堂课的教学,我深深体会到以后每一次教学都要注意在课前对学生有足够了解,在设计时更多考虑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一个最优的教案,在上课时自己要全身心投入,有情况要及时调整,力争在课堂上多角度、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天上云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指导朗读,培养对诗歌的爱好。
2.了解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并进行联想力和想象力的训练。
3.理解诗中的主要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今天幸福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1.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含义。
2.引导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
3.体会诗人向往理想世界的感情。
[教学难点]
1.理解新诗的特点。
2.区别并运用联想和想象的写作手法。
[教学设想]
在教学设计中,我力求让学生在诵读实践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并发展语感,通过朗读加深体验与领悟;通过联想、想象力的训练,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语
我们在夏夜乘凉的时候遥望满天星斗,星空总让我们感觉无比广阔和神秘,引发我们无数的遐想,那里流传过不少美丽的神话传说,有我们所熟悉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大家一定想知道,牛郎织女正在天上做些什么呢?就让我们跟着现代诗人郭沫若一起来遨游天上的街市。
2.板书课题、作者
3.介绍作者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我国现代杰出的诗人、作家、戏剧家、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卓越的政治活动家。代表诗集有《女神》、《星空》。在完成第一本诗集《女神》的创作后,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天上的街市》选自他的另一本代表诗集《星空》。
4,介绍背景
?天上的街市》写于1921年,当时的中国处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之中,“五四”运动刚刚过去,革命处于低潮,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个时候诗人写下这首诗,想象了天上自由、幸福、美好的.环境,为的是表达他对理想世界迫切的向往。
二.指导预习
1.预习生字新词
piāo miǎo chén lóng lǒng shèn láng
缥缈 陈列 灯笼 笼罩 不甚 牛郎
2.学生朗读诗歌,采用齐读、个人读的方式。
3.品味本诗的感情基调。
(在学生几次读诗的基础上,经过讨论,对这首诗的感情基调进行把握。)
明确:这首诗的感情基调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一丝忧郁。朗读时节奏不用太强,速度稍慢,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天上云教案篇3
?教学目的】
1、领悟诗歌表达的中心。
2、掌握联想和想象的特点,体会它们在诗歌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赏析语歌的语言。
2、练习运用联想和想象。
?教学难点】
领悟诗歌表达的中心。
?教学方法】
读:反复朗读诗歌,初步理解文意。
讲:学生用自身的语言讲述“天上的街市”。
悟:根据诗歌提供的信息综合理解诗歌的主题。
析:赏析诗歌的语言。
练:练习运用联想和想象。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出示课件):几张图片。
请同学们欣赏几张星空的图片,面对美丽的星空你想到了什么呢?
2、(出示课件:课题)引入课题。
3、作者简介(出示课件):作者肖像和介绍。
二、读诗歌
1、(出示课件:flash 动画、录音朗读)学生听录音朗读。
2、(出示课件)学生个人朗读竞赛。
3、奖励优胜者一首音乐,现场配乐朗诵。
4、学生齐读。(出示课件,节奏、重音划分)
三、讲诗意
1、学生用自身的'话描述“天上的街市”。
要求语言流畅,重点突出,发挥想象。
2、(出示课件)教师归纳:“天上的街市,商品琳琅满目,人民自由生活”
四、悟主旨
1、考虑问题:
⑴ 作者为什么要改变“牛郎织女”的故事。
⑵ 作者为什么写“天上的街市”而不写“人间的集市”?
学生结合写作背景讨论回答。
2、教师归纳:(出示课件)表达对实际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五、析语言
1、(出示课件:语言是诗歌美丽的外衣……)
同学们认为诗中哪些词或句子使诗歌打扮得更加迷人,说说看。
2、(出示课件)例句:一朵(颗)流星。
六、练手法
1、(出示课件)问:什么是联想和想象?本文如何运用联想和想象?
2、(出示课件)想象练习:(三题任选一题)
3、(出示课件)联想练习:看雕塑。
七、小结
1、本课内容:
⑴ 激情朗诵。
⑵ 领悟主旨。
⑶ 赏析语言。
⑷ 联想和想象。
2、课外练习:写一首诗《人间的集市》,描述我们实际中的美好生活。
天上云教案篇4
教学角度:
1、以语用行为之一的“读”为聚会的主要行为,通过多种方式的读,形成对如何学习诗歌的个性认知。
2、借读之机用圈点勾划做旁批,通过有针对性的“读”以获取有用的信息。
3、培养学生想象与联想的能力,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形成对人生理想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精神。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检查预习情况
1、读“读一读,写一写”中的生字词
2、请学生朗读此诗,并做点评。
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读诗?(读出停顿、重音、感情等)
二、听录音范读
1、放第一遍录音,请学生用“/”标出停顿之处。
2、放第二遍录音,请学生用“.”标出应重读之处。
3、生生听读,查找自己所标与同伴之异同,并就不同之处相互讨论,形成一致意见。
4、听学生范读,全班核对所标停顿、重音;师生就不同之处进行研讨,达成一致。全班齐读此诗。
三、析内容,品诗美
1、学生默读全诗,找出诗中所写景物,并用“△”标出。
2、师生就景物进行逐节分析,析诗所用想象与联想之写法和诗各节之间的内在联系。
3、就诗中所引民间传说进行研讨
①说牛郎织女故事之原型(点学生讲此故事)
②问题:在诗中,作者将故事做了哪些改变?(小组讨论)
③问题:师生就改变内容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作者做此改变之动机是什么。
④问题:所改故事之结局一定会实现吗?作者在诗中用哪些词向大家表明?
