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欣赏完一场影片后,一定有不少感触,可以编写一篇观后感,当个人观看了一部经典影片后,一定无可避免产生了不少感想,需要及时写好观后感,吾优心得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平,您好观后感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平,您好观后感篇1
一直对历史题材的纪录片不感兴趣,在一次次被公式电影把政治灌输到脑中后,开始了对这类题材电影无可抑制地烦躁。政界勾心斗角的剧情,一炮轰死几百人的场景实在没有什么看头;有时对纪录的人物有好感的,也被高大全的幻影逼迫得喘不过气来。又也许,其实我本身就没有看过几部相关题材的好片,所以小平你好这片子在课上播放出来,我对自己体验到感动也有了惊诧。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先生对中国是有巨大贡献的,可以与他相媲美的,只有曾经的毛主席、周。三落三起,是他作为一个杰出政治家的才能;激流勇退,将建设交给敢于改革的年轻领导人,是他心怀大局的胸襟与气度;而论及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感情以及他对中国人民的感情,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胜过千言万语,让人不得不为邓小平先生深深地鞠上一躬。
影片中许许多多的镜头是完全将当时的录像照搬到荧幕上的,没有大幅制作渲染,也没有慷慨激昂,看这样的电影,会忘了它的历史厚重的压迫感。在那些耳熟能详的种种理论被一个一个地排列在大屏幕中缓缓叙述,竟然有种亲切,也在这样的观影过程中,方才体会到它们对时局、对现世的影响和作用。感动莫名。
在很多的场景中,仿佛自己也处于那些高压的风口,很茫(.1mi.net)然无措,只能看着他举重若轻地谈笑风生;也仿若是抓着最脆弱的钢管,而潮水涌至,可是自己心中平定,知道总有渺渺的希望积聚,然后澎湃出来。
短短的一部影片也许无法将小平同志一生的丰功伟绩全部的展现出来。然而人们会知道、会记住,无论是对于中国的改革和对外开放,对于科技与教育,对于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邓小平先生都是无愧于人民小平您好这一满含敬意的称呼的。伟人之所以伟大,在于生前的丰功伟绩,也在于身后的深远影响。邓小平先生的一切作为,无不是为了中国人民考虑,他无愧于百姓对他的爱戴,无愧于自己中国人民的儿子的定义,更无愧于小平您好这四个包含中国一代人对他无边尊敬的字。
在最后,看到他说希望活到1997,亲自到香港走走。真是酸楚,这就叫做命运弄人。尤记得1997年看着《中国少年报》整版的黑白,没有太深切的难过;如今想来,人不经历些事,总是无法感应到一些情怀的。
我其实一直认为,与其承认时代造英雄,倒不如说是很多英雄创造了一个时代。我不会盲目崇拜一个国家领导人,但是邓小平所折射出来的沉稳与果决,实为我所期冀的品性。
小平,您好观后感篇2
原先对于邓小平先生的生平并不怎样了解,只是明白邓小平先生为中国做出过很多贡献。欣赏《邓小平》这部电影,在有了更多知识的积累的同时心中也有了更多感慨,更多心绪。我想从“小平您好”这一承载了国人们对邓小平先生的敬重与感恩的标语,来谈谈对《邓小平》这部电影的观后感,也书写一些对邓小平先生的印象。
邓小平先生对中国是有巨大贡献的,能够与他相媲美的,仅有以往的毛主席、周总理。且不论他的“三落三起”,展现了一个杰出政治家的才能;且不论他的激流勇退,将建设交给敢于改革的年轻领导人;单单论及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感情以及他对中国人民的感情,我们都不得不为邓小平先生深深地鞠上一躬。“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句话本是英文版《邓小平文集》的序言中的资料,在电影结尾部分出现,令我在感动之余,更是思考着小平同志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所做出的诸多贡献。我们明白,邓小平同志一生并没有留下什么回忆录或是著作,这很能体现他淡于名利,不重视青史留名的作风。可是他之所以爽快的理解了别国出版商出书的要求,无外乎是研究到将自我的言论作为中国对外的一个窗口,使外国人能多了解一些中国,使中国的对外开放能够更加顺利的进行。在我接触了这段历史之后再在电影中看到这样一句话,我对邓小平先生深深的爱国情怀有了更深的尊敬。对于中国的改革和对外开放方面,邓小平先生是无愧于人民“小平您好”这一满含敬意的称呼的。
正如影片中叙述的,邓小平先生对于中国科技与教育行业的重视也是前无古人的。电影中邓小平先生所说的:“政治,什么是政治?四个现代化才是最大的政治!……科学技术没有搞上去……你那个政治就是空的!”就是他对科技、教育重视的体现。在资料记载中,邓小平先生主持恢复高考,主持科技工作会议,两件事无一不是说明他对中国前途和命运的深切关心。而如今回顾当时小平同志的举措,不得不承认像他一样具有卓越眼界的领导人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对于科技与教育方面,邓小平先生是无愧于人民“小平您好”这一满含敬意的称呼的。
