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祭祖的心得体会5篇

时间:
betray
分享
下载本文

优秀的心得体会能够让我们的生活以及学习的目标更加明确,写的体会要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才是最重要的,以下是吾优心得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清明节祭祖的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

清明节祭祖的心得体会5篇

清明节祭祖的心得体会篇1

今天是清明节,是祭祀祖先的节日。在我印象中,淅淅沥沥的小雨是清明节必不可少的项目,当然今年也不例外。

每当这个时候,全社会都在做着有关祭祖的活动,各大媒体也毫无例外,只要我们打开电视机,就一定会看到有关缅怀先祖的报道,“我们要感谢他们,是他们的不懈努力,造就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然而,有没有人想过,我们如此兴师动众地纪念祖先的目的何在?

当我们怀着无比悲痛和感激之情来怀念祖先时,你可否曾想过,当我们入土之后,会不会得到子孙们相同的礼遇呢?我们今天的所作所为,将来能不能得到他们的认可呢?我想这也是我们在此刻应该考虑的问题吧。

不可否认的是,有好多人在祭奠祖先时,怀着无比虔诚的态度向祖先们祈祷神灵保佑,却在祭奠过后,照常做着断子绝孙之事。难道他们就不曾担心过死后被子孙们唾弃吗!

自古以来,名垂青史很难,但只要本本分分,忠厚老实,不做伤天害理之事,得到后辈们的认可也不是难事。然而却总有些人违背历史规律,挺而走险,做出伤天害理之事,最终导致身败名裂,遗臭万年。历史上这样的教训比比皆是,我们千万要引以为鉴。

最后,奉劝各位老老实实做人,本本分分做事,以免在若干年后的清明节被子孙们唾弃。

清明节祭祖的心得体会篇2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是一年的清明节到了,我与父母同去乡下扫墓祭祖。

爸爸,妈妈,姐姐,我,还有开车的朋友,一行五人,走长潭一潭邵高速,一个半小时不到就到达了目的地——湘乡雅苗村的叔叔家。叔叔一家早就接到了爸妈的电话了,见了我们,热情相迎。一年未见,叔叔婶婶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他们算是乡里生活得很好的人家了。另外一个叔叔就见老多了,满头白发,脸上的皱褶一道道的彰示着生活的沧桑,身上穿着粘着泥巴的衣服,脚上是一双长统套鞋,显然刚从田地里耕作上来。他伸着粗躁的大手来和我们握手,让我感觉到,时光在飞逝,人都在变老。

稍稍休息了一会儿,就往奶奶的坟山上去。车沿着新修的窄窄的水泥路缓慢的前行,打开车窗,一股新鲜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放眼四周,满眼的是绿,那种雨后清清爽爽的翠绿,农家小楼一栋两栋,傍在山脚下,散落在绿野中,偶有淡淡的炊烟袅袅升起,飘飘的融人了蓝天白云里,想起了高鼎的一首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醉了春烟,也醉了我,我总是那么的容易被自然的景色触动。

奶奶的坟修在一座小山中,据本地的乡邻们传说,那是最好的风水宝地,所以,奶奶一直护佑着我们后人。

爸爸妈妈说,我是奶奶的最爱了,我最小,是奶奶带着我在乡下生活。奶奶最疼我,那时候物质生活非常的贫乏,要是有点好吃的奶奶就舍不得吃,留着给我,而我呢,有乡邻偶然给我糖果啊什么的,也就懂事的知道留着给奶奶。爸爸妈妈的话,唤起了我心底里最深的童年回忆。依稀记得,有次叔叔给我一个橘子,我高兴的拿着,不舍得吃,想回家给奶奶吃,走过池塘边时不小心,橘子滚下去了,我小心翼翼的下到塘边,手在水边摸索,试图找回那个橘子,结果一脚滑进了水里,被大人湿漉漉的捞出来。就为了一个橘子啊,我也是多么的爱我的奶奶啊。三十多年过去了,我的孩子都有七岁了,山水依旧,亲人已逝,奶奶啊,我们都好好的生活着,努力的工作着,没有辜负您的养育,您在天之灵安息吧。

