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通用7篇

时间:
tddiction
分享
下载本文

佳作的教案应结合实际生活情境,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实用性和应用能力,精心编写的教案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工具,下面是吾优心得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通用7篇,感谢您的参阅。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通用7篇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篇1

一.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要求学生初步了解我国西部地区有代表性的音乐特点及相关文化,如西藏的拉萨、长江三峡及三峡工程,西南地区苗族、彝族的音乐特点等,通过音乐抒发对家乡的热爱。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视谱演唱歌曲、分辨音乐结构和音乐情绪的能力,能为歌曲设计领唱与齐唱。

(二)具体要求

1.能用热爱家乡那样的情感演唱《拉萨谣》。

2.能积极地参与“走进西藏”音乐会。

3.能分辨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的音乐结构,感受不同乐段的情绪,背唱其中的一段旋律。

4.能用自豪的心情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5.能了解一些有关西藏、三峡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准备

(一)教具

布达拉宫的图片或录像;《阿姐鼓》《洗衣歌》《川江号子》等录音带。

(二)资料

有关西藏、三峡及三峡工程的资料和图片。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重点:

1.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拉萨谣》。

2.感受《北京喜讯到边寨》中苗、彝民族音乐的特点。

本单元难点:

1.启发学生用热爱自己家乡那样的情感演唱《拉萨谣》。

2.分辨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的音乐结构。

3.感受《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川江号子的风格。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 、学唱歌曲:《拉萨谣》。

2 、了解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

教学目标

1 、能用热爱家乡一样的情感演唱歌曲:《拉萨谣》。

3 、了解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教学重难点

1 、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歌曲。

2 、能随教师琴声视唱曲谱。

教学准备

风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欣赏《走进西藏》

教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非常动听的歌曲,它会带领同学们来到一个神秘的地方,会给同学们带来美的享受,我们一起来听。(录音播放《走进西藏》学生静听)

提问:听到这首优美的歌曲,你仿佛来到了什么地方?你仿佛看到什么美丽的景色?(生回答)

教师出示布达拉宫的图片,请同学们边观看边总结:西藏位于我国西南部,那里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有最美丽的'雪域风情,有勤劳勇敢的藏族同胞,也有那气势宏伟的布达拉宫,更有那风格独特优美、粗犷的音乐。让我们一起听一听。

二、学习歌曲《拉萨谣》

(一)学唱曲谱

1 、播放歌曲《拉萨谣》学生静听,并谈一谈听后的感觉,及歌曲的特点。

2 、教师总结:《拉萨谣》这首歌曲是我国当代作曲家何训田所作的曲子,乐曲优美独特,粗犷朴实,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演唱歌曲,《拉萨谣》吧!

(教师出示曲谱,并播放乐曲旋律,请学生边听边找出组成旋律的各音:)

(1 2 3 6)

3 、教师引导学生随琴演唱以上各音。

4 、随教师琴声轻声演唱歌谱(用啦的演唱方式进行练习、哼鸣演唱等)。

(二)学唱歌词

1 、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2 、教师介绍歌词内容,使学生了解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

3 、教师范唱(伴奏)。

4 、在理解了歌词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如何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分句指导、师领唱,生跟唱、师生合作演唱、男女生合作演唱、个人展示)

5 、在歌曲基本掌握的基础上,再次欣赏《拉萨谣》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情绪

6 、让学生结合拉萨谣的歌词谈论一下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抒发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篇2

教学理念:

本教案设计以音乐新课程标准为根据;以审美为核心,教师以情感为切入口,教学注重情感的交流与体验;以兴趣为动力,打破以钢琴为主要伴奏器乐的传统,给音乐伴奏注入新血液,新元素;突出强调“以学生为本”,面对全体学生,重视实践与鼓励创编,人人动手搞创编,为歌曲伴奏,鼓注重个性发展,以个人形式进行表演唱,其中更是包括的学科的综合,突出了学生的本位,强调音乐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基本理念。

教学内容:

?乡间的小路》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初步了解带气息的歌唱和头声。

2、技能目标:尝试头声的练习和带气息的歌唱,学唱《乡间的小路》。学会看指挥歌唱。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多元文化,走进八十年代台湾校园歌曲,并充满喜爱之情。

教学用具:

课件,打击乐,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情境练声中训练呼吸音高

师:听着美妙的音乐感觉不错,如果在一个有晚霞的傍晚,走在乡间的小路更是一种美妙的享受。同学们细想一下,如果是你离开喧闹的城市,来到了乡间的小路上,会看到些什么,有什么感觉?生:晚霞,晚风,小草,漂亮的野花师:让我们来吻一吻小草的清香吧。

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吸气和呼气。(师示范,生一起做,深吸一口气慢慢呼出来)师:在你的左脚边有一朵漂亮的野花,我们来吻一吻。

师:在你的右前方还有一朵更漂亮的小花,我们再来吻一吻。

生:吻花。

师:同学们,唱歌需要有气息的支撑,没有气息的唱歌,声音会显得非常的苍白无力。而带气息唱歌,就要有正确的呼吸。吸的要深,呼的要慢而均匀。

师:让我们带上气息来唱一唱这条练声曲吧。

3ˇ|2— — || lu lu lu

二、学习歌曲

1、初听歌曲。

师合钢琴伴奏范唱《乡间的小路》。

设置疑问:“歌曲所表达的`内容?情绪如何?”提问:“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生回答)

师总结:“同学们找的非常对!共三个部分,一三部分旋律相同。” a段悠闲自在;b段激情飞扬。

2、视唱曲谱。

(学生边划节拍边视唱曲谱、老师钢琴轻弹旋律)

3、跟琴学唱歌曲。

(要求:轻松富有弹性的声音和高位置演唱——结尾句处理(渐弱))

师:感觉同学们都有点专业水平了,当我们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一定会感觉很亲切,令你思绪万千。有一段歌词写得很好,恰当的表达了当时的心境。我们来读一下。

笑。意写在脸上|哼一曲乡居小唱|任思绪在晚风|中飞扬— |多。少落寞惆怅|都。随晚风飘散|遗忘在乡间的|小路上— |学生在教师的指挥下按节奏念歌词。

师:同学们笑意写在脸上了吗?眉毛上扬一点,位置再高一点。(示范)

师:走在这么美的小路上有多少烦恼和不开心都让它随着晚风飘去吧。同学们这段歌词美不美?想唱唱吗?

生:跟琴哼唱一下。(加和弦唱唱)

4、加入打击乐器。

除了可以用手击拍,我们也可以加入一些打击乐器。(尝试第一部分加入响板、第二部分加入三角铁、碰铃,学生练一练。)

5、歌曲处理。

师:“同学们,《乡间的小路》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生回答)

师:“是呀,《乡间的小路》唱的是一幅牧归图。它向我们描绘了浪漫,惬意的夕阳景象。那么运用怎样的演唱形式才能生动地表现出来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学生讨论:领唱、齐唱、独唱、合唱(轮唱))

师:“同学们说的都可以,那么第一部分就用领唱的形式,谁来领唱呢?”

小组合作:一位学生领唱第一部分,四位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其中响板找三位学生、碰铃一位学生),一组学生伴奏型拍手伴奏;第二部分请学生齐唱(其中三角铁和碰铃各找三位学生);第三部分,两组学生用打击乐伴奏,其余的边演唱歌曲边伴奏型伴奏。注意歌曲演唱的顺序。

三、课堂延伸中了解多元文化

1、师:这首歌的作者是谁呀?生:叶佳修

教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叶佳修吧。(课件出示叶佳修的简介)我们前面学习了叶佳修的那一首歌曲?生:外婆的澎湖湾教师:一起来演唱一遍?

2、教师:现在我们来欣赏一首歌曲《小村之恋》,齐读课题首先老师给介绍一下这部作品......

a、教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这作品,请同学们说出反映了什么内容?学生:恋乡

b、教师:我们再来听一遍,可以轻声跟唱

c、教师:我们听听歌曲分了几个乐段?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地方吗?学生回答。

d、教师:我们再来跟唱一遍,表达一下恋乡的情绪,到间奏的独白处,我们自己用语言即兴表达。

3、教师:古往今来,有很多人用唯美的文字描写着自己美丽的家乡,现在我们来欣赏一首诗歌:阿紫的诗歌《故乡》

四、小结:

现在好些美丽的乡间正在遭受破坏,污染。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大自然的义务。请同学们宣传环保,珍惜和热爱自己的家乡和家园!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篇3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祖国印象》。用深情的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在听赏合唱《我爱我的祖国》时,感受、体验“我”和祖国之间永不分割的真挚情感。

2、能积极参与二部轮唱,体验轮唱的乐趣;能在音乐活动中将曲子按拍号分类存档。

教学重难点:了解二部轮唱、体验二部轮唱的乐趣; 通过各项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一、 导入新课

1 、谈话导入

你们知道我们为什么在每周都要进行升旗活动吗?每当举行升旗仪式的时候你都想到了什么?