在出访日本这件事情上,影片中虽然没有重点描述,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但结合电影中“我们也要有自我的新干线”一句与自我阅读到的一些史料,我对小平同志对于工业建设的重视印象也十分深刻。小平同志深深地被日本现代化的发展所触动,因而提出了建设大吨位钢铁生产企业。而这个大吨位的钢铁生产企业,就是上海的“宝钢”。小平同志当年的一系列指示,在今日仍然为中国的发展做出着贡献。对于工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邓小平先生是无愧于人民“小平您好”这一满含敬意的称呼的。
对于农民问题,邓小平先生更是十分的重视。影片中邓小平先生在党内不少同志对于“分田到户”的行为表示反对和顾虑之时,率先提出支持的呼声,使中国的农业生产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使我国的农业在那些年中有了飞速的发展。而这些正是和史实完全一致的。对于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方面,邓小平先生是无愧于人民“小平您好”这一满含敬意的称呼的。
影片中许许多多的镜头是完全将真实的事情照搬到影幕上的,然而短短的一部影片无法将小平同志一生的丰功伟绩全部的展现出来。邓小平先生的一切作为,无不是为了中国人民研究,他无愧于百姓对他的爱戴,无愧于自我“中国人民的儿子”的定义,更无愧于“小平您好”这四个包含中国一代人对他无边尊敬的字。
在观看了《邓小平》这部影片之后,心绪十分复杂。脑海中也又一次重新开始思考个人应当如何使国家更为富强这一以往思考过的问题。能够让人民尊称一声“您好”,这样的功绩,将成为我一生的追求。
小平,您好观后感篇3
提起小平同志,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的事迹早已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熟知。不可否认,他是一个伟人,他做了别人不敢做的事,他给全中国的人民带来了崭新的生活,但是这样的一个经历了万千风雨的领导人,他的内心里却依然如常人一样的朴实、自然。
“ 我是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一句普通的话语,道出了一个非同一般的道理——一个人,即使你什么职务都没有,你也终究是人民的儿子,对于祖国,你永远都有推卸不了的责任!而面对着这句话,所有的人都有责任反思自己,对于祖国,对于人民,你是否尽到了自己的责任?看看这句话,那亲切的感觉仿佛听都听得到,小平同志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是人民的一个普通的儿子,而他,无论走到怎样的位置,无论做任何的事,都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对人民负责,这是他最让我敬佩的地方,也是他身为伟人做得最为优秀的地方。大家都知道,是他最先突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竖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也正体现了他做人民的儿子,对人民负责的做人原则。
小平同志漫长的革命生涯中有三落三起, 1933年2月,因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被党内“左倾”领导人斗争、撤职、下放,是为邓小平生平“三起三落”中的“第一落”。同年6月,被临时党中央上调到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担任秘书长,是为“第一起”。1966年“____”开始后,邓小平始终坚持实事求是,而失去一切职务,是为邓小平之“第二落”。1973年恢复副总理职务,是为邓小平之“第二起”。1976年,在工作中主张实事求是,反对____,反对对刘少奇同志的错误批判,因此中共中央政治局根据毛泽东提议,一致通过撤销邓小平职务,保留党籍,是为邓小平之“第三落”。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恢复邓小平的党政军领导职务,是为邓小平之“第三起”。每次的“落”都因为他坚持真理,从不向谬误低头;每次的“起”,他都是满腔热情,尽心尽力地为祖国富强、人民幸福而努力工作。就是这样的一个邓小平,为了真理,一次一次被打倒,又一次一次站起来。
