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书法的体会与心得推荐5篇

时间:
Iraqis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分享自己的成长历程,激励读者积极面对人生的挑战,心得体会是我们情感不断累积的过程,是内在力量的持续展现,以下是吾优心得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练书法的体会与心得推荐5篇,供大家参考。

练书法的体会与心得推荐5篇

练书法的体会与心得篇1

在丹桂飘香的季节,我加入了文化馆的书法学习班,学习的时间是快乐的,也是短暂的,转眼间,在寒冬岁尾,第一期书法班在我们的不舍中即将结束。虽然只有短短四个多月的学习,然后,有良师教导,有同学相伴学习,真是令我收获良多,现总结如下:

一、 了解书法的系统知识。

书海浩瀚,名家辈出,作为一名业余的书法爱好者,虽心向往之,却不知从何开始。陈斯老师在开学初就为我们系统地介绍了各个朝代书法的名家及其特点,在他的建议下,我选择了褚遂良的《伊阙佛龛碑》作为临摹帖。褚遂良的字清秀雅致,内蕴而不张扬,《伊阙佛龛碑》又是他的精品之作,临摹了一个学期,收获良多。

二、 纠正错误姿势,调整学习方法。

由于没有经过老师指点,虽然自己儿时曾练过一段时间,但一直无法掌握要领,字也没有长进,往往练着练着就充满挫败感,以至对书法也提不起练习的兴趣。陈老师一眼就发现了我的问题所在,最大的原因是握笔姿势不对,没有手腕发力,所以字写的虚软无力,于是,在陈老师的纠正下,我终于掌握了正确的握笔姿势,字也得到了长进。另外,在学习方法上,我们常用的就是抄书式地临帖,往往一抄一大本,追求快、多,字却没有多大进步。陈老师建议我们每天五个字,每个字反复的练习,多多亦善,这个方法一下子把无趣的书法联系变成了一个好玩的游戏,每天练着,看着自己的进步,都不想停笔。

三、 开拓了眼界,了解书法之美,提升内在修养。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每天都在匆忙地奔波着,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我们的心找不到安放的地方。而书法,能让我们焦躁的心静下来,感受身边的美好。冬日的早晨,暖暖的阳光,临帖,看帖,一本书,一杯茶,已是我最大的享受。

最后,感谢文化馆的这期活动,让我们可以跟着老师开始系统的学习,我想,只要我们认真、勤奋、坚持,终有一天,也能写出像陈老师一样漂亮的字。然而,学习书法是一个浩瀚的过程,短短的几个月是完全不够的,希望文化馆的书法班能够一直办下去,让更多人了解书法,爱上书法,发扬我们中国的国粹。

练书法的体会与心得篇2

美术出版联合书单

由全国美术领域优秀出版单位联合发布

在这里,遇见最优质的艺术类图书

每次转发宛若一场相识

如果你觉得这份书单值得收藏

请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它

2019年4月

总第35期

(排名不分先后)

中国古瓷鉴定笔记

姚江波 著

江西美术出版社

该套丛书从文物鉴定的角度出发,以科学考古发掘所出土的器物为依据,力争每一句话都以出土器物为佐证,具体而细微地指导收藏爱好者由一件瓷器的细部( 釉质/ 造型/ 时代/ 胎体/ 精致程度/纹饰等) 去鉴别古瓷器之真假、评估古瓷器之价值。科学性、严谨性和可读性是本丛书最大的特点。

姚江波,1999 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文博系,获韩国大佛大学硕士学位,先后在三门峡博物馆、虢国墓地、梧州学院等从事文物研究工作。由于长期研究一线的出土器物,其具备高超的鉴定能力。在工作中注意分门别类,细致地总结了陶瓷鉴定应注意的事项、方法等一手笔记。

红楼梦诗词·田英章田雪松硬笔书法字帖

田英章田雪松

湖北美术出版社

唯有逐字逐句地读,才能细细体会《红楼梦》的精妙所在。原著中涉及的大量诗、词、曲、辞、赋、歌谣、联额、灯谜、酒令等,皆“按头制帽”,且暗含许多深意,或预示人物命运,或为情节伏笔,或透露出人物的性格气质,是解读全书不可缺少的钥匙。这套“红楼梦诗词系列”即由此而来。

