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际的事件所写的事迹材料可以引起人们的警觉,提醒他们遵守法律和规章制度,事迹材料展示了一个人在过去的努力中所展现出的毅力和决心,下面是吾优心得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英雄模范的英雄事迹7篇,感谢您的参阅。
英雄模范的英雄事迹篇1
____,女,__岁,中共党员,现任____区公安局____派出所警中队四级警长。20__年初,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她不忘为民初心,时刻牢记担当使命,坚守在抗疫执勤一线,舍小家、为大家,是____派出所阻击疫情攻坚战线上的女警典范。
一是驻扎联合检疫站点,为民筑牢安全防线。疫情来势汹涌,____积极请战,主动要求到执勤点参加检疫工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顽强毅力,坚守在疫情“防输入”最前线。与她一起执勤的警力均反映:“她检查非常认真细致,勤务又很规范,对个别不是很配合和理解身份查验和体温测量的人员,能够耐心劝说,效果理想,大家的评价都很高。”
二是积极投身医学观察点管理,冲锋在最危险地方。除上岗执勤,____还需要到辖区的24小时医学观察点进行守卫,并配合医务人员开展医学检测等工作。因这项工作须与确诊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近距离接触,风险很大,加上极个别群众有抗拒心理,所以留守医学观察点的工作远比想象中要困难得多。____在协助医务人员开展疫情防范知识普及过程中,还要及时安抚对方情绪,获得工作对象的理解。
三是协助调配后勤保障,确保物资管好用好。“口罩应该这样戴,不然不安全,要注重自我防护”“执勤回来一定要先洗手消毒。”……作为中队内勤,____每天都给战友们念“紧箍咒”,通过一遍又一遍的温馨提醒,让领导和同事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她还严格落实每天早午晚三次给全体人员测量体温,排查警队内部自身防护是否到位。同时,协助中队领导细致做好防护物资的管理使用,完善物资领取调拨登记台账,确保将紧缺的物资用在“刀刃”上。
此外,据了解,该同志的丈夫是市____局公务员,也需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他们夫妻二人都坚守在各自的阻击疫情岗位上,但家中仅7岁的儿子无人照顾。于是,____与丈夫商量好,每人轮流带儿子上班,一人一天。她儿子表示:“今天轮到我陪妈妈上班,我一定乖乖的,不让爸爸妈妈担心。”
____是母亲、妻子、女儿,更是党员、警察、公仆,在抗击疫情一线,她用她的实际行动展现了____警花的坚韧执着,守护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平安。
英雄模范的英雄事迹篇2
赖宁,英雄少年,1974——1988。14岁(指被评为“十佳少先队员”时,下同),四川石棉县人。他胸怀大志,品学兼优,全面发展,赖宁从上小学开始,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少先队员。曾获省红领巾读书读报奖章活动一等奖,地区少年儿童绘画比赛二等奖和县儿童书法比赛一等奖。小学毕业后,赖宁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重点中学——石棉县一中。
赖宁事迹
1988年3月13日一位14岁的优秀少年在熊熊燃烧的烈火中牺牲了,他的名字就叫赖宁。那天下午3点左右,因八级大风,把县城附近一家工厂的电线杆吹倒,造成电线短路,引起了大火。风助火威,火越来越大、烧得越来越远。此时,森林、电视卫星接收站和附近的油库都面临着巨大的危险。赖宁看见后立刻赶到火灾现场。他找到了一棵松枝奋不顾身地冲向前奋力扑火。虽然,消防队员曾劝阻大家别往火中硬闯,但赖宁不忍心看到国家财产遭到严重损失就去扑火。最后大火终于扑灭了,但赖宁却牺牲了。
赖宁壮烈牺牲
大火终于扑灭了。3500余亩森林保住了,卫星电视转播台和石油公司库都平安无事了。14日上午,人们在海子山南坡的过火林带中,发现了赖宁的遗体。他的右臂紧紧挽着一棵小松树,额头靠着山坡,眼镜丢失了,左手撑着地,右腿还保持着向上攀登的姿势。
小英雄赖宁事迹 赖宁3次上山灭火
