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读好书可以培养孩子们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并且要用读后感记录,编辑一篇读后感有助于加强同学们对书上知识的认识,下面是吾优心得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池上古诗的读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池上古诗的读后感篇1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手机已经占据了我们的生活,享受网络世界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有事没事儿掏出手机解锁、看一眼、锁屏,放进口袋,这一过程并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因为这已经变成习惯,潜意识里的动作。喧嚣的生活,繁忙的工作,让人日趋浮躁;白天工作的充实,让你没有时间去思考其他,但是夜晚,我总在想,我要什么?我想改变,但却不知道从哪里改变。
朗读者开始火遍朋友圈的时候,我突然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机缘下看到了于丹教授的《重温最美古诗词》,诗词,那些高山流水、桃红柳绿的景象,那些策马扬鞭、激扬文字的情怀,让我心生平静。
于丹教授在书中说到:“诗歌教会了中国人的一种生活观念,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人们用泛神论的精神和自然融为一体,春则觉醒而欢悦,夏则在小憩中聆听蝉的欢鸣,感怀时光的有形流逝,秋则悲悼落叶,冬则雪中寻诗。在这个意义上应该把诗歌称做为中国人的宗教。”
我想,我们读诗,在看到月亮时,不仅只会说“好大的月亮呀”,而是比如“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看到一群鸭子不止会惊叹“哎呀,好大一群鸭子”,而能“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我更希望在心浮气躁之时,能体会陶渊明“心远地自偏”的心境,在缺少动力时,能感受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场。
我想,诗意其实一直都在我们的心里,只是生活的忙碌与心灵的疲惫使我们灵魂深处的那片柔软沉睡。我们可以放慢脚步,去品味大自然的万千意象,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去翻一翻充满古人智慧与情怀的书,在诗词中留住那个真实的自己,唤醒心中的诗意。
池上古诗的读后感篇2
这个寒假由于疫情的关系,假期不断延长。老师经常让我们读读背背《唐诗三百首》里的诗,刚刚开始我觉得很枯燥,难背。但渐渐地,我学会了看诗意背诗,觉得故事读起来很有韵律,郎朗上口,非常有趣。因此,我越来越喜欢读古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我特别喜欢的一句诗,它出自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这句诗告诉我们看的书多,脑子里积累的东西也就多了,写起文章来,自然得心应手,如神来之笔。读了这首诗我知道了读书的作用很大。以前读书时,我总是心安定不下来,眼睛盯着书,心早已飞得无影无踪。现在我看书很认真,每次看得都入了迷,看完一篇还想看一篇。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这首诗是无名氏的《金缕衣》,是一首关于珍惜时间的诗,劝你不要顾惜华贵的金缕衣,劝你一定要珍惜青春年华,花开适宜折时就要抓紧时间去折,不要等到花谢了去折空枝。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们是学生,当务之急的任务就是学习,所以我们要抓紧时间学习,为了将来打好扎实的基础,时间不等人,时间是无价之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唐诗三百首》里还有许多像这样广为流传的诗,有颜真卿的《劝学诗》,有杜甫的《望岳》,王维的《相思》,李白的《赠汪伦》……这些都诗人们智慧的结晶。他们的聪明是我们难以达到的,但是我们可以更加努力地学习,争取每天都能进步一点点。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同学们,让我们以诗为伴,学习更多知识吧!