邓小平是个魅力人物,被西方人称为“打不倒的小个子”,他的求是精神,他面对挫折的耐力,还有他的智慧,都显示出无比的魅力。毛泽东曾特意向外宾介绍邓小平,说“那个小个子非常聪明,将来前途无量”。毛泽东评价邓小平说,“这个人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是我们党内难得的一个领导人才。”
邓小平是一位可亲、可敬和可爱国家领导人。新中国成立35周年庆典上,在天安门城楼前的游行队伍中,北大学子打出了一个意外的横幅——“小平您好”。那个画面瞬间传遍全世界,引起亿万中国人民强烈共鸣,成为20多年挥之不去的难忘记忆。“小平您好”这句话,觉得感情真挚,就像是对亲朋,对自己最热爱、最熟悉的家人的问候,真真切切表达了人民群众内心深处对小平的由衷祝愿和爱戴之情。
我们作为一名普通的共青团团员,就是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无论沧海桑田何变换,无论失落还是得意,永葆一颗对党忠贞不渝的心,始终牢记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更新观念,博采众长,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上,体现一名共青团团员的模范作用,这就是对邓小平同志的最好的纪念。
小平,您好观后感篇4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的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一句朴实无华的话,真切的道出了小平同志的拳拳赤子心,殷殷爱国情。影片《小平您好》以叙事记录片的方式向每一个观众娓娓道叙着小平同志光辉灿烂的一生,浓墨重彩的描绘了自拨乱反正以来小平同志大捭大阖的领导艺术与政治手笔,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系与一身的真实情怀。
上个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邓小平作为中国二十世纪的三大伟人之一,他的历史功勋不仅仅改变了中国,并且影响了世界。他所创造的奇迹可与“贞观之治”和“康乾盛世”并称中华民族的三大盛世;“翻身不忘毛泽东,致富不忘邓小平”,是中国人民发自肺腑的心声。美国《时代》周刊风云人物两次选中邓小平,是世界对邓小平“把中国的大门向世界打开,让中国走向世界,同时让世界走进中国”;以及“中国持续不断的改革”的肯定。《世纪小平》的作者写的好:“单纯的怀念会使人变得苍老,新的发掘和解读会让伟人和历史一道变得更加鲜活。”研究和展示邓小平的人格魅力和领袖风范,对提高党的执政本事不无益处。
“毛泽东让国人站起来,邓小平让国人富起来”。这句在民间流传甚广的一句俗话,真实的讲叙了小平同志设计的改革蓝图下的历史变化,影片用写实的手法真实的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翻天覆地的神州巨变。神话般的建设成果。着力体现了小平同志的历史功勋。在决定中国命运的十字路口,历史再一次选择了邓小平,幸运中国。
创造性的“一国两制”的方针制定与成功实施。香港澳门的胜利回归,完美的诠释了小平同志高超的政治艺术和维护祖国统一的钢铁意志民族情感。强烈的激励和昭示着我们时代的行进者们更需以历史的使命感去继续着这一伟业的未竟任务。去实现中华民族的统一复兴大业。
邓小平“爱国爱民”的人格魅力,“举重若轻”的领袖风范,“发展理论”的宝贵财富。既是对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又是在那个独特的动荡年代中构成的。正是这样,在人生经历了“三起三落”之后,他应对时代巨变仍然镇定自若有所作为,给祖国和人民交了一份圆满的答卷。我们缅怀邓小平同志,就是要继承邓小平遗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经过和平崛起,使中国挤身世界强国之林,为人类的礼貌提高作出更大贡献。
小平同志的革命生涯荣辱与共,个人命运起伏跌宕。他却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博大胸怀忧国忧民、为国为民。因为他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他深爱着他的祖国和人民。正因为他革命的胸膛里时刻装着人民的富裕,他的事业时刻以人民的命运为依归。他是一个纯粹的共产党人,他是一个伟大的共产党人。
影片以平淡叙事的手法,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发人深省、令人深思。时代赋予共产党人不一样的历史使命。从影片中归来,我们更要以一个共产党人的饱满活力,站在历史的高度研究我们先辈为人的彪炳业绩。感性的工作活力对于我们所处的时代已显苍白与无力,理性的思考才能最深层次的去激发我们的工作方向,才能最好的把握时代的脉搏,才能真正做到与祖国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祖国与人民同在、我们与祖国同在。
根据自我对小平同志的认识,以及借鉴一些评论,现将自我小平同志人格魅力的理解归纳如下:
(一)服务、奉献终生。1997年2月19日晚上,邓小平同志的心脏停止了跳动。遵照他生前的遗愿,捐献角膜,解剖遗体,供医学研究,把骨灰撒入大海,从而,完成了他人生的最终一个篇章。他是第一位捐献器官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的一生,为了中国的解放,为了中国的发展,为了中国的统一,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在他离开人世的时候,还在为他人着想,实在是让人感动。我以后要多看有关邓小平事迹的资料,以便更好地了解他,更好地提升自我的思想境界。我们要学习邓小平的理论,要学习他的精神和人格魅力,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一步一步地接近伟人,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
(二)坚定的梦想信念。三落三起构成了邓小平的传奇人生。他以“革命哪有一帆风顺的”平常之心看待所遭受的挫折。他乐观豁达,始终相信“问题总是能够解决的”。尤为重要的是他具有坚定的梦想信念,具有坚持真理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他说:“如果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充分信仰,这种革命也搞不成,这种信仰是一种动力”。很多同学为邓小平同志应对挫折的平静心态所折服,认识到“没有波浪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也是不现实的,而如何对待挫折,邓小平同志为我们树立了一个伟大的榜样。”(三)光明磊落的人格。拒绝写传,反对宣扬个人,勇于自我批评,邓小平光明磊落的人格,给了同学们极深刻的教育。同学们对于邓小平同志不宣传个人,功归团体,又主动进行自我批评的高风亮节,敬佩不已。大家都明白,“”结束后,在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紧要关头,是被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设计师的邓小平,以他的睿智和魄力把中国引出困境、引上康庄大道,从而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能够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应当大书特书的德业。而邓小平则明白无误地表示:“永远不要过分地突出我个人,我所做的事,无非反映了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人的愿望,党的这些政策也是由团体制定的”。相反,讲到“”前党犯过的一些错误时,他又主动承担职责,说:“这个话我有资格讲,1957年反右派扩大化,我就有职责,我是总书记呀!1958年大跃进时,我们头脑也热——我们应当承认,不犯错误的人是没有的,拿我来说,能够四六开,百分之六十做的是好的,百分之四十不那么好,就够满意了,大部分好嘛!”
(四)正确评价毛泽东。最让人感佩的是邓小平同志对毛泽东的评价。邓小平一生三次遭难,有两次发生在毛泽东亲自发动和领导的“”中。异常是1975年在邓小平主持下将濒临崩溃的中国经济恢复过来,在全国人民一片叫好声中,他却遭受了“撤消党内外一切职务”的极不公正的对待。“”结束了,当时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如何评价毛泽东。1977年第三次复出的邓小平高瞻远瞩地认识到“评价”的严肃性和紧迫性。他完全不计个人恩怨,旗帜鲜明地维护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他说毛泽东多次从危难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毛泽东所犯的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犯的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犯的错误。邓小平语重心长地说:如果不是毛主席的英明,“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听到邓小平同志如此冷静客观地分析,如此诚恳地认识毛泽东的功过是非,不但显得异常有力、有理、有据、有情、有义,并且令人信服,令人崇敬。
我想能够以下这些话来概述自我对小平同志的评价:
洞悉一切、力挽狂澜,三起三落、百折不挠
从谏如流、礼贤下士,高瞻远瞩、运筹帷幄
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居功至伟、德高望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没有邓小平,就没有新中国!