没有任何的仪式,我们都只是在奶奶的坟前拜了拜,心里默默的祈愿:愿奶奶在天之灵保佑我们后代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下山了,爸爸随手在地上拾一根树枝,说:“你们走前面,怕有狗。”望着发已秃顶,年已七十六的老父亲,我感动至极。父爱如山啊,哪怕他老得快弯不下腰了,走不动路了,他仍然会像护着小鸡崽崽一样护着自己的孩子,在他眼里,孩子永远都是孩子,永远都要他的保护,一辈一辈啊,这种爱就这样延续着延续着……

清明节祭祖的心得体会篇3

清明节是人们祭祀先祖或亡故亲友的节日。故乡的清明是一派繁忙的景象,人们的脸上不像喜庆节日里的样子,脸上挂着的是对故人的思念。

今年的清明节被国家列入了法定的节假日,前一天的晚上,携妻儿往家赶,一进大门,院子里干干净净的,黄黄的土地上一尘不染,星星点点地洒上了清水,屋顶的炊烟正缓缓地飘着,母亲举着两只沾着面的手从屋里迎了出来,儿子从院心飞进了母亲的怀里,惊的落在房檐下的燕子“腾”地一声窜上了布满红霞的天空。不用问,母亲在蒸祭祀用的供馍和面做的燕子。祭祀用的供馍和燕子是用发酵的面粉蒸的。供馍像大一点的象棋般大小,出笼后还要在上面用筷子蘸上水红色的颜料,点上一个圆圆的点。一份供馍四个,一个坟墓就要摆上三份,一共十二个。每家都要蒸上几十个,因为哪家也有几个老祖宗的坟墓。我小的时候,物资匮乏,农民自己种的白面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顿,但每逢清明,母亲总要把攒下来舍不得吃的白面拿出来蒸上祭品供奉先人。

为什么一份不是三个或五个?我在小的时候就多次问过母亲,母亲总是一边捏着供品一边警示我,不要乱问,但她又总是要告诉我,“人三,鬼四,神仙五”,每逢这时,我总不再多问,感觉到这就是一项很严肃的大事业,因为母亲亲手蒸的馍要供奉给鬼神享用,自然感到有了一种神秘的感觉。而那些用面做下的燕子,则可以说是母亲的工艺品了,你看那燕子的形态各异,或飞或站,或张嘴鸣叫,或回眸张望,更让人感受到一种亲情的是一只大燕子的背上还背了一只小燕子。母亲说,河里的冰化了,燕儿们从南方回来了,老远呀,小燕子飞累了,妈妈就背上他吧。

这些供品和燕子蒸好后,要有家里的男人们装在一只竹篮子里,连同炒好的各种菜肴和酒,还有各种水果,再把香烛和专供亡人用的冥币装好,扛一把铁锹到坟地里祭供先人。到了坟前先要把祭品摆好,点了香烛,敬了酒,焚化了纸钱,然后再用铁锹铲上新土轻轻拢在坟头上面。每到清明,小孩子们就要嚷着跟大人们去上坟,但不过十二的小孩是决不会让去的。至于什么原因,我没有问过父母亲,估计这中间还有些迷信的色彩吧。我从十二岁那年起,父亲就主动叫上我去上坟,我俨然一副大人的模样,扛上铁锹,提上祭品,不是跟在父亲的后边,和父亲并排相跟着祭祀长眠在坟地里的祖父、祖母、曾祖父、曾祖母、高祖父、高祖母……

后来参加工作后,若能碰到星期天是清明节的,我一定要回家培着父亲去为祖先们上坟,但长大后的我已经觉得这不是一件神秘的事情,虽然母亲的供馍照样蒸,燕子照样做,各种各样的菜肴照样烹炒,我也附和着总是在路上买上些花花绿绿的冥币,父亲看见后就笑着说:“若能花上这钱,倒好了,嘿嘿,哄鬼了。”但他们照样一丝不苟地上坟、烧纸。

从坟地回来,父亲总要用铁锹折上一截酸枣树枝,把母亲做的燕子细心地扎上去,举回家中,把它别在窗户上面。一时间,就会感到一种春和景明,燕语呢喃的景象。

晚上,和父母亲睡在暖暖的土炕上,心里有一种别样的踏实,我问他们,那死去的爷爷奶奶真能吃上你们蒸的馍,花上我给他们的钱么?