池上古诗的读后感篇3
母爱是非常伟大的,每一们母亲都是很不容易才把孩子养大的。读了作者沈石溪写的《白天鹅红珊瑚》这篇小说让我看到了天鹅的世界,如此详细,如此逼真,让我回味无穷。
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一只名叫红珊瑚的白天鹅,它全身洁白,没有一根杂毛,叫声清晰圆润,又美丽又高贵,深得丈夫喜爱。但是,它有一个缺点,就是天天打扮自己,在湖面上看自己的倒影。
当它产下了两枚天鹅蛋后,却没担起做母亲的责任,而是把所有的工作都推给了它的丈夫,一只名为灰肩雄的天鹅。没过多久,小雏鹅孵化了,灰肩雄因为劳累,所以就在湖上睡着了,却不小心被泥蛇咬了一口,中毒去世了。红珊瑚虽然伤心,但是每天还是一样的打扮,沉迷在自己的美貌里,依然不顾两只小雏鹅,很快两只小雏鹅就被苍鹰捕食了。红珊瑚悲痛欲绝,但一切都晚了。
正在这时,一对天鹅夫妻被狡猾的红狐杀害了,留下了四枚准备孵化的天鹅蛋,但是却被两只可恶的乌鸦吃了两枚,还好红珊瑚赶走了它们。它孵化了剩下的两枚蛋,做起了那两枚蛋的养母,开始寸步不离地守护它们、照顾它们,再也不想着打扮自己了。在我以为一切都圆满的时候,一只水獭却偷袭了它们,好坏里就连亲生父母也会硬起心肠从幼鹅身边飞走,更别说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养母了,可是,它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养母而丢下孩子们不管,危机时刻,它不顾自己的生命,潜入水中与水獭搏斗,为孩子争取时间游上岸。终于,幼鹅逃上了岸,红珊瑚也成功地赶走了水獭,可是,经过这次的事件,红珊瑚的身上却留下了永不可磨灭的伤疤,左腿也残废了,它从美娇娘变成了丑八怪,吸引不到强壮的异性陪伴幼鹅学飞。还好红珊瑚聪明过人,想到在水里隐藏伤疤,最终,吸引到了一只雄天鹅愿意留下等幼鹅长大南飞。冬天水很冰,但红珊瑚为了隐藏伤疤,迟迟不愿上岸。最终,红珊瑚被冻死在湖里,雄天鹅带着会飞了的幼鹅往南飞了。
母爱是伟大的!虽然红珊瑚最后死了,但是它死得其所,它是为了让两个孩子茁壮成长而死的。它完成了一位母亲的使命,它用它的生命捍卫了一个母亲的职责。读完这本书,我好想对我的妈妈说:“妈妈我爱你!”祝所有的母亲永远健康、美丽!
池上古诗的读后感篇4
?红岩》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著。它描述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从不畏惧;刘思扬出身豪门却参与革命;成瑶在共产党的熏陶下,渐渐成长,懂得处理各种事;渣滓洞的难友们,相互帮忙,智斗敌人;白公馆的人们战胜敌人,迎来新中国。
在红岩里,我最钦佩江雪琴江姐。红岩开头不久,江姐的钢铁形象就已经在我心中树立起来。当她知道丈夫牺牲了,她不像普通女性一样应对残酷的现实变得不堪一击,擦干了泪水,重新站起来了,正因她知道共产党托付给她的命令还没完成,要舍小家为大家。而在渣滓洞监狱的生活过程中,她还是穿着那蓝色的旗袍,始终以干净的面貌迎接大家。当敌人拷问她时,她不透露党的任何秘密,当敌人用竹签钉她的手指,她坚强地说:“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最后江姐将要牺牲,她也让大家不好哭。
应对这些敬佩的同志,国民党只能给他们肉体上的折磨,却动摇不了他们精神上的一分一毫。现实生活中,在他们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我只要遇到小小的挫折,就会想到放下。读了红岩之后,我知道了越是充满困难的路我们越要走,越是艰巨的任务我们更要坚定不移。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红岩中新中国成立一个黎明的描述。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无数位战士用鲜血换来的,血染红岩,才有这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更因该珍惜此刻的幸福生活,永远不忘那些伟大的战士,将他们铭记在心
池上古诗的读后感篇5
满天的繁星,温柔的春水,守护着我们最美的童真,最甜的梦境。
“繁星闪烁着---蔚蓝的太空,何曾听得见他们对语?沉默中,微光里,他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粗读这句话时,我觉得很深奥,令人难以捉摸,可是多读上几遍,读出的味也就不同了。
?繁星春水》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它是冰心早期创作的两本诗集,共有三百多首小诗。这些小诗都是对生活、感情、思想的记录与表达,把对母爱的歌颂,对童心的呼唤和对大自然的赞咏组合在一起,形成了这本著名诗集。
“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每次读到这首小诗时,多多少少都会有点儿伤感。童年是我们最欢乐的时光,也是最珍贵的时光,童年可能成为你生命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也可能成为你生命中的一道阴影。现如今有多少儿童感受不到最纯真的童年,没有父母的陪伴,是多么的凄凉。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远走他乡,外出打工,把他们留在了农村的家里,与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相伴,而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微乎其微。他们小小年纪就得帮家里干家务,做农活,同时还得照顾年迈的爷爷,奶奶,家中的重任早早的落在了他稚嫩的肩上。
在人生的道路上,少不了一样东西,那就是母爱。“母爱”这个词在生活中用得很频繁,可是用一句话来说:母爱就是一弘清泉,滋润着我的心田,母爱就是一场春雨,养育着世界万物,母爱就是一句叮嘱,激发着前进的动力。就如冰心所写”母亲呵!撇开你的忧愁,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一个怀抱就是对冰心的爱,在现实生活当中,母亲对我们的爱仅仅限于一个怀抱吗?