本套字帖6册,由当代著名硬笔书法家田英章、田雪松硬笔楷书书写。每册字帖对疑难词句进行了细致的解读和释义,让读者在练字的同时,对经典文学名著能有更准确、深刻的理解。同时,本书引人清人雕版红楼梦插图,图画线条流畅娟秀,人物清丽婉约,布景精雅唯美,每图一诗,诗、书、画三种艺术形式相得益彰,以期为读者带来美好而丰实的习字体验。

中国国家博物馆国际交流系列丛书

海外藏中国古代文物精粹·英国大英博物馆卷

作者 吕章申

安徽美术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英国大英博物馆馆藏中国古代文物精华,从其馆藏2多万件藏品中遴选出青铜器、陶瓷器、书画、刻本、玉器、漆器等共计200组(件)稀世的中国古代珍贵文物,并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知名专家会同国外馆专家共同撰写学术研究和鉴赏文字,梳理和研究中国古代文物在英国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历史和现状,是不可多得的了解海外藏中国古代文物、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并通过出版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加强中外文化交流。

莫奈的艺术花园

[美] 黛布拉·n.曼考夫/著 王晓龙 译

广西美术出版社

莫奈在诺曼底的花园是一处私人乐土。家庭快乐、艺术想象和审美趣味在此汇聚。莫奈酷爱园艺,就像他酷爱绘画一样;他精心挑选种植方案,亦如他精心挑选绘画色彩。莫奈的花园为他提供艺术灵感,也成为他一些伟大作品的主题。

通过探索莫奈对于他所营造的美丽世界的构想,黛布拉• n. 曼考夫向我们展示了,在园艺家莫奈和艺术家莫奈的两个身份之间,前者是如何成为后者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以及他的艺术眼光是如何从这份对于园艺的热情之中汲取力量的。

世界著名美术馆馆藏 拥抱艺术 安格尔作品赏析

于世伟 主编

吉林美术出版社

安格尔,崇尚自然美,创作精益求精,始终以温克尔曼的“静穆的伟大,崇高的单纯”作为自己的原则。翻开这本书,就等于踏上了一次艺术旅程,在这一次奇妙的艺术旅程中,我们站在一个大全景的视角,从历史背景、风格流派、个性分析、技法探究等方面全面感受大师、理解大师、理解一幅名画之所以成为名画的价值和意义,从而享受艺术。

本书旨在引领读者重温这些人类艺术史上经典作品,将这些经典作品以最好的状态呈现给读者。一方面希望可以引领读者重新审视这些宝贵的视觉财富,从新的角度归纳、解读这些经典;另一方面,期待读者去重新探索、发掘这些作品的当代性价值。

《告别观念:现代主义历史中的若干片段》(上、下)

凤凰文库·艺术理论研究系列第26种

[英] t.j.克拉克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在这部浓缩凝练而又卓有远见的书中,t.j.克拉克提供了一个考察过去两百年艺术的全新视角,不同于常规艺术史关注技巧、色彩、构图等要素,本书特别关注的是艺术如何以极端的方式对正在发生的、可以称之为灾难的现代主义时刻进行回应,这些时刻包括:法国大革命时期大卫的新古典主义、弗洛伊德心理学盛行时期塞尚的静物画、集体主义年代的立体派、冷战时的抽象表现主义等等。作者言辞激烈而又饱含激情、力量和怜悯,展示了艺术如何通过不间断的努力,摆脱了被宣判终结的命运。

作者t.j.克拉克(timothy j.clark, 1943- ),著名艺术史家,曾就学于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1973年在伦敦大学考陶尔德艺术研究院获得美术史博士学位,同年出版的《人民的形象:库尔贝与1848年革命》与《绝对的资产阶级:1848至1851年间的法国艺术家与政治》, 甫一面世,即被视为英语国家“新艺术史”的杰作,一举奠定了其国际型学者的地位。在英国多所大学担任教职后,年仅37岁的他就成为了美国哈佛大学艺术史教授。现为伯克莱加州大学现代艺术校级教授。上述两部成名作,再加上《现代生活的画像:马奈及其追随者艺术中的巴黎》,组成其著名的“新艺术史”三部曲。另著有本书(2001)及《瞥见死神》 (2008)等。

