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优秀的作文是可以让读者看到我们内心的想法和情感价值的,提到写作文很多人都会觉得无处下笔,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积累素材的习惯,以下是吾优心得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写新闻类的作文优质7篇,供大家参考。
写新闻类的作文篇1
今天,我们“四人小组”发现了一条关于张老师的特大新闻。起源是这样的。今天上午第二堂课是张老师的语文课。张老师走进了教室。这时我发觉张老师今天怪怪的,但又不敢胡思乱想,给董学承说吧,又怕他告诉老师,害我罚守“边疆”。“叮玲玲”下课了。一下课我和董学承马上转过身来,异口同声的大声说到:“你们有没有发觉今天张老师有些怪呀!”我俩真是想到一块儿去了。我的好哥们王梦瑶说:“对,今天张老师手上带了一个十分漂亮的手镯,身上穿的衣服也十分漂亮呀!今天会不会是张老师的结婚纪念日。”“有道理,不愧是王梦瑶也。”董学承一边摸着自己的下巴一边说到。潘俊则在一旁嘻嘻的坏笑。
这就是我们“四人小组”里发布的特大新闻。
我们班最亮丽的风景线——“新闻联播”,准备开始播报了。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星期一就是我们“智多星新闻联播组”开播日。
作为“智多星组”的组长,我不仅担心自己,还要担心组员。我迈着看似轻松,实际沉重的脚步走上了台,心里“咚咚咚”打着小鼓,但耳边却传来一个声音:“刘玥彤,你能行!”我自信满满微笑着走了上去,过了一会儿,我不再紧张,流利地播报了我的新闻。
可没多长时间,我又一次紧张,因为我放心不下一个人——严杰。严杰可是班上赫赫有名的调皮鬼。上星期五,我再三叮嘱他:“星期一是我们组第一次播报,新闻一定要找好读熟,不能给咱们组丢丑啊!”严杰立刻摆出男子汉气概说:“一定办到!”虽然严杰这样说,但我还是不放心。马上轮到严杰了,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儿,吸了一口冷气。但严杰的表现却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严杰以前总是很调皮,做什么事都漫不经心,而今天他仿佛变了一个人,用响亮的声音播报着新闻。同学们眼睛一下也不眨,听得认认真真,连王老师都在洗耳恭听。
第一次的新闻播报,同学们表现得都不错,虽然有不完美的地方,但相信我们下一次一定会更棒!
写新闻类的作文篇2
我的老爸今年三十一岁了,中等身材,体形匀称,不胖也不瘦。
我的老爸喜欢看新闻,一到七点,他就立马放下手中的活儿,津津有味地看新闻。老爸看新闻的姿势可特别了,别人看电视总是随意地坐着,一边说笑,一边看电视,偶尔还会吃点东西。老爸却不同,他总是坐在相同的位置,双脚并拢,两手平放在双腿上,正襟危坐,从来不和别人说笑,嘴里偶尔会发出一点声音,听也听不清楚,你问他,他只是摆摆手,从来不回答。
老爸长期霸占电视,一到七点,我和外婆就只有靠边休息的份了。老爸看新闻的时候我不敢惹他,那可是虎口里拔牙,会很难受的',弄不好会吃不了兜着走!记得有一次,老爸正在看新闻,我最喜欢看的动画片《三国演义》就要开始了,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在客厅里不停地走来走去,实在没办法,我鼓起勇气,可怜巴巴地对老爸说:“爸爸,让我看一会儿吧,就一会儿,行吗?”“不行!”老爸头也不抬的回答。我经不住动画片的吸引,抢了遥控器,打到少儿频道,哈哈!《三国演义》果然开始了,我欣喜若狂,赶紧坐在凳子上,眉飞色舞地看起来。突然,我感觉自己居然腾空而起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回头一看,我的妈呀!是老爸把我提起来了,他提着我的衣领,把我“扔”到了沙发上,摔了个四脚朝天。老爸凶狠狠地说:“你小子吃了熊心豹子胆,敢抢我的遥控器!”老虎已经发威了,我也不敢动了,只好可怜兮兮地等着……
这就是我那爱看新闻的老爸,凶吧?
