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第9讲心得体会最新6篇

时间:
Iraqis
分享
下载本文

当我们因为某件事受到启发,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是对经历和感受的总结和反思,吾优心得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党史第9讲心得体会最新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党史第9讲心得体会最新6篇

党史第9讲心得体会篇1

学党史心得体会

学习了党史我明确了许多自己以前不曾知道或记忆模糊的东西,一本书看下来心潮澎湃,忘不了革命前辈在硝烟中前仆后继,忘不了无数英雄为祖国解放事业而奋不顾身,曾经的苦难,曾经的悲怆,让人难忘,今天的成就,今天的伟业,让人自豪。

中国共产党在民不聊生、破败不堪的旧中国诞生,领导亿万中国人民建立起富强民主的新中国,到今天有了建设和发展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好局面,100年风雨历程充满艰辛和坎坷。我党历经战火洗礼和历史考验,其历史凝聚着无数革命领导人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在建国以后,党领导各族人民继续前进,战胜了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威胁、颠覆、破坏和武装挑衅,维护了中国的独立和安全。

虽然在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上,从大跃进到文化大革命,中国是在退后,但是中国共产党很快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用实际行动纠正了错误,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正是这些错误代价换来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中国经济连续二十年腾飞的奇迹,而且这种奇迹还是继续。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不容易的,走过的路程更是艰辛的,在共产党成立之初,中华大地千疮百孔,满目苍痍,饿殍满地,内有军阀连连混战,外有帝国主义炮火轰打,但是,为了解民众于倒悬的党的创始人们,伟大的革命先烈们,顶住了重重压力,于1921年创立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是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人民有了灯塔。

通过学习我们党100年的光辉历程,重温我们党从成立以来,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建立不朽的功勋。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学习党史使我明白当前我们的任务是拥党、立志、向党。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我们应当拥护党,努力学习、工作,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与一切反党反人民的行为做斗争。在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一切都在迅速发展,我们青年人必须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积极努力。作为新时期的青年,我们应当肩负起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过硬的本领,同时要有坚定的立场和正确的思想认识。我们平时不仅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而且要加强身体素质的锻炼,使自己成为一个文武兼备之才。我们还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断的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纠正自己的错误,端正自己的行为,明确自己的目标。

党史第9讲心得体会篇2

党的百年是苦难中铸就辉煌,探索中收获成功,失误后拨乱反正,奋斗后赢得胜利的一百年。近期通过研读《中国共产党简史》,让我充分认识党、了解党,增强了爱党爱国的自觉性;让我深入明白党的初心和使命,坚定了向党靠拢的决心与信念;让我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从党史中感悟真理力量,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同时党曾经的一段艰辛历史,让我名明白幸福来之不易,还需加倍珍惜,也时时刻刻提醒着作为新一代青年的我们,生在盛世需不负盛世。

《中国共产党简史》,向我们描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改造旧中国、建设新中国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多年的艰苦奋战,中国共产党的队伍不断扩大,党内的凝聚力更强。在血雨纷争的年代,一个党坚持自我,不受嗟来之食的刚强意志打动了我,我们这青年一代没有经历先辈的艰难困顿,却又有更多挑战等着我们攻克。2020年绝对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型冠状肺炎在春节前夕爆发。不得不说,中国及中国共产党对于疫情的防御、救助与组织抗疫能力打破了传统中国的概念,我们的团结一心、凝聚力和归属感达到了空前绝后的统一。在这背后,绝对少不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无数党员的奋斗。无论是抗战,还是新时代的困难,总有党带领我们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我们也要树立对党的信心与热爱,与党共行。

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要向上走,肯奋斗,肯担当。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只有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才能够走下去。作为青年一代,要时刻认清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只抬头不向上走,梦想只会变成空想;只顾低头走路不抬头望天,也会迷失方向,错失良机。历史不断向前的,一个不记得来路的名族是一个没有出路的名族。不论当代中国取得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始终在困难和挫折中砥砺品质,以实干出实效,以实干出成绩,发扬敢想、敢干、敢成的精神。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中国共产党将迎来百年华诞,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纵观党史和新中国史,中国共产党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驱动着双桨让小船儿推开波浪,推动这艘“小小红船”破浪前行。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作为新一代青年要以实干为舟,以奋斗为桨,以勇往直前的奋斗姿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劈波斩浪、逐梦远航。

党史第9讲心得体会篇3

古人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细读中国共产党党史,战火纷飞的年代犹如电影一样在我脑海中放映,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嘉兴南湖的小小红船到新时代的巍巍巨轮,百年党史是不仅是一部革命史,更是一部奋斗史、心灵史。现将我学习党史的心得体会分享如下。

