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读后感的写作,不能照搬传统的写作模式,在阅读了一部高质量的文学作品之后,必须学会将读后感写好,吾优心得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传承的读后感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传承的读后感篇1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是学校推荐的小学生教育读本。读完这本书,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我国的优良传统文化,坚强了学习和传承中华文化的决心。
书中说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滋养着我们民族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但有许多著名学者为我们留下的光辉的著作,智慧的结晶,而且深入到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就要放开眼界,善于自觉吸收营养,不断提高自己辨别美丑、善恶、是非的能力,真正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人。
是呀,五千年来,中华民族人才辈出,圣贤不断,孔子、老子、孟子、屈原、司马迁、李白、苏轼、玄奘……他们都用努力和汗水书写了鲜活的历史,留下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光阴荏苒,斗转星移,弹指岁月,匆匆而过。历史的车轮流转到了今天,中华文化的传承也落到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身上。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是社会的未来,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敢于担当,才能成为一位位优秀的中国人,才能为祖国做贡献,才能让中国越来越强大。正像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里所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或许有的同学会说,这些大道理太虚了,我们是小小的学生而已,能做什么呢?
不是的,滴水成河,积少成多,祖国的繁荣富强,就是靠大家从点点滴滴做起的。我们小学生能做的可多啦,日常的学习生活、言谈举止每个细节都可以着手:好好学习,爱护校园,辛勤劳动,勤俭节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遵守秩序,文明礼貌,等等。这些身边的事情,只要做好了,都是我们小学生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具体行动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一直传承下去,同时,一些不良风俗我们也要筛选去除,移风易俗,比如赌博、酗酒等等。只要我们传承优良文化,倡行健康向上的新风气,就能共筑美好的精神家园,实现伟大文明的中国梦!
传承的读后感篇2
翻开《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这本书,当我看到《节日习俗多姿多彩》这一章时,去年除夕的一幕又浮现在我眼前了。
记得除夕那天中午,我和爸爸、妈妈刚回到老家的村口,就远远地看到了村头农贸市场的一块空地上围满了人,最爱凑热闹的我,马上跑过去钻进了人群中,呵,原来是能写一手漂亮毛笔字的堂哥在写对联呢。我连忙大叫了一声:“哥哥,我回来了。” 堂哥听了,停下手中的笔,微笑着说:“你回来得正是时候,快来帮忙。你把那些裁好的红纸续长一些。”旁边有一位我不认识的大哥哥早已在做着这项工作了,我也跟着那位大哥哥一起做。这时堂哥写好了一副对联,只听见堂哥说:“张大婶,你的写好了,放到旁边晾一会儿就可以拿回去了。李大伯,赵大妈,你们的已经晾干了,拿回去吧。”看着他们把对联拿走了,我着急地提醒堂哥:“哥哥,他们还没给钱呢。”哥哥说:“去,给我拿红纸来。”我只好去拿了一张续好的红纸给堂哥,堂哥又开始挥笔书写了。就这样,写好晾在一旁的对联,陆陆续续地都被领走了。忙了一天的堂哥,也收拾好东西,拿着最后两副对联,我们一起回去了。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问堂哥:“今天写的对联,都是免费的?” 堂哥笑着说:“你不都看见了吗?快点走,回去还要贴对联呢。” 我说:“急什么呢?你爸和我爸他们肯定早已把对联贴好了,还用得着我们帮忙吗?” 堂哥笑着说:“你就知道偷懒。”
终于到家门口了,堂哥却拉着我继续往前走,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一家小院前,堂哥大喊了一声:“李大爷,除夕饭菜弄好了吧,我们来给您贴对联了。”李大爷笑呵呵地迎了出来,连声说:“好,好,真是太谢谢你们了。”我们一边贴对联,堂哥一边对我说:“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为节日增加了喜庆气氛。从古至今,春联都是从右往左念的,春联还分为上联和下联,上联为右,一般以三四声结尾,下联为左,一般以一二声结尾,这样念起来才朗朗上口。上下联可不能贴反了,要不然会让人笑掉大牙呢!”
