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人生的教科书,记录着我们的成长和经验积累,心得体会是一种把我们心里感想用文字表示出来的书面材料,吾优心得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安全事故隐患心得体会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安全事故隐患心得体会篇1
最近,_公司上下正在如火如荼开展安全生产领域思想作风大整顿着力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突出问题,安全管理作风督查工作以“抓作风就是抓安全”为指导,旨在强化各级干管人员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以优良的安全管理作风推动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开展。我厂结合实际制定并实施了《石板选煤发电厂20__年安全管理作风督查工作实施方案》,包括组织领导、督查方式、督查内容、责任追究等方面,特别要求对安全生产领域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行为及安全工作中的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乱作为和违规违纪行为要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进行问责,为工厂安全生产提供坚实的纪律保证。
一、督查安全教育,强化“安全第一”意识。一提起安全二字,“高度重视”的声音不绝于耳,有图有文、处处留痕,至于实际效果好不好却很难说。我们要充分利用安全政治学习会、班前会这两个抓手,分别走好“八步曲”和“七步曲”;我厂已有一支督查队伍,需要进一步壮大,既要定人、定车间、定频率现场全程督查,又要实施视频监控不定期随机抽查;不但要督查学习形式,更重要的是督查会前准备是否充分、会中重点是否突出、参会人员是否受益、检测效果是否规范、包保科室参学及宣讲情况等等。
二、督查定规立矩,强化制度规矩意识。安全行为的养成重在约束,约束必须要有规章制度,集团公司和厂的制度办法重宏观、重原则,不可能对基层车间的情况面面俱到,这就需要车间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一些对症下药的“土办法”,针对车间不同工种、不同岗位的实际制定相应的考核细则。一要督查车间定规立距,让职工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使车间安全管理有章可循、奖罚有据;二要督查规章是否切合各车间现场实际、是否有的放矢,安全管理关口是否前移和下沉,要坚持小题大做、小题深做,切忌“因小失大”。
三、督查安全管理,强化履职尽责意识。作为系统工程,我厂安全管理建立健全了齐抓共管体系、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安全奖惩体系、包保督导体系、视频监控网络等,实现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管理。督查重点一是干管人员纪律作风建设情况、岗位履责情况;二是安监科、技术科、发电科等职能部门和车间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检查情况、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情况、安全事故责任追究情况;三是督查各种检查实施情况、检查结果运用情况、安全管理闭环情况;四是要督查车间事故隐患重复发生问题、事故隐患隐瞒不报或者私了问题、安全管理中间脱节问题、自身区域事故隐患视而不见问题等方面。
四、督查技能培训,强化本质安全意识。目前有培训贪大求全之嫌,很多是要求全员参与,个别培训年年炒剩饭,不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有时为图省事,还实行开卷考试,抄上答案签个字能应付上级检查就算了事,培训目的难以达到。安全生产需要有必备的安全技能为基础,如果只强调安全意识而忽视安全技能的重要性,安全效果将难以为继,安全督查既要检查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还必须检查是否做到“我会安全”。不仅要督查车间技能培训的针对性,是否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而且要督查培训的力度和深度,从细微抓起,知微见著、层层深入。督查各车间的培训方式是否灵活多样,既要“灌输”又要“影响”,既要“单向”又要“互动”,采取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形式让职工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只有提高了职工技能素质,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效性才有保障。
安全事故隐患心得体会篇2
