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100教学反思模板5篇

时间:
Fallinlove
分享
下载本文

教学反思的书写可以让自己的教学境界得到提升,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作为教师都应该会写的文本,以下是吾优心得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认识100教学反思模板5篇,供大家参考。

认识100教学反思模板5篇

认识100教学反思篇1

一、创设生活情境让课堂贴近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数学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本节课我先设计了一个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

这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活动环节:一是观察钟面,让学生把自己所看到的说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此基础上学习整时以及读写。二是在时、分的认识基础上探索时、分的关系。三是在归纳总结后,设计了师生互动拨钟表的环节,让学生体会分针、时针是怎样走的。四是在拓展延伸中,让学生感受一分钟能做些什么?深刻体会虽然一分钟时间不长,可我们充分利用还是可以做许多事的.。

在这四个活动环节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在活动中快乐的学习数学。

三、充分利用电教设备,同时结合传统教学。

在教学《认识时分》时,我利用了实物钟,让学生体会1时=60分时,我拨动实物钟的分针,让学生观察时针的变化。教学效果比较好,课后还有许多孩子拿着实物钟在做试验。

四、练习形式多样化、层次化、趣味化。

练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环节,练习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沟通知识与创新的桥梁。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多种练习,让学生长时间保持着兴趣,练习效果比较好。

五、在数学课堂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育离不开思想品德教育,本节课中,我进行了两次惜时的教育:一是在感受一分钟后,让学生初步体会时间的宝贵;二是在整堂课结束时,让学生再次体会时间的宝贵

认识100教学反思篇2

?认识方向》这一课的内容源于生活,所以我也以生活实际出发,在学生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八个方向的位置关系,也就是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自己的方向板,进而使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依据判断出的一个方向,辨认其它的七个方向,但这些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还是有较大难度的。因为二年级学生的推理思维能力较弱,方向感不强,抽象的方向知识对于他们来说,很难理解掌握。

反思这节课,我觉得有几点预设在教学中完成得比较好:

1、从学生经验出发,探索新知

小学数学应该是生活中的数学,生活化、活动化的问题情境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识,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我从生活经验为起点,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辨别已经认识的四个方向,从生活中直观辨认已知的方向,并以实物建筑模型置于学生之中,让学生自主探索交流,亲自体验物体间的相对性,并很好为新课做了铺垫。在新课教授环节我直接让学生借助着墙上贴着的直观方向,让学生形象直观的感受到新方向的辨认只要是两个方向之间就行了。在此基础上他们头脑中就建立初步的方向框架。

2、结合学具与肢体语言整理概

当学生感识四个新方向之后,我所要考虑的是如何提供适当的条件,引导学生去理解概念,教师只是引导、参与学习,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生动场景。在课中,我把指南针与练习中的方向板整合,并将本课的重点(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方向)融于其中,让学生完成方向板,之后组织学生以肢体语言来当方向板,通过生动活泼的形体教学与数学相结合,让二年级的学生利用这一活动环节,来减轻脑部疲劳,调整课堂气氛,从而也强化了学生的空间方向感。

3、回归生活,应用提高

学习数学知识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践问题,从中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获得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知道遇到问题试着运用数学方法去探索问题和解决的途径,以逐步形成独立探索的习惯和大胆探索的精神。在平面图教学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一些让学生感兴趣的游乐园的情境问题模拟生活实践。

同时,在课堂上存在不足之处:

1、 忽略了学生的.层次的差异和方向板的合理利用。因为生活中的方向与平面图上的方向不相吻合,如何将平面图上的方向正确引入到生活中,这是一个关键。实际上学生在这点上差异较大,一部分学生对生活中的方向较熟悉,不需引导能顺利指出方向;另一部分学生要经过思考或借助工具,要老师扶一扶;个别学生难以辨别空间方向,要架着走。针对这些情况,我应该及时利用方向板,让学会根据方向板找到相对应的方向再进行介绍教室与该生的方向位置关系。