写新闻类的作文篇3
大约算来,我们写新闻就算没有两年也有一年多了。一开始写新闻貌似成了我每天最“惧怕”的事情。因为每天都得埋头于一大堆报纸里,一条一条新闻地看下去,有时候,一天的报纸也只能找出那么一条合适的新闻。那时候,写一条新闻评论也很“困难”。
慢慢的,我升上了六年级,现在写起新闻来得心应手,还能写出六、七行的评论。那是我已经渐渐地意识到写新闻的重要性了,它不只是把新闻抄下来而已。
自从开始写新闻,我发现自己的辩论能力大有长进,可以根据自己的思想去判断这件事情的对与错。那是因为写新闻评论时,每次都要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这件事情。那么久而久之,我自然能有理有据地说出自己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虽然一开始不太擅长写新闻,其实说白了就不擅长写新闻评论,但如果写久了,就会觉得写评论并不难,就像我一样。像老师说的那样,以后我们走进社会时,便会发现,当初让我们写新闻的好处多么大。
找新闻时,一篇一篇新闻地仔细找,从中就可以知道许多的国际时事,无论大小。虽然我差不多每次写的都是“珠三角”新闻,但也会知道不少的国际时事。绝不“两耳不闻窗外事”。
总而言之,写新闻对我的帮助非常大。首先,它给予了我正确判断某件事对与错的办法;其次,它还让我增加了见识,知道了许多国际新闻。不仅这样,写新闻还有一个不起眼的好处:那就是让我学会了坚持。要知道,一年多来坚持每天写新闻,还写四、五行的评论的确不容易。
所以,写新闻的收获真的很多,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我还要那么一直写下去。因为写新闻对我来说已经成了每天必不可少的“作业”了。
写新闻类的作文篇4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比如写作文,打篮球。我的特长是滑冰。
记得我第一次滑冰的时候,因为一支教练队来我们小区训练,妈妈利用这次机会给我报了名,那时候我还很小,怕吃苦。知道了这件事以后,我躲在房间里不出来,结果,妈妈一把把我拉了出来。一路上我又叫又跳,可妈妈听都不听继续拉着我走,我知道怎么闹都没用了,只好闷闷不乐地跟在后面。
我的教练是个戴着眼镜的叔叔,看起来不是很凶,这减轻了我的不安,他告诉我溜冰的好处,听了他的话,我有些动心了,又向往溜冰的帅气,又害怕溜冰的辛苦。在妈妈的耐心劝说下,我下了决心去学滑冰。第二天,妈妈给我买了一双溜冰鞋,鞋的颜色主要是蓝色的,还有黑色和白色搭配,可帅了,轮子可以发光,只要一到晚上,滑动就可以发出五彩的光。想着穿着它在夜里滑来滑去,我就很兴奋,不禁对这双溜冰鞋爱不释手,也更加坚定了去学溜冰的念头。
当然,并不是做事想想就能做好的,在第一次训练前,老师告诉我们要领就让我们自己去试一试,我刚想滑上去耍帅就和大地来了个亲密的拥抱,我狼狈地爬了起来,还没等我站稳,又一__ 股坐到了地上,我咬着牙重新站了起来,这回我可不敢大意了,小心地一步一步滑,突然重心一斜一下子就倒了下来。就这样时而滑好,时而不好,下课时,我总算勉强能滑几步了。回到家,我发现身上多了几块青的。第二天早上,我继续训练,有了上次的经验,我在家里滑来滑去顺溜多了,样子可酷了!
写新闻类的作文篇5
3月28日,8点半到9点半,北京的鸟巢、水立方、玲珑塔、上海的东方明珠等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熄灯一小时,以响应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地球一小时”环保行动。与此同时,全国其他城市石家庄、香港、大连、南京、顺德等地也同时参加了系等活动。一些地方还以烛光晚餐、观测星空等活动让公众享受黑夜。
通过这件事,我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所生活的环境。蓝天是白云的家园,树林是小鸟的家园,小河是鱼儿的家园,泥土是种子的家园,而地球就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妈妈给了我们丰富的水源、郁郁的森林、清新的空气,给了我们美丽的家。可是我们人类又是怎么对待地球妈妈的呢?公路上一辆辆飞奔的汽车在不断的排放着有害气体,让湛蓝的天空不再蓝;一些只顾自己的利益的工厂将废水排进了原本清澈的小河,使活泼的鱼儿闭上了双眼;还有一些人利用自己的职业权利乱砍乱伐,使小鸟失去了自己的家园……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遭到破坏,越来越恶劣的大气环境使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妈妈日益苍老了,也使人类可能面临着极大的灾难。
地球是我们温馨的大家庭,是我们的母亲。为了我们共同拥有的地球能有美好的未来,让我们拉起手来,阻止那些破坏环境的行为,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留住那清澈的小河,绿色的森林,蓝蓝的天空……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
写新闻类的作文篇6
“呼哧、呼哧。”他站在百米跑道的前端,大口大口地呼吸着。他镇定地望着终点的红线,心里满是激动。天上的白云缓缓地飘着,烈日狠毒地炙烤着大地。观众席上千名观众一齐望向起点处,屏息凝神,心也在怦怦地跳着。他缓缓地降下身子,左脚踩紧地面,两膝弯折,右脚在后方稍微踮起,双手撑着地面,不停地做着深呼吸。