孔仲起山水课徒稿精选

- 中国画学系列丛书 -

尉晓榕 主编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本册精选的画稿选自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和孔仲起先生家属的收藏,其绘制时间的跨度近半个世纪。从孔仲起先生早期执教时所绘分解详实、系统周密的课徒画稿到去世前两年那些气象正大、淡然清旷的黄山写生,一张张造型扎实、雄浑磊落的画作被收录其中。

我们尽最大努力还原画作的真实面貌,在编排过程中亦收录了孔仲起先生的画语录集——《尊受居画谈》,希望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映衬孔仲起先生一生精彩的艺术创作历程,给予热爱中国山水画的同仁一份宝贵的参考;同时,这本精选画集的出版也饱含着母校后辈诸生及孔先生家人对其深深的敬意与缅怀。

盛京皇城(全三册)

王忠昆 主编

辽宁美术出版社

本书是一部以故事形式梳理沈阳历史、解读皇城地区文化的著作。全书共三卷本,约40万字,配有300余幅珍贵的老照片,全面介绍盛京皇城的历史遗存、自然风貌、人文景观、商业形态和文化积淀。

盛京皇城是沈阳的文化泉眼,也是沈阳成长的里程碑,更是沈阳的精神坐标。《盛京皇城》上卷本分为清宫神韵和古城交响两大章节,详细介绍皇城的历史由来和盛京城郭。中卷本分为帅府史话和中街记忆两大章节,详述帅府文化和老中街作为沈阳民族商业发源地的业态形成和演变。下卷本分为文脉寻源和非遗留痕两大章节,系统梳理方城内的传统文化遗迹和非遗项目。

本书突出真实性和可读性,彰显历史观和大局观。既有史料编撰,也有名人轶事,是解读皇城地区文化渊源不可多得的一部图文并茂、具有教科书意义的书籍。该书出版对于沈阳打造盛京皇城5a级景区,传承皇城根脉具有珍贵的价值。

魏碑六十四品

秦建中 李健军 主编

广东岭南美术出版社有限公司

?魏碑六十四品》为我国魏碑精品原大拓片,以墓志为主,风格各异,面貌丰富,并对其风格和笔法进行详细品读。装帧精美,值得珍藏,利于学习与研究。每个碑本均单独原大高清印刷,共64张,折叠成a4纸大小,具有极高的观摩,临摹学习及艺术收藏价值。

临经典碑刻学写钢笔字

山东美术出版社

无论是软笔书法还是硬笔书法都需要追溯本源,正所谓“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本套书就为大家提供了学习硬笔书法最为正统的方法。本套丛书以字帖的面貌展现,分为八册,每册一帖。所选用的字帖范本都是书法史上最为著名的作品,如《灵飞经》《离骚经》和《曹全碑》等,能够让读者直接学习到最为传统且经典的书法作品。本套书的一大亮点在于书法风格和书体的的多样性,包含楷、隶和行等书体,这样极大地拓宽了读者的层面,为读者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本套书的出版,对于书法爱好者特别是在硬笔书法学习上迷茫的读者来说大有助益。

国家馆藏珍宝——中国陶瓷大系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编者

本套画册涵盖了裴李岗文化 马家窑文化 红山文化等,一直到越窑 汝窑 哥窑 官窑 钧窑 定窑 建窑等各种制器风格的典型特征。所列选的器物均为我国九大院馆之上乘,其中不乏国家特级文物。每件文物除了都有相关的专业数据之外,更有我国陶瓷器研究领域的前沿专家撰写的释文。每一册的总论和论文部分更是邀请了该领域顶尖的著名学者对该册所属时代的陶瓷艺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是目前为止录入我国九大院馆陶瓷藏品最全的出版物,实属不可多得。更是融学术、艺术于一体,也是研究和欣赏中国古代陶瓷的不可多得的好书。

