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英雄事迹心得体会6篇

时间:
Cold-blooded
分享
下载本文

经常写心得体会让我们在创作中发现新的可能性,在积极的记录好一篇心得后,我们都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吾优心得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2024英雄事迹心得体会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2024英雄事迹心得体会6篇

2024英雄事迹心得体会篇1

授予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消息传来,海河儿女倍感振奋。

昨晚,记者电话连线张伯礼校长,他的语气一如既往的平和、谦逊。“盛名之下,其实难符!我占了全国医护人员的功,占了中医药之功。感谢党和国家的鼓励和信任!我将再接再厉,倍加珍惜党和国家给予的荣誉,做好充分防控准备,打赢抗疫决胜之战。”张伯礼告诉记者。

张伯礼再三表示自己获得的这份荣誉太高太重了。“抗疫期间全国医护人员都在努力奋战,从中央到地方到各行各业的人员都在全力支援,湖北、武汉人民做出了重大牺牲,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张伯礼对记者说,“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是党和人民给予整个医务界的一个崇高的荣誉,也是给予中医界的无上荣誉,我只是其中普通的一员,努力尽职而已。对我来说,被授予的国家荣誉称号不是给个人的,自己只是个代表。“很多医护人员做得都比我好,尤其还有一些同志牺牲了,这让获得荣誉的我感到不安。在抗疫前线,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张伯礼告诉记者,他刚刚填了首词,用以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清平乐·人民才英雄》

白甲十万,战疫三月酣。江城生死皆好汉,数英雄独颜汗。

中央经略济生,举国众志成城。中西协和防治,环球凉热彰明。

张伯礼告诉记者,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给了天津中医药大学和团队很多关怀和帮助!我和团队将此化为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预防工作,为秋冬可能到来的疫情做好充足准备。近日带领团队围绕新冠肺炎预防和治疗药物研发及生产开展了大量工作,同时在市卫健委的支持下,培训了中医医院的防疫队伍,积极开展防疫技术学习。此外,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刚刚获批,也在积极组织项目,尽快研制出更好的药来回报党和人民。

2024英雄事迹心得体会篇2

岁月的车轮缓缓而去,2020年鼠年,我们却过了一个别样的假期。

鼠年伊始,病毒悄然而至——疫情席卷全中国。因此,我们不得不停止一切有关聚集的活动及安排,提出上“网课”的决定。

病毒导致我们开学一再延迟,并严重的威胁着人民生命安全,医务人员抛家别亲,逆行而上奔赴控疫抗疫战场,全国人民宅家避免感染。

其实我一开始并不赞同上网课的,因为这样并不利于我们专心学习,可能听着听着就走神了,上网课可能有些不好好学习的同学在打游戏,这样起不到任何作用。直到后来,老师用线上直播的方式,才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而现在,我开始喜欢上网课了,因为我发现了上网课的乐趣;上网课可以增加我们的自主能力;上网课能培养我们的注意力;上网课或分析试卷时,还可以和老师互问互答。看吧,上网课多么有趣。

上课时,老师都是一句一句的教导我们,粗略到每一段、每一部分,细致到每一个字眼。一般上课时,老师都会留出一会的时间让我们写笔记,记重点部分,可上网课就不一样了,老师虽会留时间,但是时间不多,所以我们只能先暂停,再写重点部分。而我发现这样有几个好处,是让我们更加自觉,而是写的快的同学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时间。

老师及医护人员在疫情期间应该是最辛苦的,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因为老师在我们上课的同时,还担负着我们的作业批改,批改完成后还要分析我们的错误,从而作针对性的讲解。所以老师是我们最敬重的职业之一。

而在外,在一线工作的医务人员便不那么好了。我们在家避免感染,还要多加几层防护,而医护人员在一线的资源够不够都是个问题,但是他们没有任何怨言,依然奔赴在抗疫最前线。所以,这也是我们最敬重的职业、最高尚的职业。

我们虽然在家,但也是十分关注前线疫情的,每个医生的敬业,每句话,我们都历历在目,我们要学习医护人员这般敬业的精神。我们在这里为奔赴在疫情最前线的医护人员和患者加油!共同渡过难关。

2024英雄事迹心得体会篇3

病毒的来源原本是在蝙蝠身上的,然后传给这个动物,又传给那个动物……最终传到人身上。

人是怎样把病毒传给别人的呢病毒总是喜欢躲在人身体里,当携带病毒的人打喷嚏或者咳嗽时,附近的人就很容易被喷出的病毒飞到粘膜组织(包括嘴、鼻子和眼睛)里去,就成功被传染了。

那么我们该怎样做呢手、鼻子、口是最容易接触病毒的身体部位,所以勤洗手是必须的,另外还有少出门。如果必须要出门,记得戴口罩,这样才能预防新冠病毒侵入身体。

防范新冠病毒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此刻,当我们宅在家时,全国各地都派医护人员驰援武汉,救死扶伤。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减少出门,养成勤洗手和出门戴口罩的卫生习惯,就能帮忙更快打赢这场和新冠病毒的战争!