我默默地听着堂哥的话,想着堂哥今天的所作所为,原来,中华文化不仅是如此的博大精深,还联结着浓浓的情,深深的爱,当我们怀着一颗赤子之心走近中华文化时,才能领悟到它的独特之美。
传承的读后感篇3
“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我家一条巷,相隔六尺宽。包容无限大,和谐诗中藏……”除夕夜,央视精心烹制的一年一度的“春晚大餐”中,《六尺巷》这道“大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凑巧的是,我在《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这一本书中看到了“仁义胡同”、“六尺巷”这两个小故事。两个故事非常接近,讲的都是儿子在京都做官,家里的母亲因为盖房砌墙争地皮和邻居发生争执,都写信给儿子,想借儿子的官势为家里争气。但两个儿子都没有仗势欺人,而是写诗劝导母亲。一个在信中写道:“千里捎书只为墙,不禁使我笑断肠;你仁我义结近邻,让出两尺又何妨。”另一个在信中写道:“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最后,两家人和邻居各自礼让,留下了“仁义胡同”和“六尺巷”两段佳话永世流芳。
故事虽已久远,但它彰显了乡邻之间、亲朋之间、人与人之间互敬礼让、和谐共融的传统美德,它是一种情怀,一种境界,一首懿德流芳的诗;它传递的是人们和谐相处、恭谦礼让的文明风尚;它体现出为官者崇德重礼、洁身自律的文化精神,它所传承的品质与当前提倡的“讲友善、守诚信、崇文明、尚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谋而合。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发扬中国文化与民族精神,共同牢筑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让我们为拥有这样一座美丽的精神家园而自豪,让我们的心灵永远在这里栖息、成长,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在这里焕发美德的光彩!
传承的读后感篇4
人们都说:“书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因此,我寒假这段时间里,我读了好几本书。其中有一本书是《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看完这本书后,我真是受益匪浅。
这本书有很多版本,我读的是高中生读本。在书的第一页我就看见了这样几句话:“我们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这是全世界各种古代文明中唯一延续至今而没有中断的文明无论是哲学、历史、科学技术、军事、政治、经济、教育、医学、农学等各个学科都有丰富的保障”从这几句话中我体会到了我们中国原来有这么长久的历史,并且有很深远的文化保障。不仅是这些文化保障,中华民族还有四个鲜明的特点:一、延续性,在世界上所有古老的文化与文明中,唯有中华文化表现出最顽强的生命延续力。二、理论性。三、民族性。四、包容性。正是这四个鲜明的特点体现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性。中华文化教育我们要尊老敬贤,仪尚适宜,礼貌待人,容仪有整。我们必须做到这些传统礼仪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好孩子。
书中还有许多英雄故事。比如:岳飞和他母亲很爱国,母亲让岳飞去保护祖国,可是岳飞却被奸臣所害。这个故事很动人,所以他一直流传在民间。这个故事多么鲜明地体现出岳飞和母亲的爱国之情啊!我们也要向他们学习这种爱国精神才能保护祖国不被收到伤害。我们不仅要用自己的想法去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还要用科学去对待传统文化。我们的先人曾经留下了许多宝贵的优秀精神传统。我们要学习这种优秀传统。
读完这本书后我真正懂得了我们要文明待人,尊重师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做个优秀的中华文化的传承人。
传承的读后感篇5
看完这本书,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本书向我们讲述了中华民族辉煌的五千年历史,在这历史长河中呈现出一大批闪烁着中华民族精神的杰出人物,其中最令我震撼的是范仲淹勤奋读书的故事。
范仲淹出身贫穷,没有依靠,无力上学,但他十分勤奋好学。只好跑到寺院的僧房去读书。由于家贫,生活十分艰苦,每天晚上他用糙米煮好一盘稀饭,等第二天早晨凝成冻之后,用刀划成四块,早上吃两块,晚上再吃两块,没有菜,就切一些腌菜下饭。生活如此艰辛,但他毫无怨言,能专心读书,并立下造福天下的志向。范仲淹正是凭着这股苦读的劲头,成为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古往今来,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孙敬苏秦头悬梁锥刺股,终成伟大的政治家;匡衡凿壁偷光,勤奋好学,成为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奖;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因家境贫困失学,但仍坚持自学数学,终成我国杰出数学家……他们身上都闪耀着勤奋自强的光辉。
我们现在的孩子,被父母宠成了小公主小少爷,在家中有父母悉心照顾,学习上还需要父母督促,大部分同学经常因为看电视、玩电脑入迷而忘了写作业,记起来马虎应付,以致于上课没精神……相比古人的勤奋好学,我们怎能不感到羞愧?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作为新时期的少年,我们更应以勤奋和刻苦为舟,在茫茫学海中,早日驶向成功的彼岸!