邓小平是一位可亲、可敬和可爱国家领导人。新中国成立35周年庆典上,在天安门城楼前的游行队伍中,北大学子打出了一个意外的横幅——“小平您好”。那个画面瞬间传遍全世界,引起亿万中国人民强烈共鸣,成为20多年挥之不去的难忘记忆。“小平您好”这句话,觉得感情真挚,就像是对亲朋,对自我最热爱、最熟悉的家人的问候,真真切切表达了人民群众内心深处对小平的由衷祝愿和爱戴之情。
“我是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是邓小平生前说过的一句话。普通的话语里道出的却是非同一般的道理——一个人,即使你什么职务都没有,你终究是人民的儿子,对于祖国,你永远有推卸不了的职责。而邓小平从来没有忘记自我是一个普通的儿子。他,无论走到怎样的位置,无论做着什么事,都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对人民负责。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改变中国命运的一代伟人邓小平。
百年沧桑,神州巨变,伟人已逝,精神永存。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邓小平开创的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强国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生,就是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日,无论沧海桑田何变换,无论失落还是得意,永葆一颗对党忠贞不渝的心,始终牢记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更新观念,博采众长,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努力奋斗,贡献自我应有的一份力量,这就是对邓小平同志的最好的纪念。
小平,您好观后感篇5
近日,观看了央视一套播出的《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该剧起于1976年10月_,止于1984年国庆阅兵,意在展现中国在面临向何处去的重要历史关头,邓小平带领党和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过程。
邓小平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是伟大光辉的一生。什么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怎样才算无私奉献,小平同志用自己的光辉一生作出了最有说服力的回答。我们既要学习小平同志的思想和理论,又要努力学习他的革命精神和高尚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时刻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
学习邓小平,就要学习他赤诚爱国、毕生为民的高尚情怀。邓小平同志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他时刻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总是把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高兴不高兴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学习小平同志赤诚为国、毕生为民的高尚情怀,就是要永远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就是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牢固确立基层第一、群众至上的观念,以是否有利于提高生产力,作为我们工作的依据和标准。
邓小平感动我们的另一种精神,是他坚忍不拔的品格。我们都知道他几落几起的不凡经历。落,就要忍辱负重,落而不败;忍,是忍个人一时之辱,负国家民族利益之重。落,并没有消沉、怯懦、苟安,而是在观察、思考、积蓄,待时机成熟,便像战士一样跃出战壕,为国为民奋勇冲锋。坚忍不拔的精神之所以可贵,就是因为它既"坚"且"韧",从不向困难低头。正由于邓小平有这样一种高贵的品格,才使他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临危受命,勇担道义。
该剧之所以值得看,是因为剧中诸多细节都让人触景生情、感受至深。回顾他光辉而灿烂的一生,他把毕生心血和精力都献给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这样一位伟人值得铭记,更值得党员干部从这位伟人身上学习,为党为国为民,履行自己党员干部的义务和职责,始终坚持"入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崇高理念,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努力做一名"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
小平,您好观后感篇6
1984年国庆凌晨,北大32楼416室,孔庆东、罗文华、王清平、徐永恒、沈光、何兰生以及我,皆已睡下。我们将在凌晨4点起床,穿上蓝色尼龙服,戴上白帽子,乘车前往东皇城根,然后徒步南行5公里,天亮前在东长安街集结。
我们中文系和经济系的任务是,列方阵,走正步,目视天安门,高喊不久就会忘记的政治口号。在我们身后远远的,是生物系游行队伍,着装五花八门,走走跑跑,不必喊口号,惟一规定动作是朝天安门扬一扬手上的蓝色花束。他们是“群众”,我们是“正规军”。
我们睡下的时候,28楼203室,生物系的常生、郭建崴、李禹、张志、曾周、王新力、杜杰、柳波仍在热议,觉得挥挥假花就走过天安门,太不北大,应该带点自己的东西,秀一下个性。常生病休过一年,练过书法,病好了蹲在张志班。他扬言要写点什么,做个横幅,让全世界看看他的书法。可写什么呢?只要是当代国人,想到标语,马上就会想到形势,接着就会想出诸如“教育要改革”、“改革要加速”、“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万岁”之类的套话。大家睡意全无,讨论着常生究竟该写什么。
有人建议,表达对邓小平的爱戴,写“邓主席万岁”。有人反对,这是个人崇拜,不如问候一声,“尊敬的邓小平同志,您好”。这提议好,从“万岁”到“您好”,从仰视“毛主席”到直呼“邓小平”,从“崇拜”还原为“问好”,只是句子太长了。有人建议,把“尊敬的”去了,把“邓”也去掉。
常生没找到毛笔,用抹布卷成小棒,蘸上墨汁,在6张白纸上写出“小平同志您好”。李禹扯下新床单,拿6个大字往上一比,不够长。有人提议,干脆把“同志”俩字儿也去掉!