在观众的一片期待的眼神中,裁判扣下了发令枪的扳机。“啪”地一声,包括苏炳添在内的十二名运动员一齐向前冲去。苏炳添迅速地抬起右腿,迈出了蕴藏着巨大能量的第一步。紧接着,他又用力一蹬右脚,迈出了第二步。从现在开始,他成为了一颗出膛的子弹,向前方飞去。他的双臂紧紧地绷直,一会儿往前摆,一会儿向后收,其他运动员则被甩在后边。一瞬间,他那坚实有力的肌肉犹如一个个油罐,为他的身体提供动力。四周的观众也都不停地呼喊着“苏炳添加油。”他望向终点的红线,那好像是彩虹最耀眼的部分,在不停吸引着他
紧接着,是冲刺阶段,同时伴随着观众的震耳欲聋的呼喊声,他似乎更有力量,就像白云中的一道闪电。一百米的跑道对他来说似乎特别轻松,让他轻而易举地展示“亚洲飞人”的实力,从前摆的手臂,一直延续到奔跑不歇的脚掌。有两名运动员与他旗鼓相当,可苏炳添并不慌乱。他在最后的几十米中,更展示了他的神速。他更快地摆动手臂,双腿不停地交替前进,已经快到重影。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他已经深深地吸上一大口气,右脚往前迈出,踏出了长长的最后一步,并成功超越了对手。终点红线拥抱了这位飞速冲来的战神,四面云彩则悄然不惊。
“太棒了!太棒了!9.83秒,苏炳添打破了自己的记录!”讲解员激动地呼喊着,随之而来的是一大片欢呼声,整个运动场都沸腾了,大家都为这位打破了亚洲百米记录的飞人表达由衷的赞赏。
苏炳添无比欢喜,他拥抱了另外一位运动员,随后坐在地上,举起双臂,躺倒在运动场中,他难以压制心中的喜悦,尽情地欢呼着。这位中国短跑运动员,再一次打破了亚洲纪录。阳光照在苏炳添的脸上,显得格外温暖。观众们也都呼喊着这位“苏神”。
写新闻类的作文篇7
不到现场不写稿,这是人民日报记者的一条铁律。人民日报新闻协调部的张炜向我们讲述到。实践是理论的基础,是新思想产生的温床。在重大主题报道中,更是要做到细而有节,贴合主题,多余的事不写,多余的话不说。人民日报的头版“新思想从实践中产生”系列报道就是采用亲历者、当事人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报道,获得积极的成效。报道刊发后反响强烈,累计网络浏览量超过3亿,2019年获评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从讲堂中我学习到佳作难得,重大主题报道的成功也很难,既不像突发新闻的天生有料,也不像评论那样可以一鸣惊人,做不好非常容易陷入一种无人理睬的窘境。重大主题报道块头大、跨度大、宏观性强、综合性强,不好掌握。张炜总结道,重大主题报道写不好,通常是因为掉入了以下四个陷阱当中。其一是没料,沦为材料的复印机。通篇文件表述连例子都是干干巴巴的,只有重大事件中的知识点,却没有让人回味的记忆点。其二是没有“魂”,沦为“历史的复读机”。看上去旁征博引,纵古论今,但细看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事物的成因缺乏探究,或究之不深,对变化的规律缺乏揭示。其三是没有“骨”,沦为“拼凑的故事汇”。左拼右凑,松松垮垮,缺乏提纲,没有逻辑统摄,缺少结构铺排,只见物理组合,不见化学反应,故事一大堆,满篇皆闲话。其四是没有”气”,沦为”叙事的流水账”。重大主题报道需要叙事的大气魄和历史感。但大气魄不是大而无当,历史也不能过度拔高。”料、魄、骨、气”四个方面,在重大主题报道中缺一不可,四者相得益彰。
如何跳出重大主题报道报道中这四大陷阱,可以从四个问题入手,那就是”如何采、写什么、如何写、怎么说”,这四个方面缺一不可,相辅相成。怎么采就是怎么去收集素材;写什么,就是怎么去筛选素材;如何写,就是如何把握主题,而怎么说就是需要的表达问题。这四个问题,怎么解决呢?新闻”四力”中”脚力、眼力、笔力、脑力”给出我们答案。”眼力”解决了”如何采”的基础问题,”眼力”解决了”写什么”的筛选问题,”脑力”解决了”如何写”的把握问题,”笔力”解决了”如何说”的表达问题。只有从这四个方面守正创新,才能够在收集最有价值的素材,确定最有价值的选题,创造最有价值的内容,书写出最有价值的语言,在做好对内宣传的同时,也做好对外传播。此次报道中有很多生动的小故事,鲜活的群众语言,是《人民日报》重大主题报道故事化创新的一次成功探索。
作为即将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的我,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给了我深刻的教育,现在的新闻工作者并不是以前单纯的“爬格子”工作,作为新时代的媒体工作者,我们要无所不能,无所不知,努力成为一名全能记者,既能采又会编,又会拍又能写,熟练具备最基本的专业素质。结合新媒体时代的时代进步,增强“四力”迫在眉睫,这不仅是我们守正的途径,更是我们创新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闻工作者理应承担起肩上的责任,正所谓“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是我始终牢记心中的至理名言,也将指引我永远为人民、为社会、为国家奉献微薄之力。
写新闻类的作文优质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