学党史,感党恩,百年党史是一部“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抗美援朝战争,在那些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中,千千万万的革命先烈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勇气,舍生忘死,保家卫国,才换来了如今这难能可贵的和平与安宁。翻阅党史,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救亡图存、浴血奋战,无数革命先烈洒热血,抛头颅,绘成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美画卷,从而挽救了中国,拯救了中国人民。广大党员干部,更应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惜当下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要在爱国主义主题教育中深入学习领会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发扬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传承红色革命精神,延续红色革命血脉。

学党中,跟党走,百年党中是一部“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奋斗史,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史不仅镌刻着奋斗的辉煌,且昭示着未来的方向。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彻底改变了中国一穷二白、积贫积弱的落后面貌;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携手迈入了经济全球化的世界潮流,迈入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中国的面貌再一次发生了翻天看地的深刻变化。翻开新时代的篇音,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我们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对党忠诚,在政治立场上同党始终保持高度一致。通过学习党的百年奋斗史,汲取奋勇拼搏的前进动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接续奋斗。

学党史,守党心百年党中是一部“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心灵史。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始终是中国共产党风雨不改的初心和使命。历经8年,现行标准下近1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十四五”规划全面擘画,乡村振兴全面推进;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惜一切代价救治病患,守护人民的生命安全。通过学习党史,广大党员干部要心中装着人民,切实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发扬“孺子牛”精神,在岗位中坚守,踏实肯干,担当作为,彰显最美的奉献底色。“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党史虽成久,历久弥新,中国共产党党史,是一部与困难和矛盾斗争的历史,记录着中华民族的苦难辉煌与沧桑巨变。全体党员同志只有全面系统地学习党史、层层深入地领悟党史、知行合一地践行党史,才能够更加科学准确地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才能够从党史中汲取精神养分,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开拓进取的勇气和力量。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展党中学习教育,就是要深入开采蕴含在其中的思想“富矿”,让党史重放光彩。

2024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翻开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历史画卷,是风雨兼程的一百年,是波澜壮阔的一百年,是自强奋进的一百年,是积极进取,不断自我完善并逐步走向成熟的一百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党史中蕴含着智慧,党章中充满着力量。进入新时代,我们学习党史是为了知古今、明大义、续荣光。全体党员干部唯有自觉把学习党史作为“必修课”,在学习党史中砺初心、守信念、明方向、强担当、勇作为,才能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夯实思想根基,汇聚奋进力量,擦亮政治本色。回望过往问初心,展望未来担使命。让我们用心学好党史这门“必修课”,用实的作风、硬的举措真正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从中汲取出新使命、新力量,以优异成绩向党的一百年献礼。

党史第9讲心得体会篇4

千秋伟业,百年只是序章;万里征程,惟有创造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总结大会上指出:“要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作为基层干部,要不断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心走深走实。

学史明理,重在明辨规律。在历史的大潮中,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每一次伟大飞跃,都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斗争实现的。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学习党史可以知晓过去、立足现在、奋进未来。2024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开局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更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学习党的发展史、奋斗史,准确把握历史主线,深刻认识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学史增信,重在信仰传承。作为一个百年大党,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华民族凝心聚力御外侮、创革命、求发展、谋复兴的过程中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历史精神财富。基层干部学习党史,就是要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只有做到信仰如山、信念如铁、信心如磐,才能在基层这个大舞台发光发热,书写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

学史崇德,重在修德正身。年轻干部要做到明大德、守功德、严私德,增强道德修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汲取陶冶情操、滋养精神和涵养道德的伟大力量。明大德,就是要坚定信念,坚守信仰,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定立场;守公德,就是要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严私德,就是要克己奉公,慎独慎微,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廉养德,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

学史力行,重在砥砺奋进。1949年4月,毛主席从西柏坡进京之前,对广大党员干部提出是“进京赶考”,不要学李自成。将历史的视角拉回到现在,我们也要清楚的认识到,我们党成立百年以来虽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贸易输出国,但我们仍面临新冠疫情与经济下行的双重压力、国家安全与经济制裁的内忧外患,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尤其要树立起“人到半山路更陡,船到中流浪更急”的忧患意识,防范化解各项风险挑战,在不断砥砺奋进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作者:杜昕芸)

党史第9讲心得体会篇5

如果我们中的每个人抱着“各家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信条,如果我们中的每个人坚持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而没有真真切切的道德情怀、家国情怀,不忠于祖国和人民,不忠于共产主义信仰,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定是没有希望与活力的!

