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其实也是议论文的一种,起草一篇读后感能够加强小伙伴们对书上思想的领悟,书写一篇读后感有利于强化小伙伴们对书上思想的认识,吾优心得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人世间读后感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人世间读后感篇1
3月31日,我有幸参加了“南昌市政公用集团第四届艺术节开幕式暨著名作家梁晓声文学讲座”,讲座的主角是我个人十分喜爱的梁晓声老师。
70岁的梁老在舞台上精神矍铄,十分健谈,慷慨地与我们分享了他的人生经验。作为一名典型的知青作家,他的那段四十多年前的知青岁月带给我们的震撼,时至今日依然使人感动。
梁老最让我记忆深刻的一段发言,是关于他知青生活,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基层工作时候经历:忠厚、善良是为人的第一准则,忠厚善良的人总会得到好的回报,面对突如其来的机会,也只有有所准备的人才能好好地把握这样的机会。一字一句虽然十分简朴,听起来又感觉十分熟悉,十分受用。仔细回味,似乎自己的父辈也曾对我有过如此教导,那个年代的人们似乎有着一种特殊的共鸣,用一个普通读者的话来说那就是“百姓生活之群像,现实主义之真谛”。
梁晓声一直被当作是平民的代言人,通过他的作品人们看到了生活在社会下层的小人物的酸甜苦辣,他们的追求及幻灭,他们的执着与无奈,他们的默默无闻所孕育的愤怒和反抗。他的一切素材源自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梁老用他最质朴而又最深情的语言向我们讲述着当代人的生活,展示着新中国的巨变。这一切成就都与梁老丰富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
?人世间》是一部关于苦难、奋斗、担当、正直和友谊的小说,他们有的通过读书奋斗改变命运成为社会精英,更多的则像父辈那样努力打拼辛劳谋生。人物的性格命运各有不同,善良正直、自尊自强、勤劳坚忍、尚礼乐群等人性中的幽微之光却永远闪耀,梦想的力量荡气回肠。这是一部关于苦难、奋斗、担当、正直和温情的小说,平民视角,悲悯情怀,激烈的戏剧冲突,纵横交错的复式结构,通过一个个可亲可感的人物全景展示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都让小说具有某种“史诗”品格。
梁老从自己的故乡出发、从底层出发、从自我出发,一步一步地走向其他阶层和人群,描写出不同社会阶层的生活状态,勾勒出了人与人的恩怨情仇,讲述出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展现出了人物跌宕起伏的命运,花尽半生血汗为我们重现了出了一幅鲜活的百姓群像图。
?人世间》这本小说,可以看到上山下乡、知青返城、恢复高考、下海经商等重要社会现象,这些真实出现的历史现象也左右着小说人物的命运,在其中我感受到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家族的延续和破落、百姓的酸甜和苦辣。读后感·还看到了不同人的不同生活状态,底层的不易、奋斗的艰辛、改变的命运,以及梁老对人世间的博大情怀。
梁老通过自己的生活积累和人生阅历,平实而真切地描述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从百姓生活中去体现社会时代的巨大变化,这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何尝不是一种启发呢?人世间的点点滴滴与我们都息息相关,这一份情怀是我们每个人都该去拥有的,现在就拿起你的笔来,你的《人世间》由你自己创造。
人世间读后感篇2
我的眼里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用这句话来表达我对此书的感触再适合不过了,现在很多年轻人对于60年代到80年代中国的历史发展,都是存在盲点,不了解父母那一代人们的经历,本书讲述了在那特殊年代的友情、爱情和事业,借此机会能让我更加体会到父辈的峥嵘岁月。
