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主题班会演讲稿5篇

时间:
Gourmand
分享
下载本文

演讲稿是一种非常有利于演讲活动的应用文体,一篇出色的演讲稿才会引起大家的关注,以下是吾优心得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重阳节主题班会演讲稿5篇,供大家参考。

重阳节主题班会演讲稿5篇

重阳节主题班会演讲稿篇1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重阳节,是个值得庆贺的节日,而在,我国又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在这一天,我们要做到尊老、爱老、敬老、助老。带老人们去秋游赏景,或临水玩乐,或登山健体,让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我们还可以搀扶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或散散心;我们也可以去敬老院帮助老人做事……

其实我国把这古老的传统又成为老人节的目的就是想继续弘扬中华民族固有的“尊老、爱老和养老”这三个优秀文化的传统美德,也是传统美德中的“敬老尊贤”的具体比和现代比。每到这个佳节,社会上就洋溢着一种尊老、敬老和爱老的气氛。

在这个老人节,我们应该为老人做些什么呢?很简单:孝顺。现在,我们家里就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我们应该尊老敬老,听长辈的话。俗话说得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在这样一个和谐的文明社会,我们更应该孝敬,听从长辈,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到这一点。

下面,我们有几个重阳节活动的建议:

1、带着老人一起出游,到郊外活动。

2、我们可以和身体好的老年人秋游赏景,临水玩乐,登山健体。

3、帮助长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4、和父母一起,给爷爷奶奶准备一些可口的饮食。

最后,我们衷心祝愿每位同学都能与家里的老人度过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重阳节!

重阳节主题班会演讲稿篇2

亲爱的`老师、同学:

大家好!我是五(1)班的黄诗运,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爱亲敬老,人人可为》。

中国号称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积淀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熏陶感染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

中国有句古话“百善孝为先”,在众多传统美德中,孝敬父母占据第一位。古往今来,孝敬父母的故事有很多,我给大家讲一个孝敬父母的小故事吧。

从前有个叫做子路的人是春秋末期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他小时候家里很穷,常年靠吃粗娘野菜度日。有一次,年迈的父母想吃米饭,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呢?子路为了满足父母的心愿,翻山越岭走了几十里山路,从亲戚家背回来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期盼已久的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路途的疲劳。小小年纪的他,懂得心中装着父母,小小的举动却装着满满的爱心和孝心。

关爱亲人,孝敬长辈这就是美德,我们作为年轻一代,应该把这种美德传承和发扬。

爱爸妈,我们要学会做个听话懂事的乖孩子。听从爸妈的教导,不顶撞,不犟嘴,不随意耍脾气,不惹父母生气。爱爸妈,我们要做个勤劳能干的好孩子。主动学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整理自己的房间,扫扫地,抹抹桌子,收拾碗筷……这些细小的活爸妈会看在眼里,甜在心里。

同学们,关爱亲人,孝敬长辈不需要天天挂在嘴边,但必须时时记在心间,不是讲空话,更要看行动。让我们大家行动起来,做一个爱亲敬长的美德传承者!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重阳节主题班会演讲稿篇3

唐代诗人王维有这么一首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随着候鸟的远走高飞,我们迎来了硕果累累的秋天。金菊争艳,秋高气爽,金秋时节让人心旷神怡。此时,九九重阳节带着所有人对老人的尊敬与爱戴,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

重阳节前夕,我们去了外婆家,让她们享享清福,一起来度过这个一年一度的老人节。

“快,放面!”我和妈妈在厨房里忙得不亦悦乎,这不,我们正在做第一道菜――长寿面。我拿了一个鸡蛋,轻轻沿着锅碗一磕,蛋清和蛋白就都流到锅里了。我又加入青菜,堆点肉末,散点小葱。一碗香喷喷的长寿面就做好了。“上菜――”外婆脸上的皱纹刹那间没了,而外公的头上的白发似乎也少了数根,一边品尝着长寿面,一边夸着我和妈妈的杰作。“外公外婆,这长寿面阿,可是我们用特别长的面煮的,你们吃了呀,保准能活到100岁,身体康健得不得了!”我调皮地对外公外婆说到。“你这丫头!”外婆点了点我的脑门。“上重阳糕!”只见妈妈端着一盘松软可口的重阳糕来了。“外公外婆,这叫‘九九重阳糕’。这个‘糕’阿,预祝你们步步高升,上面画的两头羊,象征‘重阳’,而这‘九’呢,古代时为阳数,两个‘九’在一起,就是最大的长久之数,长命百岁不成问题!”看,外婆笑得连眼睛都眯成一条缝了!