革命战争时期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那些革命老前辈们舍生忘死,舍己为人,舍己为国,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肺腑、惊天动地的壮丽篇章。朋友,什么样的压迫能让专于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善良的人民群众去流血抗争,就是吃不上饭啊!我们的革命先辈们多么爱我们的人民群众,先搞秋收起义、土地革命,对于封建势力也不采取斩尽杀绝的策略,而是改造他们,这是多么先进而智慧!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正是因为,我们必须矢志不渝的坚持革命前辈们的先进思想、英雄品质,坚持伟大的共产主义信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不能只这样唱,更要转化为爱国爱党爱民的行动。如何转化呢?要坚定的坚持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自己善良正直懂事,更要感染他人,让他人善良正直懂事;对于品质极端恶劣的人,如果不是精神病人、心理特异型人类,都要严厉惩处,强制矫正。人们的思想要高度先进,高度团结。如果知而不行,知行不一,就是在唱高调,唱假大空,终致亡国灭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的老前辈把有这句话的歌作为国歌就是提醒我们要始终居安思危,要始终前赴后继,继承伟大信仰,继承光荣革命传统。坚持科学的工作和生活,坚持正确的信仰和方向!

青年学生必须要有共产党人高尚的道德情怀,家国情怀。可以利己,但要合法利己,不能坚持利己主义甚至精致的利己主义。丰富科学正义头脑,对我们的党的未来、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未来表现出赤胆忠心。不断开拓创新法律事业等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事业。为自己着想,也为更多人着想!让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在一脉相承、气贯长虹的科学正确、有正能量、坚持正义和真理的信条下不断完善进步。历史属于人民,英雄皆是有胸怀的人,要有爱,不光是爱情,还有善良、博爱。子曰:“仁以爱人”,孔子心中有千秋家国,遂能万古垂青!

青年学生要重视礼义廉耻、孝悌忠信,树立远大理想,关心社会发展,有社会责任感,努力参与到我们国家的建设中。未来,无论你是领导、还是工厂技工、商店收银员、饭店厨师,请坚持高尚道德修养,坚持不断学习科学,增加知识的信条。

青年学生必须有对于人类真理的赤胆忠心,让党和国家循正确之道发展,身体力行,带头干事,亲力亲为,绝不慵怠。嘴,可以说嫉恶如仇的合法合理的真话,那绝非口毒,恰是心善!是赤胆!特殊问题特殊处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更要科学处理、科学分析,有病乱投医是瞎子点灯,徒劳无益。

党史第9讲心得体会篇6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领航100 广西篇

编者按:作为“三江总汇”的广西东大门,梧州是广西红色革命的摇篮和中共广西地方党组织的策源地。梧州教育系统把办好思政课同党史学习教育结合起来,不断丰富教学手段,深化教学改革,让感性共鸣走向理性认同,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

作为“三江总汇”的广西东大门,梧州是广西红色革命的摇篮和中共广西地方党组织的策源地,以周恩来为首的一批革命先行者先后来到这片热土,点燃了广西红色革命之火,使梧州孕育了广西第一个党支部、第一个地委、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等广西党史上“18个第一”。

红旗漫卷起西江,薪火相传育新人。梧州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覃映霞表示,梧州教育系统把办好思政课放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十四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的关键时间节点中来推进,同“四史”教育尤其是同党史学习教育结合起来,不断丰富教学手段,深化教学改革,让感性共鸣走向理性认同,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

依托红色资源打好人生底色

毗邻西江的近水处,是梧州骑楼城,岭南城市的标志性建筑。街巷之间,一栋并不特别的4层老建筑前,驻足参观的人络绎不绝。“这就是周恩来当年所住的客房位置,也是秘密会议召开的地方……”随着讲解员的解说,时光回溯到1925年。

1925年秋,中共广东区委常委兼军事部长周恩来秘密到梧,在大同酒店召开秘密会议,听取梧州革命工作情况汇报,指导梧州建立地方党组织、推动广西革命深入开展。会议之后,梧州和广西的革命面貌迅速发生变化,中共梧州支部、梧州地委相继诞生,梧州的工人运动、学生运动、妇女运动和农民运动蓬勃发展,梧州和广西主要地区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迅速进入高潮,红色火种在广西燎原。

“老师上课时提到了周恩来同志来过这里,孩子回到家就问我大同酒店在哪里,自己也想来看看,了解一下当年的历史。”梧州市工厂路小学二年级(2)班学生家长于铭带着孩子来到大同酒店旧址参观学习,并参与学校“臻真少年”争章活动。

梧州市工厂路小学副校长陈欢介绍,学校通过“臻真少年”争章活动鼓励孩子们到红色景点参观学习,深入了解梧州红色历史,了解党的历史,打好人生底色。

红色资源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有效载体。近年来,梧州创新方式方法,将红色资源作为思政教育的生动教材,发挥好革命遗址遗存、纪念场馆等地的宣传教育功能,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