2、 揭示课题

二、用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1、全班有感情的朗诵歌词;

2、听录音范唱,整体感受歌曲的情境及节拍特点;

3、复习3/8拍子的含义及强弱规律;

4、引导学生说出6/8拍子的含义及强弱规律,并讨论歌曲中几种典型节奏

5、全班随着范唱音乐轻轻划拍,加深对音乐的印象;

6、 随琴跟唱歌词三遍,第一遍用“|a”模唱,第二、三遍带词演唱;

7、突破难点,分组划拍演唱;

8、 艺术处理:

学生讨论,老师归纳。

三、感受《我和我的`祖国》

1、初听全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和节拍特点;

2、复听全曲,体验“我”和祖国永不分割的情感;

3、再听全曲,表现情感,可跟唱,身势律动等。

四、课堂小结

第四课 祖国在我心中

课时: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习演唱歌曲《祖国印象》,并随机评价。

二、读谱学唱《美妙的歌声》

1、介绍各种演唱形式;

2、随琴识读乐谱;

3、熟唱歌曲;

4、将全班分成两个轮唱组,并进行轮唱练习

(1) 要求:轮唱是不同时开始,但同时结束的演唱形式,结束时两个声部一定要整齐。

(2) 方法:当第一声部唱到回时,第二声部从处进入,第一声部将 反复一次,以便两个声部同时结束。

5、说说轮唱与齐唱的气份是否一样,轮唱有何特点。

三、给下载的音乐存档

1、 学生回忆2/4,3/4拍子的含义及其规律;

2、 教师弹奏谱例,学生随及轻轻划拍,辨别拍子;

3、 请学生为教师弹奏的谱例存档,将相应的拍子写上序号。

四、课堂小结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篇4

案例描述:

一、导入:

师:老师带来一个谜语,请同学们猜一猜。

(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里看不见)

生:雨!

师:你们喜欢雨吗?为什么?

师:下雨的时候,你们在雨中玩些什么?

师:雨有许多许多,有绵绵细雨、狂风暴雨、电闪雷鸣的阵雨等等,你喜欢怎样的雨?为什么?

师:当天空下着小雨时,发出怎样的声音?(滴答滴答)

雨越下越大,这时候你觉得雨声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声音变大了,哗啦啦啦)

师:你能用身边的东西或肢体表现大雨或小雨吗?

(学生表现得很棒!)

师:你们瞧,有一个小朋友正在路边踩雨玩呢!你们想不想加入他?

(生初听音乐边律动)

二、教授新课

1、出示课题《踩雨》

2、复听歌曲,熟悉旋律,说说听后的感受。

3、用视唱法学唱歌谱,并找出歌曲中相同的旋律。

4、完整唱歌谱。

5、跟伴奏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6、跟唱第一段歌词。(提出注意点,并正确演唱)

7、自学第二段歌词。

8、学生说说用怎样的情绪演唱歌曲。

师:这首歌曲表现了一个少年儿童在夏日的雨天里,踩着雨花玩耍的情景,塑造了活泼、轻松、可爱的形象。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演唱才能体现出歌曲的意境。

三、创编与活动

提出要求:发挥想象,创设情境,表现儿童在绵绵细雨中踩雨的情境。

1、生小组讨论合作(多种形式表现)比一比哪组表现最棒!

2、小组展示,、表扬。

四、、作业

师:雨是大自然中的一景,音乐家们用他们的笔,惟妙惟肖地表现了各种各样的雨景,他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我们学过许多关于雨的歌曲,回去以后搜集一下,下节课交流,看谁找到的关于雨的.歌曲最多!