这一下,203静了好几秒钟。那年月,去掉领袖职务,省了姓氏,再舍去“同志”称谓,年轻人或下级这样做,是大不敬。不过,大家很快觉得,这不是什么不敬,是亲切和爱戴,很平等。
有同学拿来订书器,把“小平您好”4字订在床单上,又卸下两个蚊帐杆,另找来一根拖把,去掉墩布头,把床单绑上,外缠彩带,顶端缀以花束。大家合谋,郭建崴和曾周个子矮,穿上实验室白大褂,自称代表细胞学专业,把床单横幅藏于褂间,张志班长、李禹、于宏实、杜杰个子高,用花束团团围住他俩,接近天安门时,取过横幅,高高举起来让世界看。
这便是全世界从央视录影和《人民日报》上看到的情景,生物系学生衣着褴褛,一过金水桥东华表,突然打出“小平您好”,央视正在拍这帮散兵游勇,忽然横幅展开,镜头立刻转向清华,刹那犹疑,又转回北大。这个过程,足有20秒,但400多位摄影记者只有两人抓拍了这个瞬间。
新华社摄影部总结国庆报道,说重要失误是漏拍了北大高举“小平您好”的镜头,这绝非一时疏忽,症结在新闻敏感度不够。依我看,不是敏感度不够,而是敏感过了头。记者们以为,这是一条必须隐瞒的新闻,拍下来也发不出去。晚上《人民日报》做版,新华社和《解放军报》送来的图片没有“小平您好”,新华社和《人民日报》自己的文稿也没有提这个细节,所以头版编辑放弃了“小平您好”。第4版是国庆摄影专版,编辑们思来想去,也割爱了。幸好第2版图片不足,常生生涩的书法才得以震撼国人,让全世界真的看到。
26年过去了,我对国庆35周年的记忆,惟有“小平您好”那条床单。它朴素、简陋、廉价,却是真心话,还有一丝鲁莽的幽默。在它展现的那一刻,所有诸如“2000年翻两番”之类的官定标语注定被淹没。我那时常想,这个创意,为什么没产生在我们32楼416室。其实很简单,我们整齐划一,走正步,齐喊口号,合乎规范是我们的最高理想,而生物系那帮家伙,只要随便走走,满脑子想的是创新和独树一帜。
小平,您好观后感篇7
纪录片《小平您好》以其翔实生动的镜头,使我们对小平同志的一生有了立体的全方位的了解,无论是他统筹帷幄统领全局的气魄还是"三落三起"处变不惊的胆略,以及热爱家庭孩子的细节都深深地感动着我们。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小平同志在____后以他巨大的勇气和非凡的智慧,及时提出了改革开放和搞市场经济的思路,带领全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最终使中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传奇式的"三落三起"的特殊经历,不仅仅使他对马克思主义有深邃而独到的理解,并且铸就了他的崇高品格和风范。当他受到打击、处于逆境的时候,他从不消沉,总是无私无畏,不屈不挠,沉着坚韧,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贞,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充满信心,并总是由此更加深刻地思索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和根本规律问题,发愤要有新的作为。这使他能够顺应历史和时势的要求,在经历逆境之后重新起来担当重任。异常是他在"____"中的起落,更引起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深刻反思,从而使他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坚定的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开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在开拓新道路的进程中,他尊重实践,敏锐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既借鉴别国经验又不照搬别国模式,从中国的现实和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出发,去总结新经验,创新新办法,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邓小平是个魅力人物,被西方人称为"打不倒的小个子",他的求是精神,他应对挫折的耐力,还有他的智慧,都显示出无比的魅力。毛泽东曾特意向外宾介绍邓小平,说"那个小个子十分聪明,将来前途无量".毛泽东评价邓小平说,"这个人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是我们党内难得的一个领导人才。"