——红色研学活动全面开展。依托中共梧州地委·广西特委旧址陈列馆、梧州中山纪念堂、梧州革命烈士纪念碑等,组织中小学生等开展“抖”出精彩讲好故事、“走”向幸福——红色研学活动,在活动中设置爱国主义知识问答等环节,增强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红领巾讲解员队伍逐步组建。今年5月起,梧州开展“我是红色讲解员”活动,选出50名优秀“红领巾讲解员”到梧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党史教育基地开展义务讲解,市教育局组织了20多万名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实践锻炼中领悟先辈精神。

——活动形式丰富多彩。梧州组织广大师生和家长深入阅读《红色传奇》系列红色书籍,开展“红色歌曲大家唱”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参与活动师生超过30万人次,形成各类资料作品5万多件。

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第一堂思修课,对我触动很大,老师先给我们生动讲述了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使我明白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不怕牺牲、艰苦奋斗才换来今天的美好生活。”梧州学院2021级旅游管理本科班学生刘靖睿说。

“导入环节非常重要,切入点找好了,后面学生才能跟上来,才能在课堂上‘抓住’学生。”梧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尹杰钦表示,学校已建设了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注重教学方式方法创新,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

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办好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思政课,才能更好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作用。在梧州学院思政课教师朱红晖的课堂上,教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不只停留在课本上。

“我组织全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社会调查,围绕‘梧州市经济社会发展’主题自找角度,深入城市和农村进行调研,撰写调查报告。”朱红晖表示,社会实践会帮助大学生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化为做人做事的方法,让他们去了解国情、社会,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还需其他课程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

近日,梧州学院“西方经济学”等4门课程被认定为广西2021年普通本科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师张堂云等也被认定为广西2021年普通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名师。

为了引导学生学习经济学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避免出现手机低头族,张堂云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辩论赛、情景模拟、小组谈论等是张堂云课堂上常见的“花样儿”。

课堂上,梧州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罗玉莹以“正确认识我国人口问题”为主题,给学生们讲授我国人口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人口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对策。讲台下,梧州职院党委书记时伟也在认真听课,并对教学内容、教学案例做了详细的记录。课后,时伟就课堂教学中亮点进行点评,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给出指导意见。

梧州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黄永琼介绍,学院发动师生以“教师+学生”小组形式,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等地参观学习,进行红色走读学习活动,让广大师生铭记历史,在深学细悟中赓续精神血脉,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强大力量;通过建设红色主题阅读体验区,开展“阅读沙龙”“读书分享会”等分享体验活动,用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和伟大人格去教育、感染、激励、引领广大教师。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我们的思政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课上老师会通过一些贴近生活的事例教育我们要讲文明、懂礼貌,培养诚实守信、艰苦朴素的品质,还会通过各类红色经典,让我们了解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历程。今年新学期,老师带着我们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我对自己是一名中国人感到更加自豪。”梧州市工厂路小学五年级(1)班学生黄麟贻说。

覃映霞介绍,梧州大中小学根据学科课程设置标准,开足开齐思政课,在学期开学前组织思政课教师做好学期教学计划,认真研究教材、研读课标,加强对课程标准的掌握和对学科素养的落实。

在梧州,思政课课程体系的建设也逐步跨过思政必修课的“三分地”,将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横向展开。校本课程等各类课程发挥与思政课协同育人的效应,优化思政课课程体系内部结构,为新时代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螺旋阶梯添砖加瓦。

在本学期,梧州一中初中部共开设了30门“品格+能力”校本拓展课程,涉及德智体美劳“五育”,遍布语数英、理化生和美术、音乐等,还有13门跨学科课程。梧州一中校长廖宇介绍,在立德树人及全学科、课内外统筹的整体视角下,学校将校本课程与学科教学、德育活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结合,打造全新校本课程体系。

在不同学段之间,尤其是重点做好中小学思政课与高校思政课的衔接贯通,是梧州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着力点。

“梧州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为枢纽引领全市思政课建设。”覃映霞介绍,梧州市教育局联合梧州学院、梧州职业技术学院、梧州医专等多家单位建立梧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并于今年12月成功举办梧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讨会暨思政课集体备课活动。

覃映霞表示,下一步,梧州将充分发挥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核心枢纽作用,指导推动各县(市、区)教育部门、各学校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关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决策部署,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并研究部署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重大事项。

?中国教育报》2021年12月28日第4版

作者:本报记者 黄鹏举

党史第9讲心得体会最新6篇相关文章:

公党史教育心得体会最新6篇

教师版学习党史心得体会最新6篇

教师党员学党史心得2023最新6篇

讲党史活动总结5篇

在党史教育心得体会最新5篇

学党史强心得体会最新8篇

2024微党课第二讲心得体会7篇

开学第一课观看心得体会最新6篇

西游记第6话心得体会最新7篇

学党史教师心得体会最新6篇

党史第9讲心得体会最新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03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