传承的读后感篇6
寒假里我认真阅读了《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这本书,受益匪浅。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颜回煮饭敬师》这篇文章。文中讲了孔子带领学生们周游列国,一连几天都没吃上饭。颜回向人讨了一些米,做成米饭。孔子要将米饭祭奠老人,颜回告诉他说,米饭上粘有灰炭的部分,刚才被自己吃掉了,不能用来祭奠。孔子还误以为颜回偷吃米饭,现在明白了事情的真相,深感颜回是个贤德之人。
颜回对老师孔子的尊敬,值得我们学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以实际行动来表达对老师的尊敬。
四年级上学期的一天中午,放学时,天空中下起了倾盆大雨。同学们陆续被家长接走了,教室里只剩下我和班主任孙老师。我知道老师没带伞,就把伞递给她,说:“老师,您用我的伞吧。工作一天了,早点回家休息吧。”老师抚摸着我的头,亲切地说:“你先走吧,我等雨停了再走。”“您快走吧,您的孩子还等您回家做晚饭呢!麻烦您给我爸爸打个电话,让他再给我送把伞来。”我依然坚持自己的意见。老师只好答应了。爸爸十分钟后赶到了教室。孙老师撑起我借给她的伞,走进了滂沱大雨中。望着老师远去的背影,我感到很欣慰。爸爸夸我做得对,我说:“老师为我们付出了太多,我为老师做一件小事是应该的。”
“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老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颜回煮饭敬师》的动人篇章,时刻激励着我做一个对老师尊敬的人。
传承的读后感篇7
进学不诚则学杂,处事不诚则事败,自谋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程颢、程颐《二程集·论学篇》
诚信,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几千年来,人们讲求诚信,推崇诚信,关于诚信的故事举不胜举:古有季礼挂剑,宋濂借书,商鞅立木为信;今有李雪英打工为儿还债,赵庆珍替战友尽孝22年,宋庆龄舍玩等友这些无不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诚实守信。
在《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这个读本中,当我看到安徽省繁昌县皖江中学的一名高二学生徐慧娴在回家途中捡到现金及银行卡总计金额有31万余元时,她不为所动,主动联系失主并全额交还,这种拾金不昧的精神令我感慨万分。
由此,我不禁想到了自己,想到了自己不诚实的一件事。记得那是在我上四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我看到同桌新买了一盒彩笔,非常漂亮,想让妈妈给我买,可是没成功,于是我以借用为名,并答应她用完之后归还。但我实在是喜欢了,便想占为己有。于是,我悄悄把笔藏起来,骗同桌说,画笔不知道被谁拿走了,怎么也找不到。同桌看着我伪装的表情,没有多说什么。现在,每当我看到那盒画笔时,我就如鲠在喉总不是个滋味。特别是不敢面对同桌的那双眼睛,这件大包袱一直压得我喘不气来!对照徐慧娴,想想自己,我觉得好后悔。老师、家长每天都在教育我们要诚实守信,不弄虚作假,可我呢?我却没有做到。为了贪小便宜,却撒了谎,欺骗了同桌,也失去了自己内心的那份纯真。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两年了,但我觉得这件事就像发生在昨天,它给我的教训使我终生难忘,激励着我今后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
诚信是一朵鲜花,它开放在人们荒芜的心田;诚信,是一场春雨,它滋润了人们干渴的心灵;诚信是一抹阳光,它照耀着人们宽大的胸怀;诚信是一盏明灯,它点亮了人们前进的道路……
从今以后,我决心要诚信做人,立志成材,让诚信美德作为我人生启航的准则,陪伴我一路走下去,让诚信这朵美丽的奇葩开在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吧!
传承的读后感篇8
风和日丽、大地复苏,我静静阅读着《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这本书。书的内容分为七个方面:引言、爱国如家、孝悌友爱、尊师重教、诚实守信、明礼守法和勤学励志。
我最有感触的是《孝悌友爱》,因为《黄香温席》、《闵损芦衣》和《弟子规》选段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生活。爸爸妈妈出外打工,奶奶租房子带我上学,爷爷一个人在家种菜养猪。
尽管农活繁杂,爷爷却尽量抽空送些新鲜菜给我。一个闷热的中午,我正在房间酣睡,朦胧中好像有人在用沙哑的声音呼唤我的名字。我慢慢睁开眼:哦,是爷爷!是爷爷用网袋装着菜碗送我最爱吃的猪肝来了!我心里好一阵不安:爷爷,孙儿很好啊!您却辛苦得——花白的头发贴在额上,衣服挂在瘦削的身体上。我赶紧起来,把爷爷扶到床边坐下,给他斟上一杯开水……
时间一秒秒地过去,下午爷爷还有活儿呢!他站起身,疼爱地用手理理衣服,回过头对奶奶说:“我回家了,你要照顾好小子。吃菜别省,注意安全,都不要喝凉水。”奶奶一一答应着,送爷爷出了房门。趴在窗前注视爷爷蹒跚的背影,我的心一酸。
在窗户下面的路上,爷爷站住了。他对我慈爱地一笑,重新踏上归途。我眼前白花花的一片,只有至爱的爷爷在视线中走着,走着……万物都模糊了,爷爷的身影却越来越清晰。
黄香用身体给父亲暖被子,闵损以厚德感化后母。一天比一天年长的爷爷啊,我能为您做些什么?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希望时光它慢些走,不要再让爷爷变老了。我愿努力学习,用我一切,换得为这个家辛苦付出的爷爷啊您岁月长留……
传承的读后感8篇相关文章:
★ 艾公子传承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