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列好提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文章的篇幅和段落,使得作文的结构更加紧凑和有序,通过写作文,我们可以培养我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下面是吾优心得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插画的作文8篇,感谢您的参阅。
插画的作文篇1
在我家旁边的公园,总会看见一位卖糖画的老爷爷,他总是专心致志地制作着糖画,不受其他人的影响。
这天,阳光明媚,我走出家门,想亲自去看一看老爷爷那手“绝活”。我远远地望见老爷爷的摊前人山人海,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挤到老爷爷面前。只见老爷爷满脸风霜,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里镶嵌着两颗黑葡萄,眼睛下面是一个工工整整的塌鼻梁。老爷爷做糖画的桌面十分整洁,勺子、铜锅等道具样样俱全。良好的工作环境使老爷爷操纵自如,让人感觉他不是在做糖画,而是在为大家表演。我看着锅里的糖,情不自禁地对老爷爷说:“爷爷,我要一幅肥猪画。”只见老爷爷拿起勺子,抖动锅里的糖,锅里的糖像无数顽皮的小孩子一样蹦来蹦去,随后再放入清澈的水,锅里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锅里的糖变成了粘乎乎的糖稀。随后,老爷爷用糖稀在木板上开始刻画出肥猪的样子,他动作灵活,毫不手忙脚乱。不一会儿,一只栩栩如生的肥猪诞生了,我接过肥猪,心里美滋滋的。
啊!祖国的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我希望这种传统文化能发扬光大,因为这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门民间艺术。
插画的作文篇2
在素描绘画当中,最关键的当然是结构。
现实中很多画家,由于对人物或物体结构缺乏了解,最后只能走形式的路子,在创作中很难拿出具有深度的'力作。虽然我们已经有了方便的照相机(现在都使用数码相机)和扫描仪,可以在电脑中处理图形,能够省却很多造型的麻烦,但是,形是形,结构是结构,并不是一个概念。对绘画的过程而言,形是附着在结构之上的表象,而结构才是对象的支撑;外在形的轮廓无法真正表现对象的内在美。
我们所观察到的对象的外形,那是一种表象,一种轮廓。当对象一旦变换位置,而我们又缺乏对结构的了解,就很难着手。在初学阶段,几乎每个人都经历了利用稳定的三角形来确定形体的大体位置和构图,然后再用小的虚拟的三角形、方形等分解被画对象局部的位置,这样的方法最后只能是比葫芦画瓢,照相般描绘对象。
就像我们已经走过了充饥的年代一样,我们已经走过了缺图的年代,正跨入一个读图的时代。各种图形、图像、图库层出不穷,再用照相的方法——抄照片去再现对象,倒不如干脆去搞摄影算了,那我们还不如照相机来得客观。对画家来说,最难以接受的便是被人夸奖为:看画得多好,像照片一样。也就是说,那些个作品没有强烈、强调和更深层次的东西,缺少画家对形体结构的理解和对对象的内涵表现的创意,这又怎么能算得上绘画的艺术作品呢?
艺术的真实,并不是纯客观的真实,而是画家通过自己的感官和手,表现画家内心的感受的一种艺术的真实——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刻画与刻划。
插画的作文篇3
秋风飒爽,桂花飘香,秋姑娘踏着欢快的脚步来到了人间。
秋天的天空很高很蓝,就像一块蓝绸布,天空上还镶嵌着几朵白色的云朵。蓝绸布上忽然划过一群大雁,它们一会儿排成“人”字形,一会儿排成“一”字形,有趣极了。
田野里,黄澄澄的稻子熟了,像洒了一地的金币,微风吹过,稻海泛起了层层波浪。红彤彤的高粱举起了燃烧的火把,白色的棉花就像满天飞舞的雪花一样美丽。
公园里,秋娃娃把梧桐树的叶子摇啊摇,叶子就纷纷扬扬的飘落下来,就像一个个小精灵在跳舞。秋娃娃又帮枫叶脱掉了绿衣裳,给它披了一件红袍,。秋娃娃跟小草捉迷藏,小草找啊找,还是没找到,小草为了这个事儿,脸蛋都枯黄了,一副无精打采的模样。草丛中开放着五颜六色的菊花,有的像面条,有的像妈妈的卷发,真是千姿百态。桂花也不甘示弱,竞相开放,它们又小又黄,就像一串串爆米花,打老远就可以闻到它的香味。小朋友来公园玩了,它们有的捉迷藏,有的画画,大家奔跑追逐,笑着喊着,多开心啊!