家乡的变化,人性的真善美,城市的百姓生活,历史进程下的选择,本书分上,中,下三卷,共计115万余字,通过作者熟悉的城市,故事从a城城乡结合部“光字片”小土屋群落的底层民众,在边远地区支援“大三线建设”的新中国第一代建筑工人周志刚及周家三代人的奋斗过程中拉开了序幕。
01、峥嵘岁月须拼搏,年华潇洒莫蹉跎
人的一生是不断成长和成熟的过程,不同的年龄段需要面对不同的课题,《人世间》三部曲中分别应对了不同历史时期,80年代中期东北国企改革,21世纪城市“贫民区”改造,这个时期下人们同样有着奋斗、担当和理想,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或像父辈一样打拼谋生,做事刚正不阿。周家兄妹则通过这个年代不断的拼搏,施展自己的`才华,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中,不随波逐流。
02、60后的芳华,90后的承接
?人世间》这本书在中国历史处于大变迁的50年中,从保守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历史进程交织到每个人的命运,那段岁月就仿佛印在眼前,而现在也是中国经济转型之年,如果要选择一个最重要的年代那就是1978年,改革开放改变了一代人、一个时代,父辈们谱写了人生最美的芳华。文中曲老太太和金老太太,为了革命事业奉献了宝贵的青春年华,受到了委屈,也仅是一句会好起来。而今识尽愁滋味,方知天下父母曾在革命道路上辛勤的付出。梁老曾说过,这本书希望年轻人多读,了解当时那个特殊年代,了解父辈理想至上的原因,只有父辈们的不懈拼搏,才有现在后辈们的美好生活,而今我们随着年龄和认知的增长,也必须要承接历史使命,从我做起,认真对待工作,无论哪个岗位,认真都是前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03、真善美,活在人世间
?人世间》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就是周秉昆,秉昆的善在家人眼里或许是庸俗,但在工友们眼中的是个大哥。他的真诚忠义,工人骨子里的刚正不阿,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像极了我的父辈们,他们为朋友愿意付出一切,为邻里朋友时刻操心,活在人世间,就该相互给予温暖。如同生活中我们会发现,那些看似平凡的人,总能在他人最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积极伸出援助之手,展现出真诚和善良的品质。
你我皆凡人,世间终日忙,半刻难清闲。人只要抱定积极进取的精神,坚持永不言败的信念,才能持续的奋斗下去。看完这本书我对秉昆这个人物感到由衷的敬佩,敬佩他无论是面对何种困难还是家人的不理解从没有埋怨过,工作的不顺他没有抱怨,仍坚持理想依然为之奋斗。曾经的我是迷茫过,而现在的我敢于接受挑战,不会畏惧任何困难,认真做好每一件事。人生不是一片坦途,我们会有收获,也会经历挫折和苦难,大家相互激励,不忘初心方得终始,每一个人活在世上,必定要经历风雨。趟过岁月冷暖,感知生命厚重,苦过,甜过,爱过,恨过,哭过,笑过,才是《人世间》。
人世间读后感篇3
?人世间》这部作品于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和担当,在悲欢离合中抒写情怀和希望。他让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明白两个人生道理:一是生活是独属于自己的剧本,作为导演和主演的你,时不时要停一停,这不是懈怠,不是迷茫,而是缓一缓、静一静、问一问,当初为什么出发、方向有没有跑偏、目标有没有接近。停下来是让灵魂跟上自己的脚步,让思想充实自己的“皮囊”,让修养和知识同步成长。二是无论社会如何变化,时代怎样变迁,都要努力做一个好人。因为社会越发展,时代越进步,作为人本身,更应该向善、向上、向美。尽管,这个星球有光明也有黑暗、有纯净也有肮脏,但是,“更美好”,这个愿望从来没有被善良的人们放弃,向善而行,从来没有被善良的人们放弃!向善而行,永远是个人价值与社会进步完美契合的平行轨道。
