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设计应反映出教师对学生发展的深刻理解和把握,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吾优心得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我们是春天教案最新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我们是春天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蔚、弋、频、茵”等4个生字,理解“蔚蓝、巡弋、不速之客、频频、祈盼”等词语的意思,会用“不速之客、祈盼”造句。
2.能仿照课文1~4节,补写一节诗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体会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体会诗歌内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影视资料:一美丽的家园,二是残酷的战争画面,三是其它关于战残酷性的数据和资料。
2.学生准备:收集、阅读第二次世界大战、伊拉克争等战争的资料。
3.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对比,铺垫激情
1. 课件播放“平静而美丽的蓝天、大海、草原、沙漠以及人们幸福生活”的画面,交流:看到了什么,有怎样的感受?
2. 课件播放“残酷的战争场面、战后荒凉的废墟”,交流: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又有怎样的感受,看着这前后两组画面,你有什么话想说。
3. 小结:是呀,战争是如此的残酷。当我们沐浴着春光,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尽情享受和平的时候,你可曾想到,在我们这个美丽的地球家园里,有不少地方还笼罩着战争的阴影,他们正祈盼着和平,呼吁着和平,饱受战火的人们希望能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般美丽而和平的世界!(板书课题)
4. 指导有感情地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理解悟情
1.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划出难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想一想,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 交流讨论:
(1)读准并理解下列词语:“蔚蓝、巡弋、不速之客、频频、搅、祈盼”。
蔚蓝—— 你还知道哪些蓝?如嫩蓝、瓦蓝、深蓝、碧蓝、青蓝;填一填“蔚蓝的( )”如大海、天空、海面等;
巡弋—— 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如通过查“弋”的意思,或是联系上下文猜想;
不速之客—— 怎样的客人被称为“不速之客”,课文中指什么?战舰和水雷为什么被称为“不速之客”;
频频—— 联系“频频点头”猜测“频频”的意思,想想课文中“频频发射的导弹”说明了什么;
祈盼—— 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如企盼、盼望、渴望等。
(2)指名朗读课文;同桌互读,点评。
(3)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三、诵读感悟,体会入情
1. 出示四幅画面及相关诗句,指导朗读:蔚蓝的大海是海鸥的乐园;金黄的沙漠是蜥蜴和甲虫的天下;蓝得发黑的夜空属于星星和月亮;绿茵茵的草地滚动着欢乐的足球。
2. 在每句中加上“本来(该)”,再读一读,说说加上“本来(该)”后感觉有什么不同?是呀,本来是这样的宁静而美丽,那么现在怎么了呢?
3. 出示1~4小节,指导读好“本来…… 可是”的转折语气。
4. 讨论:这究竟是为什么?到底是什么破坏了这宁静而美丽的世界?(残酷的战争、贪婪与残暴、掠夺与侵略……)
5. “这究竟是为什么?”表达了作者怎么的感情?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1~4小节。
四、拓展补写,升华抒情
1. 其实,战争带来的残酷远不止这些,课前大家了解了战争的有关情况,把你了解到的情况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2. 以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有关数据,从这一组数据可以看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1939~1945年,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国家发动了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争,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波及20亿人口,战火燃及欧、亚、非、大洋洲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作战区域面积为2200万平方公里,交战双方动员兵力达1.1亿人,因战争死亡的军人和平民超过5500万,各交战国的直接军费支出占其国民总收入的60~70%,直接军费开支总计约1.3万亿美元。仅在欧洲,战争破坏造成的物资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即达2600亿美元(按1938年价值)。这场战争是对人类文明的一次巨大摧残。
3. 读了上面的数据,你又有什么新的体会,请根据你对战争的了解,选择其中一句,模仿补写。
4. 面对如此残酷的战争,你有什么话想说吗?指导朗读课文最后小节。
(1)自由朗读。
(2)指名朗读。
五、阅读链接,丰富感情
出示:《儿童和平条约》
1. 介绍条约的背景:(出示)
这份《儿童和平条约》是1986年9月25日在美国纽约,由世界各国的儿童代表分别代表本国儿童共同签订的一项公约,表达了世界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
2. 自由朗读,交流体会。
六、作业选择
1.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 诗歌仿写;《儿童和平条约》读后感或进一步阅读了解战争的相关资料。
我们是春天教案篇2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呼唤和平的诗,它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揭示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发出对和平的呼唤。