2024英雄事迹心得体会篇4

巍巍南山,国士无双!医者仁心,感恩感动!

——题记

庚子春节很特别,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人们倍感不适,对于我这个中学生来说甚至感到恐慌。而在这场灾难面前,让我们永远记住了一个人的名字,这就是已经八十四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

抗击“非典”,年逾古稀的他逆行而上

20xx年是钟南山爷爷遇到的最为“特殊的一年”。他遇到了很多未知的课题,无章可循,自己一天要做出几天的工作,包括治疗的问题,学术上的问题,还要制订国家规划。而引发这一“特殊”性质的就是sars病毒(非典型肺炎)的爆发。那时,钟南山院士已经67岁了。

20xx年2月8日,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来消息,在广东的死亡病例肺组织标本切片里发现了日典型的衣原体。于是当日下午,广东省卫生厅召开紧急会议研究探讨,得出的结果病因就是衣原体。而钟南山教授却说这绝对是一种病毒。为了验证自己的决定,钟南山教授研究后再观察,观察后再研究,如此反反复复,最终他坚定地以自己的实验证明这的确是一种病毒。为了同疫情拼速度,年近古稀的他一整夜没合眼,连续工作38小时,最后发现自己左上肺发炎了,他毅然决定搬回家治疗,这是何等的气魄和勇气!几天后,他的症状消失,于是立刻回到医院,继续投入到战斗中。他的坚持和努力,让广东成为世界范围内对sars治疗成绩最好的地区之一。

17年前,我还没有出生,对于他的故事很多都是从大人口中得知。其实这些都不重要,仅凭67岁的钟南山爷爷与广大医护人员一起抗击了“非典”,守护了亿万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他的担当与严谨、勇气与决心都让我为之敬佩。

抗击“新冠”,84岁的他仍然逆行

20xx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84岁的他,频繁出现在大众面前。警告着别人不要去武汉的同时,自己却独自踏上了前往武汉的列车。1月18日下午,他从广东赶往武汉,临时上车的他,被安排在餐车的促狭一角。刚落座的他立刻在餐桌旁研读起相关文件,忙碌了一会儿,连日工作的他仰倒在座位旁闭目凝神。这时他在想什么呢?我想他可能在想:“我必须承担起这个重任,竭尽全力让病毒从世界上消失,哪怕牺牲个人的生命都无所谓!”他想什么已无关重要,重要的是他太累了,他太伟大了!他的出现,就像阴霾中的一道光从上空打下来,人们由不知所措的惶恐突然就变成了安心与信任。

这位八十四的老人真的很拼!为了人民,为了祖国,为了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使命,在与疫情拼速度。他多次站在镜头前,认真地告诉全国人民:我有信心不会让“非典”重演,所以不要怕。他说的每句话,人们都信。在老百姓眼里,他就是正直、诚信,科学、权威的代表。他就像一座山,高高的稳稳地伫立在世人的面前。

南山爷爷是白衣天使,是科学巨匠,是最美逆行者,他是国士典范。何为国士,就是:“忠君爱国,知礼尚武,自强自尊,除恶扶弱……”这些精神在这位84岁的老人身上全都有了,南山爷爷不仅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他尊重科学,实事求是,敢医敢言的道德风骨和学术勇气更令人景仰!可谓“国士无双”!他就像一座灯塔照耀着亿万人民的心。

如今,国内疫情形势逐渐好转,而他又踏上了异国他乡的抗“疫”之路。巍巍南山,国士无双!医者仁心,感恩感动!84岁高龄的南山爷爷,以身涉险,挂帅千里出征,让我们无不肃然起敬、为之泪目!

都说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也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如今屋外早已百花盛开,百鸟争鸣,春风暖人心,我们有理由相信他的团队能创造新的奇迹。一起祈祷国士南山爷爷平安归来吧!

2024英雄事迹心得体会篇5

防控新冠肺炎是一场严峻斗争,是考验党员干部初心使命的战场。2020年2月9日,安徽合肥市包河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施咏康在防疫一线连续奋战15天,因劳累过度,突发心肌梗塞,不幸殉职,在47岁的盛年,以战斗的姿态,倒在了抗疫征程中。追忆最后15天的工作轨迹,回望22年的组工生涯,施咏康以舍身的壮烈、执着的坚守,践行了一名组工干部的初心和使命。

在这全民抗“疫”,即将迎来春暖花开的时候,年仅47岁的施咏康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47岁的盛年,22年的组工生涯,连续奋战15天,这三个貌似普通的数字,构成了施咏康别样的壮烈人生。47、22、15,这三个不同的“数字”,体现出施咏康高尚的情怀,铸起了一座组工干部担当使命的丰碑。