所以,让我们沐浴每一缕生活的阳光,护持每一念向善的力量!用最灿烂的笑容,共同走一段暖心的路,即使这段路平凡而质朴,但我们依然能走出别样的风景;用最感恩的心情,共同走一段成长的路,即使这段路漫长又艰辛,但我们依然能守望自己的未来;用最炽热的向往,共同走一段奋斗的路,即使这段路上下而求索,但我们依然能触得到自己的成长。
人世间读后感篇4
?红楼梦》读后感大全包括《红楼梦》不同字数读后感、《红楼梦》不同主题读后感,想写《红楼梦》读后感的同学请看《红楼梦》读后感大全。
?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之一,读完它我的感触很深。它讽刺了我国古代封建恶势力独霸一方的丑态,与它最终将会走向灭亡的必然命运。
?红楼梦》里的人物各有各的特点。给我印象深刻的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贾宝玉从小过着被捧在掌心里的日子,再加上衔玉而生被他的祖母视为珍宝。
每日与女孩子玩乐嬉戏,不顾学业,而且软弱无能,但也是因为这样,他的父亲贾政才会不喜欢他,当然,贾宝玉也很惧怕这个父亲。虽然大观园里的人尽是心灵肮脏,争权夺利的人,不过也有真情在,贾宝玉和林黛玉两情相悦,真心相爱,却也逃不过封建社会的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命运。
林黛玉是个多愁善感的人,她经常落泪,都说她心眼小,可是她只有贾宝玉这个知己了。林妹妹身体弱,经不起折腾,每天都喝药,都快成了药缸子了。她最后死的太可怜了。不仅芳魂早逝,而且死的时候都是带着遗憾和悔恨。
薛宝钗在大观园里可算是最有心机的女孩了。她为人处事都很能干,蒙住了很多单纯人的眼睛。她人缘极好,却得不到宝玉对她的真爱,她极力讨好每一个人连贾母也不在话下。她最终嫁给了贾宝玉,又怎么样,终究得不到他的心,最后还不是独自一人。
读完《红楼梦》让我见识了人世间的美与丑,善与恶,让我懂得了人与人之间并不只有美好的事物,也有肮脏与丑陋的灵魂。
人世间读后感篇5
读完《人世间》,已是入伏的盛夏了。这本书分了三部,一百多万字,从上山下乡年代写到改革开发之后,涵盖了多少人的一生啊。读完,想了很多,又不知道写些什么,不写点记录下又觉得太可惜了。
书中,周家第二代人经历的时间段,差不多是爷爷辈年轻的时候。很少听爷爷辈讲那时的故事,提起来也就是以前的日子多么苦,吃土上河工。现在爷爷们也大多退休,含饴弄孙了,想想书中周家最优秀的第二代人,老了应该也是他们现在这样。由此对照,在当时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周家人多么难又多么可贵。
周家长子周秉义简直是过分的优秀,优秀的知识青年,有能力有理想的军官、领导,忠诚可靠的丈夫,有自己内心的追求与坚守,连对家人的“严苛”都是种完美。这样一个理想化的人也是周家第二代里最先离开的,太辛苦自律的一生,是非功过,自有衡量。
周家女儿周蓉,也是过分优秀的知识青年,身在那个年代,却活得轰轰烈烈,大胆追爱、离婚、第二段婚姻,唯独女儿,像是个误差,但即使陪女儿海外留学时也靠自己的能力活得精彩。最后的周蓉写了一本书《我们这代儿女们》,虽然她因为女儿结束了学术上的追求,但踏实接受、踏实努力,终究有了另外的收获。
周家小儿子周秉坤应该是主人公,围绕他展开的人物与故事最多。相比于哥哥姐姐的优秀,他更像是无数个普普通通的我们。但他又是那么不普通,孝顺、专情、义气、老实、正直、善良,太多的品质在贯穿了他的一生。
周家第一代二老,父亲是第一代建筑工人,常年在山区,母亲承担着家庭与街道“干部”的角色,也都是有着各自美好品质的一代人。
周家第三代显得人丁零落,只有外孙女和孙子,这两孩子耗费了大的心力,却终究与长辈的期待越离越远。
书中还出现了很多人物,大部分都是有着美好品质的,少数的称不上坏人的人。所以,这本书总是让我有种抽离,虽然讲述的是城市底层农民一家三代的生活变迁,按书里的描述,那城市的基础还是比农村好太多太多了,书里的善也太多了,恶就相对太少了。其实生活中本就是善良的人多,恶人还是极少数。
我认为读书的目的,不在于取得多大的成就,而在于,当你被生活打回原形、陷入泥潭时,它能给你一种内在的力量。不懂得适时而放弃的人,其实是没有活明白的人。你不可能在你的一生中,把所有的好东西都占为己有。适时的提醒我们调整自己的人生方向。活在人世间,秉持善念,真心做事,真诚待人。提醒我们“峥嵘岁月须拼搏,年华潇洒莫蹉跎”。
人世间读后感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