诗歌富有感染力,作者抓住自然界人们熟知的景物──大海、沙漠、夜空、草地,将其原有的美好与宁静的景象与因战争遭破坏的景象加以对比,并发出痛心的疑问:这究竟是为什么?并在前四节的结尾重复了这样的疑问,这就使人感到,这不仅仅是疑问了,更是一种对战争的控诉,一种对战争的抗议。最后一节的希望与祈盼,更是让人揪心,虽然仅仅只是一张平稳的课桌,一间洁白的教室,如果没有和平,连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要求都是空想,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这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
全诗共五个小节。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第四小节)描述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第二部分(第五小节)发出祈盼,让战火中的孩子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一同享受春天的美好。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 认识4个生字。
⑵ 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⑶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可以采用读读、想想、说说、读读的方式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受到热爱和平的。
【教学建议】
1、教学之前可以布置学生收集近些年来有关战争的资料。
2、教学中可以先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让学生对战争及战争所造成的后果有一初步了解,为理解诗歌作铺垫。
3、教学诗歌要以读为主,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且注意将读、想、说结合起来。
4、了解阅读链接中儿童和平条约签订时间、背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然而世界上各种战争连续不断地发生,战争中平民百姓的生活状况怎样呢?请看看下面这些资料和图片。(教师准备的图片及资料)你还知道近来有哪些战争给百姓带来了学生的灾难吗?(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2、当我们听了这些血的事实,了解了硝烟中的平民百姓的悲惨遭遇,你又有何感想呢?让他们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吧!(出示课文题目)
二、初读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之间互相检查。
2、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3、读读想想:
了解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三、交流讨论
1、指名读诗,读后评价,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2、交流:
了解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四、阅读示范
(根据对学情预测,学生可能对这究竟是为什么的'呼唤不理解或感悟不深刻。因此,可选择学生最熟知的对草地的描写一节,指导学生阅读,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1、默读第四节,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想一想:
草地本身应该是什么样的?而正在经历战争的草场呢?假若你生活在那个地方,面对此景,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节。
3、自主阅读:
按阅读第四节的方法阅读其余各节。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六、升华总结
1、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话要说。
2、宣读儿童和平条约。
资料袋:1986年,在美国纽约举行了世界儿童联欢会,会上世界儿童代表签署了《儿童和平条约》,表达了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
【练习设计】
1、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填空:
战争让孩子们失去了_________,失去了_________,失去了________,失去了___________,我们希望战火中的孩子们和我们一样___________。
2、我会写:仿照第一至四小节的写法,写一段诗,表达你对战争的控诉,对和平的渴望:
__________的__________,本来_________________,可如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究竟是为什么?
我们是春天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热爱和平的。
3、结合内容了解诗歌写作特点,初步学写诗歌。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诗歌写作特点学写诗歌。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法、指导法。
课前准备:收集有关和平诗歌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我们沐浴着春光,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尽情享受和平的时候,你可曾想到,世界上还有许多地方正笼罩着战争的阴影,有多少人正祈盼着和平!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呼唤和平的诗,作者是怎样写的?(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诗歌,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之间互相检查。
2、老师范读,指导诵读方法,读出韵律、读出感情。
3、了解诗歌的内容。
三、交流讨论。
1、指名读诗,读后师生点评。
2、读读想想,和平诗歌该如何写?以什么材料来表现?物象是什么?
3、师生交流下列问题,边读边想:
①放出图片让学生看一看。并想一想,大海本来是什么样子的.?现在是什么情景?