中国的改革开放,开始于1978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经历了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的改革到各方面体制的改革,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的进程。邓小平是这场改革的主要领导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邓小平还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提出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发展教育事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礼貌建设。邓小平那深邃的智慧。富有天才般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成功地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鲜艳的五星红旗已升起在香港、澳门的天空。
邓小平是一位可亲、可敬和可爱国家领导人。新中国成立35周年庆典上,在天安门城楼前的游行队伍中,北大学子打出了一个意外的横幅——"小平您好".那个画面瞬间传遍全世界,引起亿万中国人民强烈共鸣,成为20多年挥之不去的难忘记忆。"小平您好"这句话,觉得感情真挚,就像是对亲朋,对自我最热爱、最熟悉的家人的问候,真真切切表达了人民群众内心深处对小平的由衷祝愿和爱戴之情。
"我是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是邓小平生前说过的一句话。普通的话语里道出的却是非同一般的道理——一个人,即使你什么职务都没有,你终究是人民的儿子,对于祖国,你永远有推卸不了的职责。而邓小平从来没有忘记自我是一个普通的儿子。他,无论走到怎样的位置,无论做着什么事,都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对人民负责。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改变中国命运的一代伟人邓小平。
小平,您好观后感篇8
我怀着一种发自内心的激动和对为人邓小平同志的敬佩之情,甚至可以说成是崇拜之情。看完了《小平您好!》这部记录片。老实说在看这部片子之前,我对邓小平的了解真的是凤毛菱角,除了一个邓小平理论,和一首歌颂邓小平为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而立下功劳的歌曲。就再无其他了。仔细看完这部片子,我第一次感到伟人的力量。
我记得最深的是这几句话:小平您好观后感1500字
孩子们曾经问他长征是怎么过来的?
他的回答是三个字——“跟着走”。
问他在太行山里打日本的时候都做了些什么事?
他的回答是两个字——“吃苦”。
谈起他和刘伯承率领的第二野战军的历史?
他的回答也是两个字——“合格”
说起他的第三次被打倒的感受?
他的回答还是两个字——“忍耐”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那句名言“伟人之所以能成为伟人,是因为他们能做到常人所不能做到的一些事情。”邓小平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伟人,是的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但是没有邓小平就没有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社会。伟人吃苦耐劳,坚忍不拔,荣辱不惊,遇事不怒,含怒不激,实事求是,毫不拖延,大胆创新的精神品质,值得我用一生去认真践行。还有不到两年的时间我就要步入社会了,检讨自己这两年以来的大学生活似乎最薄弱的就是“跟着走”“吃苦”“合格”“忍耐”。它们分别是,
“跟着走”虽然现在所学专业不是自己最喜欢的,但是既来之则安之,必须把它学好才能拿到学位证书。
“吃苦”要想有一技之长必须要吃苦的,要想在以后的面试中从众人中脱颖而出必须吃苦。
“合格”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一件事情,让自己认为是合格的。
“忍耐”我的的才干还不足以支撑起我的雄心,所以我必须沉下心来好好学习,必须学会忍耐,学会等待。
太刚必折,太直必蹶,夫子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能忍人所不能忍者,才能伟人所不能为。
小平,您好观后感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