⑤问题:作者借诗抒了什么样的情怀?我们在读诗时,应如何读出这种情怀?
⑥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出诗情。
⑦教师配乐范读(所选音乐为《梁祝》)。然后学生再读,直至能背诵全诗。
四、布置作业
用自己的话,将本诗改写成一篇散文。
注:此教学方案为我在为全县参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七年级语文新教材培训的教师所上示范课(2004年8月5日)所采用的方案,方案之设计较为具体地体现了语文交际圈教学理论关于如何在课堂展开聚会的理念,围绕以问题为话题如何进行师生课堂聚会,本设计提供了一个较为可行的范例。从聚会效果来看,学生与教师同为语文交际者之平等对话特色显现较为明显,互动效果好。
天上云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诗中表现的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思想感情。
2、体会联想和想象的表现作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3、学习诵读诗歌,培养读诗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诗中表现的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难点:联想和想象的作用,联想力和想象力的训练。
教学方法:
以诵读法为主。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调动联想和想象,不断加深对诗歌意境和作者感情的理解,进而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
教学用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激发学习兴趣。
1100多年前,一位唐代诗人凝望着星斗满天的夜空,有感于宫女的幽怨,写下了一首七言绝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82年前,又有一位现代诗人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创作出一首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二、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号尚武,沫若为笔名,四川乐山人。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戏剧《屈原》《蔡文姬》等。本诗选自《星空》。
三、范读,初步感知诗歌。
1、教师配乐朗诵,学生感知诗歌内容。
2、指导朗读的节奏和重音,师生齐读。
四、诵读,理解诗歌大意。
1、引导学生学习诗歌第一、二节。
⑴“远远的街灯明了”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表明时间是晚上,天已经黑了。
⑵诗人面对黑夜看到了什么?
——理解第一节诗中的联想。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包括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等。
板书: 街灯(明) (闪)明星
联想 比喻
明星(现) (点)街灯
⑶街灯与明星有什么相似之处?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街灯与明星的共同特点是数量多和明亮。诗人看到远远的街灯,星星点点,时隐时现,就自然联想到明星,这是类似联想,并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这种联想具体表现出来。同理,作者看到天上的明星就自然联想到街灯。这样既描绘了迷人的夜景,又暗示了光明未来的追求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4〕诗人又是怎样写到了街市和物品的?
——理解第二节诗中的想象。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板书:街市(美丽) 物品(珍奇)
?5〕诗人描绘想象之物时流露出怎样的情绪?
——天上的生活繁华富庶、美好幸福,令人无比向往。
2、学生自由讨论诗歌第三、四节。
⑴这两节诗又写了什么内容?
——运用想象,描写牛郎织女在天上的生活。
⑵请用优美的散文语言描绘牛郎织女在天上的生活。
——他们获得了自由,能够骑着牛儿,淌过不甚宽广的天河,时时来往,天天相见。白天,他们男耕女织,一家四口其乐融融;夜幕降临,他们手提灯笼,闲游天街赏景购物,生活过得美满幸福。
3、诵读全诗,再现诗人联想、想象的过程。
板书:
街灯
天上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物品 牛郎织女的自由
明星
四、品读,理解作者感情。
1、诗人描写的牛郎织女的命运与牛郎织女的传说有何不同?
——在诗人的想象中,天河不再成为阻隔牛郎织女的障碍,他们自由来往,无拘无束,过着自由、幸福、快乐的生活。
2、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师穿插介绍写作背景。
——20年代初期,“五四”运动的高潮已过,中国又陷入了死一般沉寂的黑夜中。此时,诗人郭沫若从日本回到祖国,目睹现状,他一度的兴奋激动变为了苦闷感伤,但他并没有悲观失望,依然执著地寻求光明与理想。凝望星空,他写下了这首诗。表现了诗人追求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3、诗的后三节中连用了四个“定然”和一个“定”字说明了什么?