②说一说: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感受,你想说什么,说后再带着体会的感情齐读。
4、按以上的方法阅读其余各节。再读诗歌,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读出感情,然后再一次展示朗读风采,然后师生交流下列问题:
①体会“这究竟是为什么?”这句话作者总共问了几次?四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让人感觉到诗人对不仅仅是疑问,更是一种对战争的控诉,一种对战争的抗议,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愤慨与不解)
②为什么作者选取了“大海”,“沙漠”“夜空”“草地”,这四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海陆空”,暗示是整个大自然都遭到战争的破坏)
四、学写诗歌:
同学们,战争仅仅是给大海、沙漠、夜空、草地带来破坏吗?还有什么遭破坏?请写下来。
1、(出示)让学生仿写诗歌:
的
本来是
可是
的
这究竟是为什么?
2、交流,朗读自己写的诗
3、拓展运用文本语言:
1)让学生根据课文说说: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让蔚蓝色的大海,永远是海鸥的乐园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2)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并写下来: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4、回顾诗歌最后的一个标点——省略号,你觉得省略的是什么?(省略的是美好的、无限的希望,用两个字概括就是“和平”)
六、总结教学。
1、总结:
是啊,虽然我们无法阻止战争,但热爱和平的我们一起来呼吁和平,用我们的笔老师抒发对和平的渴望。
2、配乐朗诵:
让我们带着作者的祈盼,带着对和平的呼唤,伴随着音乐,有感情地诵读全文。
七、课后作业。
读了这首诗,你还有什么话要说?请以诗歌的形式写下来,我们再找个机会来交流。
板书设计: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大海(乐 园) 失去安宁
沙漠(天 下) →战争 → 打破梦幻
夜空(家 园) (对比) 打破安静
草地(玩耍场所) 侵占欢乐
和平
我们是春天教案篇4
教学要求:
1、学习这首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懂得维护世界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从而受到热爱和平的。
2、了解诗的结构,初步懂得诗歌的表现手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含义。
2、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课前准备:
收集世界上目前仍处于战火中的儿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已有知识,谈话导入
我们学习了《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了解到了当今世界并不和平,还有许多地方的孩子在饱受战争带来的痛苦,因此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都发出了呼吁──我们需要和平。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呼唤和平的诗歌──《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
1、板书: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齐读课题。)
2、质疑: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3、读书就要思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答案就在诗歌当中。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己读读这首诗。
二、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导读提示: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象:读了这首诗后想想每小节写了什么?
战舰和水雷破坏了海鸥的乐园……
2、学生朗读,概括内容
请五位同学一人读一小节,其余同学注意听他们是不是都读通顺了,并且想一想每一小节写了什么?
三、学习一至四小节
1、自由读第一小节诗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诗中“这究竟是为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2、指导朗读第一小节,注意读出节奏。
3、齐读第二小节,思考这一小节讲什么?
4、默读三、四小节,学生读后交流:
课文中四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指导朗读一至四小节。
四、学习第五小节
学生自由读第五小节,讨论交流:作者的心声是什么?
五、升华情感,祈盼和平
1、师:可恶的战争夺取了那么多无辜的生命,给人们带来了那么多的痛苦,此时此刻,你最希望什么?
2、是啊,这是我们的`心声,也是全世界善良的人们的心声,让我们说出我们的心声吧!
出示:最后一小节,生读最后一小节。你体会到了什么?
3、是啊,虽然在我们看来是再普通不过的,但是对于点火中的孩子们来说是何等的珍贵,他们的愿望是那么的强烈!让我们为战火中的孩子来祈盼吧—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蔚蓝色的大海,永远是海鸥的乐园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六、享受春天,深知责任
1986年9月25日,世界各国儿童代表共聚美国纽约,共同签定了《儿童和平条约》,这条约表达世界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是全世界儿童至真至纯的心一起跳动的声音。
出示:《儿童和平条约》自由读,齐读重点段落
小结:这就是我们想要的春天,这就是我们祈盼的春天,这就是我们呼唤的春天。希望全世界的人们都能和我们一样——齐读:享受春天,享受和平!
