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模板优秀6篇

时间:
Brave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的编写需要综合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通过教案,教师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吾优心得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科学教案模板优秀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科学教案模板优秀6篇

科学教案模板篇1

一、活动目标

(一)乐意操作并发现光透过彩色纸会形成彩色光。

(二)对制造“彩色影子”产生兴趣。

二、活动准备

(一)光线较暗的活动室。

(二)一段舞台灯光视频,橡皮筋,各种镂空玩具,幼儿人手一只强光手电筒。

(三)红、黄、绿色的透明有机塑料片和电光纸片若干,其大小要能覆盖手电筒前端。

(四)幼儿用书第5册第13页。

(五)教师自备一段节奏感较强的音乐。

三、活动过程

(一)绚丽灯光秀。

1、观看舞台灯光视频,产生兴趣。

——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舞台灯光视频吧!

2、交流小结。

——你看到了什么?灯光有哪些颜色?这样的灯光你喜欢吗?你想成为一名彩色灯光师吗?

(二)彩光变变变。

1、看一看、摸一摸。

——这里有些什么材料?(引导幼儿认识各种材料。)

2、想一想,说一说。

——手电筒的光透过这些材料,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3、做一做,玩一玩。

——手电筒前端放上蓝色的塑料片,会变出蓝色的`光,那放上红色的塑料片呢?

4、分享交流。

——你刚才是怎么玩的?你发现了什么?手电筒的光透过这些材料,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还有什么发现?

(三)彩色影子。

1、教师出示材料(镂空玩具),演示新玩法。

——刚才的视频中,除了彩色的灯光,还有许多好看的花纹,你们看!(教师边说边将彩色灯光照射镂空玩具,形成彩色影子。)我这里还有许多玩具,你们也可以试一试!

2、幼儿尝试制造彩色影子。

(四)彩色灯光师。

1、几名幼儿上台随音乐表演,其他幼儿当灯光师,共同表演。

科学教案模板篇2

教学意图:

小班幼儿刚入学,不了解老师的工作有哪些?也不知道老师是关心和爱他们的。同时尊师重教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为发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也为了让孩子更加喜爱老师,我们利用教师节节日教育教学,让幼儿知道教师的节日在9月10日,也让幼儿通过此次教学喜欢上老师,喜欢上幼儿园。

教学名称:

认识教师节教学目标:

1、知道9月10日教师节是老师们的节日,初步了解老师的工作。

2、能与家长主动完成亲子礼物,并把礼物送给老师。

3、初步产生喜欢老师、爱老师的情感。

教学准备:

字卡9月10日、教师在开学前加班布置教室的视频和照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教学的愿望

师:今天,我带来了一段好看的视频,请小朋友们看看这里面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二、幼儿观看老师布置教室加班的视频

1、幼儿观看视频。

2、教师提问。

师:录像里有谁?老师们在做什么?你看到外面的天是白天还是晚上?

三、介绍教师节师:宝宝们以后跟老师会学很多的本领,你喜欢老师吗?

向幼儿介绍9月10日是教师节,是老师们的节日。

四、请家长与幼儿共同制作亲子礼物——图形粘贴画五、作品完成后,请幼儿将作品送给老师,并且和老师抱一抱、亲一亲,向老师问声节日好。

科学教案模板篇3

教学目标:

1、在吹泡泡的游戏中,体验创造以及成功的快乐,萌发爱探究的积极情感。

2、在自主操作中,了解吹泡泡的工具要有洞或者缝隙。

3、能动手动脑解决问题,能创造性自制吹泡泡工具。

活动准备:

4个篮框、16个盘子、泡泡水、吸管若干9根、袋子里的四件件套15份、树叶若干片、铁丝若干、计时器、毛巾15条。

活动过程:

一、我们来玩吹泡泡

1、看准备的东西,猜猜今天有可能玩什么游戏。

2、提问:吹泡泡吹泡泡,怎么吹?