赖宁的家乡石棉山区是火险区。 赖宁读小学的时候曾3次上山灭火。他做了这些事,既不写出来,更不告诉别人,直到林业部门把表扬信寄到学校,老师们才知道。1988年3月13日是个星期天。下午3点半,县城附近的山林因电线短路引起大火。火借风势,刹那间山上一片火海。大片森林、卫星电视转播台和石油公司油库,都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赖宁写完作业,和有病卧床休息的妈妈说了声:"我下楼走一走。"妈妈特意嘱咐:"外面风大,别走远了!" 下了楼,赖宁一眼便瞧见了冲天的火焰。他连告诉妈妈一声都来不及,就飞快地直奔火场。 赖宁跑到山上,挥动松枝奋力灭火。高达二三十米的火焰,狂烧猛窜,赖宁和他的伙伴英勇顽强,一次次地冲向火海。 这时天色已晚,现场指挥救火的县领导,命令用汽车将参加救火的学生强行送下山。赖宁、周伟、王海等同学也被拉上了车。在车上,有个同学遗憾地说:"唉,今晚看不成电视剧《再向虎山行》了。"赖宁却风趣地说:"那我们就再向火山行!"一车人都笑了。山间的火势越来越猛,烧焦的枯枝败叶在火焰的冲腾下漫天飞舞,发出噼啪的爆响。天黑了,山陡路滑,风助火势,野火更猖獗了。"我要下去,我要下去!"赖宁跳下了车,王海和周伟也跟着跳了下去。三个人手拿松枝,又一次去迎战烈火。山上的狂风左一股,右一股,撩拨得火焰东奔西窜。9点钟左右,天全黑了。赖宁、王海和周伟三个同学被大火截住了退路。忽然一阵狂风刮来,把离他们10多米的一片大火呼地吹到他们身边。风向一变,赖宁就和同学们失散了。 赖宁独自在火中向山上攀登。他的双脚迈开弓步,他的双手紧紧地抱着一棵小树......
赖宁的精神
赖宁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对生活无比热爱,他三次救火而不留姓名;他有着远大志向,要做像李四光那样的科学家;他坚持几年为家乡探险寻宝,利用节假日采集矿石标本,进行无线电实验。他求知若渴的进行学习,好追根寻底,有积极探求的进取精神。1988年5月,共青团中央,国家教委做出决定,授予赖宁“英雄少年”的光荣称号。号召全国各族少年向赖宁学习。
英雄模范的英雄事迹篇3
和上世纪50年代许多中国军人一样,孙景坤的人生被时代洪流分成了上下半场——上半场征战沙场保家卫国,下半场回归家乡参加建设。
_战争结束后,南征北战的孙景坤复员返乡,回到老家辽宁省安东市蛤蟆塘镇山城村(现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山城村),成为一名复员军人。
当兵8年,孙景坤从农民到战士,又从战士回归农民。
孙景坤觉得,自己身体不好,从朝鲜回国后一直在养伤。况且他文化程度不高,认不得几个字,还是回乡继续当农民,建设农村的同时也可以照顾年迈的父母。
“我是党员,党叫干啥就干啥,就在农村参加合作社了。”
当年和孙景坤一起参军的同村乡亲有12人,活着回来的只有3人,另外两人都有伤残。安然归家,已是万幸,孙景坤把党组织关系交给了村党支部,退伍手续交给了地方民政部门,对自己的功绩只字未提。
从回到山城村的那一天起,一个战斗英雄便“消失”了。
回村第三天,孙景坤就拿起农具到生产队参加劳动。村里人只知道他参军前当过农会副主席,在部队打过仗、入了党。孙景坤很快成为村里生产一队的队长,农忙时,促农事,争取多产粮食;农闲时,抓收入,搞活集体经济。
当年,村旁有条小河,常常引发水灾,淹没庄稼。孙景坤带头用篮子挑土,用肩膀扛石头,领着乡亲修了一座简易堤坝,护住了农田;并用几年时间在家乡滚兔岭上栽种下13万棵松树和板栗树。
在孙景坤大女儿孙美丽的记忆中,父亲当了生产队长后,每天都忙得不着家,吃完饭就带上一把锄头或铁锹出门,走到哪,干到哪,一心扑在集体事业上。
为了让村民们尽快脱贫致富,1984年孙景坤组织村民先后成立了共同致富小组、扶贫致富小组。
孙景坤一心牵挂的,还有困难村民的生活。80多岁的五保户崔大爷老两口身患疾病,在孙景坤的关心照顾下安度晚年……
上战场保家卫国,回家乡为民解忧。孙景坤这位老兵、老党员受到村民的敬重,生产队长一干就是20多年。
英雄模范的英雄事迹篇4
几场秋雨,洗去了夏日炎炎的烦躁,空气里弥漫着丰收季节清新的芬芳。在这个充满喜悦的收获季节里,我和蓝建春老师有幸参加了在顺德一中举行的第三场“佛山优秀教师报告团报告会”。
报告团成员由以下人员组成:南海区大沥镇盐步中心小学彭戈菲校长,高明一中李敏华副校长,顺德振华小学李斌主任,佛山市实验中学英语教师柴茂珍,禅城区石湾第一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保安璞,南海区石门中学梁冠建老师。他们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介绍了自己在教书育人、钻研业务等方面取得的骄人业绩,将自己学习和工作中好的经验,好的做法悉数传授给全体与会老师。
他们崇高的人生追求,强烈的爱岗敬业意识、无私的奉献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下面从两个方面谈一下本人学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报告的心得体会:
一、立足本职,对学生献出一片爱心。
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对于任何学生就是一个“爱”字。