父母亲相视一笑,很爽朗地笑了道:“哈哈哈……儿子,你是记者,还不知道这?这就是孝心啊!人死如灯灭,就不存在了,但作为儿孙后辈却要记住前人的养育之恩啊!”

夜里,春雨沥沥拉拉地下,我想起儿时母亲对我说的一句话:孝敬大人有饭吃!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的祖先用几千年的民俗文化流传给了我们的道理,那就是把“孝”字意义代代传下去!

清明节祭祖的心得体会篇4

按照区文明办的要求,我局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活动,通过在清明期间组织开展缅怀先烈爱国主义教育、网上文明祭、清明防火等活动,缅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激发干部职工豪情斗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从而更好的工作。现对活动总结如下:

一、开展缅怀先烈爱国主义教育活动。4月3日,我局组织干部职工到泉州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参加人员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向烈士默哀一分钟,敬献小白花,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悼念之情。并参观烈士陵园展馆,瞻仰革命战役中抛头颅、洒热血、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献出年轻生命革命先烈的事迹和生前遗物。

二、配合开展清明森林防火活动。清明前夕,我局深入挂钩的虹山乡松角山村调查摸底,了解清明期间防火的部署工作,并配合村干部入村入户加强防火宣传,倡导文明祭扫。清明期间,派专人到现场督促挂钩村认真落实森林防火检查,确保各项防火措施、工作落实到位。同时,清明期间办公室严格执行清明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切实落实防火情况日报制,杜绝瞒报、漏报、迟报现象发生。

三、宣传并践行网上文明祭活动。清明前夕,向全体干部职工宣传网上文明祭,引导干部职工进行网上文明祭,并结合实际组织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号召干部职工为先烈们献一束鲜花,发表一片感言,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纷纷上网献花、献言,抒发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

清明节祭祖的心得体会篇5

四月到了,清明节也到了,处处可见人们忙着扫墓祭拜,这清明节对中国而言可是非常重要的呢!

清明节的由来是什么呢?相信大家都很好奇。有一个传说故事:在春秋时期,晋国的太子重耳受奸臣陷害,因此与忠臣介之推流亡在国外,介之推一路保护重耳,功不可没。重耳成为国君后,介之推便离开重耳躲进山中,重耳想要让介之推回来,因此放火烧山,想借此逼出介之推,没想到介之推他不肯下山,就被烧死了。后人便在他死去的四月上山祭拜,逐渐演变成现在的祭拜。

清明节有许多习俗上要准备的祭品都有其意义,像吃韭菜(代表长长久久)、吃年糕(代表步步高升)等。另外在祭拜的习俗中有一个最特别的,那就是“挂纸”。大家去扫墓时,一定有看过家中长辈把一张张长方形的五色纸压在墓上,到底是为什么呢?原来这和汉朝皇帝刘邦有关。在刘邦未当上皇帝之前,他一直在外打仗,因此无法回家乡扫墓,他当上皇帝后,当他要回去扫墓时却找不到父母的墓碑,所以他就把一张纸撕成许多小纸片,撒到空中,想借此找出父母的墓,结果有其中一张落在一座墓碑,不论风怎么吹都吹不走,他朝着墓碑走近一看,果然是他父母的墓,所以之后每年刘邦扫墓时都会压一张纸片在墓碑上,后来,大家效法皇帝,久而久之,这就演变成一种习俗了。不过,现在的意义逐渐演变成为祖先的居住添加新瓦,与之前大大不同。

每年我们全家人当然也有去扫墓啰!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年清明节,我们到了墓地之后,才发现没有带扫把,只好拿四周的叶子来扫,打扫的很辛苦;扫好墓要回去时,我还跌到别人的墓上呢!吓了我一大跳,之后我去扫墓时走路都会特别小心。

我觉得对我们中国人意义重大,扫墓则是代表我们对祖先的尊敬。在这天,我们要多说好话,才能把心中的诚意表现出来哟!

清明节祭祖的心得体会5篇相关文章:

清明的作文推荐5篇

清明的作文通用5篇

清明祭奠先烈的演讲稿5篇

清明节主题活动心得体会7篇

清明祭扫活动心得5篇

我的清明假期的作文5篇

清明节扫墓的演讲稿7篇

写清明节的作文600字推荐8篇

写清明节的作文600字6篇

故乡的清明节作文8篇

清明节祭祖的心得体会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47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