47岁的盛年,保持“战斗”姿态。

“做正直的人、干正派的事”,这是施咏康同志一生的真实写照。正直、正派,或曰“公道”,是一件看似简单践行起来却很困难的事情。因为要做到“公道”,很多时候就要放弃个人利益。然而,施咏康在工作中,一直秉承着“公道正派”的立身之本,对三种人是三种不同的态度:对那些套近乎、拉关系的人,他不通人情世故;对那些探听口风、打听消息的人,他守口如瓶;对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基层同志,他不让他们“吃亏”。他有着一副铁肩膀,一生扛起忠诚公道的担当,一直保持着战斗的姿态,直到生命定格。

22年的组工,堪称“实干”楷模。

党建工作是引领一切工作的“头羊”,而组工工作又是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22年的组工生活中,施咏康同志始终抱定“实干”的态度,不搞那些冠冕堂皇的花架子,而是把每一项工作落到实处。“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能为事业发展留下什么?”这是施咏康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找准方向、确定项目、培养人才,施咏康用“绣花”的功夫将每一项工作做到极致。特别是在打造“养人”环境中,他总是说:“人才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在“党组织对群众有求必应,群众对党组织一呼百应”的党建格局下,各项工作的推进顺风顺水。

15天的奋战,践行“服务”初心。

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来势汹汹,让人猝不及防。作为合肥市包河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施咏康毫不犹豫地奋战在抗“疫”一线。“防疫是场人民战争,是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硬仗,是检验锤炼我们党性的时候。”这铿锵有力的坚定誓言,是施咏康全身心投入战斗的力量源泉。他始终坚守岗位、积极履职,严格落实上级安排,谋划开展了“战疫情·组工在行动”,推动组建了“区直机关疫情防控党员先锋队”。就这样,连续15天的超负荷工作,铮铮铁汉也受不了。“放心不下大家、唯独忘了自己”,就这样,施咏康战斗到最后,用真诚的“服务”践行着不变的初心。

一身正气,践行人生的价值;满腔热血,谱写生命的颂歌。“掬一捧清泪,思一身清风!念劳累身影,追奋进足迹!”这是一名包河区基层干部追思施咏康时写下的。是呀,情虽切切道不尽他的舍身壮烈;数语寥寥绘不出他的执着风姿。好领导魂兮归去,爱心更当接力传承。施咏康用生命中的三个“数字”,铸起的一座组工干部担当使命的丰碑,将屹立在广大党员干部的心中。

2024英雄事迹心得体会篇6

面对疫情,她不顾家人的劝阻,毅然决然选择了冲上防疫“一线”;在春节阖家团圆的日子里,她放弃与家人团结,而是选择面对每日“无限”的工作;得知自己的奶奶生病后,她放弃去陪伴,去照顾她,仍坚持抗击新冠肺炎。

她是谁?她是李倩,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工作,目前是小组的小组长,科室质控小组成员之??

其实,当疫情爆发的消息传来的那一刻,她就做好了时刻“冲锋陷阵”的准备。即使已了解到武汉“新冠肺炎”是多么的凶险,深知自己要与出现的“新冠肺炎”的病人“零距离”,她没有半点的犹豫和退缩,主动站在了“防疫”一线,积极报名加入援鄂医疗队。1月24日晚上,海南省卫健委要求医院组建赴鄂支援医疗队,医院凌晨紧急通知,她不顾家人的劝阻,毅然决然的报了名。大年初二,本应该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她离开了家,回到医院进行赴鄂支援前的培训。1月27日,大年初三,她出征湖北抗击疫情。到达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她和一行的战友们帮助监利县中医院改造了重症病房。2月1日,由他们从无到有一手建立的重症病房收入了第一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在隔离病房,他们需要穿着闷热的防护服,四个多小时不间断地工作。虽然湖北的冬日异常的寒冷,但是她却常常汗流浃背。由于新环境与原单位不一样,李倩总担心自己在照顾患者时,另外一个房间的病人出现病情变化她却来不及发现,所以值班的时候她总是往返于各病房间,时刻牵挂着每一位受新冠肺炎折磨的患者。

每当有不能理解的人问起李倩:“你这样拼命到底是图个什么?”,她总是笑着回答:“图对得起自己的职业,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如今,她在湖北抗击新冠肺炎的同时,家乡的奶奶还生着病。空闲的时候,李倩会和家里视频说说近况,她希望疫情快点结束,希望奶奶病情快点好转。

直到现在,李倩仍冒着生命危险与其他医护工作者一道默默地在抗击“新冠肺炎”。他们视疫情如命令,视病房如战场,在最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把风险留个自己,把安全留给他人,履行自己作为护士的职责

2024英雄事迹心得体会6篇相关文章:

事迹英雄读后感5篇

韩子栋的英雄事迹参考7篇

关于抗疫英雄事迹6篇

英雄模范的英雄事迹7篇

英雄人物先进事迹5篇

男英雄事迹优质8篇

男英雄事迹模板7篇

李来建英雄事迹7篇

李来建英雄事迹优质8篇

男英雄事迹优秀7篇

2024英雄事迹心得体会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2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