花草树木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最好的礼物,我可以说,如果没有了它们,世界上将会是一遍死气沉沉的一个景象,就不会有这么多优美绝伦的诗句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而景却是冰心在《春水》这本诗集中最常写的事物。”冰雪里的梅花呵!你占了春先了。看遍地的小花,随着你零星开放。“这首小诗不仅写了冬天的景象,还写出了梅花坚韧不屈的精神,傲立雪中。
同样是在同样的诗中,我关上了手中的书,随着繁星和春水遨游在空中......
池上古诗的读后感篇6
我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歌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典诗歌犹如灿烂群星,以其独具的魅力一向传承下来。而唐诗无疑是这浩瀚星空中一颗璀璨夺目、闪射异彩的超级明星。
我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接触唐诗,有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写的《咏鹅》生动的描述鹅的情态,给人一种高洁傲岸的感受。还有李白写的《静夜思》一个人孤独的躺在床上,看着窗外的月色,相思之情油然而生。并且携有秋的意味,尤其是那一地的疑霜更让人感受那种孤独意象在诗人心中与情景融合的碰撞。就是这些短小的唐诗给我的心灵一种独特的震撼。之后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一本书《唐诗三百首》
让我感觉唐诗犹如浩瀚无涯的汪洋大海,若想畅游其中,自非一般人所能及,若能选其精华,汇为一编,使一般人能据一斑而窥全豹,此书当之无愧。
对于怎样去学习唐诗,我的感触是只作欣赏,而不作具体评价,因为唐诗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诗歌,它所扎根的历史时代,社会关系,人物心里都与现代有着本质性的区别,我们在此刻的环境中很?烟寤岬教剖?的韵味,而我们自身发展的条件也很难对唐诗做出很好的解释,只能从表层去揭露,但是这不意味着我们不用去学习唐诗,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唐诗的时候能够注意到意境的开拓,自我去寻找创作一种意境,倘若你没有见过鹅,别人让你去体会诗中鹅的神态,这是不切实际的,我们作为小学老师,就更就应用事实说话,比如透过多媒体与图片等等,让同学们有一个宏观的概念,这就是一种形象思维的立体感觉。
有的人总会说:我们学习唐诗,又很少用,还不如不去学习,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唐诗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资源,我们学习唐诗的目的首先在于学习,然后就是学以致用,变成融入现代生活的实践精神。我们要提倡从各个角度去研究唐诗,而不是单一的在学术方面,我们从唐诗中提炼有用的东西,例如你能够在笔记本封页上做一个有关于唐诗的图片,然后去销售,用唐诗文化能够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我们的思想要更广阔,这就是所谓的回忆一落地,变成生产力。
池上古诗的读后感篇7
坚守就是坚持守卫、不离不弃。
坚守文化,坚守岗位。当我看到李商隐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想起了老师在讲台上辛勤执教;我想起了清洁工在街道上默默的打扫;我想起了交警在十字路口挥舞着双手。
坚守文化,坚守国家。当我看到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想起了黄继光,他用他的胸膛挡住了敌人的子弹,为队友的冲锋提供了计划。当我看见“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我想到了一个奄奄一息的老人,在想到国家还没有平息战乱,心有不甘。
当我看见“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我仿佛看见一位边塞诗人正站在城墙上,远远地注视着匈奴人。当我看见“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我似看到一位白发老翁在初秋时节,暑威仍厉,天气的闷热与心头的煎熬,使他不能安睡;他更是因为想到那金人马队扬起的灰尘,却隔不断他们苦盼王师的视线,但他们哪能想到,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忘记的干干净净。
当我看到“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我看到了一位正值壮年的爱国诗人渴望上阵杀敌,却被皇帝从前线调回。当我看到“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一位拖着年迈孱弱的身躯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自己并不感到悲哀。原来是心中还在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驰骋沙场,就连做梦都在想着自己披着战甲为国出征。
坚守文化,坚守友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深刻地说明了李白与汪伦的感情深厚。一则故事,讲述的是大学五位同学,他们住一个宿舍。其中一位是从乡下来的,城里的四位就让乡下来的打水、拖地……乡下的也不多说,就这样四年。大学毕业之后,乡下来的出来开始创业,而城里的四位也都学有所成,很多大公司都向他们掏出了橄榄枝,他们都在犹豫不决。而此时,乡下的也邀请他们到他的公司工作,四位毫不犹豫的就来到了他的公司,他们的原因是:“不是你开的工资有多高,而是因为大学你为我们打了四年的水。”
中国古诗词源远流长,是中国古文化的精粹。坚守文化,坚守古诗词。
池上古诗的读后感7篇相关文章: