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能够在读完一本书后积极书写一篇读后感,为了写好一篇读后感,我们需要对原文做好深入理解,下面是吾优心得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读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6篇,感谢您的参阅。
读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篇1
先丑陋,后美丽。
“中国人似乎仍停留在林木丛生的山顶洞时代,身上穿着刺猬一样的甲胄,只露出冷漠猜忌的两只大眼,心神不宁地向四周虎视眈眈。”
只有清楚自己的缺点,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点。柏杨先生写的这本《丑陋的中国人》一针见血地道出了我们中国人的毛病。他在书中写到:“我们检讨自己病历的时候,是不是敢面对现实?用健康的心理,来处理我们自己的毛病?”我们大家似乎都没有这个勇气,而柏杨先生却用实践说话,用这本书来使我们警醒。
面对中国人的劣根性,我们不仅要从自身的经历吸取教训,也应该从别人的身上吸取教训。“印第安人是个活榜样,这个可哀的红脸民族,跟西藏冈底斯山的牦牛群一样,低着头,朦胧着眼,蹒蹒跚跚,有意无意,身不由己地,一步一步,走向绝种的死亡之谷。听到他们蹒跚的脚步声,和时代的辛劳喘气,心都裂成碎片。有人说,你别杞人忧天,中国人多呀。咦,在可怕的核武器和强大的生存竞争压力下,人多可没有用。印加帝国的人口可多,如今都到哪里去啦。有人说,中国人聪明呀,聪明确实聪明,但把聪明用到抗拒改善自己品质,动不动就翻天印和窝里斗,聪明反而会被聪明所误。似乎只有自惭形秽、痛改前非的觉醒,才能躲过印第安朋友所遭的大难。”我们有好的品质,但是也有不好的品质。我们若不肯正视这些不好的东西,停滞不前,总有一天,我们会不印第安人的后尘。没有人想要这样的结果。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也一直传承。然而我在书中看到这样的一段话:“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像长江大河,滔滔不绝的流下去,但因为时间久了,长江大河里的许多污秽肮脏的东西,像死鱼、死猫、死耗子,开始沉淀,是这个水不能流动,变成一潭死水,愈沉愈多,愈久愈腐,就成了一个酱缸,一个污泥坑,发酸发臭。”这话讲得有一定的道理。文化传承,我们必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只有这样,文化才能走得更远。后人的素质才会更高,国家才会更好。
丑小鸭可以变成白天鹅,毛毛虫可以蜕变成蝴蝶,我相信我们中国人也一样可以改掉恶习,让美好的中华品质发扬光大。先丑陋,后美丽,我们能等,而这一天也将会到来。
读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篇2
这是在开学前的某天,闲逛到财大的某旧书店的某个角落的淘到的。高中班主任老吴当时提到过的,虽然,我不能完全赞同他对柏杨书中观点的态度,但这一点也不影响我也需要了解有关在中国国民性构建上具有有影响力的这么一位所谓牛人的事迹。
就算贴上牛人的标签,也不能让我完全的信服,我也不用举例证明。因为这没意思,他在书中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说服老吴,说服朱洪海(大陆版《我们要活得有尊严》责任编辑)口中的“八十年代人”的。一个人文大师虽不至于因为我的不承认而变成街头混混,也不会因为我的承认而返老还童。所以,我还是很心安理得的说一说对他的初印象。
按照我一贯的结果主导的观点,其实我应该对柏杨先生表示崇拜的,毕竟他的确是牛人,但是他描述的方式、研究的形式的确是现在的我不能接受的了。他采用的大量观察的方法来研究中国人的人性,对于一个正在考究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之间关系以及对定量分析是有成见的人而言,大多数时候应该促成我的天平向着他的这一方的,应该认识到定性分析在人文研究领域的作用。但是,结果令我自己都有点失望,因为我知道我的天平正在一步一步的倾向我曾经不屑的数据化、表格化(曾经的影响)的定量分析。
即使这样,这本书在国民人性方面的研究没有使我产生共鸣,但是朱洪海的最后的《“适时出现”的柏杨》还是让我眼前一亮。即使,朱洪海把柏杨夸得很好,但是这样的夸,没有一点使我觉得厌恶,即使只是一点点。我认为这样的编辑,这样的文笔、思路是一个亮点,甚至有盖过这本书本身所具有的意义。但是,人们不会重视它,,因为他仅仅是一个编辑,而主角是柏杨,聚光灯以外的世界是不容易被人察觉的。
我认为最后,还是有必要用柏杨的话结束。“错误与指责都是送给别人的,自己永远都是对的”。虽然,我不知道这句话与我想说的有什么关系。
谁知道呢?管它叻!书中的,书外的谁又会在意呢?
读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篇3
拜读了《丑陋的中国人》之后,我发现这不仅仅是现象而现象。我突然觉得也许就是柏老所说的“酱缸蛆”在作怪。也正是“酱缸文化”的孕育,在这个百花齐放的网络时代才会有那么多“公交车文化”曝出。有看见老年人上车也若无其事的年轻人;有为了得到一个座位和年轻人大打出手的老年人;有一句搭讪葬身苦海的青年男女;更过分的还有猥亵女士,甚至不惜将体液喷射在女乘客身上的猥琐男。这些触目惊心的事件不得不使人发怵。当然,不排除有的事情是某些媒体为了博得点击量炒作的,但我更坚信很多事情也不完全是空穴来风。我倒是觉得柏老的怒骂正好提醒我们不要在酱缸中变腐发臭。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在这些文化中都有多或少都有些问题。一个国家和民族爱不爱自己的文化不是看他能不能护短,而是看这个国家和民族敢不敢文化揭短,能不能认识自己文化中的不足。《了凡四训》曰:“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则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一个国家和民族不能充分认识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和糟粕,那这个国家和民族就将永远徘徊。比如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已经是一个过去时,我们再也不能使用中国古代的“三从四德”等等这些无法满足今天社会需求的东西了。
可现在还有些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演变成了传统文化的保护主义者。他们不分青红皂白的保护“传统文化”。有人打着传统文化的旗号给他人灌输不切合实际的思想,甚至扬言有一瘫人因学习“传统文化”后(这个传统文化主要是常念南无阿弥陀佛),常怀慈悲之心颂持“南无阿弥陀佛”,最终奇迹般的从轮椅上站了起来,彻底摆脱了病魔的折磨。还有的人宣扬现在的人也应该践行“三从四德”等等这些经过无数斗争才摆脱的东西,说什么女人要做到“在家从父,出嫁从夫”,不然就会大祸临头什么的。柏老笔下的酱缸蛆活灵活现的摆在我们的面前,可是没有人去做出批评指正。在柏老恨铁不成钢的呐喊都无动于衷,如果没有柏老先生的呐喊,恐怕更没有人能够意识到这些人的龌龊之处。
我们就拿女人“在家从父,出嫁从夫”来说吧。古代的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她们的职责就是在家相夫教子。如果今天的女人还是专职相夫教子,恐怕没有多少男人能够让自己的女人安下心来相夫教子的。我一直搞不明白这些人为什么不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转化为社会的动力,而是将让人恶心的糟粕原封不动的搬到世人面前,让世人嫌弃唾骂。
很多人都读过鲁迅先生的文章,至少读过妇孺皆知的《阿q正传》。但我们始终不听从周老先生(鲁迅)的教诲。总是喜欢将周老先生(鲁迅)笔下的阿q精神发扬光大。当有人提出自己的错误时,还大放阙词的去辱骂别人,说别人是在嫉妒自己,甚至说别人就是在放屁。根本不屑一顾,而是变本加厉的找这样那样的借口维护自己所为的脸面和权威。甚至可以放弃自己的生命来保全自己的脸面和权威。所以,在生活在酱缸中的人看来,脸面是最值钱的东西了。
东拉西扯的说了半天,其实就是觉得我们中国人的文化博大精深,我们的文化像大海一样深部可测。也正是因为大海的深不可测,才造就了其鱼龙混杂的状态。任何一点动静都和这个深不可测的大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着不慎全盘皆输。接受别人的揭短也并非是一无是处,至少可以使自己知晓是非,有错可改,有步可进。
读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篇4
为什么中国人声音大?因为没有安全感,所以中国人嗓门特高,觉得声音大就是理大:只要声音大、噪门高,理都跑到我这里来了,要不然我怎麽会那麽气愤?我想这几点足使中国人的形象受到破坏,使我们的内心不能平安。因为吵、脏、乱,自然会影响内心,窗明几净和又脏又乱,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
在我们这一代似乎是被上一代带过去了,上一代发生的事也能在我们这一代看见不断的打架斗殴,哪怕是发生了一点点的嘴上不对头就砸了上去,上车硬挤一点都不顾全老人和孩子,中国人别的不会就是会窝里斗,在日本打进我们中国只要我们团结一心,日本从哪里来就死回哪里去,可中国不但没有团结起来而是更加斗了起来,在团结这个方面中国人的确比不上日本。
学生都没有一个学生样,学生最大的使命是什么,就是学习,许多的学生不但没有尽到自己的使命而且还认为这是一个负担,在老师讲课不听反而去写什么作业,难道是为了回到家后能玩更长时间吗,哪老师布置作业干什么,老师考试不但不放在眼里反而照书抄,就是老师让课堂上做的试卷也不做,等老师讲的时候抄,这与不做有什么区别。
搞垮中国人的并不是外国人,而是中国人,凡是出卖中国人的不是外国人,而是中国人。中国的美德早已被消磨的几乎什么都不剩了,几千年下来,中国唯一也是最重要的美德--勤劳,现在早已不存在了。
中国人的不能团结,中国人的窝里斗,是中国人的劣根性。这不是中国人的品质不好,而是中国的文化中,有滤过性的病毒,使我们到时侯非显现出来不可,使我们的行为不能自我控制,明知道这是窝里斗,还是要窝里斗。
中国人不习惯认错,反而有一万个理由。掩盖自己的错误。有一句俗话:「闭门思过。」思的是谁的过,对方的吗,认错是因为中国人丧失了认错的能力。我们虽然不认错,错还是存在,并不是不认错就没有错。为了掩饰一个错,中国人就不得不用很大的力气,再制造更多的错,来证明第一个错并不是错。所以说,中国人喜欢讲大话。喜欢讲空话,喜欢讲假话,喜欢讲谎话,更喜欢讲毒话--要毒的话。
因为中国人不断的掩饰自己的错误,不断的讲大话、空话、假话、谎话、毒话,中国人的心灵遂完全封闭,不能开阔。中国的面积这么大,文化这么久远,泱泱大国,中国人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心胸?应该是泱泱大国的心胸。可是我们泱泱大国民的心胸只能在书上看到,只能在电视上看到。你们看过哪一个中国人有泱泱大国民的胸襟?只要瞪他一眼,马上动刀子。你和他意见不同试一试?洋人可以打一架之架回来握握手,中国人打一架可是一百年的仇恨,三代都报不完的仇恨!为什麽我们缺少海洋般的包容性?
中国人有这么多丑陋面,只有中国人才能改造中国人。但是外国人有义务帮助我们,不是经济帮助,而是文化帮助。因为中国船太大,人太多,沉下去之后,会把别人也拖下漩涡淹死。在座的美国朋友,请接受我们伸出的双手。最后一点,我的感想是:我们中国人口太多,仅只十亿张大的口,连喜马拉雅山都能吞进去,使我们想到,中国人的苦难是多方面的,必须每一个人都要觉醒。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个好的鉴赏家,我们就能鉴赏自己,鉴赏朋友,鉴赏国家领导人物。这是中国人目前应该走的一条路,也是唯一的一条路。
读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篇5
看完《丑陋的中国人》,让我想到了鲁迅先生,用文字打醒国人,就像一个恨铁不成钢的严师教育学生一样。柏杨说了中国人什么并不是最重要的,却能看出有一颗真诚地爱国之心。现在越来越多的爱国停留在口头上,背地里却做着毁灭国家的事情。我想如果再有一次侵华战争,汉奸数量会更多吧。想想古代贤士可以身殉国,朝代灭亡之时,海面尸体浮动。而现在如果政权更替,更多人应该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说,在情感上,我很赞同柏杨先生的观点,可能在方式上,柏杨先生用了最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批判,我想这也是痛定思痛中的无奈之举,除此之外,先生可能找不到更好的方式去抒发心中郁结。书中后面的评论性文章也读到几篇十分不赞同的观点。我想说的是,无论支持哪种观点,身边的这些普遍现象,也的确值得我们思考。
就以“势利眼”这个面来说,所有人都会倒向官职高的人,这貌似是个亘古不变的规律,不可否认的是这条规律在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无论你是什么官职,哪怕只是个班长,也会有人可以巴结你,只是官职大小决定了人多人少的问题。有的时候想想,如果我们自己不过优秀,没什么本事,认识再多有本事的也没有半点用处,你不过是众多巴结者中的一个而已。如果你足够优秀,那么那些曾经你巴结的人,会反过来巴结你。要想成功,靠的不是你认识多少人,靠的是你自己有多牛逼!人脉,靠的不是收集了多少张明信片,靠的是我们最真诚的心!
我们都的时候不太敢据理力争,不是我们没理或者我们口才不好,更多的时候我们是怕得罪人。我经常再说,他不值得我和他吵架,因为我没必要把精力浪费在这种人身上,看似凸显着我有多高的逼格,而是有时觉得没有这个必要,在“何必呢”的态度中步步退让。可别人会觉得你善良吗?只能说你想的太善良了,别人只会觉得你很好欺负。为什么就不能痛痛快快的吵一架呢?吵完再不想见,让他从心里彻底消失。你不会还指望着做“朋友”呢吧。我当然不是劝大家去打架,而是敢去据理力争,该吵架的时候,不要客气,把自己憋坏了!
说回到《丑陋的中国人》将我们生活中经常出现的陋习,一一痛骂,不能说中国整个就没救了,但却可以以书为镜,可以明荣辱、得失。
读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篇6
我一直想看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尽管我对这本书不了解,但我仍然是身不能至,心向往之。今天,我终于看到了这本书。以前,我读的是柏杨的《古国怪遇记》。虽然没有明确地指出中国人的缺点,但是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把它们表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是《丑陋的中国人》小说版。这次,我终于读到真正的《丑陋的中国人》了。
我对中国人的印象,几乎也就是柏杨所总结的缺点:脏、乱、吵。尤其是对这个乱和吵,我有着很独到的见解。
在中国,人们往往特别喜欢窝里斗。只要有人,就要开斗。因为嫉妒,因为想往上爬,因为想对付自己讨厌的人,结果拉人入伙、污蔑攻击……导致一个集体里的人心不能齐,不能抛弃一切成见精诚合作。如果人心不齐,自然会乱套。时间一长,再庞大的一个集体,也会被这些只顾着窝里斗的蛀虫啃得不成样子。我没有别的例子,就说我们百度贴吧的事情吧。本来很好的一个贴吧,硬是要分成各种流派。而且,各个流派吵架的时候,外界的人也来趁机捣乱,把我们贴吧弄得一团糟,成了一个大酱缸。最后该走的都走了,吧主们又嫌人数不够。不管好人坏人,阿猫阿狗,能遇到的人就要拉进来。由于这些人良莠不齐,时间长了,又开始斗。最后自然是一团糟糕。而且,最可气的是,这些人吵的还不是真正的学术问题。不是吃饱了撑的找事,就是为了排挤异己,以学术之争为幌子,使对方待不下去。这样的一个群体,能有大的成就吗?
还有,中国人特别喜欢传闲话,讲别人的一些八卦,这是我最讨厌的事情。中国人一旦喝多了酒,或者在聚会这种特别欢乐的场合,就开始讲一些八卦助兴。我认为,这种事你就不应该去打听。即使你知道了,那也是别人的私事,不该拿出来说。试想,如果在大庭广众之下,把你的一些八卦拿出来讨论,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将心比心,恐怕你也不愿意吧?既然不愿意,最好也不要说其他人的闲话,免得闹出不愉快。
看到柏杨的文章后,我深受启发。本来,在我们的历史群英汇里,有一个我特别讨厌的人。我本来想和他一斗到底,但是我现在不想了。因为,如果我们进行窝里斗的话,势必影响到其他人。我们贴吧窝里斗的时候,我就在一边看着束手无策。这次,我不想再让悲剧重演了。我反省,我为什么想和他斗争?因为他的学术观念吗?他的学术观念怎么样,和我没有关系,我似乎不必和他斗。因为我想扬威立万?也不是。我既然能够凭着我的历史知识在群里撑起自己的一片天空,自然也不用在他的身上耍威风。因为我嫉妒他?我们的水平最多是不相上下,我没必要嫉妒他。因为我想排挤他?也许就是这个原因。因为我们的观点不同,所以我想排挤他。而且,我在这个过程中,也使了很多不正大光明的手段。读了《丑陋的中国人》之后,我真正地后悔了。我突然发现,我这样做就很丑陋。以前我总是以正义自诩,现在我才看到,中国人脏乱吵的本质已经渗透到我心中了。也许,这是必然的。但是,我既然将来还想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我就必须要改掉这些习惯。也许,我不能成为太伟大的人。但是,即使做一个平凡的人,也不应该在道德上有所亏损。而且,千百年来能够成名、被后人顶礼膜拜的人,哪个在人品上有问题?
读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