秋天真是如诗如画啊!
插画的作文篇4
记忆中的家乡,总有一个卖糖画的老婆婆,她和蔼的笑着,手法娴熟,不一会功夫就能诞生出各种形态的糖画。
每每回到家乡,我总是拿着零钱,奔向小摊——孙悟空、龙、大公鸡……,每一个都栩栩如生。当我一进入她的视野,她便会对我点点头,站起,拿出一根竹签,将圆的一头朝上,右手拿个汤勺,在温热的锅中搅拌,然后迅速地盛半勺糖浆,拎起,抬到半空中,手腕翻转,焦黄的糖浆从汤勺中缓缓流出,就像是一条小溪,不紧不慢,整个手臂轻轻前移,手腕却一动不动。这时的老婆婆就像一个绣娘,手臂移动、手腕翻转,移动、翻转,手臂和手腕配合得完美无瑕,就像一只灵巧的蝴蝶,前移,抬手,翻转都没有一丝差错。动作行云流水,没有任何阻塞,我总能看着入神。
只见老婆婆的额头,冒出了些许的汗珠,她盯着桌上即将成型的糖画,眼眸中还是那永远不改变的温柔与笑意。我发现,几周不见,又有些许的皱纹爬上了她的眼角,本来并不多的青丝,也即将变成白发。
糖画成型,冷却。老婆婆长吁一口气,拿起了那根糖画,眼睛眯成了一条缝,笑着说“吃吧,小心点呀!”便将糖画交给我。然后,她就坐在我旁边,又给我唱起了那支古老的歌谣,一支永远不改的歌谣。真的,无论她唱多少遍,我也听不厌。我望着手中美丽的,带着些许透明的蝴蝶糖画,展翅欲飞,轻轻舔一下,甜到心里。
再忆家乡,思绪中总会带着糖画的甜。我放下笔,望向窗外,嘴里也无意吐露了那许久的没听到的歌谣,不经意间,我笑了站起来,那个老奶奶是否依然记得我,记得那个只喜欢吃蝴蝶状糖画,只喜欢听她唱歌谣的小女孩呢?
如果她还记得,我愿将我的思念传递给她,在同一座城的那个只爱做糖画,只爱唱歌谣的那个她。
插画的作文篇5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每个人心中都收藏了一幅画。有些是我们美丽的梦想,有些则是我们虚幻的幻想,还有些是快要达成的理想,这些,都造就了我们心中的一幅画。
曾经,我翻阅着美术课本,不经意的看到米勒的拾穗,三个农妇弯着腰,把田埂上剩余的麦穗,一一的捡了起来。这幅画的内容看似简单,却有更深的涵义。原来,米勒生长在一个农人家庭,从小就过着田园生活。刚开始,他尝试着写实派的山水画,可惜不被大众接受。直到后来,小时候的回忆涌上心头,有感而发之下,创造了拾穗这部作品。
有个法国大地主曾说:“收麦子的人啊!请不要将剩余的麦穗也收尽,留些给需要的人吧!”拾穗这幅画,不仅描绘了农人刻苦耐劳的精神,也反应了当时社会“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现象,贵族整天挥金如土,土地一望无际;农人不但要为贵族服劳役,还要帮贵族耕田,自己则无地可耕,不公平的景象更是深深烙印在米勒的心中。
米勒的画作,给人一种朴实无华的感受,土黄色的麦田、辛苦的农妇,以及远处一捆捆的麦子,堆叠的高高的;或许,我们更应该学习农妇刻苦耐劳的精神,把这种精神延续在我们读书上;或许,我们不应该学习贵族的奢华生活,我们要多帮助那些日子过得比我们还困苦的穷人,俗话说:“施比受更为有福”、”助人为快乐之本”。米勒的一幅画,给我了这些启示。
插画的作文篇6
不知不觉炎热的夏天已经过去了秋天来到了。秋风吹上来是那么得凉爽天空比以前更蓝了。大雁一会儿排成人字形一会儿排成一字形要飞往南方去过冬了。领头的一只大雁对它的同伴们说:“伙伴们你们要紧紧地跟着我可不要掉队啊否则你们会迷路的。”其它大雁异口同声地说:“知道了我们赶快出发吧!”它们飞过湖泊飞过草原渐渐地在蓝天中消失不见了。
农田里稻子变黄了棉花变白了它们都等着农民伯伯来把它们收割回家呢!树叶也开始慢慢变黄了。秋风一吹黄色的树叶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就像给它们的大树妈妈盖了一层软软的被子。火红的柿子挂满了枝头远看就像一盏盏小灯笼一样别提有多好看了!金秋的桂花也都密密麻麻地缀满了枝头远远的就能闻到一股扑鼻的香味真是沁人心脾!五颜六色的菊花也竞相开放了有的开得圆圆的像一个小脸盆;有的一丝丝的像小姑娘梳的小辫子;有的低垂着好像很害羞。真是好看极了!这些美丽的花朵又把秋天点缀得像新娘子一样。
小朋友们蹦蹦跳跳地来到草地上快乐地玩起了捉迷藏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秋天真美啊!我喜欢这如诗如画的季节!