我们不仅要懂得去爱,更要让孩子感受到这份爱。实验中学的柴茂珍老师用平实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她的教育故事。2010年柴老师收到要担任西藏班班主任的消息,由于之前没有接触过西藏学生,在开学前的暑假她通过上网了解西藏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风土人情,通过朋友同事打听学生的性格特点,拿到学生档案后立即想办法找规律记忆背诵每一位学生的名字。由于柴老师提前对学生做好了充分的了解,所以去车站接他们的时候,学生都觉得特别亲切。有一位西藏班的学生做了几天火车脚都肿了,柴老师亲自去医院带回草药帮他敷脚。平时柴老师特别关心学生的生活,经常给生病的学生煲汤,重大节日和孩子们一起过。她还经常邀请孩子们分批到家里做客,平时和他们一起去购物。在孩子们最需要的时候,她总能给予他们最有效的帮助。因此,她又有了另一个名字,那就是“佛山妈妈”。爱总是能创造奇迹的。2014年,她所带的西藏班44名学生全部考入重点大学。
盐步中心小学的彭戈菲校长也说:“要把孩子放在学校的正中央,学校会因为爱而焕发光彩。”
二、教师要追求专业化成长
高明一中的李校长说,要想在职业里找到幸福感,就要走专业化成长的道路,让自己不断完善,不断突破。
石湾中学的信息技术老师为我们讲述了她的专业化成长历程。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走上了讲台成为了一名信息技术老师。多年来,她不断钻研,在专业化领域探寻适合学生发展的特色课程。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数篇论文在各类报刊杂志发表。让孩子爱上键盘,爱上课堂。保老师在成就孩子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
顺德区振华小学的李主任,美术老师。是理想信念的坚守者,被誉为“背着照相机的天使”。他饱含热泪地为我们讲述了他对梦想的执着追求。从98年起,李老师就开始了摄影教学的探索,让摄影进课堂,自编教材。他用光和影为孩子呈现了一个最美的世界。他的学生多次登上了国际摄影大赛的舞台,他所在的学校也被评为“摄影特色学校”。2013年9月,他响应广东省“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的号召,受顺德区教育局派遣,前往河源市龙川县赤光镇浮下小学支教。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他先后筹集了15台数码照相机,在浮下小学首先成立了美术、摄影兴趣小组,开创山区摄影教学探索。15名摄影组成员坚持每天早晚进行训练,用照相机观察身边的生活,记录山村的美景。理想要用理想去唤醒,李老师用执着的信念为山区孩子插上了理想的翅膀。
在追求专业化成长的路上并非一帆风顺,在他们的身上,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坚持。是坚持成就了他们的梦想,是坚持让他们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之路上,顺畅地前行。
英雄模范的英雄事迹篇5
覃__,作为一名普通的社区工作者,同时又是一名普通的党员,自从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以来,积极响应组织号召,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和所有奋战在抗“疫”战线上的所有“战士”一样,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全力以赴做好本职工作,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防“疫”战而努力。
她,瘦小的身躯里充满了大大的能量。她总是骑着电动车,为值守关卡的工作人员送水、泡面、纸巾等物资,同时做好考勤、排班、协调等工作。只要镇北社区关卡守护群有人提出需求,她便有求必应,急人之所及,第一时间赶到需要帮助的同志身边。无论刮风下雨,总能看见那一抹穿梭于生活小区、巷口的身影,哪里需要,她就去哪里。镇北社区共设置有29个关卡点,做好这些关卡点的后勤保障工作并非易事,但覃__以极大的耐心和热情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她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自1月28日以来,覃__和全体镇北社区的所有工作者、党员志愿者,街道办同事一样,全身心地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备齐疫情防控宣传单、入户登记表等赶往社区各个小区、街道楼幢,街巷进行入户防控排查、信息采集。前期作为社区“防控小组”,主要负责不间断地对社区开展宣传、巡查、排查、入户走访等工作。同时通过移动喇叭,张贴横幅,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把防疫知识传递进市场、小区楼幢。为确保不遗漏一个家庭,做到无死角全覆盖,每天都要穿梭在每一个楼幢,每一个单元,每一个住户之间进行采集,排查登记。与此同时,发挥党员的积极性,组织开展流动党员疫情防控宣导,为疫情防控自愿爱心捐献等工作。