当前,安全作风大整顿正在公司的各个层面如火如荼的进行,石板厂作为公司重点打造的川渝地区三分之一焦煤基地和洗选加工效益中心,如何摆正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发展之间的正确关系,力戒安全思想作风上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使之与自身定位相符合,是一道必答题。
纵观近些年石板厂的安全发展态势,每一年或多或少都会发生一些零星的安全事故,特别是去年发生的几起零星事故,都是在同一个地方“栽跟头”,出现大事故不犯,小事故不断的不良趋势。针对这些零星事故,厂党政高度重视,逐一梳理分析发现,这些零星事故的发生绝大部分都是安全思想作风上的顽症固疾所致。
一是安全红线意识不够强。近些年来,有的管理者总认为地面工厂安全风险比煤矿低,事故少,对安全工作的政治站位不够高,安全危机感和责任感相对欠缺,好人主义思想突出,对厂区存在的安全风险认识不够深刻,对隐患、“三违”的危害认识不够到位,对企业安全核心理念理解不够透彻。
二是安全工作作风不够实。石板厂“点多面广战线长”,尽管厂每月都在开展安全大检查活动,但职工的习惯性违章行为屡禁不止,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地暴露出安全检查、隐患治理有流于形式的现象存在,有的管理者在检查过程中抓而不细,查而不实,存在较多盲区。
三是强抓严管氛围不够浓。工厂一些真管严管的“执法者”,受到其他人员的“杂音”干扰,受到了同化,放低了标准,放宽了尺度,导致“宽松软”现象多起来。安全问责处罚失之于宽、失之于软,严不起来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强抓严管的浓厚氛围难以真正形成。
经过梳理后发现,这些安全思想作风上的痼疾顽症就像人生了病一样,得“治”。
一治思想这个“根”。一是要层层开展好安全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大家谈”活动。首先从厂领导班子抓起,认真开好领导班子安全专题民主生活会,深刻分析安全思想作风上的问题,相互间深入的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达成统一的安全管理共识。同时,向机关部门、车间和班组延伸,一级抓一级,层层抓好落实,切实将开好安全专题民主生活会、安全大家谈活动作为根治干部职工思想问题的一剂“良药”。第二是要充分利用党委中心组学习会、党员活动日活动、“三会一课”等学习载体,认真学习习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以及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树牢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强化安全责任担当。第三是要充分利用电视、微信、广播、黑板、宣传橱窗等载体,加强安全工作先进典型和安全事故案例的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深刻汲取典型事故案例的教训,使企业不安全不生产的理念和安全核心理念根植于每一名干部职工的心中,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二治责任这个“点”。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体系。针对目前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标准空洞、虚化和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及时进行梳理和修改,增强可操作性。二是带头抓好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确保安全责任层层落实到位。要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要求,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带头对标逗硬考核到位,以此促进各级管理人员把安全责任真正落实到基层、到岗位、到人头。三是要以严细实的安全工作作风推进安全精细化管理。要坚决克服“好人主义思想”,纠正不良工作作风,从严从细从实推进各项安全管理具体工作,不断提高厂精细化管理水平。四是要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安全生产工作更需要领导班子克服重部署、轻落实的思想,在落实责任上下功夫、花力气。特别是对上级安全生产部署要求和安全规章措施,要主动按岗位安全生产制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督导落实,及时分析解决落实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增强干部职工履职尽责抓落实的能力和水平。
三治氛围这个“面”。针对安全强抓严管氛围不浓的状况,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和警觉,及时治理安全管理过程中的歪风邪气,向“宽松软”宣战,大力弘扬正气,树立安全工作新风。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载体,大力弘扬先进的安全文化理念,各级组织及领导要经常在口头上、会议上以及其它形式对强抓严管安全的管理人员给予肯定,理直气壮的为敢抓严管的安全工作者“撑腰”,在奖惩、晋升上给予优先考虑和倾斜。要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将安全工作中的先进典型选树出来,利用工厂的各种宣传载体和手段,大张旗鼓地宣传,营造比学赶超安全先进的浓厚氛围。