插画的作文篇7
今天,在课间休息的时候,我和同桌打开了语文书,发现了三幅奇妙无比的图画。
第一幅图,我一眼看去,就看到了在一株枝叶繁茂的树下有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家,他们似乎在深情凝望中回忆那些甜蜜的青春往事。再往树上面看,还有四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也在深情凝望中,好像老人家就只有六位了呢!其他的好像都是枝叶繁茂的树枝了。
当我说六位的时候,同桌马上纠正我的错误,告诉我那树上有十位老人家的图像。我顺着同学的指点看,果然身临其境,看到了不同姿态的十张人面图,他们有的戴着眼镜,有的长着大胡子,有的头戴帽子,有的围着大围巾,真是姿态各异。
我的目光转移到了第二幅画,这幅画更是奥妙无穷。如果你以黑色为背景的话,它就像一个白白的高脚杯,但如果以白色为背景图的话,它就像两个人的侧脸在对视。同桌告诉我,若果把这幅图倒过来,你就会发现一条雪白的连衣裙,一字领,大裙摆,又优雅又飘逸,真是奇妙极了。
再来看看第三幅图吧!这一幅画的顶端像极了一棵大白菜。这棵大白菜,可是与众不同的呢!它的茎可大了,一半菜叶子还藏在一个大大的手提袋中,好一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样子。其实如果你仔细点看的话,你就会发现另外两个奇妙的图像:一个是一位妙龄少女,她的脸微微侧着,微卷的刘海露出帽檐,长长的睫毛让她显得娇羞动人。换个角度看,却看到一位衣衫华丽的贵妇人,鼻子尖尖的,典型的欧洲贵妇形象。她把自己的脖子缩进高高的衣领里,那闪着亮光的黑色貂皮大衣似乎也没能帮她挡住这冬天的严寒。
瞧,三幅奇妙的图画,从不同的角度带给我们不同的视觉效果。生活中真是处处都有无穷的奥妙,它们都在等着我们去发现呢!
插画的作文篇8
那天中午,我听到楼下传来断断续续的“咔嚓咔嚓”声,就好奇地探头住外一望,哟,原来是一个画糖画的老伯伯!我顾不得午睡,一口气跑出了家门,到了老伯伯的面前,说:“伯伯,我要一个!”老伯伯的脸上露出了慈祥的微笑,说:“好,好,小伙子,你等一等啊。”
说着,老人拿起了一个搪瓷碗,把里面的糖稀倒进了一个闪着金光的大铜锅里,开始熬糖稀。只见他挽起袖子,手拿木匙,在铜锅里不停地搅拌着。糖稀的颜色慢慢发生了变化,从一开始浑浊不清的黑,到稻谷般的淡黄,再到与那铜锅融为一体的金黄。时值盛夏,天上似火的骄阳正无情地炙烤着大地。老人的脸上不住地淌着豆大的汗珠,汗珠很快蒸腾成水气,与锅底飘出的热烟混一起,向天空升起……
糖稀总算熬好了。老人拿起一根竹杆,用他那满是皱纹的手熟练地挑起一扦糖稀,放在砧板上。果然是“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说时迟,那时快,只见老人用盛糖稀的小勺不停在砧板上勾画着,不一会儿工夫,他用小铲子从砧板上一铲,一只漂亮的“凤凰”诞生了!这只“凤凰”一双大大的翅膀显得神气十足,仿佛要振翅高飞;眼睛更是神采飞扬,老伯伯这手“画凤点睛”真是出神入化。老人把“凤凰”递给我的一瞬间,我虽然馋得直流口水,可怎么也舍不得把这只好看的“凤凰”咬掉一块儿。
画糖画这项民间传统艺术虽然用料简单,但制作工艺可需要硬功夫呢。此刻,那“咔嚓咔嚓”声又回响在我的耳边,那慈祥的笑容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插画的作文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