中国美术研究丛书

海派绘画史

卢甫圣 著

上海书画出版社

卢甫圣先生的《海派绘画史》是迄今全面梳理海派各种绘画形式及其勾连共生消长规律的高屋建瓴之作。全书分八章,近200幅图片。时间上起清末民国下至21世纪的当下,涉及传统绘画、西画、版画、连环画、漫画、月份牌画、年画、动漫、电影、装置艺术乃至今天的新媒体艺术,体现了海派文化的包容性。此专著跳脱单纯的绘画史称述,立足社会史和人文史,以独特的角度和立场第一次对海派绘画做了最完整的梳理和论述,同时补充、完善、厘清了多条线索和人物事件史料,为研究中国美术变迁提供了其物质文化史、视觉形态史和思想观念史的多种演进信息,为美术史论专业人员提供了既宏观又深入,既复杂又有序的最新学术资源。

曾来德系列作品集·山水卷·山水四季

曾来德

四川美术出版社

曾来德先生是中国当代传统艺术的代表人物、四川文化艺术名人,既是一位书法大家,也是一位能独辟蹊径的山水画大家。他在中国画及书法艺术创作中有着很强的创造性,从他的艺术作品中不仅能清晰地分辨出我国传统绘画与书法艺术的传承关系,还能看到其于当代艺术文化中的创新造诣。该合集收录了曾来德先生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及代表性的山水画作品,展现了曾来德先生深厚的绘画功底,体现了曾来德先生“书入画、画入书、书画相通”的艺术精神,是一部全面详实的山水画作品集。

彩铅技法入门教程·零基础学画画

谭基 编著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现在学彩铅还来得及吗?《彩铅技法入门教程-零基础学画画》告诉你什么时候开始学彩铅都不晚。水果、花卉、食物、物品、动物、风景、人像七大绘画主题、40副范例,总能找到你喜欢的那个它。每幅图轻松简单,每天临摹一幅作品,请一定要坚持下去,让我们一起用彩色铅笔描绘生活之美。

罗越与中国青铜器研究:艺术史中的风格与分类

罗伯特·贝格利 著,王海城 译

浙江大学出版社

罗越(max loehr,1903–1988)是他那一代最杰出的中国艺术史学家,其1953年的名文《安阳时期的青铜器风格》事实上预测到了中国考古学家将要做出的考古发现。这些考古发现推翻了罗越的著名论敌、瑞典汉学家高本汉(bernhard karlgren,1889–1978)的理论,后者对青铜器的分类和统计看似科学,曾长期统治着西方的青铜器研究。作者罗伯特·贝格利在本书重探了这一由于考古发现的介入而结束的学术争论,剖析了其背后的重大方法论意义。他从细读高本汉的文章着手,以生物分类学作比厘清了方法论的问题,辨析了科学与科学表象的区别。作者然后讨论了罗越的研究,为他所从事的艺术史提供了逻辑根据,指出他最关注的乃是重建一部有意义的发明创新史,把艺术设计者和资助者的意图看作风格变化的背后动力。作者在最后一章分析了风格这一概念,得出结论认为,艺术史学家正是由于没有认识到风格并非艺术品的固有属性,方才制造出了诸多混淆是非的典型理论。本书以罗越的青铜器研究为个案来探索艺术史学科的中心问题,其读者群并不限于中国艺术史学者,而是包括了所有关心视觉材料分析的研究者。

碳素印相工艺(古典摄影技法丛书)

[美]桑迪·肯 / 约翰·洛克哈特 著

孔耐 / 陈瀚 译

丛书主编:钟建明

浙江摄影出版社

碳素印相工艺(carbon print process),即碳转移印相工艺(carbon transfer process),是一种制作照片的传统方法,发明至今有150多年的历史,以这种工艺制作的照片曾被誉为影像贵族。碳素印相工艺是最古老的摄影工艺之一,也是一个需要摄影师深度参与艺术作品实际创作过程的手工活动。在这本书里,作者通过碳素印相工艺简短的历史、当代摄影工艺大师们对现在制作工艺基本流程的总结,以及选择性地展示一些当代工艺实践者的优秀作品来介绍碳素印相工艺。