石板厂安全思想作风上的顽疾固症,绝非一日之功就可以得到根本解决,要根治这些顽疾固症,就必须全厂干管人员上下一心,聚焦安全,在安全站位上“高起来”,在工作作风上“实起来”,在安全行为上“严起来”,形成久久为功之势,才是根治安全思想作风顽疾固症的“灵丹妙药”,也才能实现工厂长治久安。
安全事故隐患心得体会篇3
高质量发展是近几年都在谈论的一个重要话题,党中央国务院也把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发展方向,创建“安全高效”型企业成为每一个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习总书记也多次强调,发展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日前,我支部管理人员、党员开展了安全思想作风整顿“大家谈”活动,深挖细查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其中,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必须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否则将严重影响我们企业安全战略的实施,阻碍我们企业安全健康的发展。
一是安全宣教中的形式主义。如今,一提起安全生产工作,“高度重视”的说辞不绝于耳,事无论大小口号先行,一进厂房车间现场,标语牌板满眼钻,好象口号越多,对工作就越重视,工作就越有成绩,而那些形而上学、大而全的口号、标语,内容是否切合实际,是否能起到触动作用效果并不明显。在一些安全宣传教育的广场活动中,宣传工作存在机械落实的情况,表现为多挂几个条幅、多做几个牌板、把宣传册做得更精美漂亮,美其名曰拍照片、拍视频拍出来才丰满、才热闹、才有效果,至于实际效果好不好,反正留有痕迹,算完成了工作,这种用标语条幅代替推进工作、用视频照片总结工作、将发几个文件播几篇稿件等同于安全教育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二是安全培训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安全培训是我们企业抓好安全工作的重要手段,但在三级培训中,厂级培训、车间培训效果并不如人意,甚至有走过场的现象。一方面,厂级培训贪大求全,规模上要求全员参与,培训内容就不可能结合岗位实际,只能是标语、口号式的培训,内容空洞,年年炒剩饭,不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有时为图省事,还实行开卷考试,抄上答案签个字能应付上级检查就算完结。另一方面,车间级培训也流于形式,参培人员以工作忙为借口,培训记录上签个字就不见人影。同时,单位也以用人紧,要求急于上岗,也应付了事,不关心培训效果,特别是一些新参工或岗位调整的人员一到现场糊里糊涂,成为事故的隐患。其三,在年度培训计划设计中,把关不严,目的错位,还有个别基层单位开展培训时,将同一个岗位分多个项目报送培训计划,已然将获取更多培训费用当成增收的一个渠道,显然已违背了培训工作的初衷。
三是安全督查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平时的督查重痕迹轻结果,导致形式主义之事增多,真实的情况看不到、听不到。一项工作做得好与坏,应主要以结果和群众评价为准,追求的是效果。可是有的督查考核指标体系,工作结果与群众评价占比相当少,也不起决定作用。同时,有些考核指标体系,少则几十项,多则上百项,除了专业从事此项工作的,其他人怕是记不下的。这就导致一些督查考核的怪象,基层单位往往热衷于对照细则做台帐、内容上墙、摆拍,拼命留痕,工作结果好、群众评价好的,不一定能够评先评优,反而因为痕迹资料不到位,被扣分或追责,使基层产生疲劳,心生反感。
在此次大家谈活动中,我们认真反思剖析认为,上述三个方面的形式主义表现最突出,职工群众反映最突出。要抓好安全管理工作,实现安全高效的高质量发展,就必须着力解决好职工关心、关注的这些形式主义问题。
一是深化安全宣传教育内涵。我们常常把安全文化等同于安全宣传教育,安全宣传教育仅仅是安全文化的一个方面,其核心更应该是职工群众的安全观念、安全意识、安全态度、安全警觉性。我们的安全文化应将安全理念落实在管理制度执行当中,落实到职工的行为方式当中,职工不仅仅是记住几个安全理念口号,更重要的是牢记操作规章制度,将安全标准落实在生产过程之中,由此提升干部职工的安全生产自觉性和安全生产的技能,构建一个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目前,针对离退休人员较多、转岗并岗人员频繁的现状,我厂洗煤车间正开展转“岗位并岗、一岗多能”试点,将所有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整合,印制成小册子人手一册,以确保安全理念落实到岗位制度当中,规范职工安全行为。