我们还上了西红柿炒鸡蛋、大闸蟹、鸡汤……只剩下最后一道“寿比南山”了。

我们先将准备好的哈密瓜、桔子、葡萄、苹果洗净、去皮,开始做我们的招牌菜――水果拼盘。我先将哈密瓜分成4份,每一份我都将哈密瓜切成桃子的模样,把前端削得尖尖的,后端削成圆圆的,中间刻上一条缝儿,嘿!真像个‘寿桃’。我再分别刻上‘寿’‘比’‘南’‘山’四个字,放在盘子的东南西北四个角,成了我的主打。我再将桔子的一周画上波浪线,沿着波浪线把桔子分成两部分,侧面一看可真像花瓣!我接着在桔子的中心插上了根牙签,把葡萄插在牙签上,葡萄就成了花蕊,两种水果合在一起就成了一朵‘花’。我把苹果切成薄薄的一小片,把它切成五角形,让它与‘花’一起来当点缀。哇!我做的水果拼盘还真不错!我立即把它献给了外公外婆,外公外婆的每一条皱纹上都荡漾着欢乐,笑得开心极了,津津有味地吃着我的杰作,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外公外婆,这叫‘寿比南山’,祝你们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身体健康,天天快乐!”“好,好,每道菜都好。只要是我们外孙女儿做的,样样都好!”……

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事情。我们不但要在老人节多帮助老人,给老人们多一些心理慰藉,其实我们要时时刻刻关注老人,从点滴做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就让我们,去关心身边的每一位老人吧!

重阳节主题班会演讲稿篇4

同学们,明天是农历的九月初九,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是的,重阳节。重阳节又叫老人节也叫登高节。

民间在重阳节里有很多习俗,比如:登高,吃重阳糕,赏菊,饮菊花酒等。古代的文人墨客们写了很多登高诗,其中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而杜甫的七律《登高》,则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当然,古人的登高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重阳节还有插茱萸的风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因为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所以他们把茱萸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重阳节这个传统的节日被赋予了新的含义。1989年,我国把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从而将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同学们,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含有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讲的就是这层意思:尊敬、爱护自己家的老人和小孩,同时也要象对待自家人那样去尊敬、爱护别的老人和小孩。

“花无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总有一天,我们也将会成为老人,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发扬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希望通校生班的孩子在明天重阳节来临时,向爷爷,奶奶,外婆,外公送去节日的问候,感谢他们为我们所做的一切。住校生班的孩子请在周末去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问好,感谢他们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当然尊老爱老不单单是重阳节一天的事情,应该在日常的生活中,帮助老人解决生活的困难,多给老人心理的慰藉。

我希望每个队员都要以实际行动,向老人们献上我们的一份心意,为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邻居的老人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为他们洗衣,做饭,扫地,叠被,把好吃的东西送给他们吃,把有趣的事情讲给他们听。对邻居长辈有礼貌,外出礼让老人。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希望我们所有的人都从今天做起,尊敬老人,爱护老人。在这天高云淡,秋高气爽的季节里,让我们共同祝愿天下所有的老人都能幸福,安康!

重阳节主题班会演讲稿篇5

今天是九九重阳节,濮阳广播电视报社为昆吾小学的小记者们组织了一次“重阳节老少乐”活动。吃过早饭,我早早的来到了戚城公园北门报名参加。由于我来的最早,我便成了昆吾小学五年级组的排头兵。

我们来到龙宫,首先整了整队伍,然后围了一个大圆圈。活动刚一开始,我们班的李彬自告奋勇地说了一段快板,名叫《卖我》逗的我们大家哈哈大笑,真是不亦乐乎!接下来又有人表演了好多节目,都非常精彩有趣。

接下来我们又邀请了老爷爷、老奶奶和我们一起玩游戏,很快我们都完成了一老一少的组合。这时老师大声说:“我们来玩个击鼓传花的游戏好不好?”我们响亮地回答:“好!”于是,紧张的比赛开始了,“砰”、 “砰”、 “砰”、 “砰”、 “砰!!!”鼓声停了,花落在了一个小朋友的手里,小朋友表演了过后,和他组合的哪位老爷爷也唱了一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歌声带动了全场的气氛,顿时响起了热情洋溢的掌声。

最后,我们玩了最经典的小游戏——老鹰捉小鸡无敌版!规则有所不同的是,每一位小朋友都有一位“老母鸡”看护,还是一个老鹰。这回老鹰可犯难了,半天下来也没抓住一个小鸡,累的老鹰都成了“汗人”了。真爽呀!

一转眼功夫,规定的活动时间到了,我们活动的全体人员又合唱了一首《五星红旗》把全场的气氛拉到了最高点!

今天真是老少同乐呀!

重阳节主题班会演讲稿5篇相关文章:

珍惜资源主题班会教案6篇

安全教育日主题班会心得体会6篇

禁毒班会主题心得体会7篇

禁毒班会课主题心得体会6篇

3-3健主题班会心得体会优秀7篇

3-3健主题班会心得体会8篇

我爱阅读主题班会教案7篇

国家主题教育班会心得体会7篇

珍爱生命健康成长主题班会活动方案7篇

防灾减灾主题教育班会教案6篇

重阳节主题班会演讲稿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7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