她说:“防疫工作尚未成功,仍需努力。经过这次的经历与考验,在今年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以更加饱满热情,更加自信地投入到社区的工作中,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是的,正如覃__所言,目前,我们仍需咬紧牙关、齐心协力抗击疫情,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
英雄模范的英雄事迹篇6
黄文秀家境贫寒,通过国家的助学政策完成了学业,她怀揣感恩之心,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只有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党的理想之中,理想才会更远大。一个人要活得有意义,生存得有价值,就不能光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做出贡献”。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从入党那一刻起,她就确立了她的初心与使命:把自己的力量投入人民和国家事业中。黄文秀说:“百色是脱贫的主战场,我有什么理由不来呢?我们党是切实为群众谋发展谋幸福的党,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这就是我的使命”。扶贫之路充满艰辛,却也是检验黄文秀的试金石,事实证明,她对党忠诚,恪守初心,得到党和人民的认可,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为生民立命是从古至今知识分子的担当。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仁人志士高呼“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治国之道,富民为始”“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扶贫路上的黄文秀,继承和发扬着古代知识分子这一情怀,她带领群众修建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对接市场、建立了百坭村电商服务站……在黄文秀的奔忙下,昔日的贫困山村发生了变化。2018年,百坭村88户贫困户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2.88%下降到2.71%,这些成绩都见证了她为百姓谋福利,为生民立命。她用行动告诉青年朋友们,把人民装在心里,青春才能无怨无悔;为群众辛勤奉献,青春才能精彩绽放。
“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黄文秀把生命奉献给了百坭村,但她永远活在百坭村群众的心里。
英雄模范的英雄事迹篇7
不领美国面粉
朱自清是清华大学教授,著名的文学家。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政府一方面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一方面又利用签定条约的办法在中国获取了许多特权,还加紧武装战败国日本,对中国重新造成威胁。
当时社会上物价飞涨,物品奇缺,很多人在饥饿和死亡线上挣扎。人民对美国和国民党政府十分不满,反抗的呼声越来越高。美国为了支持蒋介石,就运来一些面粉,说要“救济”中国人,好让中国人“感谢”美国,不反对它。
朱自清看透了美国的用心,认为美国的救济是对中国人的侮辱。他和一些学者一起,在一份宣言上庄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那份宣言表示,坚决拒绝美国的“援助”,不领美国的面粉。当时,朱自清正患严重的胃病,身体非常瘦弱,体重还不到40公斤,经常呕吐,甚至整夜不能入睡。
拒领救济粉意味着每月生活费要减少600万法币,生活更加困难。可是为了维护中国的尊严,他坚决拒绝那些别有用心的“赏赐”。他在日记中写道:“坚信我的签名之举是正确的。因为反对美国武装日本的政策,要采取直接的行动,就不应逃避自己的责任。”
两个月后,朱自清因贫病交加,不幸去世。他宁肯挨饿而死,也不肯领带侮辱性的“救济”,表现了一个中国人应有的尊严。
英雄模范的英雄事迹7篇相关文章:
★ 作文英雄事迹7篇
★ 男英雄事迹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