二是注重安全培训效果。一方面是抓好安全集中培训,规范培训课案,厂级开展安全理念、安全法律法规的培训;车间重点开展规章制度、事故案例学习;班组重点开展安全操作规程的学习。二是培训效果监督,严格考核,奖惩分明,按培训、考试分离的原则,实行两条线,所有安全培训理论考试采用安监科拟定试卷,以此对培训责任单位和培训人员的培训效果进行测试,防止假培训、假考试,杜绝培训单位又当裁判又当队员的形式主义。
三是优化督查制度。进一步精简督查考核指标,解决好督导过于指标化、虚无化问题。结合基层的主要职能,突出重点工作,防止面面俱到,重点突出实绩导向、问题导向、民意导向,将基层更多的精力落实到现场而不是完善台帐。坚持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四不两直”督查考核方式,听真声音、找真问题,如此既可减少督查频次,减少基层疲于应付的安全“台帐防控”,也能体现督查考核的客观性、公正性。
俗话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安全工作更是如此,空有理论不落实,于安全生产也无裨益。对于安全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发现一起必须整治一起,哪怕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总是在进步,如愚公移山,只要长期坚持了,安全高效就不会是空谈。当然,安全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形式主义还体现在其他诸多层面,我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仅作抛砖引玉,引起大家思考和重视,一起共勉。
安全事故隐患心得体会篇4
通过这次学习安全生产,让我们更深的了解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让我明白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增强自己的防范意识,提高预防事故的能力,时刻注重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让我们时刻牢记:安全生产,警钟长鸣!
众所周知,在传统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始终贯穿着“三不放过”的原则,经过一段时期的运行之后,体会到追究事故责任者的责任不够明确。因此,现在又将“三不放过”改为了“四不放过”,加大了发生事故后的处理力度。这不失为一种“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好做法,有新意。但生产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将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即使再加多几个“不放过”也为时晚矣。新出台的《安全生产法》则体现了在安全生产管理上要强化“超前意识”、“预防为主”的理念,进一步明确了只有有效地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才能使安全管理工作达到最高的境界。
安全管理工作的“超前意识”,强调把安全工作的重点从事后处理转移到事前监督上来。要建立完善的事前监督管理体系,在贯彻“安全第一”工作中必须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和“防范胜于救灾”的内涵。同时,也要形成建立积极向上的“安全文化”氛围,这是安全管理工作事前监督体系的重要环节。“安全文化”追求的是一种各级领导干部身体力行现出来的安全管理理念,从而促使所有人员表现出较高的重视安全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并将安全生产工作放在自己的职业价值中去,从而使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成为自己工作的行动指南。另外,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考核机制,是事故“超前防范”的有效措施。目前,我司已将“安全生产考核标准”纳入到了各部门的“月度工作计划指标考核”中去,从某种程度上起到了一个监督和防范的作用。然而,还存在着重视对安全事故的考核,轻视对不安全因素、异常的监控。在这种安全管理体制中,不可避免地抱有了一种侥幸的心里。孰不知,“小病不医,终成大患”。等到安全事故发生后,再找原因谈“几不放过”晚矣。因此,一个完善的考核机制应包含安全管理的各个环节,健全“责任链”的监控系统,提高“防患”意识,从小事做起,建立必备的安全防患措施,坚决杜绝“三违”,养成工作严谨、执行制度认真、工作程序规范的良好工作作风。在实际工作中提高自防和互防能力,做到“三不伤害”,从而建立起安全管理工作的新风尚。把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消灭在萌芽状态。
安全事故隐患心得体会篇5