我们是春天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热爱和平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品味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战争资料片、图片、音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课件展示战争场景,战后儿童悲惨的生活。
2、全班交流感受,提升情感。
二、初读课文
1、读导语,交流自方法。
2、学生自读诗歌。
3、交流读后感受。
4、理请诗歌的整体线索。
5、了解每一节诗歌主要讲了什么。
三、说说、读读、议议
1、课件展示图片,情景对照。
2、学生说说感受,读出情感。
3、评一评,议一议,提升朗读水平。
4、再读。
5、个别读,分段读,师生对读,全班齐读。
四、学习最后一段,激情导引,拓展写诗
1、课件投影最后一节诗,指导感情朗读。
2、配乐诗朗读。
3、对最后一句诗歌省略号的补充,引发学生抒发情感。
五、拓展
写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我们是春天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掌握重音、停顿、语气、语调等诵读技巧。
2、能有感情地诵读《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的第一部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检查预习
今天我们学习诵读一首呼唤和平的诗歌。
诵读的要求分为:读准确、读流利,有节奏,有感情。
检查课前预习的情况(预设可以做到准确、流利。)
二、结构分析
1、齐读全诗。
2、这首诗歌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1-4小节内容相似,结构相似,写战争给大自然带来的'灾难,第5小节呼唤和平。
三、指导读出节奏
1、出示第一部分诗歌,请学生试读。
2、出示第一小节,请同学标出重音、停顿。
3、教师预设:
蔚蓝色的/大海,
本来/是海鸥的乐园,
可是/巡弋的战舰和水雷
成了/不速之客,
这/究竟是为什么?
4、学生根据标注练读,随机纠正朗读中出现的问题。
预设:指导重音的读法是将音节读完整;停顿要求音断气不断,停顿处的字音拖长。
5、同桌合作,标出2、3、4小节的重音、停顿。
指名诵读,教师范读。
四、指导有感情地诵读
1、出示第一小节。
引导学生认识到对比的写法,一前两句是和平环境下的大海,后两句是战争环境下的大海。前半部分用稍微欢快的语气读,语速适当快一些,语调上扬一些;后半部分用悲伤的语调读,语速慢一些,语调低沉一些。
学生练读,教师指导。
2、渲染气氛,进一步激发情感。
出示一些战争灾难的图片,配以感伤的音乐和教师的旁白,引导学生感受战争带给人类世界、尤其是儿童的灾难。
学生再次试读第一小节。不仅要读出疑惑,还要读出对战争的控诉、痛恨的愤慨。
指导学生用低沉、缓慢的语气、语速来读,最后一句“这究竟是为什么”要读的慷慨激昂。
五、配乐诵读第一部分。
我们是春天教案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4个新字:蔚 弋 频 茵。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3、学习这首诗,理解诗句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诗歌,联系上下诗节的意思来理解诗句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懂得维护世界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从而受到热爱和平的。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2、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课前准备: 收集世界上目前仍处于战火中的儿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引入新课 (关于目前仍处于战火中的儿童图片。)
1看到这些图片,你想说些什么?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呼唤和平的诗歌-《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
二、明确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想一想诗歌主要讲了什么意思?
3、诗中四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请几位学生逐节读诗歌,注意正音。注意:“茵”的`读法。
2、诗歌主要讲了孩子们呼唤和平的心声,希望全世界的儿童都能有洁白的教室,平稳的课桌,都能在鲜花中读书,共同享受美好的春天。表达了人们对世界和平的期盼。
四、学习一至四小节
1、自由读第一小节诗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想象大海本来是怎样的?现在是什么情景?诗中“这究竟是为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2、指导朗读第一小节,注意读出节奏。
3、默读二、三、四小节,学生读后交流: 课文中四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指导朗读一至四小节。用你喜欢的方式去读读诗句
五、学习第五小节
学生自由读第五小节,讨论交流:作者的心声是什么?
六、总结课文
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韵律和节奏。
七、拓展延伸,深化
1、组织学生读课后阅读链接,感受呼唤和平这是世界人们的共同心愿。2、走进资料城,了解更多关于人民渴望和平的文章。
八、拓展写作,回顾
1、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战争里的小朋友说些什么?给与他们怎样的鼓励和安慰?请把它写下来。
2、对比战乱中的孩子,我们应该怎样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呢?请写出你的具体做法。
板书设计: 16﹡ 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
有洁白的教室
世界和平的期盼
平稳的课桌
鲜花中读书
我们是春天教案最新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