3、小结:吹泡泡是要把气往外吹,千万别把泡泡液吸进去,吸进去会肚子疼的,要学会保护自己。

二、用吸管吹泡泡

1、要求:保护好盘子里的泡泡液,不要把它弄洒了,洒了就没法玩了。吹泡泡的时候不要吹到别人的脸上和自己的脸上,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如果吹到了,赶紧用小毛巾擦一擦。

2、幼儿操作,巡回指导。

3、收管子。示意成功的小朋友坐下来。

4、请成功的小朋友说说、吹吹给小朋友们看看。

5、进一步小结:我们刚才都用吸管成功地把泡泡吹出来了。我们都要轻轻地用力,然后要吹很长是时间,不是“噗”一下吹出来。

三、用工具吹泡泡

1、提问:还可以用什么吹出泡泡来?以前你都是用什么(工具)吹的?

2、认识袋子里的工具。

3、幼儿猜想并尝试自主探索。

4、要求1:袋子里的四种东西每一种都要试一试,如果能成功地吹出泡泡,请把它放在桌子下的篮子里。如果不能吹出泡泡,请把它留在袋子里。

5、要求2:记住了还是那两个要求。保护好你的泡泡液,保护好自己,别对着小朋友吹。拿到了就去试一试,如果成功了抓紧时间把它送到篮子里来。

6、分享试验结果: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袋子里吹不出泡泡的.工具有什么。谁来说说你的袋子里还剩了什么。

7、请试验成功的孩子教教不成功的孩子,一起发现原因。

8、关键提问:泡泡从哪出来的?

8、关键提问:你们为什么认为xx可以吹出泡泡?泡泡从xx的哪里吹出来?

9、重要总结:有洞洞有缝隙的都可以吹泡泡来。工具有一个要求……

四、改造树叶吹泡泡

1、改造树叶:我的袋子里现在又有一样东西,它有洞洞有缝隙吗?它能变成吹泡泡的工具吗?能吹泡泡的工具必须有什么?那你能想办法把它变成吹泡泡的工具吗?

2、幼儿操作:拿到了就去试一试,有想法就去试一试。看谁能把树叶变成吹泡泡的工具,谁能当科学家。

3、落座,讨论怎么把小叶子变成吹泡泡的工具。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五、各种形状的铁丝吹泡泡

1、改造铁丝:我们的小叶子变出小洞洞就可以吹出泡泡来。那这个东西,认识吗?直直的,可以变形的。它可以变成吹泡泡的工具吗?

2、谁敢挑战?我发现有人把小铁丝打了个圈,他会变形。这个圆形会吹泡泡吗?怎么弄呀,拧在一起。还能变其他形状吗?

3、拓展思维:不同形状的工具吹出的泡泡会是什么形状?

4、在幼儿操作中结束。

科学教案模板篇4

【教学背景】:

?浮力》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沉和浮》单元的第5课。学生通过前面四课的学习,探究了构成物体的材料、重量、体积大小对沉浮的影响,感受到在水中的物体有浮力存在。从本课开始,学生着重研究浮力问题,分析物体沉浮的秘密。第5、6两课将引导学生从浮力和重力的的关系,解释物体沉浮的原因。本课主要是学习用实验探究浮在水面的物体、上浮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大小的测量方法;分析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下一课探究下沉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及原因,旨在经过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就越大。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弹簧秤测量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方法的改进有利于研究的顺利进行。

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感受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并会测量。

【教学难点】

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教学准备(每小组)】:

小水槽(借用物体沉浮套件中的水槽,并在其外壁贴上容积刻度)、水、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3块、弹簧秤、细线、滑轮(可借用简单机械实验盒中的滑轮)、小竹棒(长度略短于水槽的宽度)、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感受浮力:请同学们用手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注意体验手的感觉。

2、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像泡沫塑料块这样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水的浮力。(揭示课题)

二、研究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的浮力

1、出示用线系着的泡沫塑料块:同学们已经学过用弹簧秤测物体的重力,请测一测泡沫塑料块的重量,并把数据记录下来。

2、此时的泡沫塑料块一共受到几个力的作用?你能把它画下来吗?

(学生试画泡沫塑料块的受力图,拉力=重力)

3、猜一猜:让泡沫塑料块静止在水面时,它的重量会相同吗?