2、 课堂的语言的组织不够数学化。在这节数学课上我运用多种形式来吸引学生,但数学语言组织不够完美。如何完美的将数学语言艺术性的在课堂上表达,还需要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加强学习。

本课的反思可以概括为以几句:

蹲,用儿童的眼光理解教材;

活,用新课标理念处理教法;

灵,灵活调节控制每个环节;

个,凸现自己个性展现风格;

这节课给我留下的不是一个句号,而是?、!、希望老师们能给我宝贵的建议。

认识100教学反思篇3

这两周学习了第七单元《认识时间》。本单元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面和整时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与几时半,同时学会合理地推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时间。这单元的具体内容分为3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认识时间单位“分”,学会从钟面上读出“多少分”,并认识时和分的关系;

第二层次是认识几时几分和几时半,重在掌握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的方法;

第三个层次是让学生借助推理解决关于时间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尤其不容易理解。因此在教学时我注意将时间的学习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时间联系在一起,利用动感直观的课件和钟表模型让学生在时间观察和操作中掌握概念和知识。教学时与分的关系时难在1时=60分的推导,采取让学生观察课件与自己动手拨钟面模型的方法相结合,认真观察分针按顺时针方向转动一圈又回到12,时针有什么变化?学生很快就会发现在相同的时间里,分针转了一圈,时针走了1大格。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钟走一圈是60分。让学生自己发现1时=60分,即加深了学生的认识,突破了重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例2时。4:45是“几时差几分”的认识,我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这时时针非常接近5时,是4时45分。通过直观拨动表针,学生观察时针、分针的运动方向,明确时针在转动时是先经过几,再到几,确定是“几时多”,再“5分5分”地数出分针所指的是多少分。也可以“几时半”为分界线,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分针在钟面左右两个半侧时时针位置的不同,启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思维的冲突。

起初看了教材觉得知识很简单,因为前面学习了乘法口诀,进行几时几分和几时半的教学应该学生很容易掌握。但是想象中和实际的教学却存在着千差万别,我用了两周的时间还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学生的掌握情况并不好。分析了原因:

第一、时间的教学比较抽象,教学中自己的预估不足,准备不够充分而且没有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问题。

第二、孩子们年龄小,时间虽然生活中有接触但是那只是一种朦胧的感觉,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却非常少。学生平时在家看时钟的机会不多,而在学校形成学生时间观念的并不是挂在墙上的钟表,而是响在耳边的铃声。

总之,对于抽象知识的教学首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做到有备而来,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另外还要进行分层教学,重点放在掌握慢的孩子身上,让他们多说,多动手操作,相信这样会大大提高今后的教学效率。

认识100教学反思篇4

为了让学生较好地理解周长的意义,本节课中,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充分的数学活动,自主探索,在充分的体验中,理解了周长的实际含义。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一理念。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比较成功:

一、本节课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体现数学。

数学知识的学习有时是枯燥的,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本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与生活有关,就为学习周长提供了一个亲切熟悉的环境。周长的概念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机械地学习只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课的开始就吸引学生的眼球,抓住每一个学生的心,往往对整节课的成功与否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节课从小蚂蚁爬了树叶的一周这一情境引入,生动有趣。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也为周长概念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后面的寻找身边事物的周长,也都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知识。这里体现了数学回归到生活的思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

学生而言,知识的获取不是教师和教材直接给予的,而应在充分经历数学的过程中逐步建构的。在提出“周长”这个词之后,我借助游泳池边上,长方形边上,正方形边上的点的'移动展示,使学生心中对周长有个大概理解。再让学生说出自己心目中的周长是怎么样的,又通过一个不封闭图形来完善周长的定义。

三、注重在一系列基本练习中深化概念。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过程对具体形象存在着依赖性。在师生共同得出周长的概念之后,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指一指、找一找、摸一摸、描一描等一系列基本练习,拓宽了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对知识进行内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注重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

探索发现,是指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数学知识的活动。于是在学生对周长有了感性的认识之后,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合作、动手实践、自主探究,让学生讨论怎样测量这些图形的周长,以促进学生对周长意义的理解,并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尢其是体现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而且又在此基础上对方法进行优化,又提升了学生的思维。

五、拓宽应用,为后面的知识做好铺垫

在课的最后,我让学生拼一拼:

2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你能上来指一指吗?它的周长是多少?