今年6月是第19个全国“安全生产月”,主题为“消除事故隐患,筑牢安全防线”。启动仪式上,大队监督员对“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基层行”活动进行对了动员部署,强调尽管当前国内疫情持续向好,企业复工复产率快速上升,但火灾形势仍不容乐观,要筑牢消防安全底线,推动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坚决遏制“小火亡人”及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切实维护企业自身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启动仪式上,全体人员进行了消防安全工作宣誓,观看了《村民自建房火灾警示片》《小型生产经营性场所火灾警示片》等,消防大队培训人员组织开展了灭火及逃生自救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据悉,为做好此次安全生产月活动及消防安全工作,各单位将消防工作与本单位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统筹安排,同时,强化领导责任,紧紧围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深入排查安全风险,细化工作任务,强化日常管理,重点对消防设施、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消防车通道、电器线路等方面开展消防安全自查,严禁电动车违规停放、充电,组织开展一次消防设施维护保养,落实控制室及重点部位人员值班值守,切实消除火灾隐患,各单位要运用物联网、智慧用电系统等大数据手段,强化火灾防控。此外,广泛宣传培训,提升自防自救水平,按标准建好微型消防站,组织开展灭火及逃生演练,强化业务技能水平、不断提高微型消防站初期火灾处置能力;强化宣传氛围营造,广泛开展“led”亮屏行动,运用单位led显示屏播放火灾警示片和消防安全提示,广泛张贴或悬挂安全标语、横幅、挂图等,在全社会积极营造关心安全生产、参与安全发展的浓厚舆论氛围。
活动期间,消防救援大队面向社会开放消防站,各单位可通过全国消防体验馆预约平台预约,到大队参观体验、学习培训、参加联勤联训。同时,消防救援大队还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存在重大火灾隐患、救治不愈的单位,采取媒体曝光、信用惩戒等方式,督促单位就安全隐患进行整改。
安全事故隐患心得体会篇6
按照《关于开展安全思想作风大整顿“大家谈”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石板委〔20xx〕19号)要求,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工厂以打造效益中心和创建安全高效企业为目标,努力营造“认识到位、作风过硬、执行有力”的浓厚安全文化氛围,为实现20xx年安全工作目标提供强大的思想作风保障。
首先我们要意识到煤炭行业的特殊性,工作环境的恶劣性,给我们的安全工作带来很群安虽属安全管理范畴,但它有别于行政安全管理。群安工作主要体现在群众性上,它的实现途径和行政安全管理应有很大差别。具体来说,群安工作具有监督职能。作为工会和工会组织领导下的群监组织,一定要维护职工的权利,维护职工的生命安全,去监督、阻止一切违章指挥和冒险蛮干的行为,避免对职工人身造成伤害,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群监”组织的作用。在这一点上,群监和上级安监部门是异曲同工的,只是群监比上级安监部门来得更直接,监督得更及时,更方便,更具体。群监是“群安”的重要组成部分,群监的好坏,对群安起着决定的作用,抓好群监是群安工作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群安工作应引导职工自觉地搞好安全工作。工会是群众组织,在群安活动中,让职工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群安组织只能是引导,更多地是让职工“应该”怎样,而不是“必须”怎样,群安毕竟不是行政安全管理,只能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的活动,让职工主动参与进来。同时,把女职工这“半边天”更好地动员起来,让她们在群安活动中奉献真情:做一双双鞋垫,绣一块块手绢,送一杯杯热茶,说出真心话,夜间三言两语的`枕头风,演讲词中的一声声呼唤,违章后一句句诉说。这样投入一定的感情、亲情,是行政安全管理无法完成的任务,群安工作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厂群安工作通过群安流动红旗竞赛、安康杯竞赛、劳动竞赛、安全知识竞赛、群安交流、查岗活动、夫妻安全互保、送温暖、安全意识宣传教育等活动,使广大职工自觉投身安全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促进工厂安全、稳定、和谐的发展。
在群安工作中,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有效落实安全生产各项制度,努力营造“认识到位、作风过硬、执行有力”的浓厚安全文化氛围,促进工厂安全生产。
其次是要抓细。要细到具体的环节上去,抓好具体节点。各级管理者要有“三讲”(讲规矩、讲纪律、讲原则)意识,按规章制度依法治企,落到实处,形成从严管理的良好风气。
安全事故隐患心得体会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