——“定然”“定”都表示肯定的语气。所描绘的事物明明都是出自于想象,作者却以斩钉截铁的语气加以肯定,表明作者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对美好未来充满了信心,也鼓舞和感染了我们。
五、美读,背诵全篇诗歌。
1、师生配乐朗读全诗,再现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生结合音乐背诵全篇诗歌。
六、课堂小结。
诗人巧妙运用联想和想象,从地上联想到天上,又想象天上的街市和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七、布置作业 。
1、联想想象训练。
一根小小的蜡烛,却能划破无边的黑夜,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一看到蜡烛,我就会想到他(们) 。
2、推荐朗读郭沫若的诗歌。
天上云教案篇6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诗歌,体会现代格律诗的节奏韵律。(重点)
2、了解诗歌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重点)
3、理解诗中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难点)
预习案(提前预习我最棒)
1.走近作者
郭沫若,原名________ ,郭沫若是笔名,四川乐山人。他是现代杰出的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代表作有诗集《 》 《星空》 ,话剧《》等。
3.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缥缈( ) 陈列() 珍奇()
闲游() 灯笼()不甚()
探究案
一、 整体感知
探究1.(朗读大比拼,看看谁最棒)
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的'流畅。读出停顿和重音。体会诗人的感情和诗的意境。
通过朗读体会出本诗的感情基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精读品析
探究1:小组讨论学习诗歌第一、二小节。
(1)“远远的街灯明了”告诉我们是什么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面对黑夜看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2:自由讨论诗歌第三、四小节
(1)这两节诗又写了什么内容?
(2)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再走。”一般说来,流星的量词是“颗”,这里为何用了“朵”呢?
(3)诗中描写的牛郎织女的命运与传说有何不同?
(4)通过以上分析,再联系创作背景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拓展延伸
仿照示例,发挥你的联想和想象,完成下列句子。
例句:梦像一条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想捉它,他已经跑了。
月光照在地上,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笼中的小鹦鹉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测案
1.给形近字注音组词
缥()_______隔()_______ 笼()_______郎()_______
骠()_______膈()_______ 茏()_______朗()_______
2.下列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远远的∕街灯∕明了 b.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c.天上的∕明星∕现了 d.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4.《天上的街市》主要运用了_______和_______的表现手法,向人们描绘了一幅______________的生活图景,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的______________,对_____________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布置作业
熟练并有感情的背诵《天上的街市》课本“探究练习”
教学反思
天上云教案篇7
一、导入新课。
星空以其无比的广阔和神秘,引起人们纷繁多姿的遐想,创造出众多美丽动人的传说。朋友,面对星空,你想到了些什么呢?我们说,诗人的想象最瑰丽,那么,我国现代大诗人郭沫若又想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翻到《天上的街市》。
二、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现代诗人、学者。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等。
三、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20年代初期,此时,“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半殖民地牛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势力窒息着。面对这种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四、熟悉诗歌,指导朗读。
1.请学生自己试读全诗,体会全诗的感情基调。
明确: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丝忧郁。
2。这种感情基调的诗歌应怎样朗读?
明确:朗读时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3.放录音。听完录音后,再请学生根据听录音的印象试读。老师再明确这首诗的节奏和重音的划分。
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你看,那浅的天河,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定然是/不甚/宽广。
天上的/明星现了,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定然/在/天街/闲游:,
街市上/阵列的/—些物品,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五、分析、解读全诗。
(一)讲解第一节诗。
1.教师范读第—节。
2.“远远的街灯明了”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信息?
明确:它表示时间是晚上,天已经黑了。
3.诗人面对黑夜看到了什么呢?
明确:登高远望,看到了暗空中无数街灯点缀其间,像是夜空中的无数明星,抬头望星空,无数明星也同样像是地上的无数街灯。这一节,诗人把“街灯”比喻成“明星”,又把“明星”比喻成“街灯”,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形成一种循环复沓的诗美。
4.有的同学在朗读的时候,往往漏掉“是”字,请同学们想一想:“是”字可有可无吗?
明确:“好像”后加—个“是”字,凑足音节,使其更舒展,同时更能表达作者赞赏的口吻。
5.这节诗中有两处运用了联想,请同学们找出来,并思考联想的特征。
明确:两处联想:街灯=明星
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二)讲解第二节诗。
1.请学生个别朗读第二节诗。
2.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事物的心理过程,两事物之间或具有因果联系或具有相似关系,譬如“街灯”和“明星”就具有发亮相似特点。那么什么是想象?:第二节诗中运用了想象吗?
明确: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使人由民间的街上有灯,而天上也有类似灯的明星,进而创造性地想到天上也应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应有珍奇的“物品”,这就是想象。
3.诗人是如何描绘自己的想象物的?
明确:诗人用“美丽的”来形容街市,用“世上没有的”“珍奇”来形容物品,并用“陈列”—词来说明物品的繁多。
4.作者极尽想象描绘这些景物的时候,语气是怎样的?
明确:极其肯定。从“定然是”一词可以看出来。
5,作者这样写流露出怎样的情绪?
明确:天上是那样繁华富庶,天上的生活当然是无比美好幸福的。字里行间,流露出 诗人对这种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天上云教案优秀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