4、测量泡沫塑料块静止在水中的重力。质疑:是重力等于零吗?

5、解释: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上时,重力并没有消失,而是与浮力相互作用,抵消了,此时,浮力=重力。(贴图示板画)

三、测量上浮物体在水里受到的浮力

1、再次用手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注意体验手的不同感觉。

2.为什么把泡沫塑料块按入水里突然松开手它就会快速上浮?(浮力远远大于重力)

3、当我们用手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时,它受到的浮力有变化吗?既然浮力远远大于重力,那么,它受到的浮力等于什么?能用弹簧秤测出来吗?

4、看课本第13页的示意图,小组讨论:“浮力=重力+压力

科学教案模板篇5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过冬的方式,重点了解冬眠和换毛这两种过冬方式,并知道这两种过冬方式的代表性动物。

2、技能目标:让幼儿了解动物的过冬方式的原因,并自主探索、讨论,根据动物生活的习性,以及过冬的不同方式进行简单的分类。通过操作和观察,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得出结论。

3、情感目标:激发和培养幼儿好奇、好问、好探索的态度,让幼儿探索动物的生活从中感受到极大的兴趣。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教学准备:

自制过冬、换毛过冬小动物的房子、ppt课件、多种小动物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教师通过带领小朋友做手指游戏《悄悄话》,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

悄悄话

小鸟小鸟住在大树上

田鼠田鼠住在大树下

喇叭花喇叭花爬呀爬

喇叭花喇叭花变成小电话

喳喳喳,吱吱吱......

小鸟和田鼠说着悄悄话......

手指游戏结束后,教师紧接着询问小朋友:"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小

鸟田鼠在说什么悄悄话吗?那你们想知道小鸟和田鼠在说什么悄悄话吗?"紧接着教师讲小鸟和田鼠说的悄悄话故事,作为导入。

二、基本部分

1、重点掌握冬眠和换毛的过冬方式。

①下雪了,找动物宝宝出去玩儿,并且出示下雪天的ppt。

"哇,下雪啦!动物宝宝们,我们可以出去堆雪人啦!我们到小刺猬家叫小刺猬出来玩吧!"

教师做敲门动作。

"咚咚咚,请问小刺猬在家吗?我们一起出去玩吧!"

出示小刺猬睡觉的ppt,"嘘,别吵,小刺猬在睡觉呢,他不吃不喝,一直睡到春天才出来玩儿呢!"

"哎,算了,小刺猬在睡觉呢,我们还是去小青蛙的家找小青蛙玩儿吧!"

教师敲小青蛙的门:"咚咚咚,请问小青蛙在家吗?我们一起出去玩吧!"

出示小青蛙的ppt:"谁啊,别吵,我在睡觉呢,我要睡到春天才出来玩呢!"。

②教师抛出问题,请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

"哎呀,怎么回事啊?怎么都要睡觉啊?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③"哦,原来他们是在冬眠啊!那他们为什么要冬眠呢?"请孩子说一说。

④出示ppt,解释什么是冬眠。

老师:"那我们来看看什么是冬眠?"并且出示ppt。

博士爷爷:"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博士爷爷,你们知道吗?小刺猬和青蛙都是冷血动物,天气越冷,他们的体温也就不断地下降。有的动物体温只有几度,甚至0度。为了自己不被冻死,像青蛙、刺猬这样的冷血动物就钻进泥土里、洞里,不吃也不喝,整整睡上一个冬天。这就叫冬眠,等到第二年春天才出来活动。你们明白了吗?"

⑤小青蛙有话让老师转告小朋友们,小青蛙说:"真冷啊!我不像小兔子一样有温暖的皮毛,如果不冬眠,我就会冻死的!"

⑥出示小兔子的ppt,小兔子:"大家好,我是一只可爱又美丽的小白兔,冬天到了,为了使自己更加暖和,我要换上厚厚的毛,就像给自己盖上了一层厚厚的被子,这样冬天就不冷了。小朋友,你知道了吗?"

提问:兔子是怎么过冬的呢?(兔子身上短短的毛慢慢脱落长成了长长的、厚厚的毛)

⑦提问:还有哪些动物要像兔子那样需要在冬天换毛呢?