历代书法经典·何绍基

郝春燕 编著

中州古籍出版社

何绍基(1799~1873),湖南道州人,字子贞,号东洲居士、东洲山人,晚年号猿叟,又作蝯叟,《邱林跋语》谓因其“悬臂回腕”执笔法,其取李广猿臂弯弓之意,亦有九子山人、耜真等号。何绍基是活跃于清朝中晚期,成就颇高,书法个性突出的书法家,曾被誉为清四大家之一,与钱南园、刘石庵和翁松禅并肩。

何绍基行书个性特色最突出,但其是全能型书法家,五体兼善,都能体现其独特的书法风格。其楷书功力最深,“圆浑沉厚,庄严中见灵韵”,四十岁左右已经有所成。其行草书仍以圆笔为主,注重变化,墨色枯湿相映,轻重有序,方圆兼用,对比自然。其隶书则取法汉碑,于《张迁碑》《衡方碑》《西狭颂》《石门颂》用功多,以方为主,用墨浓重,擅长涨墨出奇意,点画结构浑融一体。篆书则求古意,颤抖扭曲,但有时略显人为之气息。

本书所选的作品以时间为纬,以字体分类为经排列,时间不详的则列于每种字体最后部分。如此分类目的在于让读者能够清楚地看出何绍基作品创作发展的历程,一是展现其不同时期创作侧重的书体;二是凸显其不同时期同一种书体创作风格的变化,便于读者对照欣赏和临摹学习。

城子村傣族泼水节

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编

何 明 主编 / 金少萍 著

云南美术出版社

泼水节(又称傣历新年),亦称“浴佛节”,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在节日期间,为了辞旧迎新,祈求佛祖保佑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僧侣们要在佛爷的主持下洗涤佛寺中供奉的佛像。后来,这一浴佛活动进而扩展为民众之间的相互泼水祝福,成为庆贺傣历新年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进一步探讨傣族泼水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的文化内涵、民俗文化事项及其在当代的发展变迁,本书选择了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勐仑镇的城子村作为田野调查点。力图带领读者走进傣族村寨,去领略、欣赏傣族传统泼水节深邃的文化神韵和独特魅力。

中国山水画画理

陈玉圃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山水画画理》是陈玉圃先生多年精研山水画理论心得与实践体会的理论总结,全书分为十部分,包括笔墨、构图、意境、炼形、修养、虚实、气韵、正见、画法、画道玄谈等。本书从山水画的画理与技法、研习与创作的实际出发,层层深入,进而及至绘画理论与思想,对于山水画的从实践到理论进行了深刻细致的探讨,实践切合实用,理论由浅入深,是研习山水画、获取正知见的有益书籍。

两个人和全世界·从雨林迷雾到千岛落日

贝贝 / 悄悄 著

河南美术出版社

这是一部关于中国女孩走出围城、走向世界的成长史,是一本关于两个女孩一起开启24岁本命年环球旅行的故事,是一段年轻人迷茫时期在世界各地所做的探索,也是一段鼓舞人心的励志之旅。本书将插画与旅行相结合,两位作者一个人写字,一个人画画,去还原青春时代的美好。读这本书轻松有共鸣,像在看一部纪实电影,真实有温度。她们把见闻直接展示给我们,让作为读者的你去思索、体会、选择。

成长的烦恼(共10册)

[法]吉普 著 / 梅思繁 译

[法]艾迪斯·香彭 插图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摩洛哥法国文学青年奖作品!献给所有即将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们!中国新生代作家、青年翻译家梅思繁倾情翻译,重磅推荐!

本系列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准备地反映了前青春期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比如手机、网络、零花钱、电子游戏、青春期变化、友谊、初恋、学习成绩……

9—12岁的孩子能在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并学习同龄人用正确态度看待前青春期的种种烦恼,懂得渴望成长却不急于成长的道理,在这套幽默有趣的漫画书的陪伴下顺利地度过从儿童到青少年的这段关键过渡期。

本期编辑 | 湖北美术出版社

编辑

angie

线上书店

online bookstore

江西美术出版社天猫旗舰店

四年好店!