反思:

新课标、新理念、新教材告诉我,现在的音乐课目的是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用音乐的方式表现和交流情感,并获得创造、表现、合作和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组合、运用、创新的能力。在教学中,学生始终在愉快合作、多彩、友爱、融洽的气氛中进行,我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出发,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做到既能促进学生智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又不加重学生负担,特别是在情感上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让每个学生享受到学习的欢乐。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篇5

教学内容:

接力出版社音乐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45页歌曲《愉快的梦》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用轻柔、连贯、优美的声音表达歌曲的意境,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赏、演唱、感受歌曲,引导学生在歌唱时能突出6/8拍节拍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歌曲《愉快的梦》,让学生放飞心中梦想,通过自己努力去实现梦想。

教学重点:

能用轻柔,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的一声部。

教学难点:

6/8拍的强弱规律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谈话:同学们,谁愿意跟大家交流一下,关于日本这个国家,你了解多少?(根据学生的回答,随即做出评价及鼓励)

2.播放多媒体课件:“哦!看来,你们对日本的了解还真是不少,现在老师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到美丽的日本去看一看。(播放有关日本风景、名胜、饮食、服饰等图片。同时配上日本民歌。如:《樱花》、《四季歌》。)播放时,教师可做简单的讲解。

二、聆听歌曲范唱

1.“就在这个美丽的国家,有一个可爱的,和你们同龄的孩子,他在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做了一个神奇而有趣的梦。你们想知道他梦到了什么吗?(想!)那就快快闭上你们的小眼睛,和老师一起伴随着音乐走进他的梦乡……(播放歌曲《愉快的`梦》最好是带有动画的vcd歌曲,或独立制作动画。让学生边看边听使学生更直观的感受他都梦到了什么。)在播放音乐的同时,老师边听边打拍子。(3/4拍)

2.歌曲聆听结束后,师生谈歌曲的内容。

问:刚才,在同学们听音乐的同时有谁注意到老师在做什么?(打拍子)

三、学习歌曲

1.初听音乐。

2.复听音乐。

师:歌曲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表现它的这个愉快呢?你能不能从力度,演唱形式这两个方面来说说呢?

3.用“lu”哼唱旋律,体会轻柔、连贯、优美的声音。

4.念歌词,体会情感,强调惊喜的呼喊声。

5.唱歌词,随琴一起。

6.再听歌曲,分析歌词内容。

7.有感情地演唱。

师:刚才我们用声音表现了各种各样的梦,你能告诉大家你做过哪些十分美丽的、令人愉快的梦呢?能告诉我们,让我们和你一起分享吗? 师:有一个日本小朋友,在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也做了个神奇而愉快的梦,那么他梦到了些什么呢?让我们闭上眼睛,姑且着优美的音乐进入他的梦乡……师:你觉得在这个梦里哪里是他最愉快的地方?你能在这个地方举一下手来告诉我们吗? 学生演唱

四、延伸创编

1.同学们,你们唱得真好听。下面,请大家每人选出一张你最喜欢的彩纸,让我们一边唱着梦之歌,一边折一支满载理想的梦之船。让我们把自己心中的梦想都装载到梦之船上。看谁折的又快又好。(播放范唱带,边唱边折)

2.折好后,拿着自己的梦之船,相互交流自己的梦想。教师给予鼓励,支持。

3.同学们,你们的梦想可真是五彩缤纷,美丽极了。

五、课堂小结。

师:虽然做梦很虚幻,但是如果人类没有梦的话,那我们到现在还没有飞机,也没有电视机,更不用说电脑啦,飞船啦等等。所以做梦是一件好事,但是做了梦之后,如果你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它,让它美梦成真,岂不是更好吗?所以,大家从现在开始就努力,为了能让你美梦成真,加油吧!!让我们一起带着美丽的梦走向你们的将来吧!!(随音乐出教室。)

同学们,老师想送给大家一句格言我们大家共同勉励: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辛勤的劳动是架在河上的桥梁。(老师做简单讲解)

“同学们,快为你心中的梦想而努力奋斗吧!老师希望你们每个人都能够梦想成真!”

六、最后,在歌曲《愉快的梦》中结束本堂课。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篇6

教材分析:歌曲《故乡的亲人》在教材中要求为“听赏与跟唱”。同时,本曲也是株洲市20xx年度义务教育阶段音乐学科“三必”内容之一。乐曲的作者以及其创作背景联系到了美国的历史文化。旋律优美,结构简单,音域跨度适中,符合五年级学生听赏能力和吹奏水平的范围。

教学目标:

1.在音乐活动中感受歌曲《故乡的亲人》情感意境

2.能够用竖笛演奏的方式来体验歌曲《故乡的亲人》

3.在学习《故乡的亲人》的过程中认识美国作曲家福斯特

教学设计意图(理念):

将竖笛教学贯穿歌曲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从听赏、吹奏、身势律动等活动中感受音乐旋律优美的意境,同时认识曲作者。

教学设计亮点:

趣味的'音乐教学活动贯穿始终,在简单的竖笛学习中熟悉歌曲,学生在歌曲意境铺垫的驱使下能够运用唱、奏等方式抒发对歌曲情感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运用不同的音乐活动方式感受歌曲

能够用竖笛演奏的方式来体验歌曲

教学准备:钢琴、竖笛、口琴、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放松导入(集中注意力活动“拇指游戏”,伴奏《老黑奴》)

2.熟悉c调指法

①考眼力:指音唱音(单音)

指音吹音(单音、音组、音阶)

②考听力:弹音唱音(单音)

弹音吹音(音组)

二、新课

1.视力放松操

①播放《故乡的亲人》(师配节奏)学生视力放松操

②介绍曲名《故乡的亲人》、作者:史蒂芬·福斯特

2.身势律动

①原地挥手(学生模仿老师的动作)

第一句:点头

第二句:单手一拍一次……

第三句:举起双手……

第四句:单手一排一次……(和第二句动作一样)

②走动(重复前面动作)

③介绍歌曲创作背景及特点

3.用竖笛为歌曲伴奏

①学生吹奏每句的最后一小节(单独吹四拍→钢琴弹奏前面学生吹奏长音)

②学生吹第一个音伴奏(每个音吹足四拍)

4.教师口琴范奏全曲

三、拓展

1.学生用“wu”哼唱歌曲旋律

2.教师范奏与原曲合作加支声伴奏

3.学生尝试与教师合作加支声伴奏

四、小结

拇指游戏《老黑奴》

作者:斯蒂芬福斯特作品:《故乡的亲人》、《老黑奴》

学生听《苏珊娜》出教室

教学反思:

现代的音乐教学环境是开阔的世界,学生成长环境是丰富多彩的多元化的世界。在音乐教学中常常误入了“为了唱而唱”或“为了奏而奏”的教学模式里。为了追赶上学生日益多元的信息量,也在不断的更新教学手段。但一切的教学手段、学生所学习的技能、感受音乐过程中参与的活动等内容,最终都是为了辅助孩子们找到抒发情感的方式,和增加音乐表达能力所作的铺垫。经历这堂课的不断打磨和改进过程,我有了以上的启示。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篇7

教学内容:

欣赏《大河之舞》

教学目标:

1、欣赏乐曲《大河之舞》,感受爱尔兰民族的热情奔放。

2、结合相关资料,了解爱尔兰民族特色和踢踏舞。

教学过程:

1、播放歌曲。

2、讨论: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从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

3、第二次播放歌曲,介绍爱尔兰民族音乐舞蹈传统特色。

4、播放《大河之舞》音像资料,进一步感受爱尔兰音乐、舞蹈的热情奔放。

5、跟着电视学跳踢踏舞。

6、再听音乐,感受乐曲节奏的变化。并让学生用踢踏的形式表现出来。

7、小结。

教学随笔:学生能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活动《稍息立正站好》

教学目标:

1、在听赏中感受歌曲的热烈,激发学生表现音乐的兴趣。

2、能根据音乐的节奏,自编韵律操,表现音乐。

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相关内容。

2、听赏范晓萱翻唱的歌曲《稍息立正站好》。初步感受乐曲的热烈和强烈的节感。

3、说一说歌曲的特点。

4、跟着录音学唱歌曲第二段。

5、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节奏分组自编动作。

6、各组表演。

7、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编排动作。

8、跟着音乐表演韵律操。

9、小结。

教学随笔: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在音乐伴奏下,大部分学生肢体协调、准确、具有准确的节奏感。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大家一起来》

教学目标:

1、在听赏中感受歌曲的`热烈,激发学生表现音乐的兴趣。

2、能根据音乐的节奏,自编韵律操,表现音乐。

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相关内容。

2、听赏孙悦演唱的歌曲《大家一起来》。初步感受乐曲的热烈和强烈的节感。

3、说一说歌曲的特点。

4、跟着录音学唱歌曲。

5、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节奏分组自编动作。

6、各组表演。

7、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编排动作。

8、跟着音乐表演韵律操。

9、小结。

教学随笔: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积极参与,大胆表现。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通用7篇相关文章:

二年级上册数学周工作总结通用6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工作总结通用6篇

五年级年级组学期工作总结通用8篇

六年级科学课上册教案7篇

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6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5篇

冀教五年级下数学工作总结通用6篇

二年级上音乐教学工作总结通用6篇

三年级上册教案通用5篇

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4教案6篇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通用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4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