⑧做游戏。

教师出示多种换毛过冬的小动物与冬眠过冬的小动物的图片,并请小朋友们一一认识,接着请两位小朋友上台来把动物分别送到冬眠过冬和换毛过冬的小房子里面去。

2、小动物过冬方式的延伸。

请幼儿思考除了冬眠、换毛,动物还有什么过冬的'方式?(鼓励幼儿大胆表述)

观看ppt:简单了解另外两种过冬的方式:迁徙、储存粮食。

三、结束部分。

播放音乐课件《小动物怎样过冬》做为结束,并总结小动物们过冬的方式,并且提醒小朋友们,天气寒冷,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附:《小动物怎样过冬》的歌词:

冬季里刮呀刮北风

冰天雪地天呀天气冷

我们穿上厚棉衣

小动物怎样过冬

小动物怎样过冬

小羊毛儿长得长

小兔毛儿厚绒绒

燕子飞到南方去

小青蛙睡在泥土中

小青蛙睡在泥土中

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中,我注重儿童的主体性的发挥,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活动的趣味性,并且本次活动给予幼儿充分自由讨论时间,以鼓励幼儿大胆交流。

但是本次活动中也有不足之处,在游戏中,如果在教室内创设几个动物过冬的场景,请小朋友分别扮演一种小动物,然后带上相应的动物头饰,去找到自己过冬的地方,会使课堂的氛围更加的活跃,更能加强幼儿的参与性。

科学教案模板篇6

设计思想:

一天户外活动时,小朋友们在轮胎里发现了一块奇怪的冰,冰是圆形的,中间还有一个圆圆的洞,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七嘴八舌讨论的十分热烈。我抓住这个机会,通过让孩子亲手参加实践活动,引导幼儿探索冰变化的奥秘,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感受亲手实验的乐趣。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摸摸,了解冰的特性。

2.引导幼儿了解冰的形成及用途。

3.发展幼儿初步的探索精神,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收集冰雕的图片

2.提前冻好的冰

活动过程:

一.幼儿亲手操作,探索冰的特性

1.每个组若干块冰,幼儿自由玩冰。

2.看一看,想一想,冰是什么样的?什么颜色的?冰放在手里感觉怎么样?

小结:冰放在手里硬硬的,凉凉的,有的冰是透明的,有的冰是白色的,摸上去滑滑的。

二.通过实验,了解冰遇热会融化成水,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

1.每个小朋友手里拿一小块冰,使劲握住,观察有什么变化。

“请小朋友看看你手上的冰怎么样了?变成了什么?手上的水是哪里来得”?

2.每个组放一盆热水,请小朋友摸一摸水是热的还是凉的?(热的)

3.请幼儿把冰放进去,看看冰有什么变化?(慢慢变小了,没有了)

4.再摸摸盆里的水是热的还是凉的?冰到哪里去了?(冰融化成水了)

小结:冰放在手里和热水里都会化成水。

三.通过观看图片和谈话了解冰的用途 。

1.提问:冰有什么用途?你喜欢冰吗?请幼儿说一说喜欢或不喜欢的.理由。

“冰能吃,放在可乐里凉凉的很好喝;发烧时能降温……”,“路面上结冰容易滑倒”。

2.欣赏冰雕图片,感受艺术的魅力。

四、幼儿动手制作彩色的冰 。

1.共同讨论制作彩色冰的制作方法。

2.幼儿利用各种器皿、颜料制作彩色的水,自己喜欢什么颜色就做什么颜色的。

活动延伸:把制作好的彩色水放到阳台上,第二天欣赏自己冻的彩色冰,感受实验的乐趣。

科学教案模板优秀6篇相关文章:

幼儿园光与影科学教案模板8篇

认识树教案科学教案最新6篇

科学活动《橘子》教案6篇

中班科学领域教案6篇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8篇

会变化的影子科学教案6篇

科学真奇妙教案8篇

小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教案8篇

小班实验类科学教案6篇

静电的科学教案6篇

科学教案模板优秀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97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