官方正品保障

凡在天猫旗舰店购书

享专属优惠折扣

邮购电话:0791-86565703

↓↓ 如 何 进 店 购 书 ↓↓

天 猫 旗 舰 店

1在淘宝、天猫搜索店铺关键词 江西美术出版社旗舰店

2.复制地址在浏览器打开 jxmscbs.tmall.com

天 猫 专 营 店

1在淘宝、天猫搜索店铺关键词 江美长风图书专营店

2.复制地址在浏览器打开jmcfts.tmall.com

点一下你会更好看耶

练书法的体会与心得篇3

8月,我有幸参加了“河北省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的学习。在短暂的学习期间,聆听了全国书法界专家学者的精彩讲座,徜徉于书法艺术的历史长河,欣赏历代书法大家的神品杰作,体会书法艺术之精妙,感受中国书法文化之博大精深。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倍感传承书法艺术这一经典文化之重任。现就如下几个方面谈谈本次学习感悟。

一、主要收获

1.学习了中国书法史,对汉字书体的演变过程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通过聆听专家的报告,欣赏殷商甲骨、战国简牍帛书、敦煌残纸等文物图片,了解到汉字有甲骨文、金文、篆、隶等古文字“隶变”为草、行、楷的演变过程。体会到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增强了审美能力,提升人生境界和审美情趣。

书法艺术是可读可识的直观艺术。通过欣赏《曹全碑》、《张迁碑》、《乙瑛碑》、《礼器碑》、《兰亭序》、《多宝塔碑》、《丧乱帖》、《寒食帖》、《张黑女墓志》、《董美人墓志》等一系列古代书法经典作品,领略王羲之、王献之、赵孟頫、米芾、颜真卿、董其昌、苏轼、黄庭坚、欧阳询、柳公权、锺繇、楮遂良、虞世南等古人书法之神采,提高了自身的书法审美能力。在书法艺术的熏陶下,使我对书法进一步增强了浓厚的兴趣和无比的热爱,愿不惜一切以精益求精的人生态度致力于书法艺术的探究。

毛笔的特殊性丰富拓展了书法艺术的和内涵,汉字的特殊性产生了中国别具一格的形式意味。书法不是绘画的形,而是示意的形、抽象的形。

3.提高了认识,重新审视了书法艺术对人类的重要影响。

书法艺术是人类智慧和文明的结晶,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书法教学是传播弘扬中华文化,提升书写与审美及语言文化规范化水平的迫切需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无纸化办公”的普及,人们的书写水平正在日益下降。孩子们迷恋网络,成年人对计算机产生依赖。面对书写技能退化的严重事实,弘扬和传承经典的中华书法文化和艺术,教育孩子们周周正正写字,端端正正为人,是时代的迫切需求,具有现实意义,又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4.领悟了一些书写技法。

书法是创造美的艺术,从点划到结体,都有一定笔法、字法、章法。例如在用笔时,“书必入木,则如印印泥,蚕吃草,要力透纸背,入木三分”,行笔时,要“如锥画沙,如印印泥”。正如欧阳询所言:“墨淡则伤神采,绝浓心滞锋毫,肥则为钝,瘦则露骨。”南宋词人、书法家姜夔在《续书谱》中说:“折钗股欲其曲折圆而有力。”“折钗股“,也是笔画转折处的用“金银钗”的形象作比喻的一种笔法。

另外,运笔的过程也是与周围的事物相关联的。如怀素“夜闻嘉陵江水”,“观夏云多奇峰,辄尝师之”,所以笔走蛇龙,得骤雨狂风之势;张旭见公主担夫争道而得书法布局间架之意,观公孙大娘舞剑而悟彻书法的节奏和气韵;黄庭坚晚年乘船过三峡,看到船工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有节奏的前俯后仰,把船桨推出挽回,一去一返,协调自然。由船工摇桨自然“到位”的动作,黄庭坚悟到了用笔如何自然“到位”。从“长年荡桨”中领悟到“飘逸”的笔法,是他多年研究笔法。

二、对专家教授的美好印象

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卜希旸教授作了《书法概论》及《隶书的技法与实践》专题讲座,通过殷商甲骨、战国简牍帛书、敦煌残纸等文献资料的展示,以及从象形文字到金文和籀文、到汉隶的演变图解,使我们感受到古文字的魅力,深刻理解了“大地先秦之书,一字千金”和“得古人之墨迹两行必成大家”的含义。