3个边长1厘米的拼成一个长方形,周长又是多少?

2个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呢?这样做,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周长的理解,而且为以后的计算打好了基础。

认识100教学反思篇5

本单元在学生认识20以内数的基础上,联系日常生活,认识钟表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刻。对接近整时的时刻只要求能说出大约几时。

整时是教学的重点,安排了一道例题和试一试,想想做做里多数题是整时。在认识整时后教学大约几时,使学生更准确地体会整时,也为以后教学时、分、秒的知识作些准备。

1.调动学生已有的认钟表经验,在交流中提升认识。

大多数学生都有在钟表上看时间的经验。他们能分辨钟面上的长针和短针,但不知道这两根针叫分针和时针;能说出钟面上是几点钟,不习惯说成几时。这些既是教学资源,也是要解决的问题。教学的第一个任务是告诉学生短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并规范地说时间。教学方法是在交流中矫正,在练习中强化。即在学生发言时告诉他们应该怎样说,通过反复提醒,改变原来的习惯。第二个教学任务是体会整时时刻,钟面上分针和时针位置的规律,知道钟面上有1时、2时12时共十二个整时。教学方法是利用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是7时举一反三,在说钟面上整时时刻的练习中获得经验。

教学大约几时从整时切入。在7时的钟面上,稍改变分钟的位置,使它不正好指着12。首先让学生感到钟面上不正好是7时;再联系经验分辨一个钟面上7时不到,另一个钟面上7时刚过;然后指出这两个钟面上都接近7时,都可以说成大约7时。从而体会大约7时与7时的差别。

教材里还出现圆形、椭圆形、菱形的钟面,出现有指针的钟面和用数字表示时间的电子表面。让学生知道这些钟表虽然形状不同,表示时间的方法不同,但都能告诉人们时间。

2.设计各种练习,巩固教学的时间知识。

想想做做里有说钟面上的时间(第2、3题)、在钟面上拨出指定的时间(第4题)、给钟面补画分针或时针(第5题)等练习。这三项活动对思维的要求逐渐提高。看钟面说时间是最基本的,只要观察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就够了。在钟面上拨出指定的时间,要把整时的分针、时针位置规律落实到某个具体时间上。给钟面补画分针或时针,首先要识别钟面上已有的那根针是时针还是分针,才能确定另一根针以及它的位置。这些练习对提高思维能力、巩固数学知识是极有益的。

还要注意的是,看钟面说时间,包括整时和接近整时两种情况。拨钟和画钟面只在整时范围内进行。

3.结合认识钟表进行思想教育和生活习惯教育。

想想做做第2题看图说时间,还有尊敬国旗、按时用餐、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等教育内容。第1题交流早上起床时间和晚上睡觉时间,是培养生活习惯的教育机会。第6题左图中10时学生在上课,右图中10时学生在睡觉,让学生初步知道一天里有两个10时。有条件的学生还能联想到一天里有两个1时、2时12时。这些知识仅是渗透,不是基本的教学要求,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

认识100教学反思模板5篇相关文章:

教学反思和个人总结最新5篇

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反思5篇

地球的运动教学反思优秀5篇

地球的运动教学反思5篇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反思5篇

点和提的写法教学反思5篇

摘星星教学反思模板6篇

夜色反思教学反思5篇

认识心的心得体会模板5篇

我认识了自己作文模板5篇

认识100教学反思模板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4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