河北师范大学书法教授杨春的《楷书技法与实践》使我们领略到颜体宽博宏伟、沉雄朴茂;欧体法度森严、寓动于静,寓险于平;柳体瘦硬坚挺、骨力洞达;赵体华贵典雅、俊秀婉丽。

石家庄市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郭少斌《创作知识及创作》的主题报告深入浅出,结合实际,以鉴赏家的独特视角,带领我们体验了“能”“妙”“神”的书法艺术境界。使我们明确地认识到写字与书法是两个不同的观念。写字趋于实用性,而书法是一门艺术,艺术的价值在于创造而不是复制,要达到创造美的目的,只有这样,书法艺术最终才能达到格调的高雅和神采的灵动。

石家庄市书法家协会秘书长魏兵然老师的《书法艺术与审美》,告诉我们“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哲学的核心”,从自然万物的和谐告知我们欣赏一幅好的作品,既要看每个字的形体结构,也要看整幅作品中是否有变化,结体、点划不雷同,肥瘦适当,肥而能秀,瘦而能腴,风姿潇洒,达情尽性,神采飞扬,字要讲究变化,讲究透气、空灵、飘逸,不能锋芒毕露,既刚劲大方又含蓄柔美,就像为人一样,艺术的境界也是如此,是用心去体会。同时让我们体会“用笔如用刀”“用笔如驭奔马”“点画如高峰坠石”“空中取势之意”“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将我们提高到一个新的艺术境界。

教授们身上散发出的诗人气质、学者风范、大师风采让人着迷,他的文化底蕴和儒雅才情更是令人折服。

三、心得体会

此次书法培训学习不仅提高了受训老师的书法水平,也对传承民族文化艺术,人的涵养素质,对今后在学校开展书法教育活动及书法专业研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心血。“书道虽深,至诚可达”。愿我们一起努力,为书法教育教学增添一份春色。

练书法的体会与心得篇4

5月26日在清河油坊中学,我有幸参加了清河县教师硬笔书法培训,并且收获颇多。

这次培训对于我们实习教师来说,无疑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作为数学实习教师,我从未想到过还有机会去接触硬笔书法。这次培训的时间不长,只有一天,在这一天的时间里我们也能学到不少东西。这次培训还使我意识到了硬笔书法对于教师的重要性,教师的字体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字体。

本次培训从邢台市请了书法技能高超并且在书写方面卓有成效的王庆昌老师讲座,他先介绍了下书法艺术的发展就开始讲解如何写好钢笔字。王老师从基本笔画入手,结合汉字结构特点,给老师们讲述了硬笔书法的基础知识,并生动地演示了硬笔书法的起笔、运笔、收笔。汉字是由最基本的横、竖、撇、捺、点、提、折、钩八种笔画组成的。而每一笔画必须经历起笔、运笔、收笔三个过程。王老师还教了我们一些写字的口诀,这些练字口诀看似简单,但从细微之处揭示汉字的.结构美,提高教师读帖、临帖的水平,为提升练字的实效性做好坚实的铺垫。

以前我都不知道写字还要讲究平衡,原来自己的字体竟有那么多的问题。以前在小学时学写字时老师说要写方方正正的字,写字如做人,现在才发现字还可以有另一种写法,有另一种美感。

光听王老师讲可不管用,只有自己静下心来练一练才能体会到练字的技巧与快乐,看着字帖上的字,一笔一画地慢慢练,练得不只是字,也是一种心境。

意识到自己字体中的不足,今后我将会在空闲时间练练字,先从最简单的笔画横、竖开始,作为一名教师,写一手好字也是必不可少的。

练书法的体会与心得篇5

为期一周的书法培训学习结束了,在培训中,通过书法老师的言传身教,使我对书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此次培训,时间虽短,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它不仅仅是一次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传递着一种责任,那就是传承祖国书法传统文化的责任。作为参加培训的教师,深知培训意义和此次书法学习的重要性。

在培训中,聆听了朱宏、吴宝玉书法名师讲座,以及李伟东老师的书法与写字教学方面专业知识精辟的讲解与指导。使我对书法专业知识有了较系统了解和新的认识。这使我不仅学到了书法专业知识,而且从中也悟出了很多道理。

通过培训,认识到作为教育工作者对书法传承的重要性。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而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又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来的优秀文化,它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

中国书法自古以来深受人们喜爱,它既能锻炼意志,又可陶冶情操;既反映个人的意志,又体现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灵魂的具体体现。书法艺术,不仅在国内深受人们的喜爱,同时在国际艺坛上也享有盛誉。尤其在东南亚、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地爱好成风,因此,书法艺术成为沟通我国和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

众所周知,书法是我国独特的传统艺术,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欣赏和喜爱。人们只所以会喜欢她,正是因为她能示人以美,可以说,他是无声的音乐,静态的舞蹈。它触发人们对美的感受和联想,它是审美与实用的结合体。学习书法不只是提高写字的水平,还能提高人的艺术修养和人的良好心里素质。如练习书法可以陶冶情操。练字也像音乐一样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使人振奋,受到美的感染。如学习王羲之秀美挺拔的字体,可使人的性格变得开朗活泼;学习颜真卿端正的字体,就好像聆听一首抒情小调,可以使人性格朴实、厚重;中国自古讲究“文如其人”,许多大书法家都是做人的楷模,他们的精神有助于陶冶情操。

鲁讯曾说:“我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书法艺术的形式美是通过有规律的组合线条作用于纸上而形成的,这次学习,学员临摹结合,自觉地感受流动线条的美,也感受到写好字并非高不可攀,只要持之以恒地坚持练习,就会有惊喜的收获。

我国的汉字起源悠久,书画同源。他的造型,原于自然,是对自然形象的高度概括和抽象空间的视觉形象。汉字结构的艺术性是对立统一的。他不但具有主观的形式美,还具有客观的形象美。所以,学习书法,要有良好的想象能力,要与自然造物之美结合起来,书写出主观与客观、具象与抽象相结合的艺术汉字来。

练习书法对于培养人的道德素质、身心素质、智能素质及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个性塑造及审美能力都有及其重要的作用。美的书法能通过形象而又抽象的线条使欣赏者获得美的享受,并能够陶冶人的人格和性情。练习书法实际上是习字者用眼睛感受美,用练习探求美,用心领悟美,用手创造美的过程。

苏东坡云:“神、气、骨、肉、血,五者缺一不为成书也”。唐朝书法家欧阳修云:“古之人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逐远。.。爱其书者善取其人也。”如民族英雄岳飞的书法代代相传,而卖国贼、残害忠良的秦桧的书法却无人知晓。所以,学习书法不仅能修身养性,还是修心养性的好活动。

通过学习和训练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鉴赏水平是人综合知识水平的体现,也是学习书法知识积累程度的体现。在很大程度上,人的鉴赏水平越高,书写进步的程度就越快。另一方面,鉴赏水平的高度,是随着人书写程度的进步和知识的积累而提高的。因此鉴赏水平和书写水平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所以今后应在书法知识积累、基本功训练来提高书写技能和文化素养,从而达到提高自己鉴赏水平和书法修养。

练字的人,虽然不可能人人成为书法家,但人人都可成为一个书法艺术爱好者。我们在学习书法的同时,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一曝十寒,它是一个长期的细水长流的过程。既要注意人品的修养,要不务虚名,不好高骛远,还要富有刻苦踏实的学习作风。这正是我们民族气节和精神文明的表现。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以坚忍不拔的毅力攀登书法艺术的高峰。

总之,此次书法培训学习不仅提高了受训教师的书法水平,也对传承民族的文化艺术,修练人的涵养素质,对今后在学校进一步开展书法教育活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在今后一段时间中,要尽量挤出时间,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积极行动,尽快地消化和吸收培训的知识,按要求去完成作业,尽快达到培训的目标和要求。努力为书法的传承做出应有的贡献。

练书法的体会与心得推荐5篇相关文章:

练体育演讲稿推荐8篇

学书法的心得体会精选6篇

心理与健康的心得体会通用5篇

心理与健康的心得体会5篇

实习的心得体会与经验总结5篇

爱心与教育的读书心得体会5篇

浅阅读与深阅读的心得体会最新5篇

浅阅读与深阅读的心得体会5篇

学书法的心得体会8篇

安全事故的体会与心得推荐8篇

练书法的体会与心得推荐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14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